联系学生生活,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既要说理,又要导行,既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道德规范和一定的法治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践行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要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行统一。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知行不一的情况,在课堂上把理论说得头头是道,行动上却与理论相悖。道德与法治教学联系生活,要求以学生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构建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引领学生的生活。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的意义
  (一)联系学生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度,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如果我们的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是空洞的说教,那么学生生活上的道德困惑就无法消除。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学能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回归生活,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感悟、反思,就能增强教学内容的可亲性和可信性,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消除学生的困惑,增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同度,从而促进知行统一。
  (二)联系学生生活是引领学生生活的需要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思想教育的课程,需要通过影响学生进而影响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一些学生可能因在生活中看到的现实与教材内容存在矛盾而产生困惑,对教材观点产生怀疑,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屈从于现实,而是要对生活中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进行批评和反思,既要联系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旗帜鲜明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生生活结合的形式
  (一)再现生活情景
  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生活主题的方式整合和编排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领域,所以在教材中设置了不少生活情境。但这些资源毕竟具有滞后性,教师要善于打破教材的束缚,抓住学生的道德需要,拓展教材内容,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感悟、讨论等形式,化解学生的困惑。例如教三年级下册《守规则要自觉》一课,我们就可以通过视频再现这种“集体过马路”的情境,然后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如“跟着一群人闯红灯过马路是不是就没有错”“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跟随这群人过马路吗?为什么”等,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帮助学生澄清认识,消除困惑,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二)教学形式生活化
  说理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但处理不当就会变成说教,难以被学生接受,因而教学形式就需要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要求教学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具体形式有很多,模拟生活情景进行角色游戏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形式。学生在游戏中扮演相应的角色,通过表演,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如教二年级上册《同学有礼貌》这一内容,可以组织“进校”的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分别扮演学校保安、同学、老师、值日生等角色,表演早上来到学校面对不同的人如何问候、打招呼,通过游戏既感受到礼貌的意义,又掌握了礼貌用语和讲礼貌的行为方式。
  虽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也紧靠生活,但终究只是一些基本要求,教师要把这些要求具体化,使教学内容具有可操作性,才能让学生既知道“做什么”,又知道“怎么做”,促进知行统一。
  (三)布置活动性课外作业
  道德寓于学生的生活中,我们要把道德与法治课堂延伸至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真实生活,巩固教学效果。例如学完四年级《这些事我来做》,可以布置课后做一次家务的任务,并把自己做完家务后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的心情寫下来,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做小调查等。
  联系学生生活,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融合,抓住学生的道德需要,消除学生的困惑,实现学生将学习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运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软件,以“校长领导力”和“principal leadership”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所得到的文献进行分析,提取
为进一步了解与评估大学生学业“增负”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China)量表,以安徽H大学为研究样本,从“学习主动性”“学业挑
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在西方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族音乐学家布鲁诺·内特尔是较早开展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他的《八个城市的音乐文化:传统与变迁》①一书是此
期刊
为明确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入学动机类型及政策满意度水平,选取江苏省内的N学院作为样本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报考原因以外部动机为主,缺乏内
自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颁发以来,“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互联网+教育'”成为众多优质学校最新的探索甚至转型的方向.尤其是疫情当下,“线上教育”在一夜间
期刊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多动症的根本病因是感统失调,具体多动还是多动症,需进一步做多动程度的测定.多动症儿童由于在低年级
期刊
勞动教育是一种探究性、操作性较强的教育方式。亲手操作、手脑并用是劳动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思想的引导和技能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享受生活,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会劳动的良好习惯。同时,班主任还需要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稳步提高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结合学校花木栽培活动提升小学生劳动素养  花木栽培活动在小学校园中逐渐流行,班主任适时
期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了创新精神、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及责任担当这六大学生核心素养,其中,责任担当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在小学生成人成才的道路上发挥着基石一般的作用。但客观来讲,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责任素养,需从小开始。  一、以生为本,带领学生感悟责任  素质教育的核心观念即以生为本,在加强
期刊
本文认真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慧型教师成长要有“四个智慧”中的“生活智慧”讲话精神,结合实际,阐述校长在这方面培养教师队伍的工作思考和体会.rn一、请别假装生
期刊
近几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断增加,特殊教育教师(下称“特教教师”)的职业发展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国家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但目前教师职业发展面临一定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养,本文致力于探索优化教师职业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学习特殊教育前沿知识  目前我国特护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尚未完善,再加上部分特教教师未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知识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