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小土坑》是“水真有用”这一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故事。简单的情节,重复的语句,表现了水可以照出倒影的特性,也将照倒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游戏。于是,《小土坑》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故事之一。
春夏季节,雨水不断,花园里、路途中出现了许多水塘。“哎呀呀,×××掉进小土坑了。”“哎呀呀,银杏树掉进小土坑了。”他们迁移故事中获得的经验,在土坑里找到了自己的倒影、房子的倒影、植物的倒影……“我的鞋子也来照倒影。”“小手变朵花也来照倒影。”他们尝试着各种制造倒影的方法。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感染了我,也启发了我:《小土坑》的故事并没有结束,由此可以生发出更多的活动,如果借由美术活动让孩子们在感知、体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表现,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于是,我设计组织了美术活动“奇妙的小土坑”。我根据故事内容,结合中班幼儿对于正面直立动物造型的经验,使用炫彩棒(具有遇水溶化的特性)、宣纸(具有较强的吸附特性)等美术材料的经验,运用水彩印画等美术表现形式的经验,确定了相应的目标。
该活动分成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帮助幼儿建立起已有经验和该美术活动的联系,并导入活动。第二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比较、讨论并演示作画方法。先通过“来了一只母鸡”的情景互动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创作方法:先按特征用已有图形组合经验表现动物造型,然后进行装饰添画,最后结合故事情景学习印倒影。教师通过情景语言和互动演示将复杂的创作步骤与幼儿熟悉的故事内容相联系,易于幼儿理解与接受。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发现公鸡、小山羊、大肥猪、老黄牛的特征,为幼儿的创作搭建阶梯,降低幼儿的创作难度。第四环节,教师不断以故事情景暗示幼儿创作的步骤,并引导幼儿以角色身份进行相关的联想创作,使幼儿的创作融入故事情景之中。在最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展示、交流,梳理了故事角色,并使幼儿发现了不同动物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
目标:
1.尝试运用印画的方法表现水中倒影。
2.比较故事角色的主要特征,表现熟悉的动物形象。
准备:
1.材料准备:
幼儿创作用纸(在铅画纸上粘贴宣纸,下半部画好小坑〈如图〉),公鸡、牛、猪、羊的装饰画范例(如图),下半部分画有土坑、土坑周围画有树、小草、石头等物体的范例纸,各色炫彩棒,小毛笔,清水。
2.经验准备:
(1)有用图形组合表现正面直立常见动物造型的经验。
(2)进行过故事《小土坑》的有关活动。
(3)有在小水坑里找倒影的经验。
过程:
一、经验联想,进入活动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叫《小土坑》的故事,还记得故事里讲了什么事吗?
师:原来动物们在小土坑里看到的并不是掉进去的动物,而是自己的倒影。这个故事真有趣。
师: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小土坑》的故事。不过这是一个新本领,想学吗?请看。
二、比较观察,演示作画方法
师(出示画有土坑的范例纸):路边有一个小土坑,土坑周围有什么?
师:嘀嗒嘀嗒,春雨下不停,小土坑里积满了水。雨停了,动物们都出来散步了。谁先看到了这个小土坑?(母鸡。)
1.观察教师演示母鸡造型,参与讨论。
师:来的可能是一只什么颜色的母鸡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选择某一颜色的炫彩棒。)
师:母鸡怎么画呢?由幼儿说特征,教师用图形组合的方式表现母鸡的外形。注意画出肉冠、肉垂等细节。
2.观察教师演示母鸡的花纹装饰。
师:母鸡爱漂亮,出门前打扮一下吧。选一种和刚才的颜色不一样的笔来画。
师:母鸡穿上了大花衣说:“看看我漂亮吗?”
3.观察教师演示印倒影的方法。
师:母鸡打扮好了,看看外面,嘀嗒嘀嗒在下雨。(教师用小毛笔蘸水,刷在小土坑的位置上。)
师:雨停了,出门去散步吧。走走走,前面是什么?(小土坑。)
师(和幼儿一起继续讲故事):让我过去瞧一瞧!(教师以“低头往里瞧”的情景自然地将画有母鸡的纸与刷过水的下半部分合上,形成倒影。)
师(和幼儿一起讲故事):瞧见了什么?哎呀,不好了!一只母鸡掉到土坑里去了!
师:小土坑里真的有母鸡掉下去了吗?
师:听到母鸡的叫声后,谁过来了?接下去又发生了什么事?它们在小土坑里看到了什么?
三、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及分析公鸡、羊、牛、猪的特征,明确创作任务
1.观察公鸡。
师(出示公鸡):公鸡和母鸡都是鸡,它们长得一样吗?
2.观察牛和羊。
师(出示牛和羊):牛和羊有点像,但各自又有特别的地方,你能找到吗?
3.观察猪。
师(出示猪):小猪和牛、羊都有点像,但它们有的地方又很不一样,你发现了吗?
4.明确创作任务。
师:这四个动物朋友相继来到小土坑边,它们看到了什么呢?
师:现在请你来扮演一种动物,到小土坑边去瞧一瞧,然后把看到的东西画出来好吗?
四、幼儿创作
1.引导幼儿表现四种动物的主要外形特征并用添加花纹的方式打扮动物。
2.启发幼儿添画小土坑周围的相关景物。
3.鼓励幼儿按照需要重复印画的内容。
五、交流分享
师:有几只公鸡(小山羊、大肥猪、老黄牛)来到土坑边瞧一瞧?画公鸡(小山羊、大肥猪、老黄牛)的小朋友起立。你们在土坑里看到了什么?
延伸活动:
1.做书。
师:今天我们把小土坑的故事变成了图画,这些图画订在一起就是一本故事书。我们把这本书放到故事角去,大家都来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2.作画。
师:小土坑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所有的人都知道了,都想来小土坑旁照一照倒影,接下去谁会来呢?你们可以继续把它们画下来。
附: 小土坑
下雨了,下雨了,母鸡、公鸡回家了,小山羊回家了,大肥猪回家了,老黄牛也回家了。淅沥淅沥,小土坑里积水了。雨停了,雨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母鸡、公鸡出来找小虫吃了,大肥猪出来散步了,小山羊、老黄牛出来吃草了。
母鸡走到土坑边,往里面一瞧,看见里面有一只母鸡。“哎呀,不好了!一只母鸡掉到土坑里去了。咕咕答,咕咕答……”母鸡赶快跑去告诉公鸡,叫公鸡来救土坑里的母鸡。
公鸡走来一瞧,土坑里哪有母鸡呀,只看见一只公鸡。“哎呀,不好了!一只公鸡掉到土坑里去了。喔喔喔……”公鸡赶快跑去告诉小山羊,叫小山羊来救土坑里的公鸡。
小山羊走来一瞧,土坑里哪有公鸡呀,只看见一只小山羊。“哎呀,不好了!一只小山羊掉到土坑里去了。咩咩咩……”小山羊赶快跑去告诉大肥猪,叫大肥猪来搭救土坑里的小山羊。
大肥猪走来一瞧,土坑里哪有小山羊呀,只看见一只大肥猪。“哎呀,不好了!一头大肥猪掉到土坑里去了。哼哼哼……”大肥猪赶快跑去告诉老黄牛,叫老黄牛来搭救土坑里的大肥猪。
老黄牛走来一瞧,土坑里哪有大肥猪呀,只看见一头老黄牛。“哎呀,不好了!一头老黄牛掉到土坑里去了。大家快来救救它!哞哞哞……”
大伙都来了,往土坑里一瞧,不得了,土坑里有一头老黄牛,一头大肥猪,一只小山羊,一只公鸡,还有一只母鸡。那么多动物一起掉到一个小小的土坑里去了。大家真着急,东奔西跑去找它们的朋友们来救它们。
后来,土坑里的水渐渐渗进泥沙里,又渐渐被太阳晒干了。这时候,老黄牛、小山羊、大肥猪、公鸡和母鸡把它们的朋友们找来了。它们往里面一瞧,什么也没有呀!母鸡说:“一定是它们自己爬出土坑来了!”
小朋友,你们说说,母鸡的话对吗?
《小土坑》是“水真有用”这一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故事。简单的情节,重复的语句,表现了水可以照出倒影的特性,也将照倒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游戏。于是,《小土坑》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故事之一。
春夏季节,雨水不断,花园里、路途中出现了许多水塘。“哎呀呀,×××掉进小土坑了。”“哎呀呀,银杏树掉进小土坑了。”他们迁移故事中获得的经验,在土坑里找到了自己的倒影、房子的倒影、植物的倒影……“我的鞋子也来照倒影。”“小手变朵花也来照倒影。”他们尝试着各种制造倒影的方法。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感染了我,也启发了我:《小土坑》的故事并没有结束,由此可以生发出更多的活动,如果借由美术活动让孩子们在感知、体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表现,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于是,我设计组织了美术活动“奇妙的小土坑”。我根据故事内容,结合中班幼儿对于正面直立动物造型的经验,使用炫彩棒(具有遇水溶化的特性)、宣纸(具有较强的吸附特性)等美术材料的经验,运用水彩印画等美术表现形式的经验,确定了相应的目标。
该活动分成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帮助幼儿建立起已有经验和该美术活动的联系,并导入活动。第二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比较、讨论并演示作画方法。先通过“来了一只母鸡”的情景互动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创作方法:先按特征用已有图形组合经验表现动物造型,然后进行装饰添画,最后结合故事情景学习印倒影。教师通过情景语言和互动演示将复杂的创作步骤与幼儿熟悉的故事内容相联系,易于幼儿理解与接受。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发现公鸡、小山羊、大肥猪、老黄牛的特征,为幼儿的创作搭建阶梯,降低幼儿的创作难度。第四环节,教师不断以故事情景暗示幼儿创作的步骤,并引导幼儿以角色身份进行相关的联想创作,使幼儿的创作融入故事情景之中。在最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展示、交流,梳理了故事角色,并使幼儿发现了不同动物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
目标:
1.尝试运用印画的方法表现水中倒影。
2.比较故事角色的主要特征,表现熟悉的动物形象。
准备:
1.材料准备:
幼儿创作用纸(在铅画纸上粘贴宣纸,下半部画好小坑〈如图〉),公鸡、牛、猪、羊的装饰画范例(如图),下半部分画有土坑、土坑周围画有树、小草、石头等物体的范例纸,各色炫彩棒,小毛笔,清水。
2.经验准备:
(1)有用图形组合表现正面直立常见动物造型的经验。
(2)进行过故事《小土坑》的有关活动。
(3)有在小水坑里找倒影的经验。
过程:
一、经验联想,进入活动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叫《小土坑》的故事,还记得故事里讲了什么事吗?
师:原来动物们在小土坑里看到的并不是掉进去的动物,而是自己的倒影。这个故事真有趣。
师: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小土坑》的故事。不过这是一个新本领,想学吗?请看。
二、比较观察,演示作画方法
师(出示画有土坑的范例纸):路边有一个小土坑,土坑周围有什么?
师:嘀嗒嘀嗒,春雨下不停,小土坑里积满了水。雨停了,动物们都出来散步了。谁先看到了这个小土坑?(母鸡。)
1.观察教师演示母鸡造型,参与讨论。
师:来的可能是一只什么颜色的母鸡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选择某一颜色的炫彩棒。)
师:母鸡怎么画呢?由幼儿说特征,教师用图形组合的方式表现母鸡的外形。注意画出肉冠、肉垂等细节。
2.观察教师演示母鸡的花纹装饰。
师:母鸡爱漂亮,出门前打扮一下吧。选一种和刚才的颜色不一样的笔来画。
师:母鸡穿上了大花衣说:“看看我漂亮吗?”
3.观察教师演示印倒影的方法。
师:母鸡打扮好了,看看外面,嘀嗒嘀嗒在下雨。(教师用小毛笔蘸水,刷在小土坑的位置上。)
师:雨停了,出门去散步吧。走走走,前面是什么?(小土坑。)
师(和幼儿一起继续讲故事):让我过去瞧一瞧!(教师以“低头往里瞧”的情景自然地将画有母鸡的纸与刷过水的下半部分合上,形成倒影。)
师(和幼儿一起讲故事):瞧见了什么?哎呀,不好了!一只母鸡掉到土坑里去了!
师:小土坑里真的有母鸡掉下去了吗?
师:听到母鸡的叫声后,谁过来了?接下去又发生了什么事?它们在小土坑里看到了什么?
三、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及分析公鸡、羊、牛、猪的特征,明确创作任务
1.观察公鸡。
师(出示公鸡):公鸡和母鸡都是鸡,它们长得一样吗?
2.观察牛和羊。
师(出示牛和羊):牛和羊有点像,但各自又有特别的地方,你能找到吗?
3.观察猪。
师(出示猪):小猪和牛、羊都有点像,但它们有的地方又很不一样,你发现了吗?
4.明确创作任务。
师:这四个动物朋友相继来到小土坑边,它们看到了什么呢?
师:现在请你来扮演一种动物,到小土坑边去瞧一瞧,然后把看到的东西画出来好吗?
四、幼儿创作
1.引导幼儿表现四种动物的主要外形特征并用添加花纹的方式打扮动物。
2.启发幼儿添画小土坑周围的相关景物。
3.鼓励幼儿按照需要重复印画的内容。
五、交流分享
师:有几只公鸡(小山羊、大肥猪、老黄牛)来到土坑边瞧一瞧?画公鸡(小山羊、大肥猪、老黄牛)的小朋友起立。你们在土坑里看到了什么?
延伸活动:
1.做书。
师:今天我们把小土坑的故事变成了图画,这些图画订在一起就是一本故事书。我们把这本书放到故事角去,大家都来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2.作画。
师:小土坑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所有的人都知道了,都想来小土坑旁照一照倒影,接下去谁会来呢?你们可以继续把它们画下来。
附: 小土坑
下雨了,下雨了,母鸡、公鸡回家了,小山羊回家了,大肥猪回家了,老黄牛也回家了。淅沥淅沥,小土坑里积水了。雨停了,雨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母鸡、公鸡出来找小虫吃了,大肥猪出来散步了,小山羊、老黄牛出来吃草了。
母鸡走到土坑边,往里面一瞧,看见里面有一只母鸡。“哎呀,不好了!一只母鸡掉到土坑里去了。咕咕答,咕咕答……”母鸡赶快跑去告诉公鸡,叫公鸡来救土坑里的母鸡。
公鸡走来一瞧,土坑里哪有母鸡呀,只看见一只公鸡。“哎呀,不好了!一只公鸡掉到土坑里去了。喔喔喔……”公鸡赶快跑去告诉小山羊,叫小山羊来救土坑里的公鸡。
小山羊走来一瞧,土坑里哪有公鸡呀,只看见一只小山羊。“哎呀,不好了!一只小山羊掉到土坑里去了。咩咩咩……”小山羊赶快跑去告诉大肥猪,叫大肥猪来搭救土坑里的小山羊。
大肥猪走来一瞧,土坑里哪有小山羊呀,只看见一只大肥猪。“哎呀,不好了!一头大肥猪掉到土坑里去了。哼哼哼……”大肥猪赶快跑去告诉老黄牛,叫老黄牛来搭救土坑里的大肥猪。
老黄牛走来一瞧,土坑里哪有大肥猪呀,只看见一头老黄牛。“哎呀,不好了!一头老黄牛掉到土坑里去了。大家快来救救它!哞哞哞……”
大伙都来了,往土坑里一瞧,不得了,土坑里有一头老黄牛,一头大肥猪,一只小山羊,一只公鸡,还有一只母鸡。那么多动物一起掉到一个小小的土坑里去了。大家真着急,东奔西跑去找它们的朋友们来救它们。
后来,土坑里的水渐渐渗进泥沙里,又渐渐被太阳晒干了。这时候,老黄牛、小山羊、大肥猪、公鸡和母鸡把它们的朋友们找来了。它们往里面一瞧,什么也没有呀!母鸡说:“一定是它们自己爬出土坑来了!”
小朋友,你们说说,母鸡的话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