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涉及概念复习的内容时,往往知识点多,若在复习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将知识进行重复,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整理和存取都是非常凌乱的。综观现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着如下情况:以知识点为中心;以做练习为途径;以师整理为主体;以改错题为目的。为此,笔者以为能否把“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让学生来整理“概念图”,在收集和整理概念的过程中,找到知识点间的联系;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一些概念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以下是笔者在使用“概念图”进行复习教学时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领学生识图
1.明晰“概念图”的类型
“概念图”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而陌生的,教师在指导其学习编制“概念图”之前,可向学生简单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概念图”,让他们对这种形式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如按呈现信息的不同形式划分,一般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1)中心型“概念图”。把主题放置于中心或把各个因素统一于中心的组织结构,次主题围绕中心向外辐射。
(2)层级型“概念图”。根据主题重要性的递减顺序自上而下排列,一般把重要的信息置于顶端。
(3)流线型“概念图”。以线性的方式组织信息。
(4)系统型“概念图”。也是以线性的形式组织信息,但增加了“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2.体会“概念图”的功用
(1)知识系统化构建的特征。
“概念图”以核心概念为中心,连接次一级概念,并以这些次一级概念为节点,与再下一层次的概念构成一个分层次、多节点相互联系的网络结构。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若引导学生用“概念图”来梳理所要复习的概念材料,有利于学生清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层级关系,促进知识的管理和整合。
(2)知识简约可再生性特征。
“概念图”就像电脑的数据检索和存储系统,把学生大量的零碎知识进行整理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当需要信息的时候,学生就能通过各种相互联系的信息提取需要的信息。在复习课中,引入“概念图”,不仅帮助学习者理清个人思维的脉络,统整学习的概念,建立知识网络;还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实现概念知识结构的重组与生成。
如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可将各概念意义及其间的关系,整理并制成如下“概念图”。
这样的概念图形象直观、结构清晰,便于学生自主构建概念谱系,以居高临下的态势把握概念的内涵,让学生退到外层能看到概念的外延。
二、教学生制图
1.提供“制图”的基本流程
概念图制作的基本思路和步骤:a.选取一个知识领域,列出相关概念;b.选定关键概念,内化排序结构;c. 建立概念间连接;d. 拟定概念图的纵横向关联,绘制概念图;e.反思、修改和完善概念图。
2.“制图”的工具及操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制作多以徒手绘制而成。不同的人创造出来的概念图可能完全不一样,手绘概念图完全可根据自己脑中所想的进行创造,这样手脑并用的形式可以促进大脑潜能的开发。手绘概念图没有什么限制,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制作,但也有些不足,如受纸张大小的影响,修改起来比较麻烦,不能重复利用和保存。用电脑软件就可以弥补这些缺陷,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具备一定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可引导学生用软件制作概念图。笔者在本文中的所有概念图都是由Inspiration软件绘制而成。
在绘制概念图时,所画线条微微弯曲便于伸展和文字书写,文字一般居于线的上方,以3~5字的关键词为宜,不写长句。绘制过程中如果遇到分支内容较多的情况,可以使用图中图,即将该分支也绘制成一张小型概念图。绘制完成后,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给每个分支上色,使各部分更容易区分。同时,还可以给图进行美化修饰,使概念图看起来更有个性,更加赏心悦目。
3.把握“制图”的基本原则
(1)师为主,生为辅——
一、领学生识图
1.明晰“概念图”的类型
“概念图”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而陌生的,教师在指导其学习编制“概念图”之前,可向学生简单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概念图”,让他们对这种形式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如按呈现信息的不同形式划分,一般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1)中心型“概念图”。把主题放置于中心或把各个因素统一于中心的组织结构,次主题围绕中心向外辐射。
(2)层级型“概念图”。根据主题重要性的递减顺序自上而下排列,一般把重要的信息置于顶端。
(3)流线型“概念图”。以线性的方式组织信息。
(4)系统型“概念图”。也是以线性的形式组织信息,但增加了“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2.体会“概念图”的功用
(1)知识系统化构建的特征。
“概念图”以核心概念为中心,连接次一级概念,并以这些次一级概念为节点,与再下一层次的概念构成一个分层次、多节点相互联系的网络结构。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若引导学生用“概念图”来梳理所要复习的概念材料,有利于学生清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层级关系,促进知识的管理和整合。
(2)知识简约可再生性特征。
“概念图”就像电脑的数据检索和存储系统,把学生大量的零碎知识进行整理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当需要信息的时候,学生就能通过各种相互联系的信息提取需要的信息。在复习课中,引入“概念图”,不仅帮助学习者理清个人思维的脉络,统整学习的概念,建立知识网络;还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实现概念知识结构的重组与生成。
如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可将各概念意义及其间的关系,整理并制成如下“概念图”。
这样的概念图形象直观、结构清晰,便于学生自主构建概念谱系,以居高临下的态势把握概念的内涵,让学生退到外层能看到概念的外延。
二、教学生制图
1.提供“制图”的基本流程
概念图制作的基本思路和步骤:a.选取一个知识领域,列出相关概念;b.选定关键概念,内化排序结构;c. 建立概念间连接;d. 拟定概念图的纵横向关联,绘制概念图;e.反思、修改和完善概念图。
2.“制图”的工具及操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制作多以徒手绘制而成。不同的人创造出来的概念图可能完全不一样,手绘概念图完全可根据自己脑中所想的进行创造,这样手脑并用的形式可以促进大脑潜能的开发。手绘概念图没有什么限制,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制作,但也有些不足,如受纸张大小的影响,修改起来比较麻烦,不能重复利用和保存。用电脑软件就可以弥补这些缺陷,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具备一定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可引导学生用软件制作概念图。笔者在本文中的所有概念图都是由Inspiration软件绘制而成。
在绘制概念图时,所画线条微微弯曲便于伸展和文字书写,文字一般居于线的上方,以3~5字的关键词为宜,不写长句。绘制过程中如果遇到分支内容较多的情况,可以使用图中图,即将该分支也绘制成一张小型概念图。绘制完成后,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给每个分支上色,使各部分更容易区分。同时,还可以给图进行美化修饰,使概念图看起来更有个性,更加赏心悦目。
3.把握“制图”的基本原则
(1)师为主,生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