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王子:其实,每个人所做的一切,都能影响别人的生活。所以,不妨专注自己所热爱的,用独特的视角去表达自我,展示自己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她是故宫博物院里传说中的“修文物的女孩儿”。和大多数同事一样,她低调慎言。但不同之处也很明显。走在人群里你准能一眼认出刘思麟——秋天她一头金发,冬天又染成绿色。她说是自己染的,因为冬天灰秃秃的,没什么绿色了,她就创造一点。
她的白天与夜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白天在故宫这样严肃的历史圣殿里工作,晚上她却热衷于用摄影创作去解构历史。在一组叫作《我无处不在》的作品中,她把自己和20世纪的许多大人物P在一张照片里。她把蒋介石P掉,自己站在宋美龄旁边,也曾把萨特P掉,把手搭上波伏娃的肩膀。她还曾与黛安娜王妃、玛丽莲·梦露、安迪·沃霍尔、弗里达“同框”。每一张照片看着都幽默又和谐。
21岁时,刘思麟开始做第一张照片。最开始是为了好玩儿,看到妈妈的一张老照片,短发,穿着衬衫,很干练。她觉得和当下的妈妈一点儿也不像,就P了一张图,把自己和年轻时的妈妈放在一起。这种自娱自乐渐渐变成一种严肃的创作。她从海量的名人照片里,选择她最想表达自己态度的照片。那时她的人生疑问是,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于是她就去找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和她们“合影”。过了两年这个问题解决了,她开始寻找潜意识里艺术梦想的根源,就开始做与文化相关的人物。
她还观察这些图片被传播的过程。她与张爱玲、李香兰的合影就被记者看到了,记者请教了张爱玲研究专家止庵、两位摄影师和一位图片编辑,大家都认为是伪造。后来多番搜索,才发现是刘思麟的作品。还有一次,有公众号发文讲毕加索生平,用了她与毕加索的合影——他们也信以为真了。她向对方说明这是自己的创作。后来这个公众号还发了一条声明,专门介绍了她。
她觉得这很有趣。“我是一个在网络世界成长起来的年轻小孩,通过创作了解这个大众文化影响下的时代。过去只有极少数的精英阶层才能影响社会和时代,而今天的网络环境给了每个人展示的舞台,我们有了平等的机会去创造、传播和表达。”她的一组作品拿下了 2016年的“集美·阿尔勒发现奖”。这些作品随后在许多欧洲国家展出和获奖。
对她而言,到故宫工作完全是出人意料的选择——“我这代人,从流行文化里面成长起来。再稍微大点,就无缝链接到网络时代。”所以到了故宫,她身上发生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新锐的当代艺术家,在故宫上班,她会遇到什么?最初她来故宫,是希望获得创作的灵感。后来她发现,传统文化与她做的当代艺术,严肃的工作与她解构的创作方式,东方与西方,严谨与自由,还是不一样。好在她还有许多漫长的夜晚,那都是她一个人的创作时间。
一张海明威的照片,她已经做了3年。那张照片里,海明威坐在家里的沙发前面逗猫,穿一件白色T恤,看起来很放松。她喜欢他这种状态,也穿了件睡衣,想像他女儿一样。她分析了光线、景别、透视,但就是看着别扭,“不知道哪里不對,就是没有找到原因。”但她觉得《老人与海》好,不想放弃。“小时候不理解海明威,《老人与海》就是捕鱼,就是搏斗一下,幸存了。长大了会发现,和平凡做抗争,是每个人的宿命。”
树村摘自《人物》
她是故宫博物院里传说中的“修文物的女孩儿”。和大多数同事一样,她低调慎言。但不同之处也很明显。走在人群里你准能一眼认出刘思麟——秋天她一头金发,冬天又染成绿色。她说是自己染的,因为冬天灰秃秃的,没什么绿色了,她就创造一点。
她的白天与夜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白天在故宫这样严肃的历史圣殿里工作,晚上她却热衷于用摄影创作去解构历史。在一组叫作《我无处不在》的作品中,她把自己和20世纪的许多大人物P在一张照片里。她把蒋介石P掉,自己站在宋美龄旁边,也曾把萨特P掉,把手搭上波伏娃的肩膀。她还曾与黛安娜王妃、玛丽莲·梦露、安迪·沃霍尔、弗里达“同框”。每一张照片看着都幽默又和谐。
21岁时,刘思麟开始做第一张照片。最开始是为了好玩儿,看到妈妈的一张老照片,短发,穿着衬衫,很干练。她觉得和当下的妈妈一点儿也不像,就P了一张图,把自己和年轻时的妈妈放在一起。这种自娱自乐渐渐变成一种严肃的创作。她从海量的名人照片里,选择她最想表达自己态度的照片。那时她的人生疑问是,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于是她就去找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和她们“合影”。过了两年这个问题解决了,她开始寻找潜意识里艺术梦想的根源,就开始做与文化相关的人物。
她还观察这些图片被传播的过程。她与张爱玲、李香兰的合影就被记者看到了,记者请教了张爱玲研究专家止庵、两位摄影师和一位图片编辑,大家都认为是伪造。后来多番搜索,才发现是刘思麟的作品。还有一次,有公众号发文讲毕加索生平,用了她与毕加索的合影——他们也信以为真了。她向对方说明这是自己的创作。后来这个公众号还发了一条声明,专门介绍了她。
她觉得这很有趣。“我是一个在网络世界成长起来的年轻小孩,通过创作了解这个大众文化影响下的时代。过去只有极少数的精英阶层才能影响社会和时代,而今天的网络环境给了每个人展示的舞台,我们有了平等的机会去创造、传播和表达。”她的一组作品拿下了 2016年的“集美·阿尔勒发现奖”。这些作品随后在许多欧洲国家展出和获奖。
对她而言,到故宫工作完全是出人意料的选择——“我这代人,从流行文化里面成长起来。再稍微大点,就无缝链接到网络时代。”所以到了故宫,她身上发生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新锐的当代艺术家,在故宫上班,她会遇到什么?最初她来故宫,是希望获得创作的灵感。后来她发现,传统文化与她做的当代艺术,严肃的工作与她解构的创作方式,东方与西方,严谨与自由,还是不一样。好在她还有许多漫长的夜晚,那都是她一个人的创作时间。
一张海明威的照片,她已经做了3年。那张照片里,海明威坐在家里的沙发前面逗猫,穿一件白色T恤,看起来很放松。她喜欢他这种状态,也穿了件睡衣,想像他女儿一样。她分析了光线、景别、透视,但就是看着别扭,“不知道哪里不對,就是没有找到原因。”但她觉得《老人与海》好,不想放弃。“小时候不理解海明威,《老人与海》就是捕鱼,就是搏斗一下,幸存了。长大了会发现,和平凡做抗争,是每个人的宿命。”
树村摘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