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业新局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s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3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街道苏州桥西社区出入口,临时进入社区人员通过智慧社区门禁终端进入社区(任超/ 摄)

  疫情以来,随着社区站上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第一线,物业服务企业精准排查、消防消杀、严格进出管控、提供到家服务的能力也得到检验。
  根据2020年3月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开展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物业管理行业影响专项调查”,在36450份业主问卷中,89.88%受访业主认为物业管理在社区疫情联防联控体系中非常重要,认为比较重要的业主占比为8.09%。
  在物业管理能力受到关注的同时,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智慧物业,也成为不少社区“科技防疫”的手段。疫情之下,智能化、自动化的物业设施,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在智慧物业加速向社区渗透之余,与之相关的探讨也并未停歇,例如,疫情测出了当下智慧物业的哪些痛点?智慧物业是否是所有社区的“标配”?应由谁来为智慧物业的投入“埋单”?
  一连串追问,催促着智慧物业向标准化、专业化的路径探索。

硬件设备互联


  出入口是社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从车辆、人员进入社区智能设备识别范围的那一刻起,智慧物业便已开始发挥作用。智慧通行系统通过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红外线测温,可以实现无接触开门、高危预警排查等功能,而系统收集的数据,也可用于统计每日车行情况、甄别人车异常、分析人行轨迹,预警人群聚集等现象。
  而当人、车由出入口进入社区,无人机消毒、智慧巡检、智慧照明、智能停车场等应用场景,也适时开展作业。
  以智慧电梯为例,作为高频使用触点,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在电梯轿厢内安装具备人体感应功能的紫外线消毒灯,可在电梯待机至30秒时自动开启杀菌灯,而当电梯运行时,杀菌灯便自动熄灭。
  除了及时杀菌,“非接触”也是电梯防护的关键要素。通过App、微信小程序、手机蓝牙等方式来远程呼叫电梯并自动点亮目的楼层,可规避长时间等待电梯、触碰电梯按键等场景中可能存在的疫情风险。
  而要达成电梯非接触功能,电梯、门禁、摄像头等硬件设备需由智慧物业管理平台统一接入管理,让各个子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与数据资源协同共享。
  硬件设备的互联,是智慧物业为社区筑起安全防线的基础,唯有在门禁、监控、电梯、停车场等处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智慧物业才能让社区从内到外穿上一层“保护衣”。
  近年来,不少物业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商,都意在通过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物业设施的平台赋能。例如有物业企业推出AI魔盒,将多个服务器的功能集成在一起,免去设备智能化改造时需要再单上服务器的麻烦;有房产企业发布AI超级大脑,让智能家居与智能物业设施实现连接和互动。
  然而,并非所有社区都已身披“保护衣”,在智慧物业推进过程中,各个社区存在发展参差不齐现象。
  例如,在一些已安装智能化物业设施的社区,硬件设备单点铺设、各自独立运行的“烟囱系统”依然存在,各个设施的数据无法相互联通,也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数据分析、趋势预测。
  随着疫情以来居民对“非接触”设施需求高涨,打通“烟囱”已箭在弦上。

  一场疫情,让物业服务企业在疫情防控中承担了大量公共事务,一些智慧物业平台也适时打通与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卫生防疫部门的快速通道,让平台融入智慧社区的框架。

融入基层治理


  智慧物业应用场景广阔,近年来,这一行业也聚集起众多不同类型的“入局者”,由各类企业打造的诸多智慧物业平台,各有系统、标准不一、接口协议互不通用,积累的数据资源难以共享,也难以向智慧社区输送。
  “智慧物业的顶层设计不够,缺乏系统性,与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的融合度不高。表现在行业间信息交流不通畅,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突出。”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沈建忠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企业之间开始寻求合作共赢。
  一方面,一些物业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推出了共享资源的平台联盟,如雅生活的雅管家联盟生态圈,为中小物业服务企业提供聚合平台。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也纷纷入局智慧物业平台生态圈的建设,助力物业服务企业智能化转型。
  例如,科技公司千丁互联旗下的千丁云平台,已汇聚千家合作物业服务企业;腾讯海纳与长城物业集团正联合打造智慧社区共享中台,意在推动制定智慧物业的行业标准。
  在市场调节之外,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也在发力推进物业行业建设统一的国家标准。2015年11月,全国物业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相继成立,物业服务标准化工作走上正轨,但与智慧物业相关的标准化推广仍处于起步状态。
  一场疫情,让物业服务企业在疫情防控中承担了大量公共事务,一些智慧物业平台也适时打通与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卫生防疫部门的快速通道,让平台融入智慧社区的框架。
  “智慧物业在疫情防控中,为社区网格化管理提供便利,在未来的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建设中,相信在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可利用大数据打通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将智慧物业纳入智慧城市管理总体规划部署发展建设,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提升智慧物業现代化水平。”沈建忠说。
  疫情让物业平台的公共属性得以凸显。近日,在深圳、北京、重庆等城市修订实施的物业管理条例中,都明确提出将物业管理纳入社会治理体系。   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建议,构建基于智慧物业的城镇数字化新型基层治理平台。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建设智慧物业中台系统,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将物业现有的生活服务App、智能安防、远程问诊等服务,与社区党建、居家养老、行政申请收件审核等公共事务工作的前端交圈,与公安天网联网分析。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国家标准《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意见稿中,明确规定在应用层中,社区管理应用分为社区治理类应用和物业管理类应用,直接面向政府和物业用户。面向物业的应用包括物业管理、设施管理、消防管理、停车管理、垃圾分类等。
  对于智慧物业标准化的探索,正在进行之中。

投入由谁埋单


  智慧物业兼具公益性与商业性,那么,谁来为智慧物业的投入埋单?
  在沈建忠看来,回答这个问题不宜“一刀切”,应按照投入类别,采取谁收益谁投入的原则来分别承担:“平台建设、软件开发、技术集成部分的投入,由开发经营、享有知识产权的企业主体及相应投资人承担,相应收益也归他们所有;至于对原有物业项目进行改造升级建设的相应投入,则按照是否产出收益来区分。”
  例如,智慧门禁系统这类不产生实质性收益、但提升业主服务体验的项目,投入可酌情考虑由受益人承担;而像智慧停车系统因为有停车收益,就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商业模式解决。
  而对于根据政府要求、为顺应社区治理共管共治机制而增加的投入,一般由政府给予补贴,或是以争取优惠政策支持的方式予以解决。

  沈建忠认为,增值服务或许会是地产企业破局的抓手,但更应是现代物业服务企业顺应互联网时代消费升级、服务升级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近年来,随着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按下“快进键”,老旧小区如何变“智慧”,日益受到关注。
  沈建忠认为,智慧物业落地老旧小区,要注重对落地方式的统筹规划。
  “将智能化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整体改造当中,可以一揽子解决改造费用、技术方案、技术路线等问题,一步达到效果,既省钱又省时省力,比起将来独立地进行二次改造效果要好得多。当然,智能化改造的技术方案、技术路线也要选好,要避免小马拉大车、大马拉小车等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沈建忠说。
  物业收费难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痛点,智慧物业投入使用后,物业费是否会相应变化,也是社区居民分外关注的问题。
  在沈建忠看来,质价相符是衡量物业费高低的标准。
  “智慧物业带给业主的是全新的更便捷、更安全、更有价值的服务体验,业主认同这样的物业服务价值,自然愿意付出更高的物业费用。根据经验,优质物业服务可以为资产带来溢价,在一线城市的二手房市场,物业服务好的小区房产成交单价会比周边项目每平方米平均高2000元以上,所以,物业费不是越低越好。”沈建忠说。
2019年10月23日,一辆电动汽车停在杭州德慧公寓“未来小区”的智慧灯杆旁充电。小区的智能灯杆融合了电动汽车充电桩系统、LED屏户外显示系统、气象实时监测等智能模块( 黄宗治/摄)

瞄准增值服务


  在一次演讲中,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表示,疫情影响下,人们对所居住的城市在疫情防控和公共医疗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物业服务的需求,在疫情之后或有较强爆发。
  根据贝壳研究院、90度地产2020年2月联合发起的“疫情下的住房消费者预期调查”,除了户型等硬件条件外,在购房意愿的其他条件里,物业服务占比最高,为63.3%,高于医疗配套、交通条件等选项。
  疫情期间,在多地实行小区封闭式管理的背景下,为保证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不少智慧物业平台及时上线多种物业服务和增值服务。通过App升级等方式,上线生鲜购买、在线报修、线上问诊、线上预约消杀消毒等模块,解决生活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例如,蓝光嘉宝服务开设“嘉宝生活家”专区板块,整合京东、网易严选等品牌供应商提供“蔬果生鲜”“生活日用”“米面粮油”等服务。某物业在云朵社区App上打通苏宁生鲜服务端口,在物资配送至小区后,再由物业工作人员负责送到居民手中。
  除了在用户、供应商之间搭建O2O平台,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的社区新零售业务也在疫情中得到发展。如绿城服务旗下绿橙生鲜零售品牌,通过自有供应链和前置仓为其覆盖的社区提供生鲜购买服务。
  疫情之下,社区场景的消费需求得到激发。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物业各类增值服务蕴含着新的商机,也带来了物业服务更多的可能性。不过,因疫情隔离而拓展的社区商业,在后疫情时代对居民是否还具备同样的吸引力,还有待进一步考量。
  随着近来不少地产公司分拆物业板块上市,业内也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地产公司是在开发增量已经达到天花板时,从“卖房子”转向“卖服务”,试图以物业增值服务破局存量市场、进而提升自身市场价值。
  对此,沈建忠认为,增值服务或许会是地产企业破局的抓手,但更应是现代物业服务企业顺应互联网时代消费升级、服务升级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增值服务始终是从业主角度考虑的,通过对物业全生命周期的专业维护,可以延长物业的寿命,提高设施设备的完好率,这些给业主带来的收益、减少的成本,就是服务给业主带来的增值。当然,比起那些服务差、业主与物业纠纷不断的小区,通过有温度、有深度的服务,给业主带来满意的体验,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沈建忠说。

消费者购房付费意愿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90度地产联合发起的“疫情下的住房消费者预期调查”(刘章丰/ 设计)

其他文献
市中心的早高峰、节假日的高速路、医院和学校附近常年的“热火朝天”……提起这些画面,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常常会想到两个字:堵车。  交通拥堵是“城市病”的典型表现,也是最难以治理的突出问题之一。一方面,交通系统一处“梗阻”,全身受制;另一方面,交通问题既关乎道路资源的供需适配,又与城市规划、空间布局息息相关。  因此,缓堵治堵,不仅是交通管理层面的问题,考验的更是城市的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届
行业出现问题,监管就要纠偏  随着第三方支付不断加快开疆拓土的速度,针对支付机构的监管制度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完善。  2017年3月,网联平台上线;4月,支付机构备付金逐步实现集中存管;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实践;7月,“反洗钱”新规将实施,非银行支付机构等首次被纳入责任主体范围,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也由20万元调整为5万元。  
自2010年以來,北京已启动三轮城南行动计划。最新一轮城南行动计划始于2018年,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的“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又是关键节点。  向南,是北京落实“南北均衡发展”要求、推动城市发展转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重大部署。  构筑改革高地,补齐民生短板,持续改善生态,推动京津冀加快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北京正“迎南而上”:  以丽泽金融商务区,大兴国际机
2019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会上,工作人员向媒体展示“5G AR”工业应用  “上云”是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前提,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8年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便明确提出“推动3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培育超过30万个工业App”的行动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工业互联网平台跨行业跨地域的数据互联互通能力,令制造业企业对“上云”的需
李强(中)在指导小朋友观鸟(李伟/ 摄)  10月1日,北京城里多数人都守在电视机前收看国庆大典的盛况直播,张鹏却一大早就带着望远镜和长焦相机,登上北京西山的望京楼——正是鸟类大迁徙的季节,他要对从西山高空迁徙过境的鸟儿进行样点监测调查,重点监测对象是被称为天空王者的猛禽。  张鹏是公益组织“自然之友野鸟会”的资深成员,也是野鸟会“北京迁徙猛禽监测调查项目”的骨干。北京城里活跃着上千名和他一样的“
高山绿茶竹叶青  在古代,茶叶被称为世界四大奢侈品之一。到了近代,随着制茶工艺的不断进步,茶叶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如今,围绕一杯清茶,已形成一个包括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介绍说,茶产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中国,有20多个省份、900多个县产茶,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生产绿茶、红茶、白茶等六大茶类的国家。  其中,绿茶是中国最响亮的名片,业界也有“世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大考。连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各企业绷紧弦,不松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确保科学防控不放松、复工复产有秩序、生产生活有保障。  2月11日8时,一辆辆班车陆续驶入中国一汽NBD总部。安全环境保障部的工作人员有的进行信息核对,有的手持体温测量仪给员工测量体温。作为吉林省经济的“顶梁柱”,中国一汽在全面做好疫情联防联控的同时,全力保障生产
我国历史悠久、王朝众多,所以曾经作为“故都”的城市有不少。其中,安阳虽然不是我们历史上最早的王都,但是在有确切文字记载、有史可考的王都当中,它却是妥妥的“老大哥”。  根据后世一些史籍中只言片语的记述,早在上古三皇五帝时期,安阳就曾做过王都,夏代也曾经短暂地定都于此,不过这些说法毕竟没有“真凭实据”。即便是现在考古认定的夏都二里头遗址,也因为缺乏当时的文字记载,让专家们对它的时代认定各执一词。  
广州南沙港码头  2008年5月,《广州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广州建城史的报道《明年才该是广州建城2222周年?》,引起广泛热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公元元年的统计方式,一年之差引得市民、专家各抒己见。  上世纪80年代,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了各色“进口商品”:非洲象牙、红海沿岸的乳香、波斯银盒等等。这些几乎与城同生的“物证”,揭示了广州这座古都,延续了2000多年商脉的起点。  在全世界所有的城市中,唯有广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万达小镇,吴晓慧小朋友在学习使用腊刀绘制蜡画  由中国政府主导推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已走过16个年头: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6年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我国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建立起了从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一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