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爱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文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科目,在学生教育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且必要的内容。重视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发挥语文教学的功能,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单元整合;心理健康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阶段,同时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课程增加,学业压力加大,同时加上中考的压力,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加上学生这一时期比较敏感,情绪波动比较强烈,很容易受外在事物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对自己产生怀疑,对学习感到厌倦,这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转变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高效学习。
一、汲取先哲思想,加强师生交流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较多的成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对学生心理的了解程度和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都离不开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多与学生交流,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彼此了解的程度,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以此产生对老师的依赖感和信任感,当遇到问题和困惑时才会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才能更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聚焦于古文学习,通过学习著名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古文,学生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还可以汲取古人的思想内涵。通过对于自然环境描写的学习,展现出一个美好而又恬静的自然生活,也体会到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欧阳修寄情山水的自我派遣精神。古文的学习应该折射现实生活,教师可以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一些感悟,以及从前旅游的某些地方的经历,给予学生心理教育。课堂上教师会设置交流讨论环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先哲思想内涵的理解也有助于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师生间的交流对于课堂知识的渗透很关键,心与心的交流加速着初中语文课堂和心理健康的融合。
二、重视课程引导,渗透心理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比较敏感,在意外界的反馈,这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心理健康状况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一阶段如果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学生很容易思想走向极端,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从现实出发,展示了作者对于现实的感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同时语文教育是以单元为主题,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因此在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要注重课程引导,重视突出单元主题,凸现语文单元教学中的教育意义,结合生活实际内容,深入领会课文当中作者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和生活体会,从而让学生从中获取经验教训,可以疏导自身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例如:通过对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记的学习,我们既可以跟随作者感受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想象遨游世界,又可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思,学习作者的精神品质,引发我们的人生思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壶口瀑布》中作者由壶口瀑布联想到人,由黄河的伟大性格联想到了中华民族面对磨难时的坚强不屈、勇于抗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在赞美其精神品质的时候,教师此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平时的行为进行分析,引导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应当像黄河一样百折不挠,坚韧刚强,而不是遇到一点挫折就牢骚满腹,轻易放弃,最终自甘堕落。在《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一文中,作者自始至终都在表达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礼赞之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事物都应当有敬畏之心。在《登勃朗峰》一文中,學生可以感受到马克·吐温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以此引导学生学习其积极乐观的心态,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促进心理健康。
三、增加课堂趣味,感受多才文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好奇心比较旺盛的阶段,也是学生心理比较敏感的一个时期,学生的行为更容易受到自身想法的影响,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初中生长时间的听课与做题会让其产生倦怠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丰富一下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会有所提升,同时学生也放松了心情,缓减了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引导和培养的关键时期,而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地加强课程引导,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燕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J].启迪与智慧(中).2020(04) :88.
关键词:初中语文;单元整合;心理健康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阶段,同时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课程增加,学业压力加大,同时加上中考的压力,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加上学生这一时期比较敏感,情绪波动比较强烈,很容易受外在事物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对自己产生怀疑,对学习感到厌倦,这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转变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高效学习。
一、汲取先哲思想,加强师生交流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较多的成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对学生心理的了解程度和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都离不开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多与学生交流,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彼此了解的程度,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以此产生对老师的依赖感和信任感,当遇到问题和困惑时才会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才能更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聚焦于古文学习,通过学习著名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古文,学生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还可以汲取古人的思想内涵。通过对于自然环境描写的学习,展现出一个美好而又恬静的自然生活,也体会到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欧阳修寄情山水的自我派遣精神。古文的学习应该折射现实生活,教师可以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一些感悟,以及从前旅游的某些地方的经历,给予学生心理教育。课堂上教师会设置交流讨论环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先哲思想内涵的理解也有助于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师生间的交流对于课堂知识的渗透很关键,心与心的交流加速着初中语文课堂和心理健康的融合。
二、重视课程引导,渗透心理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比较敏感,在意外界的反馈,这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心理健康状况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一阶段如果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学生很容易思想走向极端,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从现实出发,展示了作者对于现实的感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同时语文教育是以单元为主题,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因此在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要注重课程引导,重视突出单元主题,凸现语文单元教学中的教育意义,结合生活实际内容,深入领会课文当中作者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和生活体会,从而让学生从中获取经验教训,可以疏导自身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例如:通过对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记的学习,我们既可以跟随作者感受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想象遨游世界,又可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思,学习作者的精神品质,引发我们的人生思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壶口瀑布》中作者由壶口瀑布联想到人,由黄河的伟大性格联想到了中华民族面对磨难时的坚强不屈、勇于抗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在赞美其精神品质的时候,教师此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平时的行为进行分析,引导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应当像黄河一样百折不挠,坚韧刚强,而不是遇到一点挫折就牢骚满腹,轻易放弃,最终自甘堕落。在《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一文中,作者自始至终都在表达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礼赞之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事物都应当有敬畏之心。在《登勃朗峰》一文中,學生可以感受到马克·吐温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以此引导学生学习其积极乐观的心态,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促进心理健康。
三、增加课堂趣味,感受多才文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好奇心比较旺盛的阶段,也是学生心理比较敏感的一个时期,学生的行为更容易受到自身想法的影响,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初中生长时间的听课与做题会让其产生倦怠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丰富一下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会有所提升,同时学生也放松了心情,缓减了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引导和培养的关键时期,而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地加强课程引导,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燕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J].启迪与智慧(中).2020(04)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