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中华民族很早以前就有逢五排十祭奠故人的风俗。1997年3月12 日,刘绍棠病逝,时年61岁,英年早逝令人不胜惋惜。
不改初衷
我常想,一个人一生中有点挫折,并非都是坏事,至少对于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挫折与困苦比一帆风顺的经历宝贵得多。50年代被誉为“四小天鹅”的青年作家被打成右派,又经历了十年的浩劫,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梅开二度更鲜艳,刘绍棠便是其中之一。
1979年,我调入北京文联,从事司机的职业,由于工作的关系与不久前平反的刘绍棠有着频频的接触和交往。此时刘绍棠精神焕发文思泉涌,除了夜以继日埋头创作之外,还要抽时间参加社会活动。一个个开幕式、一个个首发式、一个个研讨会、一个个基金会和评委会,不一而足,都邀请他参加。刘绍棠为人热情、重情重义,所以有请必到,从不让大家失望,到创作讲习班和高校讲课培育后人,更是义不容辞。他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会议多得数不胜数。为了不辜负人民的重托,他都尽可能地参加,乃至常年超负荷的运转造成中风偏瘫8年,亦是如此。那时,市人大会议时常在怀柔民主与法制培训中心召开,路上需要行驶一个半小时左右,这样我和刘绍棠老师有长时间交谈的机会。不甘寂寞的刘绍棠总是话题广泛,滔滔不绝于耳,谈古论今名人轶事如数家珍,使我大开眼界增长知识。他的话多,我的话少,然而谈得很投机,关系融洽。
有一次我怀着好奇之心把话题转到了他当年划右的问题上,他感慨而谈,这件事对他来说真是一场塌天大祸。小时他在家百般被娇宠,年节瓜果糕点和压岁钱总是给他双份,家里的长辈,没人敢管他,这使他很任性、狂妄,自视特殊。21岁前可谓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少年得志,不懂人情世态,把他划右,虽不是罪有应得,却也是个性悲剧的咎由自取。这是多深刻的反思啊!
三中全会之后,文艺界迎来了第二春天,文坛上曾流行以突破禁区而取胜的说法。而刘绍棠却大谈、特谈“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些不合时宜的论调实在是逆潮流而动,遭到冷淡和反对。他不趋炎附势,而是坚决反对辱骂毛泽东来表现思想解放的背叛行经。他说不是心有余悸,不是政治投机。虽被骂为“认‘左’为母”或“老观念太多”,但他并不懊悔,他说他实在是经过进一步深刻认识,更加信仰他的文艺思想。虽受22年的磨难,但却对党的痴情不改。他热情赤诚地维护和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我记得有位领导同志问他对《废都》怎么看时,他回答说:“毛主席说《红楼梦》好,贾宝玉尊重妇女,《金瓶梅》不好,西门庆侮辱妇女。”在毛泽东在世的时候,中国文坛上敢于写文章指出他的文艺思想中策略性部分已经过时者,唯有刘绍棠犯言直谏,才惹得老人家大为生气,赐刘绍棠为“大反社会主义三大典型之一,”他哪里想到,他过世后正是这个冒犯龙颜的刘绍棠,热烈赤诚地维护和实践他的文艺思想。
我想这就是刘绍棠的可贵之处,他不计较个人恩怨,他不趋炎附势,不朝秦暮楚,不是墙头草随风倒,贪小利而忘大义。这就是他的文格,这就是他的人格。
出访东欧
我清晰地记得,1982年金秋,北京作协的4位作家——刘绍棠、邓友梅、从维熙、张志民应邀参加中国作协组团,赴东欧进行外事文化交流活动。当时,作为工作人员,我一大早就赶往机场送他们登机。我接上刘绍棠之后,又到东四六条的张志民家时,周到体贴的张志民夫人付雅雯大姐,不但为我准备了一份早点,还为另外一辆车上的工作人员也准备了早点。在候机楼等候登机的四位作家,他们的冤案先后得到平反昭雪,容光焕发,衣冠楚楚,光彩照人。从维熙和张志民穿的是什么服装,因为当时没有什么明显的打眼之处,所以我记不清了;印象较深的是邓友梅西装笔挺,脚上的皮鞋锃亮,白衬衫的领子下边系着一根紫红色的小尼龙绳,绳子上还串了个精致的玉坠,随身佩玉有吉祥如意之说,究竟邓作家是不是取其意,那就不得而知了;另外一位便是体壮如牛的刘绍棠,虽已年届50,却满头黑发,不见一星霜花,头上脚下充满了活力。唯独他一身藏青色的中山服,脚蹬内联的千层底布鞋,虽说令人注目,但时下正是西装热,大有不合时宜之嫌。
“刘老师为什么不穿西装?”我不解地问道。他脱口而出:“中山服是我们的国服,布鞋是我们民族的特色产品,老外见了照样羡慕不已。”
刘绍棠此言不虚,约是20天后,我们又到机场接出访归来的四位作家。刘绍棠一上车仍是滔滔不绝地和我讲国外见闻,其中又提到了他的中山装和布鞋,他说,“我这身中山装在异国的大街上特别引人瞩目,好多老外常常驻足观望。尤其在南斯拉夫的文艺座谈会上,见到了曾经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而走红的男主角,他说他喜爱中国,更喜欢和中国人交朋友,夸我是地道的中国人。谈到我脚上穿的布鞋,这位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男主角更是兴趣盎然,他说他参加过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中国的首映式和观众见面会,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款待。回国时,在中国朋友的陪同下还特意到大栅栏的内联买了好多双千层底布鞋,以备送给亲朋好友。他还告诉我,他们国家只有上层人物在社交场合时才穿中国布鞋,布鞋是上层人物的时尚。”至此,绍棠脸上流露着引以为荣的神色,他不无幽默地说:“难怪在大街上有好几次拦住我的老外要用崭新的皮鞋换我的布鞋。早知如此我不如多备几双布鞋,能换几双好皮鞋呢。”
1992年,在文联党组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文联内的名人积极配合、共同呼吁,第三期宿舍楼终于破土动工了,两年后竣工,文联的名人和干部们的居住条件又一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趣的是这座宿舍楼被刘绍棠称为红帽子楼。对附近的老百姓而言似乎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红帽子楼
红帽子楼,位于和平门路口北侧黄金地段,楼西邻北京市急救中心,东邻尚未竣工的北京市文艺中心,闹中取静。这座高层公寓是米黄瓷砖贴面,红瓦罩顶,颇有威仪。
楼附近的老百姓发现楼内住着不少作家,于是便称它作家楼;作家楼里的住户对它倒有自己的见解。这座高楼红瓦覆顶,很像前清一品大员身穿朝服临街而站,因此楼里的刘绍棠便叫它“红顶子楼”。他的随笔集《如是我人》中有一辑就名为《红顶子楼漫语》。
楼中一位80多岁的老红学家,在文章中给这座公寓取名“和平红楼”。刘绍棠闻言忍俊不禁。他说,“老先生嗜红成迷,犹如贾宝玉见着胭脂就想吃。楼民非老即小,何来钗红黛绿?称之‘红楼’名不正言不顺嘛!转念一想,我给起名 ‘红顶子楼’,也名不副实:楼内虽有不少退位高干,但是没有一个够得上‘正一品’或‘正二品’,也就不配戴‘红顶子’,身穿‘黄马褂’,则何来‘红顶子楼’之称呢?”当然,这都是戏言。恰在这时,燕山出版社编一本刘绍棠随笔集子,他那些有感而发,即兴而作的文字,都收进了这集子。这些文字大多数写于这座公寓内的书房,树有根水有源,产品有出处,这些随笔似乎也应标明“产地”。他灵机一动,从“红顶子”想到“红帽子”。“红顶子”是正经被归入历史陈迹的前清官冕,“红帽子”却是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标志。而自己所居住的这栋公寓红瓦罩顶,也恰似带了一顶红帽子。于是把随笔集定为《红帽子楼随笔》,这座公寓也由此被称为红帽子楼了。
在刘绍棠老师居住红帽子楼的日子里,我初次来到他的寓所,只见门首挂着一张硬纸片,上面是刘绍棠笔走龙蛇般的手迹:
老弱病残,四类俱全
伏枥卧槽,非比当年
整理文集,刻不容缓
下午会客,四时过半
谈话时间,尽量缩短
读后不由得动容,对这位红帽子楼里的作家更多了一层敬意。
刘绍棠谢世之后,家人为了纪念他,依然保留着他的书房,房内的陈设还和他生前一般模样。刘绍棠的夫人曾彩美一直就在这个书房里日夜辛劳,整理刘绍棠未完成的10卷文集。文集将近1000万字,那些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作品,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刘绍棠生活和创作的那个世纪也随他而去,然而红帽子楼还安然耸立,绍棠的文字世界会比红帽子楼更长久地树立在当代中国人的心中。
巧对联语
今年春节前夕,我参加了钟声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孤寡老人送温暖的活动,送春联便是其中的一项,我不禁想起了作家刘绍棠巧对乾隆联一事。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当龙舟沿着大运河行至南通,他触景生情,道出一句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他先是让当地的文武官员对下联,一时面面相觑,沉默无语。万岁爷只好让刘爱卿应对。才高八斗的刘墉脱口而出: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据说和也不甘示弱,他的下联是:东便门西便门东西便门便东西。于是,同是乾隆上联,下联便有两种版本,一时传为佳话,而且流传至今。
少年时代的刘绍棠更偏爱乾隆和刘墉的两句联语,他又觉得联虽好,可是皆因下联中的“当”字不吉,“便”字不雅,数百年来难登吉庆之堂,深感惋惜,而引发了灵感。于是,他也应对了一句下联:金运河银运河金银运河运金银。虽然对仗不整,但这副对联却有了喜庆色彩,而且还突出了地方特色。可喜的是,村里的写联先生首先看中了,便以肥腴华美的颜体字写出,也是首次堂而皇之地张贴在门框上。从此,这副对联总算在吉庆的春联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并且堪称有地方色彩的佳句。
也许是缘分,在刘绍棠英年早逝的第四年,也就是2001年春节前夕,北京市文联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中,我有幸和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又来到了距刘绍棠故乡一箭之遥的通州区梨园镇高楼金村写春联。在写了多副洋溢着祥和祝福的春联中,唯独缺少通州地方特色的对联,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绍棠巧对乾隆的联语,便向书法家侯双亭先生建议拾遗补缺。他欣然命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金运河银运河金银运河运金银”顷刻之间跃然纸上,又使刘绍棠少年时代的文采旧景重现。
这副对联一出手,便博得了村民的喜爱,纷纷争着要,侯先生应接不暇,忙了个不亦乐乎。后来还是在村委会负责同志的倡议下,请侯先生又写了一副4尺的墨宝联语,并署“刘绍棠巧对乾隆联”才收场。负责同志明确表示,装裱之后要永久悬挂在村委会的会议室内,以缅怀大运河之子刘绍棠。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刘绍棠谢世之后,人们仍然记住他的文字,仍然怀念他,我想,绍棠地下有知也会含笑九泉了。
编辑/王文娜
不改初衷
我常想,一个人一生中有点挫折,并非都是坏事,至少对于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挫折与困苦比一帆风顺的经历宝贵得多。50年代被誉为“四小天鹅”的青年作家被打成右派,又经历了十年的浩劫,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梅开二度更鲜艳,刘绍棠便是其中之一。
1979年,我调入北京文联,从事司机的职业,由于工作的关系与不久前平反的刘绍棠有着频频的接触和交往。此时刘绍棠精神焕发文思泉涌,除了夜以继日埋头创作之外,还要抽时间参加社会活动。一个个开幕式、一个个首发式、一个个研讨会、一个个基金会和评委会,不一而足,都邀请他参加。刘绍棠为人热情、重情重义,所以有请必到,从不让大家失望,到创作讲习班和高校讲课培育后人,更是义不容辞。他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会议多得数不胜数。为了不辜负人民的重托,他都尽可能地参加,乃至常年超负荷的运转造成中风偏瘫8年,亦是如此。那时,市人大会议时常在怀柔民主与法制培训中心召开,路上需要行驶一个半小时左右,这样我和刘绍棠老师有长时间交谈的机会。不甘寂寞的刘绍棠总是话题广泛,滔滔不绝于耳,谈古论今名人轶事如数家珍,使我大开眼界增长知识。他的话多,我的话少,然而谈得很投机,关系融洽。
有一次我怀着好奇之心把话题转到了他当年划右的问题上,他感慨而谈,这件事对他来说真是一场塌天大祸。小时他在家百般被娇宠,年节瓜果糕点和压岁钱总是给他双份,家里的长辈,没人敢管他,这使他很任性、狂妄,自视特殊。21岁前可谓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少年得志,不懂人情世态,把他划右,虽不是罪有应得,却也是个性悲剧的咎由自取。这是多深刻的反思啊!
三中全会之后,文艺界迎来了第二春天,文坛上曾流行以突破禁区而取胜的说法。而刘绍棠却大谈、特谈“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些不合时宜的论调实在是逆潮流而动,遭到冷淡和反对。他不趋炎附势,而是坚决反对辱骂毛泽东来表现思想解放的背叛行经。他说不是心有余悸,不是政治投机。虽被骂为“认‘左’为母”或“老观念太多”,但他并不懊悔,他说他实在是经过进一步深刻认识,更加信仰他的文艺思想。虽受22年的磨难,但却对党的痴情不改。他热情赤诚地维护和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我记得有位领导同志问他对《废都》怎么看时,他回答说:“毛主席说《红楼梦》好,贾宝玉尊重妇女,《金瓶梅》不好,西门庆侮辱妇女。”在毛泽东在世的时候,中国文坛上敢于写文章指出他的文艺思想中策略性部分已经过时者,唯有刘绍棠犯言直谏,才惹得老人家大为生气,赐刘绍棠为“大反社会主义三大典型之一,”他哪里想到,他过世后正是这个冒犯龙颜的刘绍棠,热烈赤诚地维护和实践他的文艺思想。
我想这就是刘绍棠的可贵之处,他不计较个人恩怨,他不趋炎附势,不朝秦暮楚,不是墙头草随风倒,贪小利而忘大义。这就是他的文格,这就是他的人格。
出访东欧
我清晰地记得,1982年金秋,北京作协的4位作家——刘绍棠、邓友梅、从维熙、张志民应邀参加中国作协组团,赴东欧进行外事文化交流活动。当时,作为工作人员,我一大早就赶往机场送他们登机。我接上刘绍棠之后,又到东四六条的张志民家时,周到体贴的张志民夫人付雅雯大姐,不但为我准备了一份早点,还为另外一辆车上的工作人员也准备了早点。在候机楼等候登机的四位作家,他们的冤案先后得到平反昭雪,容光焕发,衣冠楚楚,光彩照人。从维熙和张志民穿的是什么服装,因为当时没有什么明显的打眼之处,所以我记不清了;印象较深的是邓友梅西装笔挺,脚上的皮鞋锃亮,白衬衫的领子下边系着一根紫红色的小尼龙绳,绳子上还串了个精致的玉坠,随身佩玉有吉祥如意之说,究竟邓作家是不是取其意,那就不得而知了;另外一位便是体壮如牛的刘绍棠,虽已年届50,却满头黑发,不见一星霜花,头上脚下充满了活力。唯独他一身藏青色的中山服,脚蹬内联的千层底布鞋,虽说令人注目,但时下正是西装热,大有不合时宜之嫌。
“刘老师为什么不穿西装?”我不解地问道。他脱口而出:“中山服是我们的国服,布鞋是我们民族的特色产品,老外见了照样羡慕不已。”
刘绍棠此言不虚,约是20天后,我们又到机场接出访归来的四位作家。刘绍棠一上车仍是滔滔不绝地和我讲国外见闻,其中又提到了他的中山装和布鞋,他说,“我这身中山装在异国的大街上特别引人瞩目,好多老外常常驻足观望。尤其在南斯拉夫的文艺座谈会上,见到了曾经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而走红的男主角,他说他喜爱中国,更喜欢和中国人交朋友,夸我是地道的中国人。谈到我脚上穿的布鞋,这位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男主角更是兴趣盎然,他说他参加过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中国的首映式和观众见面会,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款待。回国时,在中国朋友的陪同下还特意到大栅栏的内联买了好多双千层底布鞋,以备送给亲朋好友。他还告诉我,他们国家只有上层人物在社交场合时才穿中国布鞋,布鞋是上层人物的时尚。”至此,绍棠脸上流露着引以为荣的神色,他不无幽默地说:“难怪在大街上有好几次拦住我的老外要用崭新的皮鞋换我的布鞋。早知如此我不如多备几双布鞋,能换几双好皮鞋呢。”
1992年,在文联党组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文联内的名人积极配合、共同呼吁,第三期宿舍楼终于破土动工了,两年后竣工,文联的名人和干部们的居住条件又一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趣的是这座宿舍楼被刘绍棠称为红帽子楼。对附近的老百姓而言似乎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红帽子楼
红帽子楼,位于和平门路口北侧黄金地段,楼西邻北京市急救中心,东邻尚未竣工的北京市文艺中心,闹中取静。这座高层公寓是米黄瓷砖贴面,红瓦罩顶,颇有威仪。
楼附近的老百姓发现楼内住着不少作家,于是便称它作家楼;作家楼里的住户对它倒有自己的见解。这座高楼红瓦覆顶,很像前清一品大员身穿朝服临街而站,因此楼里的刘绍棠便叫它“红顶子楼”。他的随笔集《如是我人》中有一辑就名为《红顶子楼漫语》。
楼中一位80多岁的老红学家,在文章中给这座公寓取名“和平红楼”。刘绍棠闻言忍俊不禁。他说,“老先生嗜红成迷,犹如贾宝玉见着胭脂就想吃。楼民非老即小,何来钗红黛绿?称之‘红楼’名不正言不顺嘛!转念一想,我给起名 ‘红顶子楼’,也名不副实:楼内虽有不少退位高干,但是没有一个够得上‘正一品’或‘正二品’,也就不配戴‘红顶子’,身穿‘黄马褂’,则何来‘红顶子楼’之称呢?”当然,这都是戏言。恰在这时,燕山出版社编一本刘绍棠随笔集子,他那些有感而发,即兴而作的文字,都收进了这集子。这些文字大多数写于这座公寓内的书房,树有根水有源,产品有出处,这些随笔似乎也应标明“产地”。他灵机一动,从“红顶子”想到“红帽子”。“红顶子”是正经被归入历史陈迹的前清官冕,“红帽子”却是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标志。而自己所居住的这栋公寓红瓦罩顶,也恰似带了一顶红帽子。于是把随笔集定为《红帽子楼随笔》,这座公寓也由此被称为红帽子楼了。
在刘绍棠老师居住红帽子楼的日子里,我初次来到他的寓所,只见门首挂着一张硬纸片,上面是刘绍棠笔走龙蛇般的手迹:
老弱病残,四类俱全
伏枥卧槽,非比当年
整理文集,刻不容缓
下午会客,四时过半
谈话时间,尽量缩短
读后不由得动容,对这位红帽子楼里的作家更多了一层敬意。
刘绍棠谢世之后,家人为了纪念他,依然保留着他的书房,房内的陈设还和他生前一般模样。刘绍棠的夫人曾彩美一直就在这个书房里日夜辛劳,整理刘绍棠未完成的10卷文集。文集将近1000万字,那些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作品,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刘绍棠生活和创作的那个世纪也随他而去,然而红帽子楼还安然耸立,绍棠的文字世界会比红帽子楼更长久地树立在当代中国人的心中。
巧对联语
今年春节前夕,我参加了钟声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孤寡老人送温暖的活动,送春联便是其中的一项,我不禁想起了作家刘绍棠巧对乾隆联一事。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当龙舟沿着大运河行至南通,他触景生情,道出一句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他先是让当地的文武官员对下联,一时面面相觑,沉默无语。万岁爷只好让刘爱卿应对。才高八斗的刘墉脱口而出: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据说和也不甘示弱,他的下联是:东便门西便门东西便门便东西。于是,同是乾隆上联,下联便有两种版本,一时传为佳话,而且流传至今。
少年时代的刘绍棠更偏爱乾隆和刘墉的两句联语,他又觉得联虽好,可是皆因下联中的“当”字不吉,“便”字不雅,数百年来难登吉庆之堂,深感惋惜,而引发了灵感。于是,他也应对了一句下联:金运河银运河金银运河运金银。虽然对仗不整,但这副对联却有了喜庆色彩,而且还突出了地方特色。可喜的是,村里的写联先生首先看中了,便以肥腴华美的颜体字写出,也是首次堂而皇之地张贴在门框上。从此,这副对联总算在吉庆的春联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并且堪称有地方色彩的佳句。
也许是缘分,在刘绍棠英年早逝的第四年,也就是2001年春节前夕,北京市文联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中,我有幸和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又来到了距刘绍棠故乡一箭之遥的通州区梨园镇高楼金村写春联。在写了多副洋溢着祥和祝福的春联中,唯独缺少通州地方特色的对联,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绍棠巧对乾隆的联语,便向书法家侯双亭先生建议拾遗补缺。他欣然命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金运河银运河金银运河运金银”顷刻之间跃然纸上,又使刘绍棠少年时代的文采旧景重现。
这副对联一出手,便博得了村民的喜爱,纷纷争着要,侯先生应接不暇,忙了个不亦乐乎。后来还是在村委会负责同志的倡议下,请侯先生又写了一副4尺的墨宝联语,并署“刘绍棠巧对乾隆联”才收场。负责同志明确表示,装裱之后要永久悬挂在村委会的会议室内,以缅怀大运河之子刘绍棠。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刘绍棠谢世之后,人们仍然记住他的文字,仍然怀念他,我想,绍棠地下有知也会含笑九泉了。
编辑/王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