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系部文化的内容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它具有学术性和德育性、渗透性和依赖性、系统性和多元性、独立性和开放性,同时高校系部文化还具有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制约功能和激励创造功能。
关键词: 高校; 系部文化; 精神; 制度; 创造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4-0058-04
随着人们对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竞争和发展的核心逐步演变为以系部为单位的学科竞争和发展,除了合理的师资配置,强大的硬件投入之外,系部的价值观念,教师的品质作风,学生的学风,这些系部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院系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亚文化,是院系在长期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独创、发现、发展而来的一种独特的组织文化形态,”[1]系部文化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系部成员为主体,具备被系部全体师生员工接受认可并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职业道德精神、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学术氛围,它自始至终贯穿于系部整个事务活动中。
一、高校系部文化的内容
(一)高校系部精神文化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正是因为人类有思维,有思想,而动物没有,精神活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初形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泉,人类在创造的过程中把自己所特有的思想创造和精神创造,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在人类的活动中。
高校系部全体师生因为有着共同的追求和梦想,他们凝集在一起,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在长期的研究学习、科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逐渐产生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被师生普遍认可,这种价值观就是系部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可以反映系部的办学特色、学术观念等,有了精神文化,系部才有生命活力。系部所特有的精神文化可以从系部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体现出来,比如教师在学术探索上迎难而上、不知疲倦的精神,在职业道德上爱岗敬业、尽忠职守的精神,比如学生在学习上积极思考、孜孜以求的求真精神等等。
(二)高校系部行为文化
“人们在内部思想的支配下而做出的表现在外面的一系列活动就是行为,行为文化指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在人际交往中长期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或模式。”[2]
系部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活动文化即高校系部行为文化,它既能体现系部的精神风貌,也能反映系部的价值观念,同时它受到系部制度文化的指导和控制。系部行为文化来源于系部组织内全体成员的各种文化行为,系部成员包括一支高水平、高能力、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善于研究的教师队伍,一支高素质、高效率、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队伍,还有充满理性、不畏艰难、勇于追求、顽强拼搏的学生队伍,他们的文化行为促成了高校系部的行为文化。
(三)高校系部物质文化
人的精神意识存在于人的大脑里,它看不见摸不着,人类在创造过程中,把人类的精神意识注入创造的物质产品之中,从而使物质产品具备了反映人的精神意识的作用。物质文化不只是一种物质产品的存在,也促成了人类精神内涵的衍生。
高校系部的办公室、实训室、实验室、会议室以及文化交流工具等所形成的内部文化环境,属于高校系部物质文化,系部所处的地理位置,系部所处位置的自然环境也属于系部物质文化,不仅如此,系部全体师生员工对系部内部文化环境和外部自然环境的审美要求和认识态度也属于系部物质文化。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系部物质文化是系部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结晶,体现了系部成员的精神、情感和态度。
(四)高校系部制度文化
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完善的行为准则和制度体系,便不能稳定地运行,工作便不能有效地开展。
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组织,高校系部所有活动能够保持有序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一套完善合理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这些章程准则贯穿于系部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之中,这些制度不只是挂在学院系部主页上的WORD文档,或者是被打印出来的文件,而是被系部全体师生员工从内心深处认可,不需要强制,自发自觉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是一种道德意识,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就是高校系部制度文化。
高校系部制度文化是系部所特有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的体现,并渗透于学校各个部门、各种机构之中。
二、高校系部文化的特征
(一)学术性与德育性
高校系部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要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的学者和科学的研究,高校系部正是在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围绕这些学科和研究逐步确立起来的,系部的所有活动都围绕培养专业人才和科学研究这一主题而展开,学术性是高校各个系部文化之间最突出的特征,最具有区别性,因此,系部内部成员的归属感也更多的来自于系部而非学校。
学术的研究对研究者的品质方面的要求比较高,研究者需要有不畏艰难、刨根问底的探索精神,需要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职业道德,需要有一丝不苟、求真守信的品格,所以,道德教育的内容始终贯穿于系部的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之中,高校系部文化中道德教育的信息在系部各种活动中被潜移默化地传递出来。
学术性和德育性在高校系部文化中占据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只注重学术性不注重德育性,培养出来的科学怪人可能会危害人类社会,只注重德育性不注重学术性将会培养出有德无能的庸才蠢才。所以,高校系部文化建设必须双管齐下,学术性和德育性两手抓。
(二)渗透性和依赖性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又感染、熏陶、制约着人类,大到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一个组织都在经受着文化感染和影响。文化的这种感染性、渗透性使得人类文明世代相传,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高校系部文化的渗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高校系部文化不仅渗透到系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中,还渗透到系部全体师生的日常行为中,渗透到系部行为模式、价值理念形成的过程中,从而对系部师生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思想品格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其次,高校系部文化与校园文化保持着密切的互动,在校园文化形成和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高校系部文化是由高校校园文化衍生而来的,是校园文化发展、变革的产物,没有高校校园文化,就没有高校系部文化,高校系部文化依赖于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而存在,系部文化的发展需要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为其提供一个在精神或制度方面有保障的环境。
(三)系统性与多元性
系统性与多元性是社会文化的显著特性,社会文化结构上的有序性决定其具有系统性,同时社会文化内容上的丰富性决定其具有多元性,而高校系部文化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高校系部文化继承了社会文化系统又多元的文化结构,而且表现得更加突出。
高校系部文化从内容组成上来说,包括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系部发展的过程中这些文化内容又创造出了很多不同的文化类别,比如学科文化、专业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寝室文化等,这些文化“既有继续移植的,又有发展创新的;既有个体性的又有群体性的;既有教育性的,又有非教育性的,”[3]这些丰富的文化类别都展现了高校系部文化的多元性。
虽然高校系部文化具有丰富、多元性的特点,但是系部最基本的使命就是人才培养,系部的所有文化都是围绕培养人才这一核心价值观念展开,不同类别不同内容的系部文化之间形散神聚,紧密相连,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有序的文化体系。
(四)独立性与开放性
高校系部的文化不同于高校校园文化,因为高校系部是一个有着自己特色的独立单元,其文化也具有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表现在系部文化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系部的制度文化体系,还是系部的整体核心理念,无论是系部的文化品质还是其文化结构都极具个性特点。高校系部文化正是因为有其独立的特性,才能在高校脱颖而出,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效应,才能使系部的文化品位不断得以提升,以免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中被淘汰出局。
虽然高校系部文化只存在于系部这样一个封闭的文化单元内,但高校系部文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体系。由于教育观念的飞速发展,我国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与外界的联系与互动,其中包括不同系部之间或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高校系部文化的信息通过这些互动交流得到延续和传播,由此可知,高校系部文化是动态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变的,是面向全校,面向全社会的开放体系。
三、高校系部文化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高校系部文化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从而创造出了良好的学术氛围,系部全体成员在良好的学术氛围的感染下,都把科学研究或专业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管是领导还是职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这种学术氛围中受到教育和引导。
同时,高校系部文化还具有德育性,系部师生员工在模范教师、模范学生的光荣事迹与高尚品质等行为文化的影响下,在系部物质文化的熏陶下,在系部制度文化的规范下,逐渐摒弃陋习,不断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提升自我,逐步形成优秀的品格。
高校系部文化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因为系部文化本身就是伴随着系部的发展逐步成长起来的,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成长的过程,学生的成长受到系部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影响着系部文化,学生的成长和系部文化的成长互相联系,互相影响,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不断地吸收系部文化的养分,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变得越来越成熟。
(二)社会功能
高校系部文化并不是处在一个孤立的环境之中而不与外界联系,而是与校园文化环境甚至社会环境保持着复杂的联系。高校系部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联系是通过其培养的人才和研究的学术成果来实现的。
“处于系部文化环境中的系部师生员工受系部文化氛围和文化精神的影响,性格、心理、精神得以重塑,也就是被社会化。”[4]被社会化了的学生毕业后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他们身上不仅有专业学科知识与技能,还有系部文化对他们的熏陶,他们在与社会上的人接触的时候,把自己优秀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行为传递给他们,并渗透到他们的潜意识中,使他们在有意无意之间受到影响。
高校系部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包括先进的学术理念或管理经验等,在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中,在与社会各行业的合作中,不断得到扩散和传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制约功能
人在自然界中生存,自然摆脱不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人们在处理这样那样的社会关系的时候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发挥,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与规则。高校系部组织工作之所以能够有序、和谐地开展,离不开规章管理制度的制约,也离不开精神因素的规范。
规章管理制度是一种硬性的规矩或条例,以显性形式表现,有很强的强制力,系部组织成员以成文的规章制度为参照系来约束或规范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精神因素指的是高校系部文化的价值体系、观念、风格等,以隐性的形式表现,它通过形成一种无形的舆论环境,一种良性的文化氛围来使系部成员自觉地融入这种环境中,“个体成员会遵从于群体压力而规范自己行为,即‘从众’或‘进入角色’”,[5]从而达到约束规范的效果。正是由于合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及正面积极的舆论导向,为系部发展及系部成员的进步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所以高校系部组织才得以有效、有序的运转和发展。
(四)激励创造功能
高校系部文化代表了一种正面积极的群体意识,系部师生员工“以正式的组织形式及非正式的情感纽带联结在一起,受到系部文化的熏陶感染,唤起对美好事物和科学高峰的追求,进而激发起创造更美好环境的热情和行动。”[1]系部文化以尊重、理解、关心系部师生员工的需求和利益为前提,通过强化办学宗旨、学术理念和未来发展来挖掘激发系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意识,使每个成员的改变和进步都能够得到认可和赞赏,每个成员做出的努力和贡献都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和报偿,由此激励系部员工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高校系部文化是在系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始终跟随着系部发展的步伐而不断变化、重组、创新,自然就具备强大的创造功能,具体表现在系部文化的内容方面不断被丰富和创造,同时,系部文化的发展创造又促进了系部成员的融合与交流,进一步提升了系部员工的人格品质,系部文化的这种强大的创造能力也强有力地推动了系部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 系部文化; 精神; 制度; 创造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4-0058-04
随着人们对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竞争和发展的核心逐步演变为以系部为单位的学科竞争和发展,除了合理的师资配置,强大的硬件投入之外,系部的价值观念,教师的品质作风,学生的学风,这些系部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院系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亚文化,是院系在长期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独创、发现、发展而来的一种独特的组织文化形态,”[1]系部文化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系部成员为主体,具备被系部全体师生员工接受认可并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职业道德精神、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学术氛围,它自始至终贯穿于系部整个事务活动中。
一、高校系部文化的内容
(一)高校系部精神文化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正是因为人类有思维,有思想,而动物没有,精神活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初形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泉,人类在创造的过程中把自己所特有的思想创造和精神创造,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在人类的活动中。
高校系部全体师生因为有着共同的追求和梦想,他们凝集在一起,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在长期的研究学习、科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逐渐产生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被师生普遍认可,这种价值观就是系部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可以反映系部的办学特色、学术观念等,有了精神文化,系部才有生命活力。系部所特有的精神文化可以从系部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体现出来,比如教师在学术探索上迎难而上、不知疲倦的精神,在职业道德上爱岗敬业、尽忠职守的精神,比如学生在学习上积极思考、孜孜以求的求真精神等等。
(二)高校系部行为文化
“人们在内部思想的支配下而做出的表现在外面的一系列活动就是行为,行为文化指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在人际交往中长期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或模式。”[2]
系部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活动文化即高校系部行为文化,它既能体现系部的精神风貌,也能反映系部的价值观念,同时它受到系部制度文化的指导和控制。系部行为文化来源于系部组织内全体成员的各种文化行为,系部成员包括一支高水平、高能力、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善于研究的教师队伍,一支高素质、高效率、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队伍,还有充满理性、不畏艰难、勇于追求、顽强拼搏的学生队伍,他们的文化行为促成了高校系部的行为文化。
(三)高校系部物质文化
人的精神意识存在于人的大脑里,它看不见摸不着,人类在创造过程中,把人类的精神意识注入创造的物质产品之中,从而使物质产品具备了反映人的精神意识的作用。物质文化不只是一种物质产品的存在,也促成了人类精神内涵的衍生。
高校系部的办公室、实训室、实验室、会议室以及文化交流工具等所形成的内部文化环境,属于高校系部物质文化,系部所处的地理位置,系部所处位置的自然环境也属于系部物质文化,不仅如此,系部全体师生员工对系部内部文化环境和外部自然环境的审美要求和认识态度也属于系部物质文化。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系部物质文化是系部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结晶,体现了系部成员的精神、情感和态度。
(四)高校系部制度文化
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完善的行为准则和制度体系,便不能稳定地运行,工作便不能有效地开展。
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组织,高校系部所有活动能够保持有序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一套完善合理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这些章程准则贯穿于系部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之中,这些制度不只是挂在学院系部主页上的WORD文档,或者是被打印出来的文件,而是被系部全体师生员工从内心深处认可,不需要强制,自发自觉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是一种道德意识,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就是高校系部制度文化。
高校系部制度文化是系部所特有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的体现,并渗透于学校各个部门、各种机构之中。
二、高校系部文化的特征
(一)学术性与德育性
高校系部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要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的学者和科学的研究,高校系部正是在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围绕这些学科和研究逐步确立起来的,系部的所有活动都围绕培养专业人才和科学研究这一主题而展开,学术性是高校各个系部文化之间最突出的特征,最具有区别性,因此,系部内部成员的归属感也更多的来自于系部而非学校。
学术的研究对研究者的品质方面的要求比较高,研究者需要有不畏艰难、刨根问底的探索精神,需要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职业道德,需要有一丝不苟、求真守信的品格,所以,道德教育的内容始终贯穿于系部的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之中,高校系部文化中道德教育的信息在系部各种活动中被潜移默化地传递出来。
学术性和德育性在高校系部文化中占据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只注重学术性不注重德育性,培养出来的科学怪人可能会危害人类社会,只注重德育性不注重学术性将会培养出有德无能的庸才蠢才。所以,高校系部文化建设必须双管齐下,学术性和德育性两手抓。
(二)渗透性和依赖性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又感染、熏陶、制约着人类,大到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一个组织都在经受着文化感染和影响。文化的这种感染性、渗透性使得人类文明世代相传,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高校系部文化的渗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高校系部文化不仅渗透到系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中,还渗透到系部全体师生的日常行为中,渗透到系部行为模式、价值理念形成的过程中,从而对系部师生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思想品格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其次,高校系部文化与校园文化保持着密切的互动,在校园文化形成和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高校系部文化是由高校校园文化衍生而来的,是校园文化发展、变革的产物,没有高校校园文化,就没有高校系部文化,高校系部文化依赖于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而存在,系部文化的发展需要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为其提供一个在精神或制度方面有保障的环境。
(三)系统性与多元性
系统性与多元性是社会文化的显著特性,社会文化结构上的有序性决定其具有系统性,同时社会文化内容上的丰富性决定其具有多元性,而高校系部文化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高校系部文化继承了社会文化系统又多元的文化结构,而且表现得更加突出。
高校系部文化从内容组成上来说,包括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系部发展的过程中这些文化内容又创造出了很多不同的文化类别,比如学科文化、专业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寝室文化等,这些文化“既有继续移植的,又有发展创新的;既有个体性的又有群体性的;既有教育性的,又有非教育性的,”[3]这些丰富的文化类别都展现了高校系部文化的多元性。
虽然高校系部文化具有丰富、多元性的特点,但是系部最基本的使命就是人才培养,系部的所有文化都是围绕培养人才这一核心价值观念展开,不同类别不同内容的系部文化之间形散神聚,紧密相连,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有序的文化体系。
(四)独立性与开放性
高校系部的文化不同于高校校园文化,因为高校系部是一个有着自己特色的独立单元,其文化也具有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表现在系部文化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系部的制度文化体系,还是系部的整体核心理念,无论是系部的文化品质还是其文化结构都极具个性特点。高校系部文化正是因为有其独立的特性,才能在高校脱颖而出,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效应,才能使系部的文化品位不断得以提升,以免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中被淘汰出局。
虽然高校系部文化只存在于系部这样一个封闭的文化单元内,但高校系部文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体系。由于教育观念的飞速发展,我国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与外界的联系与互动,其中包括不同系部之间或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高校系部文化的信息通过这些互动交流得到延续和传播,由此可知,高校系部文化是动态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变的,是面向全校,面向全社会的开放体系。
三、高校系部文化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高校系部文化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从而创造出了良好的学术氛围,系部全体成员在良好的学术氛围的感染下,都把科学研究或专业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管是领导还是职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这种学术氛围中受到教育和引导。
同时,高校系部文化还具有德育性,系部师生员工在模范教师、模范学生的光荣事迹与高尚品质等行为文化的影响下,在系部物质文化的熏陶下,在系部制度文化的规范下,逐渐摒弃陋习,不断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提升自我,逐步形成优秀的品格。
高校系部文化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因为系部文化本身就是伴随着系部的发展逐步成长起来的,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成长的过程,学生的成长受到系部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影响着系部文化,学生的成长和系部文化的成长互相联系,互相影响,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不断地吸收系部文化的养分,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变得越来越成熟。
(二)社会功能
高校系部文化并不是处在一个孤立的环境之中而不与外界联系,而是与校园文化环境甚至社会环境保持着复杂的联系。高校系部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联系是通过其培养的人才和研究的学术成果来实现的。
“处于系部文化环境中的系部师生员工受系部文化氛围和文化精神的影响,性格、心理、精神得以重塑,也就是被社会化。”[4]被社会化了的学生毕业后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他们身上不仅有专业学科知识与技能,还有系部文化对他们的熏陶,他们在与社会上的人接触的时候,把自己优秀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行为传递给他们,并渗透到他们的潜意识中,使他们在有意无意之间受到影响。
高校系部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包括先进的学术理念或管理经验等,在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中,在与社会各行业的合作中,不断得到扩散和传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制约功能
人在自然界中生存,自然摆脱不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人们在处理这样那样的社会关系的时候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发挥,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与规则。高校系部组织工作之所以能够有序、和谐地开展,离不开规章管理制度的制约,也离不开精神因素的规范。
规章管理制度是一种硬性的规矩或条例,以显性形式表现,有很强的强制力,系部组织成员以成文的规章制度为参照系来约束或规范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精神因素指的是高校系部文化的价值体系、观念、风格等,以隐性的形式表现,它通过形成一种无形的舆论环境,一种良性的文化氛围来使系部成员自觉地融入这种环境中,“个体成员会遵从于群体压力而规范自己行为,即‘从众’或‘进入角色’”,[5]从而达到约束规范的效果。正是由于合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及正面积极的舆论导向,为系部发展及系部成员的进步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所以高校系部组织才得以有效、有序的运转和发展。
(四)激励创造功能
高校系部文化代表了一种正面积极的群体意识,系部师生员工“以正式的组织形式及非正式的情感纽带联结在一起,受到系部文化的熏陶感染,唤起对美好事物和科学高峰的追求,进而激发起创造更美好环境的热情和行动。”[1]系部文化以尊重、理解、关心系部师生员工的需求和利益为前提,通过强化办学宗旨、学术理念和未来发展来挖掘激发系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意识,使每个成员的改变和进步都能够得到认可和赞赏,每个成员做出的努力和贡献都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和报偿,由此激励系部员工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高校系部文化是在系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始终跟随着系部发展的步伐而不断变化、重组、创新,自然就具备强大的创造功能,具体表现在系部文化的内容方面不断被丰富和创造,同时,系部文化的发展创造又促进了系部成员的融合与交流,进一步提升了系部员工的人格品质,系部文化的这种强大的创造能力也强有力地推动了系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