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5日上午,当记者从郴州西高铁站出站时,郴州市粮食局行发科副科长陈录仕手里举着一张打印纸,上面写着“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社文老师”。两人初次见面,互致问候。
郴州乃湘南门户。郴字,独郴州所有,意思是林邑之城,最早见于秦朝。陈录仕与记者同行时也提到“秦置郴县”,西汉时郴县属桂阳郡所辖。后几经改置,直到1995年,郴州撤地设市。
在郴州,五月的早稻禾已插下,青苗正当拔节。记者一行先后采访了栖风渡鱼粉产业园、郴粮机、欧阳海米业、成氏面业、生平米业、鑫亮粮油等“郴字号”粮油企业。
优化粮油产业布局
在郴州市粮食局,记者见到了局长谢建国。据谢建国介绍,近年来,郴州市粮油产业发展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全市完成粮油加工业产值81.68亿元,利税4.6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8.6%和8.12%。
在一份《郴州市粮油产业(2017-2020)四年行动计划》文件中,对优化郴州市粮油产业布局做了详细安排。
一一推进成品粮油加工及主食产业化,包括稻谷加工业,发展优质米、有机生态米、富硒米、红米、黑米、发芽糙米、留胚米、免淘米、营养强化米等各类米制主食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将安仁县生平米业有限公司建设成为年处理稻谷20万吨以上的大型稻米加工企业;面条米粉加工业,支持裕湘食品、郴州凤翔食品等企业挂面、方便面、红薯粉、栖风渡鱼粉,培养一批年处理小麦粉5万吨、大米粉2万吨、红薯粉1万吨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形成以郴州富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批年处理油料5万吨、年产菜籽油5000吨、油茶籽调和油1万吨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主食产业化与杂粮加工业,发展优质米粉米线、米粥、馒头、包子等大众主食品及五谷杂粮面条、豆奶、红薯干等优质杂粮产业。
一一提高深加工转化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包括大豆食品加工业,加快推进豆奶粉、发酵粉、蛋白粉等新兴豆制品产业化,鼓励湖南景湘园食品公司在全市发展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加工生产豆奶食品饮料;粮油副产物综合利用,发展米糠制油和米糠多糖类活性物质,利用碎米、米胚加工米粉米线、高品质蛋白、高纯度米淀粉等食品或食品原料,支持湖南万华生态板业有限公司利用稻壳、秸秆和油料皮壳等加工建筑板材。
一一提高饲料加工业能力,引导郴州九鼎饲料有限公司等饲料生产增加玉米饲用消费,开发高效生物转化和精准营养调控配方技术。
一一做大做强粮机装备制造业,以专业化、大型化、成套化、智能化、绿色环保、安全节能为导向,发展高效节粮节能营养性碾米、粮食烘干、原粮清理、提升输送、仓储成套机械设备,支持湖南郴州粮机公司开展科技创新,推动生产线扩建及技术改造,打造民族粮机品牌。
郴州市粮油产业四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是,粮油产值保持在7%以上增速,规模以上粮油企业年产值由原有的77亿元增加到100亿元,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实现零突破,将安仁县“生平米业”打造成全市第一个具备上市条件的粮食企业。
“郴字号”粮油产品故事
郴州采访的第一站是苏仙区栖凤渡鱼粉产业园。栖风渡鱼粉作为主食产业化项目纳入了“郴州四年行动计划”。园区以栖凤渡镇瓦灶村为核心区域,预计总投资2.3亿元,将通过3至5年,打造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景区。
在园区体验馆,记者一行品尝了“栖风渡鱼粉”这一特色美味。传说栖凤渡与三国名士庞统有一段渊源。庞统起初并不被刘备重用,只得了个县令的小职。一次,他投宿郴州栖河古渡小镇,因心事重重,食欲不振,一夜輾转难眠。第二天起床已是响午时分,顿觉饥肠辘辘,而店家早己卖完了吃食。恰巧一名渔翁打鱼回来经过此店,店家便急中生智,买了一条河涟鱼,立刻杀了熬成鱼汤,加入当地的五爪朝天红椒粉,调入当地特产豆膏、茶油等佐料,用家里过节备用的干切粉做成一碗鱼粉。庞统食后汗流满面,胃口大开,酣畅淋漓,顿时觉得精神抖擞,大声赞道:“此乡野之味,亦可登大雅之堂。快哉!快哉!”到了耒阳,他励精图治,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因庞统号凤雏,为纪念他,后人把庞统夜宿的古渡称为栖凤渡,而那碗激励其心志的鱼粉称为“栖凤渡鱼粉”,这便是栖凤渡鱼粉的由来。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许多栖凤渡人到郴州卖鱼粉干起了个体户,在郴州许多县市,栖凤渡鱼粉都有了不小的名气。现在已是郴州人早餐、夜宵首选食物。
如今,一碗鱼粉成就了一个产业。有意思的是,开发这个产业的是一个搞戏曲舞蹈的80后,叫胡建华,2000年7月入职湖南省昆剧团五岭歌舞团,办过艺术培训班,开过舞美服装店,2012年1月创办湖南凤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带头研制栖风渡鱼粉产品,专注栖凤渡鱼粉产业的打造,形成从种养殖到生产加工、销售、休闲旅游集于一体的产业链。
如果说栖风渡鱼粉是源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成氏面业”靠的是百年家族式传承。郴州成氏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桂阳县芙蓉食品工业园,主要产品有碱水面、碱香面、清水面、高级圆面以及香菇面。
采访时,年愈70岁的成氏面业传承人成清设谈起了成氏家族做面的故事。成氏世家做面有五代,都叫得出名字,从成清设往上依次是成德泰、成一炳、成元兴、成仁茂。成氏商号叫“仁茂商号”,镶嵌在成氏老屋的老墙上,成清设5岁开始学徒,还看到斑驳的墙上保留着商号的字迹。小时候,成清设做面还是传统的作坊式,口口相传,手工制作,用马拉磨,人工打筛,和面要达到绿豆色,制作出来的面才有劲道。解放后成氏面业实行公私合营,改进技术,用水磨磨面,手工压面改为机器压面。1958年中断了生产,成清设闲不住,从山上采来棘子果酿酒,做“代白酒”。到1979年恢复生产,1990年改制为民营面厂,由成清设接手,磨面用上了电磨,有些供不应求。1995年开始上规模,把镇上的邮电所的房子买下来改建,上了200万的生产线,开始打出“成氏面业”的招牌。 2015年,公司因资金问题一度陷入困境,在桂阳县相关单位帮扶下,历时一年多,该企业逐渐从危机中摆脱出来,实现了复产增效。公司董事长欧阳玉保表示,通过一两年的夯实基础,将企业打造成规范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企业,争取今年实现销售目标3500万至4000万吨,逐年逐步把企业做大做强。
在“郴字号”产品方阵中,“欧阳海米业”则以当地人物命名。欧阳海是桂阳县人,1963年当兵探家期间,先后从冰水中救出儿童、从火海中抢救老人孩子。同年11月,在部队沿衡阳铁路野营训练时,一匹驮着炮架的军马受惊横立在轨道上,满载旅客的列车飞驰而来,为了列车安全,欧阳海奋不顾身地拼尽全力将马推出轨道,避免了一场列车事故,而自己被卷入列车下壮烈牺牲。
以英烈的名字命名,给“郴字号”产品添上了光芒。记者一行还特意到欧阳海镇察看了欧阳海米业有限公司新修建的仓库。据法人代表欧阳琪介绍,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历经27年发展,现拥有厂房仓库7000平方米,仓容2万吨,具有两条年加工大米3万吨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及日烘干240吨稻谷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公司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全面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推广粮食订单和优质稻开发工作。目前,作为郴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桂阳欧阳海米业有限公司正在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桂阳县,记者还参观了一家专业化生产植物蛋白系列饮料产品及特色粮食系列产品的综合型食品企业一一成立于2014年3月的湖南景湘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总投资2.3亿元。公司引进世界领先的植物蛋白饮料生产设备和技术,采用独特的植物蛋白饮料专利技术生产,全自动无菌灌装生产线6条、配套食品饮料包装生产线5条,可实现年产量达10万吨,年产值5亿元,实现利税6000万元,解决就业500余人。
据了解,桂阳县既是烤烟大县,也是产粮大县。通过烟粮轮作,景湘源公司计划用3-5年时间投资2000万元,在桂阳县建设3万亩高标准的有机、非转基因大豆、大米、玉米、花生、杨梅等原料种植基地,并联结农户种植6万亩,直接带动种植农户5000余户,可实现农民每户每年增收2400元以上。
“中国好粮油”行动在安仁
在安仁县采访,恰逢湖南粮食集团“秸出板材”投产仪式举行,这是郴州市粮油副产物综合利用、拉长粮食产业链的一个项目。离这个项目不远的地方就是安仁县生平米业有限公司。5月29日,记者与陈录仕来到了生平米业。
“生平米业”取自合伙经营的刘氏、何氏兄弟的名字,取刘氏兄弟的“生”与何氏兄弟的“平”组成,寓意生产平安。公司股东4人,管理层共8人,由两家组成,刘家4人,占一个“生”字;何家也是4人,占一个“平”字。何平算是公司创始人了,早在1979年,他一个人从安仁挑着担子坐火车到广东卖米,赚一点差价,随后又雇人背米包到广东卖米,做起了“米贩子”,慢慢有了销路,后来开始用车贩运,赚了点钱。但当时粮食市场还没完全放开,只能偷偷贩运,有一定政策风险。
到了八十年代,何平和自家兄弟开始收购稻谷,办起了小型大米加工厂。1995年时,何氏兄弟办了3个30吨/日产量的小米厂,2001年又卖掉三个小厂,在清溪镇扩建一个80吨/日产量的米厂,取名“何氏精米厂”。直到2006年成立生平米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何平出任董事长,法人代表何秋平,成为一家从事优质稻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建有稻米加工生产线3条,年产能12万吨,米糠油压榨生产线l条,年产能500吨,仓储容量4.5万吨。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上交税金217万元,利润1511万元。
谈到“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公司副总经理何广能介绍,安仁县于2017年成功跻身“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行列。生平米业作为重点示范企业,遇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目前企业新征地44亩,正抓紧建设日烘干稻谷1000吨烘干中心,升级改造大米生产线,新建年产4万吨胚芽米和高档米生产线各一条。2017年,生平米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粮食订单面积16.1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订单面积4.5万亩,有公司自主研发的“天农一号”优质稻种,实现优质粮源基地化,达到“好种出好谷,好谷出好米,好米创品牌”的效果。
在品牌建设上,生平米业的“湘皇”大米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湖南名牌已获认证。“生平贡米”已入选中国好粮油网线上销售产品,目前已完成包括LOGO优化、Ⅵ系统设计、品牌策划等在内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除了生平米业,安仁县“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企业还有一家:鑫亮粮油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基地+订单”生产模式,订单粮油种植面积达6万亩,其中优质稻“泰优390”订单种植面积3万亩。
鑫亮粮油公司由李保民、李嘉亮叔侄俩创办经营,创业之路从种粮大户起家,一开始种了300亩水稻,继而实行整村稻田流转,达到3000亩,一直推行“稻稻油”三季生产。公司逐步实现工厂化育秧,机械化耕田,插秧、治虫、收割、烘干,全程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
公司拥有大型农耕机110台,小型拖拉机50台,收割机26台,直播播种机30台,插秧机50台,自主研发生产的日烘干200吨大型烘干机l台,抛粮机2台;另有无人机42台,大型杀虫机12台,小型自动喷雾机1200台。公司新建集中育秧大棚16000㎡,催芽房240 ㎡。粮食烘干中心面积2214 ㎡,粮食烘干设备14组,日烘干能力300吨。
目前,农民按传统方式种田,由于劳动力有限,收入低,导致大量水田荒废。为了有效解决目前种田农户的困境,让农民轻松种田,节省成本,增加收入,鑫亮粮油公司以粮食生产合作社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媒介,创造性地推出了粮食生产“十代服务”活动。除了提供“代机耕、代育秧、代机插、代机防、代机收”等粮食生产环节的服务外,还通过整合粮食流通领域的资源,建立专业化的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有偿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仓储、代加工、代销售”等粮食产后服务。
采访结束,在回长沙的途中,仍沉浸在郴州粮食人的执着与情怀之中。郴州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炎帝神農氏发现“嘉谷”、教民耕种、开创中国原始农耕文化的神奇地方。如今,郴粮人通过不懈努力,孜孜以求,“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把农耕文明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郴州乃湘南门户。郴字,独郴州所有,意思是林邑之城,最早见于秦朝。陈录仕与记者同行时也提到“秦置郴县”,西汉时郴县属桂阳郡所辖。后几经改置,直到1995年,郴州撤地设市。
在郴州,五月的早稻禾已插下,青苗正当拔节。记者一行先后采访了栖风渡鱼粉产业园、郴粮机、欧阳海米业、成氏面业、生平米业、鑫亮粮油等“郴字号”粮油企业。
优化粮油产业布局
在郴州市粮食局,记者见到了局长谢建国。据谢建国介绍,近年来,郴州市粮油产业发展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全市完成粮油加工业产值81.68亿元,利税4.6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8.6%和8.12%。
在一份《郴州市粮油产业(2017-2020)四年行动计划》文件中,对优化郴州市粮油产业布局做了详细安排。
一一推进成品粮油加工及主食产业化,包括稻谷加工业,发展优质米、有机生态米、富硒米、红米、黑米、发芽糙米、留胚米、免淘米、营养强化米等各类米制主食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将安仁县生平米业有限公司建设成为年处理稻谷20万吨以上的大型稻米加工企业;面条米粉加工业,支持裕湘食品、郴州凤翔食品等企业挂面、方便面、红薯粉、栖风渡鱼粉,培养一批年处理小麦粉5万吨、大米粉2万吨、红薯粉1万吨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形成以郴州富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批年处理油料5万吨、年产菜籽油5000吨、油茶籽调和油1万吨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主食产业化与杂粮加工业,发展优质米粉米线、米粥、馒头、包子等大众主食品及五谷杂粮面条、豆奶、红薯干等优质杂粮产业。
一一提高深加工转化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包括大豆食品加工业,加快推进豆奶粉、发酵粉、蛋白粉等新兴豆制品产业化,鼓励湖南景湘园食品公司在全市发展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加工生产豆奶食品饮料;粮油副产物综合利用,发展米糠制油和米糠多糖类活性物质,利用碎米、米胚加工米粉米线、高品质蛋白、高纯度米淀粉等食品或食品原料,支持湖南万华生态板业有限公司利用稻壳、秸秆和油料皮壳等加工建筑板材。
一一提高饲料加工业能力,引导郴州九鼎饲料有限公司等饲料生产增加玉米饲用消费,开发高效生物转化和精准营养调控配方技术。
一一做大做强粮机装备制造业,以专业化、大型化、成套化、智能化、绿色环保、安全节能为导向,发展高效节粮节能营养性碾米、粮食烘干、原粮清理、提升输送、仓储成套机械设备,支持湖南郴州粮机公司开展科技创新,推动生产线扩建及技术改造,打造民族粮机品牌。
郴州市粮油产业四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是,粮油产值保持在7%以上增速,规模以上粮油企业年产值由原有的77亿元增加到100亿元,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实现零突破,将安仁县“生平米业”打造成全市第一个具备上市条件的粮食企业。
“郴字号”粮油产品故事
郴州采访的第一站是苏仙区栖凤渡鱼粉产业园。栖风渡鱼粉作为主食产业化项目纳入了“郴州四年行动计划”。园区以栖凤渡镇瓦灶村为核心区域,预计总投资2.3亿元,将通过3至5年,打造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景区。
在园区体验馆,记者一行品尝了“栖风渡鱼粉”这一特色美味。传说栖凤渡与三国名士庞统有一段渊源。庞统起初并不被刘备重用,只得了个县令的小职。一次,他投宿郴州栖河古渡小镇,因心事重重,食欲不振,一夜輾转难眠。第二天起床已是响午时分,顿觉饥肠辘辘,而店家早己卖完了吃食。恰巧一名渔翁打鱼回来经过此店,店家便急中生智,买了一条河涟鱼,立刻杀了熬成鱼汤,加入当地的五爪朝天红椒粉,调入当地特产豆膏、茶油等佐料,用家里过节备用的干切粉做成一碗鱼粉。庞统食后汗流满面,胃口大开,酣畅淋漓,顿时觉得精神抖擞,大声赞道:“此乡野之味,亦可登大雅之堂。快哉!快哉!”到了耒阳,他励精图治,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因庞统号凤雏,为纪念他,后人把庞统夜宿的古渡称为栖凤渡,而那碗激励其心志的鱼粉称为“栖凤渡鱼粉”,这便是栖凤渡鱼粉的由来。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许多栖凤渡人到郴州卖鱼粉干起了个体户,在郴州许多县市,栖凤渡鱼粉都有了不小的名气。现在已是郴州人早餐、夜宵首选食物。
如今,一碗鱼粉成就了一个产业。有意思的是,开发这个产业的是一个搞戏曲舞蹈的80后,叫胡建华,2000年7月入职湖南省昆剧团五岭歌舞团,办过艺术培训班,开过舞美服装店,2012年1月创办湖南凤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带头研制栖风渡鱼粉产品,专注栖凤渡鱼粉产业的打造,形成从种养殖到生产加工、销售、休闲旅游集于一体的产业链。
如果说栖风渡鱼粉是源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成氏面业”靠的是百年家族式传承。郴州成氏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桂阳县芙蓉食品工业园,主要产品有碱水面、碱香面、清水面、高级圆面以及香菇面。
采访时,年愈70岁的成氏面业传承人成清设谈起了成氏家族做面的故事。成氏世家做面有五代,都叫得出名字,从成清设往上依次是成德泰、成一炳、成元兴、成仁茂。成氏商号叫“仁茂商号”,镶嵌在成氏老屋的老墙上,成清设5岁开始学徒,还看到斑驳的墙上保留着商号的字迹。小时候,成清设做面还是传统的作坊式,口口相传,手工制作,用马拉磨,人工打筛,和面要达到绿豆色,制作出来的面才有劲道。解放后成氏面业实行公私合营,改进技术,用水磨磨面,手工压面改为机器压面。1958年中断了生产,成清设闲不住,从山上采来棘子果酿酒,做“代白酒”。到1979年恢复生产,1990年改制为民营面厂,由成清设接手,磨面用上了电磨,有些供不应求。1995年开始上规模,把镇上的邮电所的房子买下来改建,上了200万的生产线,开始打出“成氏面业”的招牌。 2015年,公司因资金问题一度陷入困境,在桂阳县相关单位帮扶下,历时一年多,该企业逐渐从危机中摆脱出来,实现了复产增效。公司董事长欧阳玉保表示,通过一两年的夯实基础,将企业打造成规范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企业,争取今年实现销售目标3500万至4000万吨,逐年逐步把企业做大做强。
在“郴字号”产品方阵中,“欧阳海米业”则以当地人物命名。欧阳海是桂阳县人,1963年当兵探家期间,先后从冰水中救出儿童、从火海中抢救老人孩子。同年11月,在部队沿衡阳铁路野营训练时,一匹驮着炮架的军马受惊横立在轨道上,满载旅客的列车飞驰而来,为了列车安全,欧阳海奋不顾身地拼尽全力将马推出轨道,避免了一场列车事故,而自己被卷入列车下壮烈牺牲。
以英烈的名字命名,给“郴字号”产品添上了光芒。记者一行还特意到欧阳海镇察看了欧阳海米业有限公司新修建的仓库。据法人代表欧阳琪介绍,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历经27年发展,现拥有厂房仓库7000平方米,仓容2万吨,具有两条年加工大米3万吨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及日烘干240吨稻谷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公司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全面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推广粮食订单和优质稻开发工作。目前,作为郴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桂阳欧阳海米业有限公司正在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桂阳县,记者还参观了一家专业化生产植物蛋白系列饮料产品及特色粮食系列产品的综合型食品企业一一成立于2014年3月的湖南景湘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总投资2.3亿元。公司引进世界领先的植物蛋白饮料生产设备和技术,采用独特的植物蛋白饮料专利技术生产,全自动无菌灌装生产线6条、配套食品饮料包装生产线5条,可实现年产量达10万吨,年产值5亿元,实现利税6000万元,解决就业500余人。
据了解,桂阳县既是烤烟大县,也是产粮大县。通过烟粮轮作,景湘源公司计划用3-5年时间投资2000万元,在桂阳县建设3万亩高标准的有机、非转基因大豆、大米、玉米、花生、杨梅等原料种植基地,并联结农户种植6万亩,直接带动种植农户5000余户,可实现农民每户每年增收2400元以上。
“中国好粮油”行动在安仁
在安仁县采访,恰逢湖南粮食集团“秸出板材”投产仪式举行,这是郴州市粮油副产物综合利用、拉长粮食产业链的一个项目。离这个项目不远的地方就是安仁县生平米业有限公司。5月29日,记者与陈录仕来到了生平米业。
“生平米业”取自合伙经营的刘氏、何氏兄弟的名字,取刘氏兄弟的“生”与何氏兄弟的“平”组成,寓意生产平安。公司股东4人,管理层共8人,由两家组成,刘家4人,占一个“生”字;何家也是4人,占一个“平”字。何平算是公司创始人了,早在1979年,他一个人从安仁挑着担子坐火车到广东卖米,赚一点差价,随后又雇人背米包到广东卖米,做起了“米贩子”,慢慢有了销路,后来开始用车贩运,赚了点钱。但当时粮食市场还没完全放开,只能偷偷贩运,有一定政策风险。
到了八十年代,何平和自家兄弟开始收购稻谷,办起了小型大米加工厂。1995年时,何氏兄弟办了3个30吨/日产量的小米厂,2001年又卖掉三个小厂,在清溪镇扩建一个80吨/日产量的米厂,取名“何氏精米厂”。直到2006年成立生平米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何平出任董事长,法人代表何秋平,成为一家从事优质稻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建有稻米加工生产线3条,年产能12万吨,米糠油压榨生产线l条,年产能500吨,仓储容量4.5万吨。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上交税金217万元,利润1511万元。
谈到“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公司副总经理何广能介绍,安仁县于2017年成功跻身“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行列。生平米业作为重点示范企业,遇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目前企业新征地44亩,正抓紧建设日烘干稻谷1000吨烘干中心,升级改造大米生产线,新建年产4万吨胚芽米和高档米生产线各一条。2017年,生平米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粮食订单面积16.1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订单面积4.5万亩,有公司自主研发的“天农一号”优质稻种,实现优质粮源基地化,达到“好种出好谷,好谷出好米,好米创品牌”的效果。
在品牌建设上,生平米业的“湘皇”大米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湖南名牌已获认证。“生平贡米”已入选中国好粮油网线上销售产品,目前已完成包括LOGO优化、Ⅵ系统设计、品牌策划等在内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除了生平米业,安仁县“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企业还有一家:鑫亮粮油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基地+订单”生产模式,订单粮油种植面积达6万亩,其中优质稻“泰优390”订单种植面积3万亩。
鑫亮粮油公司由李保民、李嘉亮叔侄俩创办经营,创业之路从种粮大户起家,一开始种了300亩水稻,继而实行整村稻田流转,达到3000亩,一直推行“稻稻油”三季生产。公司逐步实现工厂化育秧,机械化耕田,插秧、治虫、收割、烘干,全程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
公司拥有大型农耕机110台,小型拖拉机50台,收割机26台,直播播种机30台,插秧机50台,自主研发生产的日烘干200吨大型烘干机l台,抛粮机2台;另有无人机42台,大型杀虫机12台,小型自动喷雾机1200台。公司新建集中育秧大棚16000㎡,催芽房240 ㎡。粮食烘干中心面积2214 ㎡,粮食烘干设备14组,日烘干能力300吨。
目前,农民按传统方式种田,由于劳动力有限,收入低,导致大量水田荒废。为了有效解决目前种田农户的困境,让农民轻松种田,节省成本,增加收入,鑫亮粮油公司以粮食生产合作社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媒介,创造性地推出了粮食生产“十代服务”活动。除了提供“代机耕、代育秧、代机插、代机防、代机收”等粮食生产环节的服务外,还通过整合粮食流通领域的资源,建立专业化的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有偿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仓储、代加工、代销售”等粮食产后服务。
采访结束,在回长沙的途中,仍沉浸在郴州粮食人的执着与情怀之中。郴州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炎帝神農氏发现“嘉谷”、教民耕种、开创中国原始农耕文化的神奇地方。如今,郴粮人通过不懈努力,孜孜以求,“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把农耕文明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