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领域“微课”悄然兴起,它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其优势在哪里,如何应用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化学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微课 初中化学教学 探究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课”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方式。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因为微课特点:主题突出,内容精简,容量较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得到重视。微课让教学重、难点突破,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更高效、直观化、趣味化,学生更加活跃、更轻松,教师教学更积极。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随着现代多媒体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例如:微信、微访谈、微博、微电影。在这种背景下,微课也产生了。它大多以7―8分钟的短小视频呈现,主题突出,内容精简,资源容量较小。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二、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微课教学,揭示生动的微观世界,直观生动,易于突破教学难点。微课的核心组成是课堂教学视频,而抽象的微观世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因看不见、摸不着,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低的初中学生而言,很难想象,更不容易理解。运用动画微课,恰恰可以准确恰当地克服这一问题,促进学生构建起正确的微粒概念,从而帮助学生领略奇妙的微观世界。例如,在讲“水分子”时,帮助学生构建微粒的概念是课堂教学的难点,让学生从微观的视角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即不同物质的分子破裂后原子重新组合。对此,教材中虽有相关的图片,但学生仍然很难理解。借助微课的视频动画,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地发现水分子在电流的作用下破裂成氧原子和氢原子,然后氧原子再相互结合成氧分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的过程。学生通过肉眼根本无从观察的微小的分子、原子,而在微课视频中它们俨然成为具有生命力的个体,学生也在观看微课视频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心情愉悦。又如,在讲“原子的构成”时,很多学生往往将原子认为是实心球,电子仿佛运动员一样在不同的轨道运动,这样一种所谓“形象”的认识是不准确的。为了帮助学生纠正这种认识,我播放了几种不同原子结构的解剖动画视频,让学生在视频的反复观看中充分理解原子的结构和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从而准确地理解原子的组成。
2、微课让课堂教学更直观化、趣味化、高效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为了讲解某个知识点会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看。例如:在氧气制取那一节,老师会做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的演示实验,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收集方法。但随着班级规模的扩大,一个班可能会有50个甚至更多的学生,后排学生不得不站起来,甚至踮起脚尖,费劲地观看现场演示。即使这样,视力不好的同学可能还是什么都没有看见。如果将这一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室里的大屏幕观看,也可以拷贝到i-Pad、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上随时随地观看和学习。老师的精彩演示和准确解说,配以精炼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有一种“一对一”的亲临感觉。微课从而使教学更直观化,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一般对于动态的事物感兴趣,将课堂所要讲的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的特点,很容易被运用到教学的各环节。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以往的化学教学有很大局限性,自然知识生动有趣的特点难以充分体现,学生好奇心理感受难以激发,成功感难以得到满足,因而学习缺乏主动性。而微课能提供形象有趣的直观教材,创设新奇的知识环境,有声、有色、有形、有动,突破时空限制,增加信息容量,激发了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注意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集气瓶装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口,并录成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也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的好奇。
3、微课可以弥补学校实验教学带来的不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现,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者难以在课堂上演示成功,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演示,效果更好,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中要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老师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运用微课视频演示该实验整个过程,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很容易掌握實验操作要点以及实验注意事项。观看视频,记忆深刻,更便于理解。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微课可提供更安全,效果更显著的实验素材。
微课教学具有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化解抽象概念、方便攻克重难点,整合教学资源、弥补化学实验缺陷的优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不错的应用前景。因此,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划分知识点,合理设计微课教学,以顺利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 微课 初中化学教学 探究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课”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方式。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因为微课特点:主题突出,内容精简,容量较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得到重视。微课让教学重、难点突破,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更高效、直观化、趣味化,学生更加活跃、更轻松,教师教学更积极。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随着现代多媒体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例如:微信、微访谈、微博、微电影。在这种背景下,微课也产生了。它大多以7―8分钟的短小视频呈现,主题突出,内容精简,资源容量较小。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二、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微课教学,揭示生动的微观世界,直观生动,易于突破教学难点。微课的核心组成是课堂教学视频,而抽象的微观世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因看不见、摸不着,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低的初中学生而言,很难想象,更不容易理解。运用动画微课,恰恰可以准确恰当地克服这一问题,促进学生构建起正确的微粒概念,从而帮助学生领略奇妙的微观世界。例如,在讲“水分子”时,帮助学生构建微粒的概念是课堂教学的难点,让学生从微观的视角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即不同物质的分子破裂后原子重新组合。对此,教材中虽有相关的图片,但学生仍然很难理解。借助微课的视频动画,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地发现水分子在电流的作用下破裂成氧原子和氢原子,然后氧原子再相互结合成氧分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的过程。学生通过肉眼根本无从观察的微小的分子、原子,而在微课视频中它们俨然成为具有生命力的个体,学生也在观看微课视频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心情愉悦。又如,在讲“原子的构成”时,很多学生往往将原子认为是实心球,电子仿佛运动员一样在不同的轨道运动,这样一种所谓“形象”的认识是不准确的。为了帮助学生纠正这种认识,我播放了几种不同原子结构的解剖动画视频,让学生在视频的反复观看中充分理解原子的结构和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从而准确地理解原子的组成。
2、微课让课堂教学更直观化、趣味化、高效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为了讲解某个知识点会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看。例如:在氧气制取那一节,老师会做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的演示实验,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收集方法。但随着班级规模的扩大,一个班可能会有50个甚至更多的学生,后排学生不得不站起来,甚至踮起脚尖,费劲地观看现场演示。即使这样,视力不好的同学可能还是什么都没有看见。如果将这一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室里的大屏幕观看,也可以拷贝到i-Pad、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上随时随地观看和学习。老师的精彩演示和准确解说,配以精炼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有一种“一对一”的亲临感觉。微课从而使教学更直观化,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一般对于动态的事物感兴趣,将课堂所要讲的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的特点,很容易被运用到教学的各环节。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以往的化学教学有很大局限性,自然知识生动有趣的特点难以充分体现,学生好奇心理感受难以激发,成功感难以得到满足,因而学习缺乏主动性。而微课能提供形象有趣的直观教材,创设新奇的知识环境,有声、有色、有形、有动,突破时空限制,增加信息容量,激发了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注意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集气瓶装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口,并录成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也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的好奇。
3、微课可以弥补学校实验教学带来的不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现,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者难以在课堂上演示成功,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演示,效果更好,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中要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老师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运用微课视频演示该实验整个过程,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很容易掌握實验操作要点以及实验注意事项。观看视频,记忆深刻,更便于理解。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微课可提供更安全,效果更显著的实验素材。
微课教学具有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化解抽象概念、方便攻克重难点,整合教学资源、弥补化学实验缺陷的优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不错的应用前景。因此,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划分知识点,合理设计微课教学,以顺利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