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人们如何看默片电影?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wwd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多为默片,为了更好地实现影片放映时的音响效果,主办方常常使用乐团或乐手配合电影的画面进行演奏。现场乐队的演奏创造了一个个难忘的观影瞬间,剧场里你听到的每一分钟的音乐都是不可复制的。
  2017年12月15日,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就让观众们穿越回百年前,原汁原味地体验了一番当时的人们欣赏默片时的感受——大屏幕播放默片电影《玫瑰骑士》,同时乐队演奏了理查·施特劳斯特别为这部电影而创作的配乐。这场别开生面的演出完美再现了影片于1926年首演时的情景——在影片正式放映前,女高音歌唱家夏洛特·碧曼(Charlotte Beament)还演唱了理查·施特劳斯至爱的几首艺术歌曲《安息吧,我的灵魂》《秘密的邀约》等——正如1926年,这些歌曲作为序曲拉开音乐会的序幕一样。
  演出前,担任现场演出的英国启蒙时代管弦乐团(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的指挥托马斯·坎普(Thomas Kemp)与乐团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宾·伍德海德(Crispin Woodhead)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女高音歌唱家夏洛特·碧曼

  理查·施特劳斯是德国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性人物,也是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手法新颖而著称,常以音乐手段表现文学故事的内容。他采用象征性的主题和变奏手法对事物进行写实性的描写,与柏辽兹的“固定乐思”和瓦格纳的“主导动机”相似,但更为细致入微。
  三幕歌剧《玫瑰骑士》是理查·施特劳斯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在十八世纪的维也纳贵族社会,上流人士需要通过“玫瑰骑士”来传达爱情:玫瑰骑士代替委托人将求婚的信物——一朵银制的玫瑰送給其未来的新娘。当时,玫瑰骑士成了浪漫和爱情的象征。理查·施特劳斯便以此为背景,于1909年创作了三幕歌剧《玫瑰骑士》,1911年1月26日首演于德累斯顿。
  歌剧《玫瑰骑士》堪称灰色喜剧的佳作,其跌宕喜剧的故事情节,将十九世纪中叶维也纳贵族间的浪漫爱情展现在世人面前:维也纳的元帅夫人趁元帅外出打猎的夜晚,与一位贵族美少年在家中幽会。次日清晨,夫人的表兄突然造访,为了掩盖恋情,元帅夫人让情人男扮女装,却阴差阳错地被表兄选定为替自己送达求婚信物的“玫瑰骑士”。更加命运弄人的是,在代表求爱之意的银玫瑰送达时,年轻的富家女却与作为信使的美少年一见钟情。最终,迟暮的元帅夫人退出了这场爱情的争夺,贵族美少年与年轻富家女有情人终成眷属。



  由于歌剧获得的极高成就,默片电影《玫瑰骑士》的作曲任务也落到了理查·施特劳斯的身上。他将原先的三幕歌剧重新编配,写成一部沙龙乐队编制的电影配乐。默片电影《玫瑰骑士》1926年1月10日首演于德累斯顿宫廷剧院,由作曲家本人亲自指挥乐团演奏,大获成功。
  指挥托马斯·坎普强调,这个乐队沙龙编制的版本并不是对原歌剧的改编,而是一部全新的、独立的艺术作品。电影的剧情和歌剧略有不同,有些角色在歌剧中压根没出现,但在电影中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或者是电影呈现了一些过去发生的事,而歌剧对此没有表述。“这就好比是用了一个不太一样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所以那些看了电影的观众,可能会想再去看看歌剧;同样的,之前看过歌剧的人,也会想去看电影。”
  在影片的大多数时候,音乐都是像小溪流一样作为背景,对故事的情感、氛围起到一种烘托的作用。不过,电影中也有很多画面与音乐完美结合的例子。比如一开始,是一条非常舒缓、温柔的爱之旋律,衬托着女主角悠闲地躺在床上的情景。当她的情人攀上窗台与她握手时,钢琴独奏部分必须到达一个高潮性的段落,发出轰隆隆的声响。此外,电影中有一个芭蕾的场面,理查·施特劳斯特别改编了一首库普兰的作品,用古老的法国巴洛克音乐与之配合,这段音乐也因此与整部电影的其他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指挥的工作就是确保乐队演奏的音乐与电影中这些场景的节点吻合,这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



  托马斯·坎普认为,大家都知道理查·施特劳斯是一个伟大的作曲家,但他这部电影的配乐却鲜为人知,实在是太可惜了。在他看来,理查·施特劳斯的音乐对后来的很多作曲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电影音乐作曲家。在默片电影《玫瑰骑士》的高潮部分,音乐极富情感与冲击力,与现在的任何商业大片相比都毫不逊色。“正如一家英国报纸所说,理查·施特劳斯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拥有过他。”
  担任此次演奏的英国启蒙时代管弦乐团是一支在古乐运动中声誉斐然三十载的巴洛克名团。1986年,英国一些最优秀的音乐家对被人们称为“乐团”的组织进行了认真的审视,然后决定打破成规,成立一个独特的乐团,启蒙时代管弦乐团就此诞生。“启蒙时代”这个名字将人们带回十八世纪的欧洲,充满情怀和文化内涵。乐团擅长以复古风格和时代乐器演奏从巴洛克时期到早期浪漫主义的音乐,与其他顶级的古乐团一样,在音准与乐部平衡方面一丝不苟,但又不古板和拘谨。
  乐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管弦乐的音色以及对作品的处理上:非常克制、有时干脆没有揉弦的平直、明澈的弦乐,牧歌风味的柔美木管,没有活塞的自然铜管乐器吹奏出的粗砺但异常嘹亮并具有穿透力的声音,以及由坚硬的木鼓槌敲出的声势浩大的鼓声。乐团的演奏既忠实于原作,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启蒙时期的音乐作品重现光芒。乐团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发行唱片达五十余张,他们源源不断的创造力震撼、改变着人们记忆中的音乐世界,其卓越的表现获得了音乐界的广泛好评。


媒体采访现场

  大多数乐团都有一个常任指挥,而启蒙时代管弦乐团却没有。原来这有一个历史渊源:有一次,乐团计划举办一场音乐会,但指挥家临时取消了演出。就在大家都以为这场音乐会泡汤了时,乐团里的演奏家们说,“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演这场音乐会”。最终他们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进行了演出,随后乐团就将“不设常任指挥”变成了自己的一个特色。这种模式赋予了乐团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它可以自由灵活地选择与哪位指挥家合作。正是这样一支始终保持着实验精神、培育起音乐更大多样性的组织,赢得了塞蒙·莱托爵士、伊凡·费舍尔、马克·艾尔德等一批卓越人物的付出以及为数可观的拥趸。
其他文献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7日-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在古典音乐史上的持久影响力无人能及。主要作品包括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合唱》、序曲《艾格蒙特》《科里奥兰》、钢琴协奏曲《皇帝》、钢琴奏鸣曲《月光》、小提琴奏鸣曲《春天》等。  貝多芬的创作基于古典主义,又被赋予了人文主义与早期爱国主义情怀,进而开辟了浪漫时期的道路。他的
期刊
我们知道,决定弦乐器演奏艺术中歌唱性的两桩根本事情莫过于连奏与滑音。  它们之间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不如说,这种纽带关系取决于——所谓的“portamento”究竟是何物。据我所知,在过去的五十或六十年里,有许多弦乐演奏家都极不明智地去避开任何种类的滑音(slide),在英国文豪吉尔伯特(W.S. Gilbert)的口中,这类愚蠢决定,保准会被称作 “放错了位置的好品味”吧!  不容置疑,从184
期刊
经过数年大学学习生活的磨砺,我自觉在人文修养和重塑人生理想上已有了不少进步,在音乐演释等方面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尚能以理性之光来驾驭某种乐思。写于考学前、成于大学二年级的长笛曲《Wie Mieng》就是一个例证,它令我从业已浮躁又颇多重的竞争氛围里挣脱出来,激励我去清醒地面对自我和现实,并从中寻出属于自己的演释路径和方法。虽说已有这份自信,但对一个行将毕业的学子来说,面对未来还是多了几许惆怅和茫
期刊
近日,由国家文化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隆重举行。  本届艺术节为进一步体现“好节目集中、好节目惠民”特设“艺术天空”板块。为保障艺术节期间音乐表演的高水平呈现,特邀柏斯音乐集团為合作支持单位,这是继上一届艺术节之后再次携手。作为第一个登上世界赛事舞台的中国钢琴品牌,“长江钢琴”成为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系列演出的官方指定钢琴品牌。“长江钢琴”在中外艺
期刊
2017年,山泽四重奏与“米域”联合办公空间(Mixpace)合作,在其旗下四个各具特色的办公空间里,举办了名为“成人法则”的跨界巡回音乐会。悠扬的弦乐,使原本自由、灵动的空间,更增添了别样的艺术气息……将热播剧搬到现实生活中  这次别出心裁的巡回演出的发起者,是两个90后的年轻人:陈弘达与罗夏秋。他们最初组建山泽四重奏的灵感,来源于2017年一部热播日剧《四重奏》——继《交响情人梦》之后,这部豆
期刊
何为歌剧舞台的“现代美”?在我看来,“现代美”无疑就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经典的歌剧作品,用现代人的表达方式去塑造经典的歌剧作品,用现代的制作手法去展现经典的歌剧作品。现代化的演绎,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观众与作品的距离。  2017年8月23日至29日,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以下简称《特》剧)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从2008年制作第一部歌剧《图兰朵》开始,这是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第五十六部歌剧。
期刊
中国大地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跨越了大约五千五百公里。由于地域和文化的不同,音乐也会存在“一方水土一方情”的风格差异,各地的音乐风格都像各自的方言一样,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和情境。  如以长江以南、长江以北这种方式划分,南方、北方的音乐风格各自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可寻,因此我们在欣赏地方性音乐风格的乐曲时,对于是南还是北,稍懂音乐的人就不难从感性认知上有大致的辨别。可是往往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谈到理性把
期刊
清新秀丽的山峦溪流,勇猛无畏的维京海盗,童话与浪漫汇聚于此——坐落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万岛之国”挪威。这里不仅诞生过易卜生、格里格等伟大的近现代艺术家,还诞生了一位被世人公认的竖琴演奏大师:爱伦·塞吉尔斯特德·柏特克(Ellen Sejersted B?dtker)。  竖琴才女柏特克先后就读于挪威国立音乐学院、维也纳音乐学院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丰富的求学经历与独特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她极高的音乐修
期刊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无疑是古典音乐里的一部恢宏巨作。  《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晚期的一部键盘作品,1741年出版。这部变奏曲是为两层大键琴而作,巴赫在各段变奏里都指定了键盘的种类。变奏曲的形式,是以一个主题,引导出对比命题和对应(反对)命题,然后再探求演释与对比的各种可能性。巴赫的这部作品,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
期刊
随着我国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同步化,不论传统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新兴的音乐剧演唱教学,都在各个艺术类院校越来越系统和规范。相配套的专业课程教学也逐步提高了认识与标准,于是一个专业的艺术指导便成为了大家极为关注和稀缺的人才,因为大家认识到,艺术指导不只是一个在歌唱者身边弹伴奏的,或者一个只是提供某种音响效果的演奏者。实际上,一个艺术指导同样是一部作品的创作者,他和歌唱家一起,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