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作素材的挖掘与运用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上。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因此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是经典篇目,它给小学生提供了写作范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材这本范本,挖掘写作素材,通过设计仿写、补写、扩写、续写等写作训练,提高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语文教材对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阅读量有限,掌握的词汇量不足,要想提笔写出一篇用词准确、结构完整的文章,难度很大。加上小学生的接触面有限,生活内容相对单调,在生活中获得的素材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对于写作的要求。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大多是经过时间洗礼、百读不厌的经典篇目,完全可以成为小学生写作的优秀范文。因此,语文教师应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阅读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挖掘写作素材,渗透写作技巧,设计写作训练,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充分挖掘写作素材,巧妙设计写作训练


  利用好词佳句,设计仿写训练 小学生要想写好文章,首先要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由于小学生写作水平有限,尤其低年级学生才接触写作,还不能掌握整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训练不应该总是局限于完整篇目的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化整体为部分,分类分点训练,可以多设计一些句式、段落的仿写训练。例如,适时设计仿写教材中作者运用常见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仿写自己喜欢的句式,从而锻炼学生精准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再如,小学语文教材课文中除优美的句子外,还有许多精彩的片段,比如外貌描写片段、语言描写片段、动作描写片段等。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对这些片段进行仿写训练,将读写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举一反三的基础上有所创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捕捉课文留白,设计补写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部分内容描写比较简单,甚至省略不写,给学生留下“空白”。这些“空白”往往是作者的精心设计,为的是给学生提供想象和创造的余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小学生对这些“空白”作适当补充。通过补写训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填补“空白”,在增加练笔机会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想象力、提高写作水平,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满。
  把握课文精华,设计扩写训练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传统文化作品的选入。其中,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中就开始设置文言文,直至小学六年级共有14篇。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但文言文在表达方式和词语意思方面较现代文有很大差别,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具有很大的挑战。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编故事比赛。在文言文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扩充完整的故事情节,同时运用细节描写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进行刻画,将简短的文言文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写作兴趣浓厚,消除了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不但加深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也提升了写作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设计续写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结尾处设置了悬念,让读者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这样的文章结尾,设计续写训练。续写时,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的写法和结构尽量与原作者保持一致的思路,想象合情合理,千万不要天花乱坠、胡编乱造。通过这样的续写训练,让学生将课文中的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自由表达出来,既补充了课文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深化了课文主题。
  体会课文意图,设计创作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会让读者在读后产生遐想,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教师利用这一类型的课文带领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可以为小学生的写作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从“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旨在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反响热烈:有的准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写一份保护地球的倡议书;有的学生想通过向大家介绍地球的美丽与可爱,启发大家热爱地球;有的则想以地球的身份,给人类写一封信,诉说自己被破坏后的痛苦,以及人类可能面临的灾难……学生们各种各样的写作切入点令我惊叹。由此看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从课文内容出发,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给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写作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写作文就会变得高效而有趣。
  总之,要想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寫多练。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写作训练中积累素材,总结方法,才能提高写作技能。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潜心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文本,捕捉写作训练点,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设计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从而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宋官屯街道付庄小学)
其他文献
生命科学认为,生物是有生命的鲜活物体,开展生命教育先就是要教会青少年科学合理地理解生命。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最基本的过程,是其他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  1968年,一位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  为什么要进行生命教育?  进行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
期刊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遇到一些事情时轻易地选择放弃生命,这多么令人痛惜。随着成年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作为父母的他们,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是无形无尽的,在加强对家长重视和谐亲子关系方面引导的同时,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最初的起点要从生命的来源向孩子说起。  我校決定开设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我们小心谨慎地走出了第一步。因心有顾虑,没有尝试过,所以不敢贸然在全校开课。经过讨论,慎重商定:面
期刊
為庆祝建党100周年,引导学生重温党的发展历史,北京市通州区中山街小学举办了“画说百年”主题绘画展。学生们用童真的视野、绚丽的色彩,涂写对祖国独特的心灵感受,抒发爱党、爱国的情感。
期刊
近日,两则老师停课让学生玩的事情引发网络热议。一是山东潍坊一所中学的地理老师让学生暂停自习,去欣赏彩虹。该老师说,用一节晚自习,换这美好的瞬间,非常有价值。另一个是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实验中学高三政治老师暂停晚自习,让学生出教室欣赏晚霞。该老师说,是为学生紧张学习减压。两位老师的做法得到舆论的一致认可,折射出舆论对教育的关注,也折射出社会对教育回归“育人”本位的期待。  让教育回归“育人”
期刊
读罢钱理群教授《“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崔可忻纪念集〉代序》(以下简称《“我的深情为你守候”》),笔者承认,自己已经很久未曾感受这份震撼抑或领受这种启迪了。钱理群教授、崔可忻大夫伉俪情深,他们不但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到达令人仰止的高度,更在人生的暮年演绎出对生命的善待和对生死的透悟。  “死生,亦大矣。”在积习中或者说在我们传统的观念当中,向来是讳言死亡的。“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第十一》)
期刊
照例,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每位新进教师组织一次教学观摩课。观摩的目的,其一是想借初任教师的新教学思维,启迪我们更为进步的教育理念;其二是观察其教学能力,是否有需改进和修正的地方,好帮助新进教师成长。  前几天,我们这群老师有幸观摩了一场精彩的生命教育课。给我们演示教学的是陈老师,一位刚考上教师甄试来校服务的年轻老师。  一开始,陈老师讲述了一则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他以前在补习班一起补习的同学。他
期刊
今年正值中國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弘扬革命精神,缅怀英雄先烈,赓续红色血脉,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凤凰小学的少先队员们陆续以个人、小队、中队等形式前往红色展馆、革命基地开启“红色寻访”之旅。  红色寻访活动的开展,展现了凤凰学子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幸福蓬勃成长的精神面貌,也加深了少先队员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体悟,激发了队员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期刊
身为教师,我热爱着自己的职业。在工作中,我付出热情,用心地做好每一项教育工作。我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人真诚,讲团结,讲合作,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我一直都有一个梦想,而且正努力用心编织着,我期待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在一个积极良好的集体中追求真知,发挥特长,追求进步,奉献爱心,体验成功的喜悦,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学生之间平等和谐地相处,能互帮互助,相互勉励共同进步。为了圆梦,我
期刊
当学生说出一句怪话,或做出某个反常的举动时,很可能有深層的心理原因。探究、了解和分析学生内心世界,是班主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知生,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生。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只有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用心体察,才能读出源于学生灵魂深处的真正渴求,才能找到弥补其短板的可行之法。教从知悉学情始  “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你还不明白吗?”
期刊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是老师的责任,对每个孩子都抱有希望,是老師的深情。但是,倘若家长和社会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到老师身上,甚至期望每个被送进学校的孩子都能在老师的教育下成才。那么,我只能说,你们太高估老师了,也太低估家庭教育的影响和有些孩子的顽固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整个社会达成了一个不成文的共识:学生有问题,那一定是老师的问题。在这种舆论下,老师有嘴难说,有理难辩,有冤难喊。甚至有一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