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黔西南州布依族的各种《摩经》进行梳理和走访布依族乡村的民间医药应用者,挖掘提炼出蕴藏在其中的“请”与“驱”民间医治思想,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并传承布依族的医药文化。
关键词:布依族; 摩经; 请与驱;民间医治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
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与疾病、伤害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医疗经验[1]。生活在黔西南州的布依族素有采、销、用药材的民间医治传统。当地布依族医药应用者所用的药材以草药为主,草药大多就地取材,自采自挖,多鲜用或生用,少有炮制;在药材的用量上从传统的一个、一根、一把、一窝等经验定量方式发展到目前较为常用的克重计量方式;在药物的配伍上遵循当地的民族医治思想进行经验性用药,具有一定的配伍规律。布依族医药应用者常用的治疗方法除药物内服和外用外,还有非药物治疗方法,即推拿、挑筋、针刺、扎角(类似拔罐)以及其他一些特色疗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方法,既可单用,也可几种方法同时并用。
黔西南州布依族医药应用者们在药材的应用上,有许多民间单方和验方对布依族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地区性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在接骨跌打损伤、疯狗咬伤、黄眼病、风湿病和妇科病等方面的治疗较为出色。通过对这些单方和验方的搜集和整理,我们发现黔西南州布依族的医治思想,其实就散布在布依族的《摩经》经典和传颂歌诀中,散见在布依族各村落的民俗文化中,尤其是碎片化地掌握在一些获得某部分传承的医药应用者之中。
但布依族的民間医药传承基本是以家传或师徒方式,很少有系统的医药文字记录,大多以单方、验方的形式在民间流传甚至融入生活习俗中,这就造成了很多研究布依族医药的文献仅仅停留在药方的搜集整理、药效分析和临床观察,很少有关注布依族的医治思想研究和医理探索,因此学术上一直在挖掘,却又挖之不深,研之不透。
本文将尝试通过对黔西南州现存的《摩经》和民俗文化进行解析,以及对州内布依族医药应用者的一些医技和验方进行分析,力争对黔西南州布依族的医治思想进行一个系统性的提炼和还原。
一、黔西南布依族“请”的思想
布依族人在很多仪式开始前,摩公都要根据不同的仪式念诵对应的摩经,其中《MOL XINCDAIX请师经》的开篇经文中有:
Xinc mengz mal dez gaad(请你来承担),
Xinc mengz mal hangs langl(请你来掌后),
Xinc mengz mal dez raandt(请你来负担),
Xinc mengz mal baanx langl(请你来陪后),
……
而且很多祈祷型摩经都以“请某某经”命名,大部分“请”字打头的摩经里都有相近的板式经文,可见“请”的思想在布依族的民俗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乡村里,一些布依族医药应用者在施治过程中也深受“请”的思想影响,我们通过整理和研究发现在一些验方的配伍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请”的用药规律,主要分为了“请做主”和“请来帮”两类,其中“请做主”类似于中医中的君药,就是请来发挥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请来帮”则类似于中医中的臣药和佐药的角色,就是请来辅佐帮忙的。“请做主”可单药应用组成单方,也可和“请来帮”的药材进行配伍形成组方,在药量上“请做主”的药物用量明显大于“请来帮”的药物。比如在一则治疗失眠的外敷贴剂方中,双钩藤用量大就是“请做主”可以单方外用贴敷,也可和少量的夜交藤、合欢皮相配伍形成组方进行外用贴敷,这里的夜交藤和合欢皮就是“请来帮”的药物。
二、黔西南布依族“驱”的思想
在《摩经》中大量的“驱邪”经文将巫和医相夹杂在一起,通过唯物辩证法的指导,将巫和医相剥离,让医药回归到布依族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和民间习俗中去。现代的唯物辩证法主要包含了矛盾论、联系论和发展论,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来研究扶正祛邪理论,不难发现扶正祛邪理论中所蕴含的更为具体的辩证法思想[2]。在广义的中国传统医学中“祛邪”与“驱邪”相通,“驱邪”是各民族与大自然生存斗争和疾病抗争的朴素唯物思想写照,在民间文化中普遍存在。
布依族医药文化中对于“驱邪”的应用有着显著的地域特性,由于历史上布依族同胞绝大部分都聚居生活在贵州高原的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落后。在漫长的历史中,布依族对于“驱”的民间医治思想也在民间验方的配伍中得以体现,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驱伏和驱除。驱伏主要是治疗驱瘟、驱风湿,而驱除最常见的就是驱虫。如:在驱虫的应用方面,安龙县的布依族人常常用一些蕨类植物,如苦蕨(毛轴蕨)、线磷耳蕨、桫椤[3]等来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在驱瘟的应用方面,册亨县和望谟县的布依族人常用小花清风藤(民间俗称:黄眼药、雅希强)用来驱瘟退黄,治疗黄疸型肝炎,由于小花清风藤的保肝疗效显著,引起了国内许多中医院校的关注和研究;黔西南州的布依族医药前辈们把治疗风湿疼痛的药方熬成黑膏药,通过申请药准字号或其它健康产品进行生产销售,这些黑膏药在治疗颈椎、肩周、腰椎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在国内外深受好评,为黔西南州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语
从黔西南州布依族的《摩经》和民俗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中表明,当地布依族具有自己的医治理论思想,它既不同于中医,西医,又有别于其他民族医药,它是贵州高原的一颗医药明珠,其蕴藏着宝贵的疾病施治经验。近年来,随着西医和西药源源不断进人布依族地区,对布依族自身的民族医药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布依族医药文化存在失传之虞。本文试图通过对《摩经》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探索黔西南州布依族民间的医治思想,为整理和抢救布依族医药遗产,为布依族医药的后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传承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海洋,邓莹.关于从民间民俗中研究布依族医药文化的思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8):3,55.
[2]陈新,陈涤平,李文林.浅析扶正祛邪理论中辩证法思想[J].新中医,2013,45(7):2-4.
[3]叶江海,邓锐,张敬杰.贵州少数民族常用于治疗寄生虫病的蕨类植物[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