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场议论文的写作,必须遵循作文题目(包括材料)和写作要求指示的基本方向,这种写作活动是在具体写作情境之下的“遵命”写作,是“戴着镣铐跳舞”;同时,议论文写作的终极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高考作文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这一基本导向,让“联系现实”成为考场议论文的“必选动作”。
范文例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家视觉工作室,请5个专业摄影师给同一个人拍肖像照。拍摄之前,工作人员分别给摄影师们描述了拍摄对象的身份:一位白手起家、创业致富的百万富翁,一名救生员,一个出狱的囚犯,一个职业渔民,一个成功戒酒的酒鬼。之后,5张肖像照挂在了一起。每一张照片都惟妙惟肖地表达了肖像照主人的身份。但这个被拍摄的人,所谓的五个身份,其实都与他无关。他也不是演员,没有瞬间进入角色的能力。可是,当他被作为百万富翁、救生员、囚犯、渔民、酒鬼之后,摄影师们就将他拍出了百万富翁、救生员、囚犯、渔民、酒鬼的效果。
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下面是一名学生就这道作文题写的开头:
5个专业摄影师给同一个人拍肖像照。拍摄之前,工作人员分别向摄影师描述了拍摄对象的“假定”身份:摄影师事先被“假定”身份影响,产生了主观印象或情感,拍出了5张迥然不同的肖像照。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受先入为主的主观思维影响而产生的结果。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他之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往往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通常是以偏概全的,非客观的,不公正的。
在这个开头中,作者先结合自己的理解概括了材料基本信息,然后引出观点,指明原因,并解析内涵及后果。可以看出,这个开头片段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范文解析]
这种针对性从哪里来?一靠问题意识引导出来。阅读材料,审清题意,要求我们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比如:“这则作文材料整体上描述了一种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有什么特点?会产生什么后果?”“是什么原因让专业摄影师出现了‘偏差’?”“怎样消除先入为主认识的负面影响?”等。其中“是什么”主要引导我们思考内涵和性质方面的问题;“为什么”主要引导我们思考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怎么样”主要引导我们寻找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二靠概括提炼。“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受先入为主的主观思维影响而产生的结果”一句,先反后正,直接概括原因;“一个人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他之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往往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一句,准确地进行了观点阐释,界定了基本内涵;“这种影响通常是以偏概全的,非客观的,不公正的”一句,概括了“先入为主”现象产生的不良影响。总的说来,问题意识的引导和准确的概括提炼,会让议论文的论题更鲜明,更显豁;也让文章一开头就能迅速切题,不至于下笔就“跑偏”。
[类文生成]
一、针对材料信息,概括提炼论题
近年来,高考作文和平时模拟训练的题目大多是材料作文,无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图画材料,都是写作的出发点,在议论文开头部分,有必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概括,并从中提炼出论题。论题是议论的对象和问题。针对材料信息提出论题,是凸显写作价值的基本前提。
二、针对题目要求,遵从任务指令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年来的作文命题潮流。和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写作任务方面,确实具有很明确的限定性;即使是材料作文,题目或多或少也有一些限定性。这种限定性决定了写作必须具有针对性,包括情境、读者、文体等多方面的针对性。
如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题,题目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3个明确的任务指令,整合了写作内容、写作环境、写作结果和写作对象,要求考生在表达时有明确的情境意识和读者意识,懂得按指令有针对性地写作。
三、针对社会现实,紧扣时代脉搏
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韩愈则主张“文以载道”,这些观点实际上反映了写作的终极意义。中学生写作议论文,通过文章来表达思想诉求的目标与这些观点一脉相承。提升现实针对性,就是要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找准议论對象和问题,找一些真实地反映“现在进行时”的内容,以此彰显写作者的当下意识和现实情怀。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与评价强调考生关注时代、思考社会、感悟人生,呼唤考场作文的现实针对性。但写作实际中,有同学要么专拿古人说事,把陈旧素材当“万金油”;要么生硬地给古人贴标签,选材用意和议论指向不明;还有同学内心知道要联系现实,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积累和适宜的方法,生拉硬拽,泛泛而论,这都是缺乏针对性的表现。
四、针对所用素材,抽丝剥茧分析
我们知道,作文素材的运用不是一个机械的摄取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事实上,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结合材料分析说理,使材料蕴含的道理与自己所论述的观点有机结合,这才是论述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说理不等于简单粗浅的“摆事实,讲道理”,“说理”的核心,是分析论证,是在事实分析、价值分析与因果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推断,分析与论证的具体过程不能省略缺失或一带而过。这个分析论证的过程等于在论据与论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没有这座桥梁,论点和论据无法形成对应与衔接关系,二者犹如油水混合物,依旧油是油,水是水,无法融为一体。
[有感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8月4日,猎豹移动CEO傅盛为入职本公司的应届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作了一次演讲,他分享了年轻人成长的四个关键词:目标和梦想、原则、学习、行动。
对此,正处在成长路上的你有哪些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要有针对性。
[题目解读]
写作这个题目,除了要对材料进行解读外,更要揣摩提示语,因为提示语往往暗示了写作的方向。本题的提示语就暗示了本次写作的方向,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针对性:“此”指代年轻人成长的四个关键词,写作应针对“目标和梦想、原则、学习、行动”立意并构思行文;“正处在成长路上的你”界定了写作者身份,同时呼应了材料中“年轻人成长”的表述,由此,“成长”应与关键词紧密关联,缺一不可;另外,“感触”为感性抒发,可写为记叙文,“思考”属于辩证思维层面,可写为议论文; “哪些感触与思考”暗示立意不可单一,要触类旁通,多维度地拓展话题。针对“正处在成长路上”一句,可以回望过去,立足当下,也可放眼未来,要处理好时空变换的视角。
范文例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家视觉工作室,请5个专业摄影师给同一个人拍肖像照。拍摄之前,工作人员分别给摄影师们描述了拍摄对象的身份:一位白手起家、创业致富的百万富翁,一名救生员,一个出狱的囚犯,一个职业渔民,一个成功戒酒的酒鬼。之后,5张肖像照挂在了一起。每一张照片都惟妙惟肖地表达了肖像照主人的身份。但这个被拍摄的人,所谓的五个身份,其实都与他无关。他也不是演员,没有瞬间进入角色的能力。可是,当他被作为百万富翁、救生员、囚犯、渔民、酒鬼之后,摄影师们就将他拍出了百万富翁、救生员、囚犯、渔民、酒鬼的效果。
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下面是一名学生就这道作文题写的开头:
5个专业摄影师给同一个人拍肖像照。拍摄之前,工作人员分别向摄影师描述了拍摄对象的“假定”身份:摄影师事先被“假定”身份影响,产生了主观印象或情感,拍出了5张迥然不同的肖像照。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受先入为主的主观思维影响而产生的结果。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他之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往往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通常是以偏概全的,非客观的,不公正的。
在这个开头中,作者先结合自己的理解概括了材料基本信息,然后引出观点,指明原因,并解析内涵及后果。可以看出,这个开头片段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范文解析]
这种针对性从哪里来?一靠问题意识引导出来。阅读材料,审清题意,要求我们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比如:“这则作文材料整体上描述了一种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有什么特点?会产生什么后果?”“是什么原因让专业摄影师出现了‘偏差’?”“怎样消除先入为主认识的负面影响?”等。其中“是什么”主要引导我们思考内涵和性质方面的问题;“为什么”主要引导我们思考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怎么样”主要引导我们寻找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二靠概括提炼。“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受先入为主的主观思维影响而产生的结果”一句,先反后正,直接概括原因;“一个人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他之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往往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一句,准确地进行了观点阐释,界定了基本内涵;“这种影响通常是以偏概全的,非客观的,不公正的”一句,概括了“先入为主”现象产生的不良影响。总的说来,问题意识的引导和准确的概括提炼,会让议论文的论题更鲜明,更显豁;也让文章一开头就能迅速切题,不至于下笔就“跑偏”。
[类文生成]
一、针对材料信息,概括提炼论题
近年来,高考作文和平时模拟训练的题目大多是材料作文,无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图画材料,都是写作的出发点,在议论文开头部分,有必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概括,并从中提炼出论题。论题是议论的对象和问题。针对材料信息提出论题,是凸显写作价值的基本前提。
二、针对题目要求,遵从任务指令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年来的作文命题潮流。和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写作任务方面,确实具有很明确的限定性;即使是材料作文,题目或多或少也有一些限定性。这种限定性决定了写作必须具有针对性,包括情境、读者、文体等多方面的针对性。
如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题,题目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3个明确的任务指令,整合了写作内容、写作环境、写作结果和写作对象,要求考生在表达时有明确的情境意识和读者意识,懂得按指令有针对性地写作。
三、针对社会现实,紧扣时代脉搏
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韩愈则主张“文以载道”,这些观点实际上反映了写作的终极意义。中学生写作议论文,通过文章来表达思想诉求的目标与这些观点一脉相承。提升现实针对性,就是要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找准议论對象和问题,找一些真实地反映“现在进行时”的内容,以此彰显写作者的当下意识和现实情怀。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与评价强调考生关注时代、思考社会、感悟人生,呼唤考场作文的现实针对性。但写作实际中,有同学要么专拿古人说事,把陈旧素材当“万金油”;要么生硬地给古人贴标签,选材用意和议论指向不明;还有同学内心知道要联系现实,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积累和适宜的方法,生拉硬拽,泛泛而论,这都是缺乏针对性的表现。
四、针对所用素材,抽丝剥茧分析
我们知道,作文素材的运用不是一个机械的摄取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事实上,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结合材料分析说理,使材料蕴含的道理与自己所论述的观点有机结合,这才是论述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说理不等于简单粗浅的“摆事实,讲道理”,“说理”的核心,是分析论证,是在事实分析、价值分析与因果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推断,分析与论证的具体过程不能省略缺失或一带而过。这个分析论证的过程等于在论据与论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没有这座桥梁,论点和论据无法形成对应与衔接关系,二者犹如油水混合物,依旧油是油,水是水,无法融为一体。
[有感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8月4日,猎豹移动CEO傅盛为入职本公司的应届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作了一次演讲,他分享了年轻人成长的四个关键词:目标和梦想、原则、学习、行动。
对此,正处在成长路上的你有哪些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要有针对性。
[题目解读]
写作这个题目,除了要对材料进行解读外,更要揣摩提示语,因为提示语往往暗示了写作的方向。本题的提示语就暗示了本次写作的方向,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针对性:“此”指代年轻人成长的四个关键词,写作应针对“目标和梦想、原则、学习、行动”立意并构思行文;“正处在成长路上的你”界定了写作者身份,同时呼应了材料中“年轻人成长”的表述,由此,“成长”应与关键词紧密关联,缺一不可;另外,“感触”为感性抒发,可写为记叙文,“思考”属于辩证思维层面,可写为议论文; “哪些感触与思考”暗示立意不可单一,要触类旁通,多维度地拓展话题。针对“正处在成长路上”一句,可以回望过去,立足当下,也可放眼未来,要处理好时空变换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