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专业特色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探索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宏观和微观研究,目前已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对本校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进行了分析:一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特点;二是如何结合专业特色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关键词: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专业特色;课程开发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适应这一要求,高职教育教学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目前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本校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进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适合高职教育形势,达到高职教育目的,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的特点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建立在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的基础上,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而一个专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专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知识系统,即在知识的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方面有自身的独到之处。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它意味着,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劳动(实际的社会职业或劳动岗位)的维度,又规范了职业教育(职教专业、职教课程和职教考试)的标准。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专业”是对社会职业的“岗位群”、“职业群”所需的技能、知识与态度的一种“科学编码”,是一种建立在职业分析基础上的教育“载体”,这就是所谓的教育职业,也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根本所在。
  工作过程是“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的名称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领域,而是来源于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
  二、结合专业特色,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由几个较有实力的中职学校合并成立的,相对于其他职业学院,成立相对较晚,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学院陆续出台《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经过几年努力,建成了机械设计基础、食用菌生产技术、三峡旅游英语、猪繁殖技术、茶艺、三峡民俗文化、PRO-E塑料模具设计等七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1门院级精品课程。
  本院目前专业达到36个,涵盖理、工、农、文、经、管等专业领域。针对不同专业特色,我们在课程开发上寻求不同方法。
  (一)《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建设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是我院成熟较早的专业,在师资、实训等方面处在专业建设前列。《食用菌生产技术》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实用技术课程。开设本课程旨在为食用菌行业、相关企业、区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根据食用菌实际生产过程、职业岗位(菌种培育工、食用菌生产工)需求和职业发展需要,确定课程内容为四个模块:①食用菌生产基础知识;②食用菌菌种制作技术;③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④食用菌保鲜加工技术。
  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全程式工学结合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模式。校企紧密合作,精心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通过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创业实践等行动方式,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实际工作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与宜昌青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同创建了“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食用菌创业园”。创业园为学生免费提供食用菌生产设施和基本生产设备,免费给予技术指导,并以保护价回收学生食用菌产品,食用菌的栽培品种、栽培季节、栽培规模、生产管理等事项完全由学生自行决定并具体实施。实践证明,这种创新合作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按照课程开发思路,2007年该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二)《猪繁殖技术》课程建设
  《猪繁殖技术》培养的是从事生猪生产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能在各类种猪生产企业从事种猪饲养、种公猪训练、精液处理与保存、母猪发情鉴定、人工输精、母猪妊娠诊断、分娩助产 、难产处理以及产后母猪的管理和新生仔猪护理等工作。课程设计基于规模化猪场的典型工作过程,坚持以规模化猪场岗位设置为导向,根据家畜繁殖工职业标准和要求,提炼出繁殖相关岗位的能力需求,与企业生产技术人员以及行业管理人员一道开发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访谈,明确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主要工作岗位(行动领域),以种猪场的典型生产过程所确立的生产岗位作为课程的目标岗位,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分析,并参照家畜繁殖工的职业标准,设定课程学习领域,结合本地畜牧生产实际,以种猪场典型生产过程为载体设定课程教学主体,确立课程的目标技能,围绕目标技能来设立课程学习情境,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以种猪的繁殖过程为主线设定了7个学习项目,围绕这7个学习项目安排了20个学习情境。这种以“基于工作过程,由岗位行动领域确定职业能力、设定学习领域、选取教学内容”的方法,使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适应性好,教学内容体现了目标岗位的能力需求,培养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依托院内、外的实验、实训条件,采取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方法,紧扣理论、实验、实习、实训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课堂—实验室融合、实验室—实训场融合、课堂—实训场融合等教学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与多家企业开展产学合作,开创性地设立“专业虚拟班级”的试点。专业虚拟班级以专业技能学习为主,深入了解企业,定期将学生派入合作畜牧企业,利用假期开展专业学习,真正实现了企业化的培养。
  (三)《Pro/E塑料模具设计》课程建设
  《Pro/E塑料模具设计》是模具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依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贯彻工学结合的理念,以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本地模具制造行业的真实产品作为课程教学实训载体,模拟与企业真实设计一致的模具设计工作环境,以真实产品的真实模具设计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一幅幅模具设计的工作过程中,把专业培养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企业行业真实需求有机整合在一起,用企业的真实项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组织课程核心能力的训练。
  该课程的理论部分应使用投影教学,在课堂上向学生直观地演示各种模具的立体模型、动画及实物的工作过程演示录像等,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的设计操作部分在计算机室进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动手操作。
  在《Pro/E塑料模具设计》的教学及实践训练过程中,模拟企业的模具设计岗位,将塑料模具的整个设计过程引入到教学中去。通过6个典型的塑料模具设计案例,以模具设计的整个工作过程为导向,打乱原先的学科体系学习顺序,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逐步建设成一门理论和实践完全溶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1.以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现代模具设计的职业能力:在原有模具设计理论教材的基础上,引入塑料模具的3D设计内容,逐步将原有传统模具设计方式的教学内容,发展更新到使用大型3D设计软件Pro/E进行现代化模具设计,适应现代模具设计职业能力的教学内容。
  2.以生产企业的真实产品為载体,构建教学项目:我们不再单纯以传授模具设计知识为目的,教学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
  根据在模具制造企业的调研结果,我们决定选取6个常用塑料制品,并以这些塑料制品的模具设计过程为导向,模拟企业技术人员的模具设计,进行教、学、做一体化训练。让学生在设计的工作过程中,学习模具的设计相关理论及模具设计方法。
  3.创造与企业真实设计一致的模具设计环境:企业模具设计人员的工作条件,就是一台电脑。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为每位学生准备一台电脑。学院专门用于Pro/E塑料模具设计等机械类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有CAD室、CAM室、图形图像室,完成能够满足要求。
  4.以真实产品的真实模具设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6个塑料制品中塑料端盖的模具设计工作过程为任务,模具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设计的过程中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老师边教边做,学生边学边做。等老师把该幅模具设计教完时,学生也把模具设计出来。
  5.与企业开展合作,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培养与企业现实职业紧密结合的职业能力。学院虽然购买了大量的模具成型设备、数控加工设备,但一般只用于教学演示及学生训练,与企业的大批量真实生产过程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模具专业先后和宜昌市三发塑料制品厂、黑旋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华强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确定宜昌市三发塑料制品厂为塑料成型实习基地,用于《Pro/E塑料模具设计》课程前期教学的塑料成形设备、塑料成形模具、塑料成型工艺的参观实习;黑旋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为数控加工实习基地,用于《Pro/E塑料模具设计》课程后期实习周的模具型腔加工操作实习;华强科技有限公司模具车间为模具设计加工综合训练基地,用于《Pro/E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的模具设计加工综合训练。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 吕玲.解析高职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几个关键问题[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4).
  [4] 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9).
其他文献
摘要:实训报告是高职学生对实训操作效果的总结与汇报,其撰写过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在报告的内容格式及撰写要求上进行创新,突破传统的目的、原理、材料等“八股”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内容,实践成效显著,反映良好。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验实训;实训报告;创新模式    实训操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实训效果的重要
以大庆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职业院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职业院校图书馆建设的若干对策。
摘要:结合现代高校档案馆的功能,探讨了信息时代高校档案馆服务功能的实现条件和实现策略,提升高校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以期为高校管理现代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档案馆;服务功能;实现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不断创新,档案馆正以全新视角和宽泛的服务功能伫立于高校。彰显高校特色、追求卓越信息服务已成为现代高校档案馆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在为高校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
摘要:我国餐饮行业发展迅猛,中职烹饪教育事业却步履蹒跚,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社会认可度不高、重技术、轻文化等。应转变职教观念,使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劳动者成为今后中职烹饪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中职;烹饪;教育;素质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餐饮业是起步最早、开拓发展最快、收效最明显、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作为餐饮业发展的核心软件——烹饪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
摘要: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探索将新闻资源有机地应用到营养指导课程教学中,以凸显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文中以课例方式阐述了导入环节的引导式学习、新课环节的探究式学习、巩固环节的拓展式学习等应用方式,并总结了新闻资源深度应用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营养指导;行动导向教学;新闻资源;深度应用  营养指导是上海工商信息学校面向旅游服务类专业、烹饪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程。传统教学方式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