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发达地区区域特色经济兴起的成因及启示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u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观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东中西部各有特色,但落差依然存在,其重要表征是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多种因素,区域特色经济在我国沿海地区得以较早发育并较充分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中西部地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生成机制基本成熟,沿海发达地区区域特色经济的崛起和做大,必将给中西部地区区域开发和实施赶超战略带来诸多启示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区域特色经济;沿海发达地区;嘉兴市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052-04
  
  我国地域广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尤其是沿海与内地之间差距呈不斷扩大趋势,而在其各种差距表象的背后,实为产业及其特色化程度的差距,区域经济特色化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裂变与聚合的速度更快,产业分工水平更高,通过市场与产业之间的互动选择,某一项或某几项产业脱颖而出,迅速做大,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做活、做大了区域经济。浙江省嘉兴市,就是特色经济明显、主导产业鲜明的区域之一。该市是一个幅员面积3 915平方公里,地处长江三角洲和上海南翼的港口性城市,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 815亿元,2000年以来,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年经济增长率均在12%以上;2008年末户籍人口338万人,常住人口423万人,常住人口人均GDP达6 210美元,其所辖各县(市)连续多届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一、区域特色经济的主要特点
  
  (一)无资源经济
  相比之下,我国沿海地区资源丰度不高,特色资源少,属于资源约束性地区,嘉兴也不例外,基本上没有工业资源。若从区域特色产业与区域资源的关联度来说,嘉兴的产业、资源关联度是很低的,零资源经济特征明显。像海宁,没有皮革生产原料却以“皮衣之都”、“中国皮革皮件之乡”闻名全国乃至世界,2008年产值达170多亿元,年产皮革服装约占全国总量的40%。没有森林资源的嘉善,短时期内迅速崛起成全国性的木业大县,胶合板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4。从桐乡市濮院镇到秀洲区洪合镇,这个不产羊毛的地方,形成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占全国羊毛衫销售量的30%以上。少原料的平湖,其服装行业2008年总产值近140亿元,年出口服装达亿件,造就了全国外贸服装出口第一大县(市)。因此,从资源禀赋看,嘉兴区域特色经济是种“无资源经济”。
  
  (二)块状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经济突飞猛进,其在空间结构上也别具一格,既不是以城市为核心的集聚式发展,也不是以农村为主体的平面式发展,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块状式发展。拿嘉兴来说,其区域特色产业具有明显的块状特性和空间集聚性,表现为空间布局区块化。区块内企业规模大小不一,以中小企业为主,每个区块都有几十家、几百家甚至数千家生产企业,通过众多同类或相关企业的空间集聚、地域连片,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如海宁的皮革业,几千家企业主要集中在海宁的周王庙、长安、硖石、双山等乡镇;秀洲区的丝织业,2万多家企业集中分布在王江泾、南汇、油车港、栖真、洛东等北片乡镇,并与江苏吴江盛泽一带的丝织业块状经济连为一体,形成一个跨省界的块状经济群;羊毛衫以桐乡的濮院镇和秀洲区的洪合镇为中心,集中分布在沿320国道两侧绵延3公里的条状区域里,并辐射到新生、百桃、梧桐、王店、马桥、建设等乡镇,形成跨县域的块状特色产业;嘉善木业主要集中在沿320国道的惠民、魏塘、干窑等乡镇;平湖服装主要集中在新仓、黄姑、全塘、乍浦等地。从地域特点看,这些集中连片的块状经济大都分布在乡镇和城郊结合部,而很少分布在县(市)城。此外,嘉兴区域经济还具有鲜明的多主导产业特点,空间上呈现多模块化分布,表现为以各县(市)为代表的亚区域皆发展迅猛,基本上形成一县一业或一县多业的格局,区域的产业品牌、产业形象初步形成。因此,从产业的空间布局看,嘉兴区域特色经济是种典型的“块状经济”。
  
  (三)民营经济
  区域特色经济的产生离不开个私经济的发展,以个私经济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是特色块状经济的天然所有制基础。嘉兴个私经济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海宁许村第一家联户企业创办的成功,嘉兴个私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尤其1992年以后,在政府的推动下,嘉兴个私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企业扎堆和产业集聚现象,使嘉兴经济出现了巨大活力,被学者称为“浙北现象”[1]。从嘉兴产业经济成分看,虽然有的特色产业在起步阶段曾有过相当比重的城镇、乡村集体经济成份,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九五”以来,产权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通过改制、兼并、合资等形式逐步被民营经济所取代。目前,嘉兴全市有私营企业万余家,无论发展户数还是人员、资金都已达相当规模。而在嘉兴的几大区域特色规模经济中,民间投资都在90%以上,并且吸纳了当地大部分劳动力,带动了千家万户,真正是全民参与的经济。因此,从投资主体看,嘉兴区域特色经济是典型的民营经济。
  
  (四)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内规模经济,一种是企业外规模经济,这在沿海经济中都得到实现,而从产业的角度看,后一种形式更为普遍和突出。拿嘉兴来看,就单个企业的规模而言,其区域特色产业规模普遍偏小,谈不上规模经济。但却以企业集群、空间集聚的形式实现了另外一种规模经济,即外部规模经济,这些特色产业通过产业链集聚起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上万家企业,形成了规模效应。其中,几大特色产业年均销售额超100亿元。这是一种新的资本组织形式,其本身不是一个企业,也不是“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形式,更不是地域经济的统计加总,而是由众多中小企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集聚形成的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2]。从规模层次和集聚特性来看,这种区域特色经济不是偶尔出现的经济现象,也不是在个别地区出现的偶然现象,而是区域发展到农村工业化后期,在市场发育较充分和政府诱导作用较合理的情况下必然出现的资本集中形式的创新,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经济学认为,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主要形式是企业的兼并和联合,而区域特色经济的实践却创造了柔性合作的新形式。因此,从产业集聚看,嘉兴区域特色经济实质上是种新型的规模经济。
  
  二、区域特色经济形成的动力机理
  
  就沿海地区来说,地域广大,其内部各区域之间区情各有不同,经济发达程度也差距甚大,区域特色经济形成的条件和过程千差万别,但从大的方面看,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力因素。
  
  1.政策的时间差带来空间发展的先机
  20世纪80年代伊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但方式是渐进式的,1979—1991年,我国采取由点到面、由外及里的做法,在沿海省市逐步形成了由南到北,点面相连,多层次的沿海开放地带。从1992年起,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而嘉兴是在1985年2月被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由于区域差带来了政策的时间差。若以1992年为沿海、内地开放政策的分界点,那么嘉兴的对外开放比内地要早7个年头,而在这7年中正是区域特色经济起步的阶段。尽管对外开放主要针对引进外资的,但却为沿海本土的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体制上、机制上解放了生产力。加上当时我国正处于短缺经济时代,国内需求旺盛,从而为这些特色产业的原始积累创造了良好契机。
  
  2.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专业市场的先行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经济迅速发展除了得益于先行开放外,还得益于市场的较好发育和专业市场的先行崛起,其基本模式是“专业生产+专业市场”[3]。通过积极培育和发展专业市场,建设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式专业市场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较好地解决了资源不足与产品市场空间狭小的矛盾,形成了原材料与产品市场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4],嘉兴也不例外。如果说嘉兴的区域特色产业具有明显的无资源特性,那么它却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性。这种市场导向性经济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面向市场进行生产、产品适销对路以外,主要是指当地产业与专业市场共生共荣,专业市场与特色规模经济互为依托、联动发展。尤其专业市场的发展,越过了为本地货流通提供服务的起始阶段,实现了“天下货流天下”的大集散功能,从原来单纯为本地产品提供服务的配套环节,演化为对产业有强烈反作用的主体力量。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嘉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650亿元,截至2008年底,嘉兴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43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51个,超10亿元的市场13个,特别是320国道两旁先后崛起了多个年交易额超10亿元、20多个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大型专业市场,形成特大型的专业市场群。一方面,专业市场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共享的销售网络,成功地解决了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与市场相连结的问题;另一方面,无数个中小企业又为专业市场提供了规模化的产业支持。由于市场的崛起,为区域特色产业增添了持续的活力。
  
  3.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
  相对于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来说,沿海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区位和交通条件,这为产业的空间布局、规模集聚和物流、人流的畅通奠定了良好基础。就区位而言,嘉兴紧邻上海,受上海辐射强度大,由此决定了嘉兴能实行一般城市想达到但又难以具备的接轨上海战略。而从区域大环境来说,嘉兴位于区域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和上海的交接处,处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地理中心,由此借环境优势,通过整个区域的发展来获得自己的发展,通过大区域的吸引力来增强自己的吸引力。就交通而言,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道路河网密集,双“黄金通道”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水运干道京杭大运河,构筑起嘉兴交通网主骨架,使嘉兴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周边城市间均有快速物流大通道。以嘉兴市区为核心,各县(市)城为结点的放射状公路圈已成型,嘉兴至各县(市)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此外,嘉兴还拥有宝贵的港口资源。另就空运来说,周边2小时车程以内有上海浦东以及杭州萧山2个国际机场。嘉兴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水路、港口、航空等综合配套的立体化交通和物流网络。
  
  4.政府的内外力推动
  沿海经济迅速发展的动力因素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政府的作用也很关键。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政府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推力,即多支持;二是内在的张力,即少干预。为探索和研究个私经济发展规律,嘉兴市政府先后三次在海宁许村召开现场会议,总结和推广许村个私经济发展经验[1]。不仅如此,政府的少干预和适度无为作用在体制转型阶段更为突出,体制能量释放较中西部充分,民营经济更早激活。主要表现在:当群众中萌发出某种新的经济苗头时,在一时难以辨认,人们有不同认识时,党委和政府采取不争论、不压制、不扼杀的态度,冷静观察、审时度势;当某种经济苗头,经过观察分析,认为应当基本肯定时,就给予大胆的鼓励,并注意正确引导;当某种经济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已被证明是可行,得到了上下认可时,就予以大力提倡和推广,并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宽松环境,使其快速健康发展。
  
  三、对中西部地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启示
  
  1.促進资源优势的转化
  从资源禀赋来看,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具有比较优势,资源丰度较高,主要体现在,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的矿产资源,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多样化的生态资源,成规模的人力资源等,加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一样全方位开放,由开发腹地变为开发的前沿地带。因此,开发时机良好,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互补性强,开发潜力巨大。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中西部地区具有潜在的后发优势,但同时也表明了资源优势并不直接等于经济优势,而需要艰巨的转化过程。中西部地区目前面临的战略任务是,要把各种优势资源、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市场资源、价值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点的特色经济,促成区域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形成,以特色带活力,以特色提升竞争力。
  
  2.实现市场对产业的催化和优化
  沿海经济发展表明,资源缺少并不必然导致经济的不发展,而市场的缺损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如果从广义的资源来说,市场是沿海发达地区最重要的资源,经过市场检验的经济,才是有活力的经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各区域经济中产业体系都比较完备,差别在于各自的活力不同,竞争力不同。针对市场较为薄弱的现状,中西部地区要立足地方资源和产业,顺应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大力培育专业市场,推动资源开发和产业选择,促进区域产业的分裂和组合,构筑特色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学习借鉴沿海地区培育市场的经验,通过做活做强市场,实现产业与市场的双向互动,走出一条产业催生市场、市场激活产业,区域经济借力区域市场做大做强的发展之路。
  
  3.激活民营经济
  相比而言,我国中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十分突出,城市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城乡经济关联度不高,而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块状经济的崛起,打破了这种二元结构,城乡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民营经济占据了“半壁河山”,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中西部地区特色产业的形成、区域经济的做大必须要激活民资,启动民间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做大城市经济。一方面,要培育民营经济“种子”,形成鼓励和支持个私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减少企业负担,降低企业运行的环境成本,尤其对与地方经济地理、资源禀赋相关度高的行业、企业要大力支持,做大特色行业,做强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引导和促进“点状经济”、经济细胞的集聚,依托初具雏形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或规划工业功能区发展“块状经济”、“集群经济”,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增强特色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4.完善物流环境
  从物流角度来看,沿海经济发达的基础性条件就是发达的交通和发育良好的专业市场,为物流创造了快捷、顺畅的通道和物流集散地。目前,沿海地区正促成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加紧物流的信息平台建设。尽管中西部地区的交通瓶颈制约已大为缓解,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快速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物流的集散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物流的信息平台要求迫切。因此,中西部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大交通建设力度,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物流环境的通畅度和物流集散水平,为整个区域产业物流空间的畅通、物流时间的节约、物流成本的降低、第三利润源的获得,提高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创造条件。
  
  5.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由我国国情决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政府行为以及政府的决策理念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中政府的角色与功能定位,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带来的挑战,要做到有为与无为的统一。一方面是少为、无为,少干预企业,少干预经济细胞的分裂、组合,少干预老百姓的自我创业、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在放的同时强化作为,改造硬环境,优化软环境,减少审批,提高效率,注重引导,强化服务。具体而言,就政府培育和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政策环境而言,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战略与观念层面,探索形成立足地方实际、具有发展前景的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二是决策层面,借鉴发达地区的决策经验和政策举措,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的决策框架和政策体系,并保持决策的连续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三是执行层面,增强决策的执行力,突出政府的服务功能,包括政府行为的规范、透明、效率、创新,以及政府职能机构的优化和功能边界的完善等。
其他文献
摘要:《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第一次对其“具有决定意义”或者其核心思想要旨“唯物史观”作出科学的,但却是以论战形式的概述。这一著作不仅是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哲学以及法学等领域思想的全面批判,更为重要的,它是马克思走向成熟的思想的第一次全面展现,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一部哲学著作、一部法律社会理论著作,更是一部“现代性”批判著作。处于当今现代社会变迁转折的关键时期,读《哲学的贫困》,正是重温马克思原创
期刊
摘要: 在阐述STS及STS教育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技术的现代发展,按照当代家庭教育理论,深入剖析了STS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展开的依据。STS教育具有当代科学的思维方式,而家庭教育以人为本、情景体验、强调对话交流为核心的特征,为STS教育在中高级阶段的延伸提供基础。  关键词:STS;STS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B8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235-0
期刊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发达国家大学注重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应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师资培养等方面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改革;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237-02
期刊
摘要:假设在国有企业主导的垄断竞争市场上,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收入最大化,把国有企业引入古诺双寡头模型,一家国有企业与一家民营企业在不同的目标约束下展开古诺竞争,博弈最后的均衡结果与两家民营企业的古诺模型均衡结果相比较,发现国有企业的这种特殊的经营目标扭曲了资源配置,从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  关键词:国有企业;产权;古诺模型;产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最活跃和繁荣的地区之一,其中浙江中小外贸企业功不可没。但是,自2007年以来,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浙江中小外贸企业遭遇到了近年来最大的困境,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共同改善现状,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对浙江中小外贸企业所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浙江中小外贸企业;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素有社会之癌之称的黑社会组织越来越疯狂地扩散着,它侵害着社会肌体,吮吸社会的血液,膨胀着自己的黑色帝国。为了有效地治理黑社会,尽管各国政府和人民动用了各种手段,还是收效甚微。我们只有认清了这个癌细胞的基因病理,才能找到治理良方。通过对经典的案例“瓦拉奇专案”的研究,我们发现真正的黑社会组织是具有政权性质的准公共组织,他们以暴力强权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形成了一个既隐蔽又封闭、既独立又完善的地下
期刊
摘要:烟草是对健康有害的嗜好品,它有特殊的市场形态,其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都不同于普通商品。对这类产业的管制也不同于普通产业,其管制目标是产业促退而不是产业促进。中国的烟草产品又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的市场形态,烟草产业管制是要在管制效率、管制成本和社会公正之间寻求平衡。  关键词:烟草产业;政府管制;市场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0
期刊
摘要: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苏联解体。针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新帝国主义”在西方广为传播。2007年的次贷危机和2008年的金融海啸打破了“新帝国主义”这一神话。通过分析新帝国主义的种种理论思维,可以发现,金融资本的扩张是新帝国主义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新儒学的兴起,为未来世界的新秩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可能,是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的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新帝国主义;新儒学;列宁;帝国主义论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各地涌现出许多新农村建设的优秀典范,以西部欠发达地区高寒边远村落、全国文明村——秦茂村为个案,探析扶贫推动式新农村建设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寻找其融入西部大开发、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新路径,旨在为其他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模式参考与经验借鉴。  关键词:秦茂村;新农村建设;模式;经验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
期刊
摘要:江苏省宿迁市和泰州市都是设立时间不久的地级市,两者在经济总体发展情况、主导产业的选择、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机理等方面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在多方面对宿迁及泰州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宿迁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为进一步促进宿迁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新兴城市;宿迁;泰州;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