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作文会“说话”吗?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ore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写作文时,要学会说话,就要进行“描写力”训练。如何开口说话,丰富的说话形式,说真话,都是训练重点,一旦具备了这样的表达能力,就会成为写说话句的高手,学生在习作表达上会如虎添翼。
  【关键词】说话;提示语;真话;描写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0-132-03
  【本文著录格式】张雪芬.你的作文会“说话”吗?——谈学生作文“描写力”训练[J].课外语文,2021,20(30):132-134.
  小学生写作文,讲究字数,为“字数”烦恼的学生,他作文里的人几乎不会“说话”。有的全哑,有的“半哑”,有的说得不合适,有的说得太啰唆,也有为了写点说话句说了“假话”的。写作文时,要真正学会说话,就要进行“描写力”训练。
  一、 学会开口说话
  写作文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想说就要说。
  “一个课间,搞笑大王小薛又缠着吴迪了,他拉着吴迪,在他身边乞讨,吴迪头都大了……”
  这是小蔡写的《薛乞丐》,事例有趣,但是得了学生作文里常见的“哑巴病”,小作者虽然目睹了整个过程,但是没有写出“乞讨”的过程。讲评时,我请小蔡讲述了当时的经过,再请同学们写下来交流。
  寓文写的部分内容:
  只见薛辰星冲着吴迪“啊!”地大叫起来:“给钱!给钱!一共一百万!”他在地板上滚来滚去,抱着头龇牙咧嘴,不等吴迪回答,又大叫:“吴迪,你不给钱,我就与你势不两立!”
  “又来这一套!”吴迪气呼呼地冲他大喊,“你打不打篮球?不打别过来!”
  薛乞丐紧紧地抱着吴迪的腿,笑嘻嘻地说:“给钱,给钱,给一百万就玩!”
  ……
  经过点拨,小作者能紧紧抓住“乞讨”展开描写,人物开口说了话,提示语句生动,一个搞笑大王活灵活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教学,往往能看到学生表达能力的明显提升。
  42期小报上, 小钱同学的作文也给了笔者这样的触动,她写的是在做值日时,一位男同学和组长之间发生的事,事件本身很小,故事表达非常完整,含义深刻,可惜的是她的文章里竟然只有組长说了一句话,如果人物能开口说话,表现出争执的场面,人物的形象不是更加丰满吗?笔者决定这期小报就以此作为训练点,同学们听了那天的值日生们讲述了当时的情景,第二节课,同学们进行修改,结束后他们都发现自己的文章比钱同学的文章多出了将近一倍的字,让人物开口说话的好处显而易见。
  要养成这样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利用一切契机进行训练,学会开口说话的意识渐渐地加强,直到在学生脑子里扎根,学生作文的描写力才会形成。仔细读过每一篇作文,笔者看到了每一位同学的成长。
  二、说话形式要丰富
  (一)写好表示“说”的字、词
  说话句的精彩之处在于提示语,但是学生对于提示语的描写能力往往不够,比如只会写“说”这个字。其实表示“说”的词语特别丰富,如一个字的“喝、叫、喊、念……”,两个字的“欢呼、斥责、批评、讲述……”,四字词的“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笔者马上进行现场训练,请学生用自己积累的一个词语说一个说话句,一个接一个,大家不亦乐乎。接下去,笔者还要求抄写这些词语,并检查背诵,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作文讲评时进行点评、表扬,以此促进学生说话句的描写能力。
  (二)写好精彩的提示语
  精彩的说话句更重要的是写好提示语。提示语的生动在于不单可以听到“声音”,还能“看”到描写对象的动作、表情、心理等,说话句丰富了,人物就立体、形象、有个性了。
  提示语的几种形式的认识和练写,从看图写说话句、段,到一篇习作,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到了22期小报,笔者发现很多人物都会说话了,而且说话能力很强, 提示语的位置也能根据故事情节有多样的变化。美中不足的是提示语表达上不够丰富,笔者决定训练就围绕此展开。为了让学生一眼看出这些说话句的不足,笔者挑了几句出示在PPT上,另外再出示了一句提示语丰富的句子,读过几遍后,聪明的孩子们都发现了其他几句的不足之处:当时是生气还是害怕?是在斥责别人还是表扬别人?心情是紧张还是镇定?人物形象不明确、个性不鲜明,这样的提示语当然是不合格的。笔者要求学生们改改这些句子,有些孩子的接受能力比较弱,笔者带领着学生一句一句地改写,通过改写,学生发现人物是生气的、是温和的,是活泼的、是胆小的……慢工出细活,细活里有精彩,精彩中看出来人物形象和个性。
  (三)写出提示语形式的“微妙”
  说话句的奥秘总也探究不完。如果教师不作讲评指导,也许绝大部分学生只是习惯性地把提示语放在说话内容的前面,一旦形成习惯,他的作文就会枯燥不生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训练也是必需的。
  说话句的构成一般由“说的话”和“谁说的”组成,“谁说的”就是“提示语”。这样的组合一般有4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面,也有不用提示语的时候。提示语在前的形式学生特别喜欢用,不该这样用的时候他也用,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没有考虑人物情感。笔者在讲评时,会根据学生作文,通过分析、训练,让学生知道提示语在前面是弱化说话内容,强调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提示语在中间,是强调人物说的前半句话;提示语在后面的,是强调说话内容的,因为这些说的话特别重要;省略提示语是说话太急了,来不及关注动作、表情了。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有这样的意识,学生才能学会抓住这些微妙之处,写好提示语。笔者在作文讲评时会训练,也会利用教材进行分析、训练,同时也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总之,找到合适的时机进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三、 学会说真话
  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故事,开心的、烦恼的、忧伤的、气愤的,这样的情绪很真实。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在习作时会胡编乱造,不说真话,久而久之,写作文就少了“心”。
  作文讲评课,一定是欢声笑语或硝烟弥漫。课上,男生们一个劲儿地说女生的“不是”,女生也罗列了一大堆男生的“罪状”……这时,笔者顺势请学生马上提笔,开始纸上“作战”。
  高年级的孩子敏感、细腻,班级生活表面看着风平浪静的时候,其实也是暗潮翻涌,精彩、有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如果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说出来、写出来,这样的故事也是最动情的。
  他们的创作欲望和灵感都是来自班级生活,故事真实地发生,为学生的主观意识的张扬提供了契机,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的确,在后来的周报里,不乏这样精彩的故事。
  学会说真话,不但事情要真,情感也要真。在作文时要表达出真情实感,不虚伪不做作,真诚地面对读者。
  笔者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一次“美食诱惑”习作训练。
  课堂上,笔者把一个盒子放在讲台,再告知学生里面是自己做的小蛋糕。几分钟后,“现在老师要把蛋糕送给5位同学,请闭上眼睛,老师会悄悄放你桌上的,敬请期待!”笔者拿着盒子,在教室里来回走了多次…… “好啦,现在睁开眼睛!”“哇!我有!”“我也有!”他们都快从座位蹦起来了,其他同学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羡慕?失落?有的更是演起了苦情戏:“行行好,施舍点吧!” “请迅速写下你刚才的心路历程,写完了老师奖励每人一塊。”学生们低下头开始奋笔疾书,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已经写了满满的几页。
  比如小琪写的:“今天能吃到老师的饼干?老师今天怎么大发善心了?我来了个鲤鱼打挺,立马脱离了‘死尸’状态,环顾四周,发现大家都在蠢蠢欲动。” 如此训练,学生们定会热情高涨,这样的语言随性、真实、有趣,透过他们的文字能看到学生的“真实”,这样的文字也更加有情有味。
  说真心话,写真心话,找到自我,写出自我,这才是写作的最佳状态。
  四、学会用慢镜头描写
  写人、写动物、写事都需要一定的表现力让描写对象活起来,想要让描写对象活起来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描写动作、描写变化,就像镜头带着观者去“看”一样。在影视剧里,慢镜头是最能够细致体现拍摄对象特征、渲染气氛的方式之一,因为在慢镜头里,人、物、事的变化清晰且明确,分解又连贯,学生写作文时可以借鉴。比如:在训练学生写人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份提前拍摄好的“××教师从门口走到讲台”的视频。视频中,××教师从门口走到讲台准备开始上课的过程中做了一系列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观察并将发现说出来。必要时,教师可0.75倍速、0.5倍速、0.25倍速播放视频,用慢镜头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将观察结果逐条记录下来,最终结果汇总、串联后呈现在作文中。除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外,教师还可以将其他来源的人物、动物、场景视频搬到课堂上,慢速播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写成作文。多次训练后,学生习惯于按照观察顺序、动作发生顺序来描写。此后,教师还可以撤掉视频内容,要求学生对某人、某动物、某事进行观察和描写,促使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代替慢镜头,分解人、物、事的发展过程,发现其中的细节并完成具体的描写。比如:科学课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教师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到了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刚刚在科学课上观察到的事物发展过程写下来。“老师先……后……再……接着……的情况出现了,和平时不一样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变得……越来越……最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最初的操作到现象的发生,现象特征的变化,再到最后的现象变化结束,一套完整的实验观察就描写完成了。学生进行这样详细到细节的慢镜头式描写,能够带领读作文的人身临其境,仿佛与学生一起观察了一场演示实验,这就是作文描写的成功结果。除了观察教师、同学等其他人以外,观察自己、观察自己与他人的联系也是作文写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生动展示人物内心的训练过程。一个人看其他人总是隔着一段距离,人类的思想、情感可以共鸣却难以完全共通。但人看自己却是清晰且明了的,做了什么样的动作,出于怎样的动机,造成了怎样的结果,感受是什么,都可以放在作文中去描写。而剖析自己的过程又与慢镜头回放有何区别,只不过这个“镜头”不是具体的,而是无形的,深深埋藏在每一个人的内心当中。
  五、学会用表情描写
  小学生写作文时多些自己的内心,写自己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但是写其他人却不能直接描写对方的内心世界,因为人看不见其他人的内心活动。那么,在描写其他人时除了描写对方的一举一动外,还有什么能够描写吗?有什么能够代替内心活动描写吗?那就是表情描写。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眉毛、嘴巴等五官组成的表情是表现一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渠道。在描写他人时,缺少表情就会使得描写的对象呆板、僵硬、不生动,有了表情描写后描写的对象才是活生生的。比如:“他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们”和“他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们”,加上“半张着嘴”这一个表情,就让描写对象的惊讶迅速生动了起来。再比如:“他听了这些,非常惊讶”和“他听了这些,惊得眉毛都要飞出去了”,加上眉毛这个表情描写,直接让描写对象的惊讶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课文中寻找表情描写,看一看优秀的文学家们都是如何应用表情描写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模仿描写,描写一个人哭、笑、开心、生气的不同表情。学过表情描写后,学生就不能再在作文中简单写一个人“哭了”“笑了”“生气了”,而是要细致描写出表情,描写出表情的变化来代替情绪。但同时,学生也要了解到在进行表情描写时不能将五官都写进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结果就是乱,表情描写应当有重点。眼睛、眉毛、嘴巴、牙齿、眼泪等挑其中一两个进行详细描写就可以了,能够生动体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在描写表情时,学生可以更多应用带有表情的成语和词语,比如炯炯有神、目瞪口呆、朗声大笑等,不同的词语代表不同程度的表情,代表不同程度的情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情绪。同时在描写他人的表情时,学生可以同时写看到对方表情时自己的感想,比如“我从她的眼神中看到……”“看到他抿紧的嘴唇,我知道他……这让我很难过”。想要锻炼学生的表情描写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案例,让学生对其中的表情描写进行改写,从中发现更好的描写方式和方法。经过几次尝试后,学生会发现,在对话前后的人物描写中加入表情描写、动作描写,能够让描写更加生动,不仅能够充分展示人物的独特性,也更能展示自己对于人物的看法和感受,通过文字与读者建立共鸣,准确传递自己想要传递的情感、思想,这也是文学家们、经典名著能够穿越时空对更多读者产生影响的原因。
  你的作文会“说话”吗?语言“活”了,人物才会“活 ”,作文才会生动、有活力,细节活了,描写的对象才会动起来,作文才对读者有吸引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就是最好的证明,也是笔者最期待的结果,对这方面的描写力训练势在必行。小学生需要掌握的描写包括动作细节、表情、语言等等多个方面,描写目的是呈现更生动的人物和事物,这也是描写力训练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张雪芬,女,1980年生,江苏苏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苏轼《自题金山画像》、“经学三书”、“和陶诗”之缘起及其晚年心境的深入探析,认为苏轼在贬谪之地开始并最终完成的经学及文学创作,本质上是一种致敬圣贤、砥砺人格、征服厄运、超越体制的“忧困书写”,其最终的指向是“文格”与“人格”上的自我救赎和最终完成。苏轼一生最大的人格偶像,一是孔子,一是陶渊明。“经学三书”的撰写是为了向“圣人”孔子致敬,而历时近十年才完成的“和陶诗”一百数十首,则是
期刊
摘要:按照西方欲望所分,孔子论欲有主观欲望内涵,但是“从心所欲”却走向了客观欲望意蕴,细究起来,其欲论形成了“欲仁得仁”之混整结构,孔子没有那么明确的善恶抉择意味。重“尽心”“知性”的孟子,其论欲更倾向于客观的意蕴,因为良知良能诉诸“欲善”的道德意志。重“礼化”“化性”的荀子,其论欲基本上就是主观的内涵,人类共通之欲与恶相通,但通过外在礼的教化和认知心的向善功能而加以濡化。大致说来,孟子所论之欲乃
期刊
摘要:南宋孝宗乾道、淳熙之际,道学兴盛,在学派之间长期的学术交流、辩论以及与佞幸的斗争过程中,道学士大夫及其同道形成了“道学之党”。“道学之党”是宋代士大夫结党的巅峰,已非传统意义之朋党,而具有政党特质,具体表现在: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明显的集团性、一定的组织性、取得政权的目的性。正因其政党特质,“道学之党”的发展已经威胁到了皇权,故而被“非道学之党”利用皇权进行镇压,结果便是“庆元党禁”。  关
期刊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词牌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婉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
期刊
【摘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激发最为关键,有的教师无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现代化教育教学策略的灵活应用,往往直接按照自己的主观经验以及教学判断来进行分析,一个人全程包办所谓的教育教学内容,最终导致学生逐步丧失了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
期刊
【摘要】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设计巧妙,不仅拥有浓浓的中国味,还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本文将论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主要特点,并根据插图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提出插图进行有效利用的方法。  【关键词】部编版;插图;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0-061-03  【本文著录格式】严纯.浅谈部编版小学
期刊
【摘要】群文阅读是一种过程,教师和学生会选择一篇或多篇文章,围绕议题一起阅读和建造,最终达成共识。收集了一些文章,集中来教导学生阅读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这一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初中的群文阅读中,实践的时间很短,相关的理论研究仍然不足,尚不成熟,教学方法尚待分析,所以本文就此展开探析以进一步改进相关的理论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
期刊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文言实词的理解、分析与翻译则为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思索探究,通过分析《孙权劝学》中的“士”、《木兰辞》中的“户”等文言实词的案例教学,提出教学中需要就文言实词进行历史观照,即结合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分析理解,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并对文言实词进行文化阐释,也具有重要意义。双管齐下,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文言实词的内涵,而且能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迫在眉睫,只有如此,方可同新高考制度对语文教学活动所提出的要求相契合,为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打下基础。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积极探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高考制度;高中语文;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
期刊
【摘要】在科技和经济的双重推动下,活在碎片时间里的我们,早就习惯了各种“碎片化”操作。正视高职考作文复习痛点,学习碎片化阅读模式的合理性,笔者将高职考作文复习这一整体进行解构,突破时间和地点的局限,将写作分成若干流程进行有针对性辅导,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水平。  【关键词】碎片化;高职考;作文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