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师生灵魂碰撞的媒介。语言对于师生的交往具有本源上的意义。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语言的运用更为重要。
1.语言让师生共享世界,使生命敞亮起来
自教师职业产生之初,它就和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借助于书面语言对已有知识的了解,还是运用体态语言传递某种信息,或是通过口头语言表达某种思想,它都忠实地伴随着教师的职业活动。语言就是教师职业的生命存在,教师就聚集于对语言的拥有之中,教师职业与语言一刻也不能分离;教师就处在语言的包围之中,教师就是语言的使用者、受益者、创造者。同样,学生也与语言须臾不可分。学生学习说话和写作就是在认识和了解所处的世界,所进行的作业、练习就是在熟悉和接触身边的世界,运用语言去描述和指称就是在感受和创造所爱着的世界。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了解世界、相互沟通的过程。教师以真诚的、真实的、正确的、可领会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也倾听学生用同样真诚的、真实的、正确的、可领会的语言表达的心声。由于语言的作用,使原本被遮蔽的世界“去蔽”,使模糊的存在“澄明”,使隐约的自我“敞亮”,使内在的意义播撒,师生便生活在语言之中,成为语言世界的创造者和完成者,并在语言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于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语言交流便揭示出人的生命之泉和存在之谜,引导师生最终理解和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所在。需要提起的是,教师在以语言进行师生交流和相互理解的过程中,还需怀有如尧斯所说的“期待视界”。
教师对学生这部“刚刚打开的书”需秉持着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它是对学生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信念,因而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阅读和感受其中丰富的内涵;它确信“变化的眼光会改变一切”,因而表现出对这部书的作者──学生在成长中可能出现的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宽容和最大的信赖;它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而是随时准备听取和接受学生的意见以缩短师生的审美距离;它以一种欣赏和积极的态度去调整在“观审”中可能出现的来自于阅读者(教师)或作者(学生)的矛盾,更以极强的责任感与学生一起去建构审美的人生。
2.语言让师生对话人生,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从教育的角度看,对话永远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动态过程。它的美学价值来源于师生之间精神上平等的相遇。语言的交谈和对话就意味着对学生作为对话一方的独立性和内在自由的承认,意味着以平等的态度在与学生经验共享的过程中进行相互的造就,意味着通过对话而使师生共同进入一个尚不熟悉的未知的领域,意味着对学生个体生活世界特别是内心世界的关注,意味着对来自学生不同观点之间争论的赞许,意味着教师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永远作为一个学习者的姿态。“在同他人说话的时候,我们不断地进入到他人的思想世界;我们吸引他,他也吸引我们”,于是,对话丰富了自我,也证明了生命的真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不是作为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出现,不作学生讨厌的“教唆者”和“训导员”,不搞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不扼杀儿童不断提出“为什么”时的猜想冲动,不磨灭学生与生俱有的热情探究世界的火花。转贴教师只是一个背景材料的提供者,交谈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引导者,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是学生游戏的伙伴和可信赖的朋友。“教学总是涉及某一心灵与另一心灵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只是一本谈话的书、一张活的留声唱片,对一群不认识的现象广播。他与学生进行对话,这种对话远甚于‘谈话’,因为大部分教学内容几乎都是不知不觉由师生间的个人交换而传授下去。”“真正的对话式教学中的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中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视界的真正融合中。”这样的对话不仅使教育充满着流动生成的变化美,而且由于师生的视界从外部转向了自身,转向了双方的心灵互动,就使得理解在更高的层面上得以实现。这就是师生同往的含义,这才是审美化的教学。惟此,才有教师职业的美,也只是这样的教育,才会带给教师自身以及学生曼妙丰盈的审美人生。
3.教师的语言更需艺术化
并非教师所有的语言都有上述的功用。它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即这种语言必须是艺术化的语言。瑞恰兹区分了情感语言和符号语言,认为符号语言是科学语言,情感语言则是艺术语言。“对词语的符号学使用是陈述;是对有关事物的记录、证实、组织和传达。对词语的情感上的使用是较单纯的事,正是对词语的这种使用,表达或激发情感和态度”。情感语言有两种功能;传达和唤起。所谓传达是相对于说话者而言的,即要传达说话者的感情;所谓唤起是相对于听话者而言的,即要唤起听话者的感情;两者不可截然分开,任何对情感的传达都同时是对情感的唤起,任何对情感的唤起都是对情感的传达。衡量情感表达的美丑标准是诚与伪;如果情感表达是诚挚的,就是美的,反之就是丑的。此外,情感语言与符号语言并不是两套对立的符号系统,在情感语言中也可以融入符号语言。苏珊?朗格也明确区分了纯粹符号与情感符号从为纯粹符号是以推理性的形式表达事实的,它可以传达出那些观念的东西和事实的东西,而情感符号是以表现性的形式来表现事实的,它可以藉以传达领悟生命和感觉的过程,艺术就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是人的情感生命形式的表现。瑞恰兹关于情感语言和符号语言的区分与苏珊?朗格关于纯粹符号和情感符号的划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确有其合理性。他们把传达和唤起情感的语言看成是美的艺术化的语言,也只有这样的语言才具有情感的意义。依此推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虽然都承载着论证、推理、概括、抽象等职责,但是,教师必须进行一番语言的转换,即将陈述性的语言转变为艺术性的语言,将语言从逻辑法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只有艺术化的语言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言的运用,要让学生和教师的心灵达到相互融合,教学才有更高的效率。
1.语言让师生共享世界,使生命敞亮起来
自教师职业产生之初,它就和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借助于书面语言对已有知识的了解,还是运用体态语言传递某种信息,或是通过口头语言表达某种思想,它都忠实地伴随着教师的职业活动。语言就是教师职业的生命存在,教师就聚集于对语言的拥有之中,教师职业与语言一刻也不能分离;教师就处在语言的包围之中,教师就是语言的使用者、受益者、创造者。同样,学生也与语言须臾不可分。学生学习说话和写作就是在认识和了解所处的世界,所进行的作业、练习就是在熟悉和接触身边的世界,运用语言去描述和指称就是在感受和创造所爱着的世界。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了解世界、相互沟通的过程。教师以真诚的、真实的、正确的、可领会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也倾听学生用同样真诚的、真实的、正确的、可领会的语言表达的心声。由于语言的作用,使原本被遮蔽的世界“去蔽”,使模糊的存在“澄明”,使隐约的自我“敞亮”,使内在的意义播撒,师生便生活在语言之中,成为语言世界的创造者和完成者,并在语言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于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语言交流便揭示出人的生命之泉和存在之谜,引导师生最终理解和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所在。需要提起的是,教师在以语言进行师生交流和相互理解的过程中,还需怀有如尧斯所说的“期待视界”。
教师对学生这部“刚刚打开的书”需秉持着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它是对学生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信念,因而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阅读和感受其中丰富的内涵;它确信“变化的眼光会改变一切”,因而表现出对这部书的作者──学生在成长中可能出现的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宽容和最大的信赖;它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而是随时准备听取和接受学生的意见以缩短师生的审美距离;它以一种欣赏和积极的态度去调整在“观审”中可能出现的来自于阅读者(教师)或作者(学生)的矛盾,更以极强的责任感与学生一起去建构审美的人生。
2.语言让师生对话人生,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从教育的角度看,对话永远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动态过程。它的美学价值来源于师生之间精神上平等的相遇。语言的交谈和对话就意味着对学生作为对话一方的独立性和内在自由的承认,意味着以平等的态度在与学生经验共享的过程中进行相互的造就,意味着通过对话而使师生共同进入一个尚不熟悉的未知的领域,意味着对学生个体生活世界特别是内心世界的关注,意味着对来自学生不同观点之间争论的赞许,意味着教师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永远作为一个学习者的姿态。“在同他人说话的时候,我们不断地进入到他人的思想世界;我们吸引他,他也吸引我们”,于是,对话丰富了自我,也证明了生命的真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不是作为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出现,不作学生讨厌的“教唆者”和“训导员”,不搞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不扼杀儿童不断提出“为什么”时的猜想冲动,不磨灭学生与生俱有的热情探究世界的火花。转贴教师只是一个背景材料的提供者,交谈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引导者,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是学生游戏的伙伴和可信赖的朋友。“教学总是涉及某一心灵与另一心灵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只是一本谈话的书、一张活的留声唱片,对一群不认识的现象广播。他与学生进行对话,这种对话远甚于‘谈话’,因为大部分教学内容几乎都是不知不觉由师生间的个人交换而传授下去。”“真正的对话式教学中的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中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视界的真正融合中。”这样的对话不仅使教育充满着流动生成的变化美,而且由于师生的视界从外部转向了自身,转向了双方的心灵互动,就使得理解在更高的层面上得以实现。这就是师生同往的含义,这才是审美化的教学。惟此,才有教师职业的美,也只是这样的教育,才会带给教师自身以及学生曼妙丰盈的审美人生。
3.教师的语言更需艺术化
并非教师所有的语言都有上述的功用。它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即这种语言必须是艺术化的语言。瑞恰兹区分了情感语言和符号语言,认为符号语言是科学语言,情感语言则是艺术语言。“对词语的符号学使用是陈述;是对有关事物的记录、证实、组织和传达。对词语的情感上的使用是较单纯的事,正是对词语的这种使用,表达或激发情感和态度”。情感语言有两种功能;传达和唤起。所谓传达是相对于说话者而言的,即要传达说话者的感情;所谓唤起是相对于听话者而言的,即要唤起听话者的感情;两者不可截然分开,任何对情感的传达都同时是对情感的唤起,任何对情感的唤起都是对情感的传达。衡量情感表达的美丑标准是诚与伪;如果情感表达是诚挚的,就是美的,反之就是丑的。此外,情感语言与符号语言并不是两套对立的符号系统,在情感语言中也可以融入符号语言。苏珊?朗格也明确区分了纯粹符号与情感符号从为纯粹符号是以推理性的形式表达事实的,它可以传达出那些观念的东西和事实的东西,而情感符号是以表现性的形式来表现事实的,它可以藉以传达领悟生命和感觉的过程,艺术就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是人的情感生命形式的表现。瑞恰兹关于情感语言和符号语言的区分与苏珊?朗格关于纯粹符号和情感符号的划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确有其合理性。他们把传达和唤起情感的语言看成是美的艺术化的语言,也只有这样的语言才具有情感的意义。依此推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虽然都承载着论证、推理、概括、抽象等职责,但是,教师必须进行一番语言的转换,即将陈述性的语言转变为艺术性的语言,将语言从逻辑法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只有艺术化的语言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言的运用,要让学生和教师的心灵达到相互融合,教学才有更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