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采用青少年亲子沟通量表评定了1254名青少年的家庭亲子沟通状况。结果发现: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总体水平较低;在参与倾向性和理解这两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农村青少年,而在支配需要这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的得分显著低于非农村青少年。
关键词 农村 亲子沟通 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munication Status of
Rural and Non-rural Adolescent
DONG Yang, PENG Xu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 Guangdong 514015)
Abstract The scale of family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of 1254 adolescents with parent 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capacity.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rural adolescent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low; participation in the tendency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wo factors, the rural adolesc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 rural youth, while in the control need of this factor, the rural adolesc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ural youth.
Key words rural;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adolescent
1 问题提出
亲子沟通是基于亲子关系基础上的亲子双方的互动过程,也是影响亲子双方的内在作用机制之一。研究发现,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如Clark&Shields(1997)发现良好的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呈正相关;翟静等人(2003)的研究结果显示亲子关系及家庭内部的沟通状况是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起重要作用的相关因素之一;雷雳等(2002)(2004)的研究发现亲子沟通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
青少年处于“断乳期”,这个时期,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两极分化的时期,品德不良、走歧路、违法犯罪行为多发生在这个时期。上述研究表明,亲子沟通在青少年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青少年的亲子沟通状况有助于了解青少年亲子沟通情况并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提出建议,从而预防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通过检索文献发现,目前大多数有关亲子沟通的研究采用的被试样本来自城市,但关于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希望通过农村与非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现状比较研究,揭示农村青少年的亲子沟通的现状,为农村青少年的成长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 方法
2.1 被试
随机选取梅州、揭阳及潮州地区的中学进行PACT量表发放,共发放问卷1600份,有效回收问卷1254份。其中农村学生617人,男生298人,女生319人,非农村学生637人,男生309人,女生328人。
2.2 研究工具
采用并修订了西南师范大学张峰等人编制的“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量表”(PACT问卷),该量表共37题,其中测谎题4题。该量表由八因素构成,包括: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轻松感、支配需要、理解、积极倾听、沟通灵活性和开放的表达,8个cronbach’a因素的系数分别在0.650~0.872,该问卷总cronbach’a系数为0.932。量表采用五点计分法,即“完全不符合”记1分,“大部分不符合”记2分,“不确定”记3分,“大部分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得分越高,表示青少年认为自己与父母的沟通越好。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为考察农村、非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下属各因子得分的情况,对青少年亲子沟通下属各因子得分作统计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表2。
据统计,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的每题的平均分只有3.55(满分5分),说明青少年亲子沟通水平不高。
从表 1、表2可以看出:青少年的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每题平均得分小于4分,处于“不确定”水平到“大部分符合”水平之间,但农村青少年得分略高于非农村青少年。
具体来讲,在参与倾向性、支配需要、理解因素上,农村青少年得分与非农村青少年得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参与倾向性和理解因素上,农村青少年得分显著高于非农村青少年(P<0.05且t>0),且在理解因素上,农村与非农村青少年在得分较其他因素得分有较高的水平(平均每题得分分别为3.99分和3.65分);在支配需要因素上,农村青少年得分显著低于非农村青少年得分(P<0.01且t<0);在情感需要、轻松感、积极倾听、沟通灵活性和开放的表达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论是农村青少年还是非农村青少年,在这5个因素上的水平相近。
4 讨论
4.1 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的原因 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每题平均分只有3.55,处于“不确定”水平与“大部分符合”之间。这主要与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关,有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母亲,就越有可能主动去获取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在与子女沟通时,能以较为科学的态度对待子女,经济收入较高的母亲更倾向于情感温暖养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理性而善意的理解,与子女更容易沟通。而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且沟通意识不强,他们较少主动去获取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从而不能以较为科学的态度对待子女。且因大多数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一些父母为了维持生计而外出打工,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与其子女沟通,易造成青少年内心被冷落的情感,孩子想要与父母沟通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反而被压抑,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亲子沟通水平低下。
4.2 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下属因素得分情况的比较与分析
在参与倾向性和理解这两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农村青少年的得分高于非农村青少年,且在理解这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的得分较高,每题均分为3.99分,接近“大部分符合”水平。表明农村青少年比非农村青少年更易理解父母且更具有积极参与亲子沟通的心理倾向性。由于艰苦的生活条件,农村青少年自小就更在父母身边帮着父母打理家务,与父母一起劳动,这使得他们较为早熟和懂事,因而更能理解父母,更愿意积极地与父母沟通。而非农村青少年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且大多是家里的“独子”或“独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溺爱,这易使得他们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如“公主病”“少爷病”等,难以做到换位思考。
在支配需要这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的得分均较低,但两者的得分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非农村青少年的得分高于农村青少年。表明在与父母沟通中,非农村青少年力图改变或控制父母思想、行为的动机比农村青少年强烈。相较于非农村父母,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并不高,其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升学压力也比较小,使得农村青少年没有很大的反抗心理。另外,父母与青少年容易在青少年与异性交往这一问题上发生冲突,而由于社会观念的不同,农村父母并没有严格限制他们与异性交往。这使得农村青少年在与异性交往这一问题上比非农村青少年更少发生亲子冲突,因而没有像非农村青少年那样强烈地想要改变父母思想的动机。
在情感需要、轻松感、积极倾听和开放的表达这四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的得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且两者在这四个因素上的得分都较低。表明青少年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易感到压抑和不安,很少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没有很强的获得爱与归属感的动机。这可能与亲子沟通方式不当有关,很多父母和子女交谈时都以家长自居,只顾自己畅所欲言,唠唠叨叨地说教,忽略子女的感受;有些父母甚至在与子女交谈中表现出的“攀比”心理,常拿子女的短处与其他人的长处对比。这易使子女无法在与父母沟通中获得爱与归属感,甚至感到压抑和不安,从而不敢在父母面前直截了当表达自己感受,不能专注地与父母沟通。
在沟通灵活性这个因素上,农村与非农村青少年的得分都较高,达到或接近“大部分符合”水平,且两者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有良好的沟通策略。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青少年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只能通过面对面或打电话的方式与人交流,而是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不同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这大大的增加了青少年与他人沟通交往的机会,无形中训练了青少年的沟通技能,使得他们能够灵活与父母进行沟通。
5 结论
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在参与倾向性和理解这两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农村青少年,在支配需要这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的得分显著低于非农村青少年。
课题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地方师范院校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有效模式研究——以梅州市为例(314B0116)
参考文献
[1] 周宗奎.亲子关系作用机制的心理学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2):46-50.
[2] 翟静,李宪伟,刘金同,等.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2):202.
关键词 农村 亲子沟通 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munication Status of
Rural and Non-rural Adolescent
DONG Yang, PENG Xu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 Guangdong 514015)
Abstract The scale of family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of 1254 adolescents with parent 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capacity.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rural adolescent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low; participation in the tendency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wo factors, the rural adolesc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 rural youth, while in the control need of this factor, the rural adolesc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ural youth.
Key words rural;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adolescent
1 问题提出
亲子沟通是基于亲子关系基础上的亲子双方的互动过程,也是影响亲子双方的内在作用机制之一。研究发现,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如Clark&Shields(1997)发现良好的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呈正相关;翟静等人(2003)的研究结果显示亲子关系及家庭内部的沟通状况是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起重要作用的相关因素之一;雷雳等(2002)(2004)的研究发现亲子沟通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
青少年处于“断乳期”,这个时期,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两极分化的时期,品德不良、走歧路、违法犯罪行为多发生在这个时期。上述研究表明,亲子沟通在青少年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青少年的亲子沟通状况有助于了解青少年亲子沟通情况并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提出建议,从而预防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通过检索文献发现,目前大多数有关亲子沟通的研究采用的被试样本来自城市,但关于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希望通过农村与非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现状比较研究,揭示农村青少年的亲子沟通的现状,为农村青少年的成长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 方法
2.1 被试
随机选取梅州、揭阳及潮州地区的中学进行PACT量表发放,共发放问卷1600份,有效回收问卷1254份。其中农村学生617人,男生298人,女生319人,非农村学生637人,男生309人,女生328人。
2.2 研究工具
采用并修订了西南师范大学张峰等人编制的“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量表”(PACT问卷),该量表共37题,其中测谎题4题。该量表由八因素构成,包括: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轻松感、支配需要、理解、积极倾听、沟通灵活性和开放的表达,8个cronbach’a因素的系数分别在0.650~0.872,该问卷总cronbach’a系数为0.932。量表采用五点计分法,即“完全不符合”记1分,“大部分不符合”记2分,“不确定”记3分,“大部分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得分越高,表示青少年认为自己与父母的沟通越好。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为考察农村、非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下属各因子得分的情况,对青少年亲子沟通下属各因子得分作统计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表2。
据统计,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的每题的平均分只有3.55(满分5分),说明青少年亲子沟通水平不高。
从表 1、表2可以看出:青少年的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每题平均得分小于4分,处于“不确定”水平到“大部分符合”水平之间,但农村青少年得分略高于非农村青少年。
具体来讲,在参与倾向性、支配需要、理解因素上,农村青少年得分与非农村青少年得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参与倾向性和理解因素上,农村青少年得分显著高于非农村青少年(P<0.05且t>0),且在理解因素上,农村与非农村青少年在得分较其他因素得分有较高的水平(平均每题得分分别为3.99分和3.65分);在支配需要因素上,农村青少年得分显著低于非农村青少年得分(P<0.01且t<0);在情感需要、轻松感、积极倾听、沟通灵活性和开放的表达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论是农村青少年还是非农村青少年,在这5个因素上的水平相近。
4 讨论
4.1 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的原因 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每题平均分只有3.55,处于“不确定”水平与“大部分符合”之间。这主要与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关,有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母亲,就越有可能主动去获取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在与子女沟通时,能以较为科学的态度对待子女,经济收入较高的母亲更倾向于情感温暖养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理性而善意的理解,与子女更容易沟通。而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且沟通意识不强,他们较少主动去获取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从而不能以较为科学的态度对待子女。且因大多数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一些父母为了维持生计而外出打工,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与其子女沟通,易造成青少年内心被冷落的情感,孩子想要与父母沟通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反而被压抑,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亲子沟通水平低下。
4.2 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下属因素得分情况的比较与分析
在参与倾向性和理解这两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农村青少年的得分高于非农村青少年,且在理解这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的得分较高,每题均分为3.99分,接近“大部分符合”水平。表明农村青少年比非农村青少年更易理解父母且更具有积极参与亲子沟通的心理倾向性。由于艰苦的生活条件,农村青少年自小就更在父母身边帮着父母打理家务,与父母一起劳动,这使得他们较为早熟和懂事,因而更能理解父母,更愿意积极地与父母沟通。而非农村青少年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且大多是家里的“独子”或“独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溺爱,这易使得他们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如“公主病”“少爷病”等,难以做到换位思考。
在支配需要这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的得分均较低,但两者的得分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非农村青少年的得分高于农村青少年。表明在与父母沟通中,非农村青少年力图改变或控制父母思想、行为的动机比农村青少年强烈。相较于非农村父母,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并不高,其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升学压力也比较小,使得农村青少年没有很大的反抗心理。另外,父母与青少年容易在青少年与异性交往这一问题上发生冲突,而由于社会观念的不同,农村父母并没有严格限制他们与异性交往。这使得农村青少年在与异性交往这一问题上比非农村青少年更少发生亲子冲突,因而没有像非农村青少年那样强烈地想要改变父母思想的动机。
在情感需要、轻松感、积极倾听和开放的表达这四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的得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且两者在这四个因素上的得分都较低。表明青少年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易感到压抑和不安,很少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没有很强的获得爱与归属感的动机。这可能与亲子沟通方式不当有关,很多父母和子女交谈时都以家长自居,只顾自己畅所欲言,唠唠叨叨地说教,忽略子女的感受;有些父母甚至在与子女交谈中表现出的“攀比”心理,常拿子女的短处与其他人的长处对比。这易使子女无法在与父母沟通中获得爱与归属感,甚至感到压抑和不安,从而不敢在父母面前直截了当表达自己感受,不能专注地与父母沟通。
在沟通灵活性这个因素上,农村与非农村青少年的得分都较高,达到或接近“大部分符合”水平,且两者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有良好的沟通策略。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青少年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只能通过面对面或打电话的方式与人交流,而是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不同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这大大的增加了青少年与他人沟通交往的机会,无形中训练了青少年的沟通技能,使得他们能够灵活与父母进行沟通。
5 结论
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在参与倾向性和理解这两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农村青少年,在支配需要这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的得分显著低于非农村青少年。
课题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地方师范院校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有效模式研究——以梅州市为例(314B0116)
参考文献
[1] 周宗奎.亲子关系作用机制的心理学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2):46-50.
[2] 翟静,李宪伟,刘金同,等.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