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化与英语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对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的不同,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也不同。英民族重理性,注重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注重辯证思维。相应地在词汇上体现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语言分析和文化比较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增强对学生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和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拓展国际视野。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在交际规则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学习、使用外语时,要培养学生具有文化意识,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蕴含。如果人们在交流时对有些词所折射的文化全然不知,忽视它们的差异,那么其交流一定会受到阻碍。语言学家C.C Frise认为,语言与文化在社会环境中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入文化的概念和思考方式,不但对学生的知识获得有益,事半功倍,而且也会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积极乐观、独立自主的性格,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目前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
据现状调查分析可知,我国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仍然不容乐观,文化意识较为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英语教学还没有完全真正地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与用脱节,可从以下英语教学现状看出。
1、教师认识的局限
在教学实际中,大多数教师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而且他们自身的教学观也较偏向于考试实用原则。由于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认识的不足,使得教师在教学时不会或者很少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这种教学行为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忽略了文化差异,造成学生文化意识淡薄。
2、教材内容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阶段的英语教材内容偏重单词和语法,教师只需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解课文意思、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基本不涉及文化意识的相关内容。实行新一轮的课改以后,教材有了较大变化。比如,新课标英语教材借助宽广的中外文化题材,更新词库,向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对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考试制度的局限
英语教学中,虽然基本上所有教师都能认识到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际中,他们只能服从于“高考指挥棒”,将高考只注重对词汇、句子、语法、写作等方面的考察视为教学重点,没有突出对文化差异、文化意识的测试。这样的考试制度使得教师只能循规蹈矩、全力以赴地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而不再考虑这些并不比考试内容次要的考试范围以外的内容。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
“现代语言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语言学习者学会语言,理解认识了该语言的文化,那么就会具有文化意识。”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理解英语文化。
1、注重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认清英汉文化差异。
词汇是语言的组成部分,能反映出文化的内涵,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理解词汇,把语言延伸至文化。在分析词汇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将文化与语言有机联系起来,适当追溯典型的文化词语的起源意义,然后解释其象征意义,再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中文词语。这样,学生在学习词语的同时也对照了中西文化,比较两种语言的异同,有助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慢慢地学会根据语言环境选择适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提高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例如,在语义上英语中“adult book”一词,从字面上看是“成年人用书”。但这样推理出的答案只是它的字面意义,从文化内涵上讲,它是“色情书籍”的代名词。在语用上在对待关怀的态度上,汉文化中主张“群体”,而英语文化强调“个体”。因此,中国人推崇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为人民服务,而英美人强调自信自立、自我实践,觉得自己的问题应该自己解决。
2、注重学生第二课堂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学习了相关的文化知识后,教师应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具体的语言实践。在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途径和渠道,如,开展一些语言实践活动,创造文化语言环境,能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也可介绍生活中英语国家的人如何庆祝节日,可以组织English evening,让学生有深刻的生活体会。这样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加强在学英语时学习西方文化的意识。同时通过进行英语的情景会话的锻炼,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也会相应提升。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人,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这就有利于学生在综合应用英语时,能很好地体现在具体的语境下,使用语言的得体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对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的不同,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也不同。英民族重理性,注重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注重辯证思维。相应地在词汇上体现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语言分析和文化比较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增强对学生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和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拓展国际视野。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在交际规则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学习、使用外语时,要培养学生具有文化意识,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蕴含。如果人们在交流时对有些词所折射的文化全然不知,忽视它们的差异,那么其交流一定会受到阻碍。语言学家C.C Frise认为,语言与文化在社会环境中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入文化的概念和思考方式,不但对学生的知识获得有益,事半功倍,而且也会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积极乐观、独立自主的性格,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目前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
据现状调查分析可知,我国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仍然不容乐观,文化意识较为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英语教学还没有完全真正地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与用脱节,可从以下英语教学现状看出。
1、教师认识的局限
在教学实际中,大多数教师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而且他们自身的教学观也较偏向于考试实用原则。由于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认识的不足,使得教师在教学时不会或者很少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这种教学行为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忽略了文化差异,造成学生文化意识淡薄。
2、教材内容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阶段的英语教材内容偏重单词和语法,教师只需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解课文意思、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基本不涉及文化意识的相关内容。实行新一轮的课改以后,教材有了较大变化。比如,新课标英语教材借助宽广的中外文化题材,更新词库,向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对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考试制度的局限
英语教学中,虽然基本上所有教师都能认识到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际中,他们只能服从于“高考指挥棒”,将高考只注重对词汇、句子、语法、写作等方面的考察视为教学重点,没有突出对文化差异、文化意识的测试。这样的考试制度使得教师只能循规蹈矩、全力以赴地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而不再考虑这些并不比考试内容次要的考试范围以外的内容。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
“现代语言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语言学习者学会语言,理解认识了该语言的文化,那么就会具有文化意识。”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理解英语文化。
1、注重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认清英汉文化差异。
词汇是语言的组成部分,能反映出文化的内涵,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理解词汇,把语言延伸至文化。在分析词汇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将文化与语言有机联系起来,适当追溯典型的文化词语的起源意义,然后解释其象征意义,再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中文词语。这样,学生在学习词语的同时也对照了中西文化,比较两种语言的异同,有助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慢慢地学会根据语言环境选择适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提高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例如,在语义上英语中“adult book”一词,从字面上看是“成年人用书”。但这样推理出的答案只是它的字面意义,从文化内涵上讲,它是“色情书籍”的代名词。在语用上在对待关怀的态度上,汉文化中主张“群体”,而英语文化强调“个体”。因此,中国人推崇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为人民服务,而英美人强调自信自立、自我实践,觉得自己的问题应该自己解决。
2、注重学生第二课堂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学习了相关的文化知识后,教师应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具体的语言实践。在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途径和渠道,如,开展一些语言实践活动,创造文化语言环境,能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也可介绍生活中英语国家的人如何庆祝节日,可以组织English evening,让学生有深刻的生活体会。这样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加强在学英语时学习西方文化的意识。同时通过进行英语的情景会话的锻炼,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也会相应提升。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人,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这就有利于学生在综合应用英语时,能很好地体现在具体的语境下,使用语言的得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