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职学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元化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学校的德育教师。不断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载体,引导中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中职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学实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德育目标定位过高,忽视了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忽视了时代背景下学生发展的特征。并且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生而言,知识水平及觉悟比较低,价值观念模糊不清,学习目标移动频繁,思想定位不牢,导致学生行动持久性不强,德育工作效果不明显。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教学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等若干教材,这些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需要。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有许多学生不愿积极参与,甚至少数人会有抵触的情绪。究其原因,是传统的学校德育存在问题,学生对志愿精神的理解有偏差,对志愿服务没有内化为长期自觉的行为,学雷锋流于形式,无法避免“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尴尬。
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做好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改变传统德育工作低效率的状况,是我们学校6位老师在一年多来所研究的新课题。我们结合新时代背景,借助教学实践平台,探索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德育融合创新的一条新路子。
二、多学科教学树立正确价值观
当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求我们所有人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但在学校德育教学中,还有一些人对其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浅层的意思上,对具体内容了解得还不够,甚至单单喊些口号而已。我们在3个教学班级约120位学生中进行调查,对于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问题,了解和知道的学生占61.4%,认识模糊的占24.1%,不知道的占11.5%。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工作当作重点来抓,让学生明明白白认识核心价值观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和实践要求,它凝结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从价值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集中表达。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价值目标的概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概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公民个人行为选择价值准则的概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教育,不能靠心头热一阵子,而是要真正地领会贯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润物细无声。”“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德育课的重要内容来教学。例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时,就可以列举中央电视台每年都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从航天英雄杨利伟、最美女孩何玥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教学形式:“假如你是坐在轮椅上的奥运火炬手金晶,面对嚣张的‘藏独’分子企图抢夺火炬,你将如何表现?”这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
除此之外,还可以跨越学科。例如在语文、历史、专业课程等课堂上,讲授基本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爱国、诚信、敬业、和谐等优秀品质。例如教师讲授《我爱这土地》一文创作背景时强调:“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今天,同学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光,爱国情怀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三、多管齐下营造教学气氛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内容的掌握,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要真正地走出课堂。在学校里,教师要多管齐下,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例如建设文化走廊、宣传栏、标语、板报,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等文化传播载体,宣传教风、校训,输送正确的价值观。校园处处花草树木,环境宜人,亦可育人。
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录制微影,创作片段,設置情景,由数位学生担任主配角,演出关于学习生活中反映核心价值观思想的一个个故事来,让有故事的人影响其他人,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核心价值观的感人力量。开展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邀请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层次多方位的德育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候,在学校范围内,以各个班级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推荐心目中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人物,每个先进人物背后都有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使学生正确认识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个人层面的内容要求。
四、多方设置实践平台
除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之外,教师还要千方百计架构实践平台,让学生如临其境,践行理论。
我们课题组老师,结合学校实际,拟写“学雷锋”志愿服务实施方案,广泛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三关爱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以“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生活用品、亲情陪护、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深入开展关爱老人阳光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提供人文志愿服务,不断拓展帮扶内容,创新帮扶形式;开展绿化美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学生参加义务植树,参与公园绿地、重要河流和水资源地的生态环境治理,纠正损害树木、攀花折枝、踩踏绿地等不文明行为;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壮大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网络主阵地作用,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建立网络文明志愿者的信息沟通和工作联系平台;开展“做文明有礼的中职生”宣讲活动,争做文明小使者,引导学生说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 学习雷锋志愿服务也可以说是德育实践课堂的延伸,更是德育的策略。通过寻求学雷锋志愿服务与德育课堂的整合,旨在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授”与“受”方面的探究式的体验。我们要使德育过程与生活过程、活动过程紧密结合,构建起重情感、重情境、重实践、重体验的德育模式。为此,我们课题组老师注重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供教育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亲身体验内容丰富的德育生活,充分发挥中职教育优势,引导学生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五、多些融会创新提升德育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德育要融会创新,必须寻找新的切入点,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抓手。例如中职学校在应届毕业学生座谈会上,针对个人层面的“敬业”这一核心价值观要义进行阐述,引用先进人物案例来分析,让学生明白“敬业”是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它的核心是无私奉献意识,发自内心的敬业,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这样,学生在毕业之际,又会接受一场深刻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德育效果会大大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足于中职学校实际情况,必须寻找新的结合点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特色。例如,中职学校开办许多专业,不仅在专业课堂上穿插谈谈人生价值观,还可以延伸到进社区为民维修电器等活动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德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工作生活有强大的思想动力。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其在学校整个德育教学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统领并支配所有价值目标的实现,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正是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课题组研究立足于教学实际情况,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让学生摒弃以往腐朽的价值观念,端正思想,放下包袱,輕装上阵,以核心价值观作为驱动力,让学习、工作、生活始终运行在合法的轨道上,确保德育长效机制永远焕发青春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学,不能拘泥于课堂上的理論学习,更应该拓展广泛的社会实践平台,两者兼顾,不可缺一。只有将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德育教学的重中之重,端正学生的思想新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的德育教学才会告别以往单调枯燥无味、说教式的窠臼,开辟出德育教学的新天地,赋予新时代的青春气息。
【参考文献】
[1]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新重庆,2013,14(02):7-10.
[2]袁银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基本路径[N].光明日报,2015-07-22(07).
【关键词】中职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学实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德育目标定位过高,忽视了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忽视了时代背景下学生发展的特征。并且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生而言,知识水平及觉悟比较低,价值观念模糊不清,学习目标移动频繁,思想定位不牢,导致学生行动持久性不强,德育工作效果不明显。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教学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等若干教材,这些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需要。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有许多学生不愿积极参与,甚至少数人会有抵触的情绪。究其原因,是传统的学校德育存在问题,学生对志愿精神的理解有偏差,对志愿服务没有内化为长期自觉的行为,学雷锋流于形式,无法避免“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尴尬。
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做好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改变传统德育工作低效率的状况,是我们学校6位老师在一年多来所研究的新课题。我们结合新时代背景,借助教学实践平台,探索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德育融合创新的一条新路子。
二、多学科教学树立正确价值观
当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求我们所有人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但在学校德育教学中,还有一些人对其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浅层的意思上,对具体内容了解得还不够,甚至单单喊些口号而已。我们在3个教学班级约120位学生中进行调查,对于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问题,了解和知道的学生占61.4%,认识模糊的占24.1%,不知道的占11.5%。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工作当作重点来抓,让学生明明白白认识核心价值观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和实践要求,它凝结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从价值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集中表达。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价值目标的概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概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公民个人行为选择价值准则的概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教育,不能靠心头热一阵子,而是要真正地领会贯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润物细无声。”“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德育课的重要内容来教学。例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时,就可以列举中央电视台每年都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从航天英雄杨利伟、最美女孩何玥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教学形式:“假如你是坐在轮椅上的奥运火炬手金晶,面对嚣张的‘藏独’分子企图抢夺火炬,你将如何表现?”这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
除此之外,还可以跨越学科。例如在语文、历史、专业课程等课堂上,讲授基本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爱国、诚信、敬业、和谐等优秀品质。例如教师讲授《我爱这土地》一文创作背景时强调:“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今天,同学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光,爱国情怀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三、多管齐下营造教学气氛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内容的掌握,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要真正地走出课堂。在学校里,教师要多管齐下,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例如建设文化走廊、宣传栏、标语、板报,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等文化传播载体,宣传教风、校训,输送正确的价值观。校园处处花草树木,环境宜人,亦可育人。
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录制微影,创作片段,設置情景,由数位学生担任主配角,演出关于学习生活中反映核心价值观思想的一个个故事来,让有故事的人影响其他人,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核心价值观的感人力量。开展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邀请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层次多方位的德育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候,在学校范围内,以各个班级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推荐心目中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人物,每个先进人物背后都有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使学生正确认识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个人层面的内容要求。
四、多方设置实践平台
除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之外,教师还要千方百计架构实践平台,让学生如临其境,践行理论。
我们课题组老师,结合学校实际,拟写“学雷锋”志愿服务实施方案,广泛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三关爱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以“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生活用品、亲情陪护、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深入开展关爱老人阳光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提供人文志愿服务,不断拓展帮扶内容,创新帮扶形式;开展绿化美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学生参加义务植树,参与公园绿地、重要河流和水资源地的生态环境治理,纠正损害树木、攀花折枝、踩踏绿地等不文明行为;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壮大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网络主阵地作用,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建立网络文明志愿者的信息沟通和工作联系平台;开展“做文明有礼的中职生”宣讲活动,争做文明小使者,引导学生说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 学习雷锋志愿服务也可以说是德育实践课堂的延伸,更是德育的策略。通过寻求学雷锋志愿服务与德育课堂的整合,旨在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授”与“受”方面的探究式的体验。我们要使德育过程与生活过程、活动过程紧密结合,构建起重情感、重情境、重实践、重体验的德育模式。为此,我们课题组老师注重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供教育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亲身体验内容丰富的德育生活,充分发挥中职教育优势,引导学生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五、多些融会创新提升德育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德育要融会创新,必须寻找新的切入点,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抓手。例如中职学校在应届毕业学生座谈会上,针对个人层面的“敬业”这一核心价值观要义进行阐述,引用先进人物案例来分析,让学生明白“敬业”是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它的核心是无私奉献意识,发自内心的敬业,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这样,学生在毕业之际,又会接受一场深刻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德育效果会大大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足于中职学校实际情况,必须寻找新的结合点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特色。例如,中职学校开办许多专业,不仅在专业课堂上穿插谈谈人生价值观,还可以延伸到进社区为民维修电器等活动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德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工作生活有强大的思想动力。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其在学校整个德育教学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统领并支配所有价值目标的实现,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正是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课题组研究立足于教学实际情况,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让学生摒弃以往腐朽的价值观念,端正思想,放下包袱,輕装上阵,以核心价值观作为驱动力,让学习、工作、生活始终运行在合法的轨道上,确保德育长效机制永远焕发青春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学,不能拘泥于课堂上的理論学习,更应该拓展广泛的社会实践平台,两者兼顾,不可缺一。只有将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德育教学的重中之重,端正学生的思想新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的德育教学才会告别以往单调枯燥无味、说教式的窠臼,开辟出德育教学的新天地,赋予新时代的青春气息。
【参考文献】
[1]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新重庆,2013,14(02):7-10.
[2]袁银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基本路径[N].光明日报,2015-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