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幼儿园大力发展探究性自主学习活动,区角活动作为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补充,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指南》科学领域指出:探究应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活动区域是幼儿自由探索和发现的场所,在与科学相关的区域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与进程,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游戏,由此获得初步的探究发现能力。材料是幼儿科学区探究活动的灵魂和关键,而兴趣与互动则是幼儿通向探究之路的基础。
基于我园幼儿科学区活动实践中的诸多现状,我尝试了遵循“基于兴趣,凸显互动”这一原则,创设一个材料丰富、开放,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科学探究区,推动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理性思考
科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自主探究过程,因此,科学区应该是一个自主的区域,可供幼儿大胆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
(一)现状调查
1.遵循常规内容,材料缺乏创新性。教师对幼儿科学活动的目标及内容了解的不够深入,遵循常规而没有发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教师预设的材料相对来说较传统,与现在幼儿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探究欲已经不大符合,科学区材料单一缺乏新意。
2.购置成品较多,材料缺乏核心价值。幼儿玩具市场日渐丰富,很多需要老师费时费心制作的科学材料都能直接从市场上购买,且更加精致。教师投放的材料有很多高、低结构的成品材料,幼儿就材料而探究,甚至就材料而玩。
3.预设不到位,材料缺乏丰富性和层次性。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没有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生活中的细节。再者,教师没有规划与材料有关的探究活动的更多层次性,而是一次性将各阶段的材料都投放进去,使幼儿的操作无目的性。
4.主题式较少,材料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教师选材较随意,看到感兴趣的、他人投放的材料就想当然地投放,一次性投放很多种类或不停地增补不同的材料,一些主题式的材料较少呈现,使得材料的投放没有系统性和连续性。
5.过多的关注探究结果,忽视了幼儿的探究过程。教师的指导往往没有留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而是急于给幼儿一个结果,从而剥夺了幼儿主动参与,与材料充分互动的机会。
(二)原因分析
1.教师对《指南》中科学领域的解读不够深入,《指南》科学领域关注的是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而不是要一个探究的结果,教师指导得太多。
2.教师对幼儿发展水平和知识面缺乏关注与分析。
3.教师没有放手让幼儿大胆地去尝试,探究过程中,缺乏对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遵循“基于兴趣,凸显互动”原则的材料投放策略
实践告诉我们“兴趣与互动”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关键,研究一年来,我尝试遵循“基于兴趣,凸显互动”这一原则来探索科学区材料投放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遵循《指南》要求,大胆创新材料
《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运用生活中一切适宜的、创新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而不局限于常规的材料。
1.尝试低结构材料,凸显探究优势。高结构的材料指向的操作程序更为明确,但也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低结构材料往往是一些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结构简单,更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并满足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组合,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探究能力。低结构材料在每一次探究过程中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带给了孩子们更多的惊喜。
生活中常见的、有新意的低结构材料如下:
(1)筷子、绳子:平衡三脚架,玩出不一样的三角平衡概念。
(2)手电筒、玻璃纸、黑卡纸、剪刀:探索光的秘密,找出光的神秘世界。
(3)塑料瓶、沙子:自制沙漏,记录不同的时间。
(4)滤纸、勾线笔、水:神秘的黑色是什么组成的。
(5)纸片、塑料棒:小小陀螺转起来。
2.在“精致、多样”的基础上,挖掘材料核心价值。丰富的玩具市场给了我们很多选材的参考,我们尝试购买了大量的成品科学材料,但发现很多材料如电子积木、智能方块等,幼儿都能够熟练玩耍,没有了探究的意义。有些材料本身就是给予幼儿一个现象,如万花筒、小孔成像等。如何在已有玩法的基础上,挖掘材料的核心价值,赋予材料更深的探究意义,这是科学区材料投放的一条主线。
3.内容随机,遵循幼儿逐层推进式的探究。随着材料间的不断组合、辅助材料的提供,孩子们会有不同的发现,也会进一步拓展推进探究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与引导,并给予一定的支持。
4.主题式材料的投放,探究更加宽广。我们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只关注到了该材料的原有经验,没有较全面地扩展其探究的元素。常见的科学区探究内容,都适合以大小不同的主题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搜罗各种有关的辅助材料。同时也应关注材料的层次性,逐渐深入,几周下来,幼儿在兴趣的驱动下会发现更多的知识点。
(二)重视与材料互动中幼儿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给予提醒和简单的辅助。在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给幼儿宽松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
2.允许其破坏,一些自制的材料成功之前往往会浪费很多材料,鼓励孩子去制作,哪怕只是一点点的相似也可以。
3.让其自主地“玩”,哪怕一直没有结果,也不要急于告知。
4.较难完成的操作环节,教师简单地指导,鼓励幼儿不断地去尝试,去找寻方法,解决难题。 (三)科学探究记录表的优化使用
科学记录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能帮助幼儿顺理成章地得出合理的结论。记录表可以记录幼儿在观察和调查中的发现、猜想和验证,在讨论学习中的分类和梳理,更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发现与获取的经验。
1.灵活把握,体现科学区记录表的优势。记录表信息量非常大,给了幼儿操作的图示,让幼儿记录了现有材料的实验结果,还给了幼儿自主创造的空间,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2.低结构自制记录表的尝试。对于科学区探究活动中的低结构材料,我们采用了相应的低结构记录表,给幼儿几个相关的维度,幼儿记录的过程是全开放的,设计的形式、呈现的画面也是千奇百怪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自制的低结构记录表在实验中运用较多,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不仅有较强的实验探究能力,还有很强的创造力。
3.记录表梳理幼儿探究的经验。记录表的使用可以使幼儿的探究过程一目了然,不仅教师能够根据记录表简单地了解幼儿的探究过程,幼儿也能够根据记录表进行回忆、介绍,进而帮助幼儿梳理科学经验。
三、研究后的思考
(一)激发兴趣是关键
材料投放,首先关注幼儿对材料的兴趣,自主玩一玩,玩中找兴趣,幼儿就能在兴趣的引导下有进一步的行动。有些材料本身可能不怎么吸引幼儿的兴趣,需要教师采用一些方法,精心设计好“激趣导入”这一环节,这样探究活动就开好了头。
(二)教师轻点拨,探究有头绪
1.游戏中的点拨。
2.材料线索。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及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线索即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等,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关联,投放具有引导性的材料。
3.重视图示的重要性。
(三)放手去探究,互动有实效,我的实验我做主
充分利用各种科学探究材料的特性,解放幼儿的手脚,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地与材料互动。放手并不是意味着教师不闻不问,教师应该做到材料目标有预设、会观察、善调整。
(四)播报结果,梳理经验,提升更到位
通过充分地讨论,引导幼儿获得对不同材料的共识,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达到知识和智慧的共享。
基于兴趣,才能给予幼儿与材料的充分互动,呈现百花齐放的探究结果。我们可以大胆地去创新,给墙壁说话,给细节暗示,给幼儿一个真正有效的、活的科学区,在自主探究中轻松学习科学。
基于我园幼儿科学区活动实践中的诸多现状,我尝试了遵循“基于兴趣,凸显互动”这一原则,创设一个材料丰富、开放,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科学探究区,推动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理性思考
科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自主探究过程,因此,科学区应该是一个自主的区域,可供幼儿大胆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
(一)现状调查
1.遵循常规内容,材料缺乏创新性。教师对幼儿科学活动的目标及内容了解的不够深入,遵循常规而没有发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教师预设的材料相对来说较传统,与现在幼儿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探究欲已经不大符合,科学区材料单一缺乏新意。
2.购置成品较多,材料缺乏核心价值。幼儿玩具市场日渐丰富,很多需要老师费时费心制作的科学材料都能直接从市场上购买,且更加精致。教师投放的材料有很多高、低结构的成品材料,幼儿就材料而探究,甚至就材料而玩。
3.预设不到位,材料缺乏丰富性和层次性。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没有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生活中的细节。再者,教师没有规划与材料有关的探究活动的更多层次性,而是一次性将各阶段的材料都投放进去,使幼儿的操作无目的性。
4.主题式较少,材料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教师选材较随意,看到感兴趣的、他人投放的材料就想当然地投放,一次性投放很多种类或不停地增补不同的材料,一些主题式的材料较少呈现,使得材料的投放没有系统性和连续性。
5.过多的关注探究结果,忽视了幼儿的探究过程。教师的指导往往没有留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而是急于给幼儿一个结果,从而剥夺了幼儿主动参与,与材料充分互动的机会。
(二)原因分析
1.教师对《指南》中科学领域的解读不够深入,《指南》科学领域关注的是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而不是要一个探究的结果,教师指导得太多。
2.教师对幼儿发展水平和知识面缺乏关注与分析。
3.教师没有放手让幼儿大胆地去尝试,探究过程中,缺乏对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遵循“基于兴趣,凸显互动”原则的材料投放策略
实践告诉我们“兴趣与互动”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关键,研究一年来,我尝试遵循“基于兴趣,凸显互动”这一原则来探索科学区材料投放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遵循《指南》要求,大胆创新材料
《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运用生活中一切适宜的、创新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而不局限于常规的材料。
1.尝试低结构材料,凸显探究优势。高结构的材料指向的操作程序更为明确,但也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低结构材料往往是一些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结构简单,更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并满足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组合,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探究能力。低结构材料在每一次探究过程中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带给了孩子们更多的惊喜。
生活中常见的、有新意的低结构材料如下:
(1)筷子、绳子:平衡三脚架,玩出不一样的三角平衡概念。
(2)手电筒、玻璃纸、黑卡纸、剪刀:探索光的秘密,找出光的神秘世界。
(3)塑料瓶、沙子:自制沙漏,记录不同的时间。
(4)滤纸、勾线笔、水:神秘的黑色是什么组成的。
(5)纸片、塑料棒:小小陀螺转起来。
2.在“精致、多样”的基础上,挖掘材料核心价值。丰富的玩具市场给了我们很多选材的参考,我们尝试购买了大量的成品科学材料,但发现很多材料如电子积木、智能方块等,幼儿都能够熟练玩耍,没有了探究的意义。有些材料本身就是给予幼儿一个现象,如万花筒、小孔成像等。如何在已有玩法的基础上,挖掘材料的核心价值,赋予材料更深的探究意义,这是科学区材料投放的一条主线。
3.内容随机,遵循幼儿逐层推进式的探究。随着材料间的不断组合、辅助材料的提供,孩子们会有不同的发现,也会进一步拓展推进探究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与引导,并给予一定的支持。
4.主题式材料的投放,探究更加宽广。我们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只关注到了该材料的原有经验,没有较全面地扩展其探究的元素。常见的科学区探究内容,都适合以大小不同的主题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搜罗各种有关的辅助材料。同时也应关注材料的层次性,逐渐深入,几周下来,幼儿在兴趣的驱动下会发现更多的知识点。
(二)重视与材料互动中幼儿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给予提醒和简单的辅助。在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给幼儿宽松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
2.允许其破坏,一些自制的材料成功之前往往会浪费很多材料,鼓励孩子去制作,哪怕只是一点点的相似也可以。
3.让其自主地“玩”,哪怕一直没有结果,也不要急于告知。
4.较难完成的操作环节,教师简单地指导,鼓励幼儿不断地去尝试,去找寻方法,解决难题。 (三)科学探究记录表的优化使用
科学记录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能帮助幼儿顺理成章地得出合理的结论。记录表可以记录幼儿在观察和调查中的发现、猜想和验证,在讨论学习中的分类和梳理,更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发现与获取的经验。
1.灵活把握,体现科学区记录表的优势。记录表信息量非常大,给了幼儿操作的图示,让幼儿记录了现有材料的实验结果,还给了幼儿自主创造的空间,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2.低结构自制记录表的尝试。对于科学区探究活动中的低结构材料,我们采用了相应的低结构记录表,给幼儿几个相关的维度,幼儿记录的过程是全开放的,设计的形式、呈现的画面也是千奇百怪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自制的低结构记录表在实验中运用较多,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不仅有较强的实验探究能力,还有很强的创造力。
3.记录表梳理幼儿探究的经验。记录表的使用可以使幼儿的探究过程一目了然,不仅教师能够根据记录表简单地了解幼儿的探究过程,幼儿也能够根据记录表进行回忆、介绍,进而帮助幼儿梳理科学经验。
三、研究后的思考
(一)激发兴趣是关键
材料投放,首先关注幼儿对材料的兴趣,自主玩一玩,玩中找兴趣,幼儿就能在兴趣的引导下有进一步的行动。有些材料本身可能不怎么吸引幼儿的兴趣,需要教师采用一些方法,精心设计好“激趣导入”这一环节,这样探究活动就开好了头。
(二)教师轻点拨,探究有头绪
1.游戏中的点拨。
2.材料线索。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及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线索即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等,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关联,投放具有引导性的材料。
3.重视图示的重要性。
(三)放手去探究,互动有实效,我的实验我做主
充分利用各种科学探究材料的特性,解放幼儿的手脚,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地与材料互动。放手并不是意味着教师不闻不问,教师应该做到材料目标有预设、会观察、善调整。
(四)播报结果,梳理经验,提升更到位
通过充分地讨论,引导幼儿获得对不同材料的共识,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达到知识和智慧的共享。
基于兴趣,才能给予幼儿与材料的充分互动,呈现百花齐放的探究结果。我们可以大胆地去创新,给墙壁说话,给细节暗示,给幼儿一个真正有效的、活的科学区,在自主探究中轻松学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