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培养创新人才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5551309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向创新人才迈进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潮流,在基础教育中,一些中小学教师由于学历层次较低,缺乏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研究技能,导致这一目标的实现非常困难。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多数中小学校选择加强和高师院校之间的合作对接。为此,本文将对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高师院校和中小学对接培养创新人才进行分析。
  【关键词】理论;实践;高师院校;中小学;创新人才
   一、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基础与必要性
   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对接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有着广泛的实践背景和浓厚的理论基础,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遵循了教育发展应从基础教育抓起的内在规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思想。
   (一)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基础
   1.系统论对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培养创新人才的支持
   由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Beaalanffy,L.v.)创立的系统论认为,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系统间各部分的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是教育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从系统论的观点看,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培养创新人才有赖于这个子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密切配合。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培养创新人才的支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多种知识的整合,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培养创新人才,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必须共同开展教学研究,通过对话和交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的创造性与主体精神才能得以章显,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思维才能得以激发。
   (二)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性
   创新人才指赋予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具有探索创新精神、敏锐的洞察力、灵动的创造性思维、坚韧的创新意志、科学的创新实践等特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相关主体广泛合作对接,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激发,相互支持。在这点上,教育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仅仅依靠基层中小学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只有高师院校与中小学联合对接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大学存在非常有利的优势,对接培养创新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培养创新人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失成为创新人才身份的影响因素
   中小学校的教师和高师院校的教师在合作对接过程中,丧失了成为创新人才研究者的身份是因为社会大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受到中小学教师和高师院校研究者特殊性的影响。
   (二)高师院校教师的特殊性
   高师院校教师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理论学识比较高,并且能够长时间做科研,并不经常在教学的实践工作中出现,和中小学校的教师缺乏紧密的联系,不了解中小学教师身份的特殊性,因而在合作对接过程中,总是一味地包揽研究,缺乏对中小学教师创新思想的指导,而是下达命令让中小学教师执行,使对接双方关系紧张,严重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不良
   对于高师院校来说,未能充分提供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并未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上没有形成一套创新的教学理论,缘于思想守旧、闭塞,让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不清楚如何进行创新;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中小学教师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并没有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他们长期被应试教育下的升学率需求所限制,没有关注到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就无法正确认识创新人才的特点与培养的现实价值。如中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具有很好的灵感,经常会出现一些奇思妙想,这时,一些教师会让学生立马端正自身的学习方向,不能打乱课堂的秩序,学生的创新个性被压制。这样的人才培养环境也给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带来了困境。
   (四)缺乏对接的深度
   在实践教学中,很多高师院校与中小学之间都是缺乏对接深度的,对接只是在低层次上的对接,主要表现在高师院校的研究人员不能深入到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多数是在网上开展一些浅显的交流,再或是通过电话、邮件和中小学教师取得联系。当前,虽然已有高校教师深入到了基层进行相关工作,一些高校也选拔了部分教师深入到中小学校举办了教育讲座,希望可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理论水平,然而由于在基层工作开展中的时间比较短,不能及时地引导中小学教师的思想。同时,中小学教师看似在表面上和高校教师之间对接,其实内心并不乐意,因为他们认为单凭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念就可以把教学工作搞好,无需多高的理论知识的指导,因此,在对接过程中,一些教师会出现抵触情绪,导致双方的对接出现很大的障碍。
   三、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培养创新人才的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
   中小学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想法和观念进行很好地转变,改变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只是中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在能力和经验上都非常有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是专业教育人员的事情,自己肯定不行的消极思想。就这一问题来说,教师必须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深入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工作中,开拓思维,赋予前瞻性的构想,并尝试着进行独立申请课题任务,承担起研究课题的重任,使对接具有真实性;高师院校的教育研究人员,必须增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信任度,如果中小学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问题上,能够做好数据的提供工作,但中小学教师的地位是非常被动的,得到的信息并不准确,不能很好地开展创新人才的研究工作,那么,高师院校研究者就需要转变观念,敢于走出大学科研的象牙塔,深入中小学实践基地,尝试和中小学校之间加强联系,促进其参与度的提高,共同进行该研究。
   (二)加强建设创新型的教师团队,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
   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校都要对创新型的师资队伍进行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师的自身的各种素质,使其由原本的知识型发展为现代化的信息型教师,由经师变为人师。加大激励机制的应用,让教师以创新为基准点,开展创新型的教学,把教师独当一面的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拥有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施展自己的个性,拓展思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将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进行充分的集合,形成创新型的教师团队,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在师资与课程方面进行深度的对接
   高师院校和中小学校对接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就要对良好的对接关系进行构建,确保双方是平等民主的,在师资与课程内容上实现深度的对接,构建完整的共同体,加大对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力度。高师院校教师还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更好的将大学生兴趣与中小学教育结合起来,选择最适合现阶段大学生学习的教材,同时保证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另外,中小学校拥有较多教学经验的教师,也需要树立强大的信心,加强和高师教师间的沟通与配合,深入到教学改革中去,并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构建,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高师院校和中小学校之间的对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是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相关人员来说,需要加强对接研究现状分析,并结合实际问题制定针对性地措施,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象学意识[J].教育研究,2003(11)
   [3]牛丽丽,杨玉强,刘超.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研究存在的问题——中小学教师研究者身份缺失现象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
   (基金项目: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研究项目“理论与实践融合: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內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四川 内江 641000)
其他文献
通过对海南省琼中县民营橡胶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制约我县民营橡胶白粉病进行有效防治的因素;结合当前我县民营橡胶管理体制和植保体系,提出了今后我县民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天然橡胶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天然橡胶价格深幅下调。随着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中国天然橡胶市场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阐明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天然
【摘 要】看到竹子,会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文化类活动是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社会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渠道,我校依托校本资源,开展具有“竹文化”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走出一条有竹西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之路。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探索与思考   加强传统文化
【摘 要】语文阅读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模式,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阅读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兴趣;阅读方式;阅读能力   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中学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迎来了改革和创新。秉承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模式,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小组合作模式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更有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产学研结合教育逐渐成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一种新模式。从最初的理念接受到如今机制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在产学研背景下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