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首先,应清醒认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思想现状,这是增强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其次,剖析根源,查找原因,是增强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一环;再次,与时俱进,求实创新,探索增强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步显现,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多。而高校早已不是封闭的象牙塔,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也切身感受着剧烈的社会变革,并无可避免地产生困惑甚至不满,这些困惑和不满如果得不到适当适时解决,就会引起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因此,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澄清大学生在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是当前极为迫切的一件大事。那么,如何才能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
一、清醒认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思想现状,是增强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是健康的。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严格约束自己,有着较高的
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希望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许多大学生对社会上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假冒伪劣、钱权交易等社会道德失范现象反映强烈,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高效的社会,社会公正观己成为当代青年学生道德的主流。在道德修养方面,许多学生能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如不少大学生投身青年志愿者社区援助服务活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全国高校各级团组织与校内外单位的文明共建活动也已形成风气。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大学生选择了投身农村广阔天地,立志用自己的才华改变农村的落后状况,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当前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部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层面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第一,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却成为部分大学生的惯常做法,而诚实守信的传统道德理念弱化,甚至缺失。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诚信,简单而言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理应具有的诚实无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等道德素质。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理应恪守诚信理念。但综观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却不能不令人担忧:其一,在各种考试中投机作弊,弄虚作假。大学生作弊早已是令人头疼的老话题,另一方面是教育部严令各高校严肃处理考试作弊,另一方面是考试作弊的学生“前赴后继”“花样翻新”,且呈普遍之势:学习成绩差的作弊求过关,成绩好的作弊争拿奖学金。令人担忧的倒不是考试作弊的屡禁不止,而是考试作弊对于作弊者本人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丑事,有些学生认为,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造假行为比起来,考试作弊算不了什么大事情。其二,助学贷款到期不还,甚至恶意逃避。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放的一种贴息贷款,且贷款额度有限,只能解决少数贫困学生的困难,能够得到贷款的同学理应持感恩心态,按期还贷。但有些同学在毕业离校后却杳无音信。有的甚至更换手机号码和地址,使得银行很难联系上他们。这些人中有的参加了工作,有的仍在继续自己的学业,但在还款这个问题上,却表现出了和大学生这一层次极不相符的道德水准。
第二,追求奢侈排场、懒惰享乐的思想有所抬头,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美德有所淡化。大学生除每月的吃饭费用外,日常消费主要集中在聚会、上网、手机、谈恋爱等几大项上。大学寝室里很多都有电脑,不过这些电脑用于学习的非常少,很多学生都是在聊天或者玩游戏,此外,拥有MP3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除了电子产品外,化妆品是女生的一个重要支出,名牌护肤品,洗面奶,香水等已经成了很多女大学生的必备品。生活上追求奢侈,大吃大喝,不讲节俭,同学间互相攀比穿名牌服装,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就餐时浪费饭菜严重等,已是大学校园里并不罕见的现象。更值得注意的是,奢侈浪费就像传染病,不但有钱的学生追求高消费,而家庭收入一般甚至家境贫困的学生也盲目攀比,追求所谓的“档次”。有钱花钱,没钱怎么办呢?这将带来某些恶劣后果:如个别学生为了达到享受生活的目的,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第三,以个人为中心的自私自利思想却占据了某些人的头脑,而回报他人、体谅父母的感恩之心成为某些大学生心中的稀缺资源。父母将一个孩子培养成人,要历尽千辛万苦。孩子进入大学后,是否体谅父母的苦衷,是否记着父母的恩情?现实情况表明,很多学生的表现着实令许多家长们寒心:父母含辛茹苦,节衣缩食,有的还四处借债,但孩子却吃讲营养,穿讲高档,花钱如流水。有些大学生还嫌父母小气,心怀对父母的不满,更不要说对父母感恩了。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在遇到感情、学业等方面的压力不能自拔时,往往会选择自杀来逃避现实的挫折。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校中自杀的大学生已不在少数,而自杀是最不知道感恩的表现。漠视自己的生命,带来的却是父母无尽的悲痛。结束生命,逃避现实,却会使父母亲人痛苦一生。
二、其次,剖析根源,查找原因,是增强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一环
仅仅认识到大学生思想道德层面存在的问题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剖析根源,查找原因。
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和竞争机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传统道德规范对人们的制约作用被削弱。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发生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在全社会改变了过去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大环境下,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大学生开始对传统的人生价值体系进行批判性的思号,在对纷至沓来的新思想、新观念选择、接受的过程中,他们将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取向。在“讲奉献还是讲索取”这一基本问题上就有多种不同的选择,例如:只奉献不索取,多奉献少索取,少奉献多索取,不奉献不索取,不奉献只索取等。这种价值取向由一元向多元的变革是社会转型带来的必然结果。
同时,不同的思想观念在大学生头脑中的互相撞击,也是产生思想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大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同时,并未彻底摆脱封建意识和迷信思想的束缚,其中一些大学生在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诱惑面前难以坚决抵制,因而在各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在人生目标上出现了迷失或偏离。此外,西方各种思潮的输入与传播,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西方人生哲学的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的自我意识,在反传统、反主流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准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甚至形成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
此外,传统德育工作的固有缺陷也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以“书生型”为主,具有内向、谦虚,长于逻辑思维,重义轻利、不善交际等特点——这些虽然对于掌握科学知识,深入钻研书本有—定帮助,但限制了他们自身其他重要能力的发展,如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书生型”模式的教育基础。现代社会更需要思想开放、精神独立、讲究合作的新型人才。过去高校德育一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湮没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个性发展,这些狭隘观念已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而大学生自身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走出书斋,实现自我价值”的迫切性,商品意识、价值以及合理的利益观念逐渐成为其价值观的基本组成要素。面对上述变化,高校德育要更新观念,倡导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价值观,如新型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和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然而,我国当前的高校德育体系对此却缺少应有的回应。从传统德育方法而言,传统德育方法是强制式的,即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通过由教师制定道德规范、向学生灌输唯一价值准则的方式进行。这一崇尚一元化的价值观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仍以此种方法从事德育工作似乎就难以奏效了。
三、与时俱进,求实创新,探索增强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要把握正确的理论导向,让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占领高校的德育阵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理论等,都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广大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明辨大是大非的能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要树立起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
第二,在德育工作中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高校德育工作不能只靠老经验、老办法、老思路,必须创新,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寻找最佳结合点。要针对德育工作直接对人的特性,充分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倡导和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把集体教育和个别做好思想工作相结合起来,既遵循事物多样性的客观规律,又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满。
第三,要认识到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力争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在德育工作中既要注意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又要依靠学校层面,形成强大的合力;既要更新教育内容,又要改进方式方法,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既要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又要完善载体和建设阵地;既要强化工作力度,又要健全和完善校规校纪,净化校园环境,这样才能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好地发挥整体效能。
第四,用好网络平台,因势利导,占领新的宣传阵地。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迫切需要德育工作不断充实新的内容,采用新的手段,吸收新的科研成果,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加强调查研究,掌握思想动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实际效果。在继承的基础上,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并在创新中不断总结、提高,构建起德育工作新的理论体系,不断扩大和丰富德育工作的内容。 因势利导,利用网络平台,占领新兴的宣传阵地。
网络对于大学生是把双刃剑,它既为广大学生获取新信息、新知识和培养新技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不良文化的侵入提供了渠道。网络的开放性从信息的数量上冲击了学校德育的主导地位,网络环境的不可控性从信息质量上污染了德育的环境。以什么样的形式与方法占领这块重要的阵地,实在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网络平台,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及早发现问题,把握主动,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辨清是非。对于网络这个重要的宣传阵地,德育工作者不仅要讲德育工作的科学性,还要摸索网络德育教育的特殊规律。
关键词: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步显现,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多。而高校早已不是封闭的象牙塔,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也切身感受着剧烈的社会变革,并无可避免地产生困惑甚至不满,这些困惑和不满如果得不到适当适时解决,就会引起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因此,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澄清大学生在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是当前极为迫切的一件大事。那么,如何才能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
一、清醒认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思想现状,是增强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是健康的。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严格约束自己,有着较高的
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希望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许多大学生对社会上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假冒伪劣、钱权交易等社会道德失范现象反映强烈,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高效的社会,社会公正观己成为当代青年学生道德的主流。在道德修养方面,许多学生能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如不少大学生投身青年志愿者社区援助服务活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全国高校各级团组织与校内外单位的文明共建活动也已形成风气。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大学生选择了投身农村广阔天地,立志用自己的才华改变农村的落后状况,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当前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部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层面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第一,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却成为部分大学生的惯常做法,而诚实守信的传统道德理念弱化,甚至缺失。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诚信,简单而言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理应具有的诚实无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等道德素质。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理应恪守诚信理念。但综观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却不能不令人担忧:其一,在各种考试中投机作弊,弄虚作假。大学生作弊早已是令人头疼的老话题,另一方面是教育部严令各高校严肃处理考试作弊,另一方面是考试作弊的学生“前赴后继”“花样翻新”,且呈普遍之势:学习成绩差的作弊求过关,成绩好的作弊争拿奖学金。令人担忧的倒不是考试作弊的屡禁不止,而是考试作弊对于作弊者本人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丑事,有些学生认为,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造假行为比起来,考试作弊算不了什么大事情。其二,助学贷款到期不还,甚至恶意逃避。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放的一种贴息贷款,且贷款额度有限,只能解决少数贫困学生的困难,能够得到贷款的同学理应持感恩心态,按期还贷。但有些同学在毕业离校后却杳无音信。有的甚至更换手机号码和地址,使得银行很难联系上他们。这些人中有的参加了工作,有的仍在继续自己的学业,但在还款这个问题上,却表现出了和大学生这一层次极不相符的道德水准。
第二,追求奢侈排场、懒惰享乐的思想有所抬头,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美德有所淡化。大学生除每月的吃饭费用外,日常消费主要集中在聚会、上网、手机、谈恋爱等几大项上。大学寝室里很多都有电脑,不过这些电脑用于学习的非常少,很多学生都是在聊天或者玩游戏,此外,拥有MP3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除了电子产品外,化妆品是女生的一个重要支出,名牌护肤品,洗面奶,香水等已经成了很多女大学生的必备品。生活上追求奢侈,大吃大喝,不讲节俭,同学间互相攀比穿名牌服装,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就餐时浪费饭菜严重等,已是大学校园里并不罕见的现象。更值得注意的是,奢侈浪费就像传染病,不但有钱的学生追求高消费,而家庭收入一般甚至家境贫困的学生也盲目攀比,追求所谓的“档次”。有钱花钱,没钱怎么办呢?这将带来某些恶劣后果:如个别学生为了达到享受生活的目的,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第三,以个人为中心的自私自利思想却占据了某些人的头脑,而回报他人、体谅父母的感恩之心成为某些大学生心中的稀缺资源。父母将一个孩子培养成人,要历尽千辛万苦。孩子进入大学后,是否体谅父母的苦衷,是否记着父母的恩情?现实情况表明,很多学生的表现着实令许多家长们寒心:父母含辛茹苦,节衣缩食,有的还四处借债,但孩子却吃讲营养,穿讲高档,花钱如流水。有些大学生还嫌父母小气,心怀对父母的不满,更不要说对父母感恩了。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在遇到感情、学业等方面的压力不能自拔时,往往会选择自杀来逃避现实的挫折。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校中自杀的大学生已不在少数,而自杀是最不知道感恩的表现。漠视自己的生命,带来的却是父母无尽的悲痛。结束生命,逃避现实,却会使父母亲人痛苦一生。
二、其次,剖析根源,查找原因,是增强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一环
仅仅认识到大学生思想道德层面存在的问题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剖析根源,查找原因。
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和竞争机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传统道德规范对人们的制约作用被削弱。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发生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在全社会改变了过去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大环境下,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大学生开始对传统的人生价值体系进行批判性的思号,在对纷至沓来的新思想、新观念选择、接受的过程中,他们将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取向。在“讲奉献还是讲索取”这一基本问题上就有多种不同的选择,例如:只奉献不索取,多奉献少索取,少奉献多索取,不奉献不索取,不奉献只索取等。这种价值取向由一元向多元的变革是社会转型带来的必然结果。
同时,不同的思想观念在大学生头脑中的互相撞击,也是产生思想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大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同时,并未彻底摆脱封建意识和迷信思想的束缚,其中一些大学生在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诱惑面前难以坚决抵制,因而在各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在人生目标上出现了迷失或偏离。此外,西方各种思潮的输入与传播,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西方人生哲学的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的自我意识,在反传统、反主流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准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甚至形成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
此外,传统德育工作的固有缺陷也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以“书生型”为主,具有内向、谦虚,长于逻辑思维,重义轻利、不善交际等特点——这些虽然对于掌握科学知识,深入钻研书本有—定帮助,但限制了他们自身其他重要能力的发展,如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书生型”模式的教育基础。现代社会更需要思想开放、精神独立、讲究合作的新型人才。过去高校德育一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湮没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个性发展,这些狭隘观念已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而大学生自身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走出书斋,实现自我价值”的迫切性,商品意识、价值以及合理的利益观念逐渐成为其价值观的基本组成要素。面对上述变化,高校德育要更新观念,倡导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价值观,如新型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和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然而,我国当前的高校德育体系对此却缺少应有的回应。从传统德育方法而言,传统德育方法是强制式的,即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通过由教师制定道德规范、向学生灌输唯一价值准则的方式进行。这一崇尚一元化的价值观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仍以此种方法从事德育工作似乎就难以奏效了。
三、与时俱进,求实创新,探索增强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要把握正确的理论导向,让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占领高校的德育阵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理论等,都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广大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明辨大是大非的能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要树立起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
第二,在德育工作中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高校德育工作不能只靠老经验、老办法、老思路,必须创新,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寻找最佳结合点。要针对德育工作直接对人的特性,充分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倡导和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把集体教育和个别做好思想工作相结合起来,既遵循事物多样性的客观规律,又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满。
第三,要认识到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力争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在德育工作中既要注意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又要依靠学校层面,形成强大的合力;既要更新教育内容,又要改进方式方法,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既要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又要完善载体和建设阵地;既要强化工作力度,又要健全和完善校规校纪,净化校园环境,这样才能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好地发挥整体效能。
第四,用好网络平台,因势利导,占领新的宣传阵地。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迫切需要德育工作不断充实新的内容,采用新的手段,吸收新的科研成果,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加强调查研究,掌握思想动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实际效果。在继承的基础上,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并在创新中不断总结、提高,构建起德育工作新的理论体系,不断扩大和丰富德育工作的内容。 因势利导,利用网络平台,占领新兴的宣传阵地。
网络对于大学生是把双刃剑,它既为广大学生获取新信息、新知识和培养新技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不良文化的侵入提供了渠道。网络的开放性从信息的数量上冲击了学校德育的主导地位,网络环境的不可控性从信息质量上污染了德育的环境。以什么样的形式与方法占领这块重要的阵地,实在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网络平台,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及早发现问题,把握主动,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辨清是非。对于网络这个重要的宣传阵地,德育工作者不仅要讲德育工作的科学性,还要摸索网络德育教育的特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