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收集、整理高黎贡山南段傈僳族常用的药食两用植物基本情况。方法: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及田野调查。结果:收集了19种傈僳族常用的药食两用植物,了解了它们的基本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高黎贡山生物资源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黎贡山;傈僳族;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R28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1-0055-0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为生活在高黎贡山南段保山境内的傈僳族,田野调查主要是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的傈僳族群众。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研究查阅相关记载傈僳族医药信息的文献以及有关傈僳族的历史、宗教、饮食文化等文献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
1.2.2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请本校傈僳族学生回乡访谈傈僳族群众,内容主要包括收集关于傈僳族药食两用植物种类、名称、食用部位、药用部位、采集时间、采集方法、食用方法以及药用作用等内容,调查范围涉及面广。
1.2.3田野调查是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方法,主要是采取关键人物访谈和上山下箐考察等田野工作方法。访谈根据过程可控制的程度可分为结构性访谈、半结构性访谈、无结构性访谈。笔者以半结构性访谈为主,即在访谈过程中,有些问题是事先设定好的,有些则是在谈话中提出的。半结构性访谈在田野调查中具有十分重要,因为它同时具有非结构性访问和结构性访问的优点,同时在访谈中提倡双向交流,容易营造出轻松友好的谈话环境,所以不仅容易获得预想不到的重要信息,也容易对较敏感的话题进行深入的了解。
2调查结果
2.1文献研究结果文献资料主要包括《怒江中草药》以及一些期刊论文等。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傈僳族主要的药食两用植物为鱼腥草、青刺尖、野芹菜(详见表1)等,报道最多的是漆树籽榨取的漆油[1~2]。
2.2问卷调查结果共发出问卷50份,收回问卷41份,有效问卷27份,选取了即经常食用又对疾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植物种类,经过统计,常用的有鱼腥草、茅香菜、野芹菜、苦凉包、蕨菜、椿头、山葱、百花(详见表1)、漆油等9种。
2.3田野调查结果课题组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到保山傈僳族主要集中居住地区的芒宽乡,走访了10几个大小自然村,海拔落差达2000 m以上。现将傈僳族常用的药食两用植物列表报道如下:
3思考及展望
通过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傈僳族历史、宗教、饮食文化等文献资料,笔者整理出一部分既具有调理作用或治疗作用,又美味可口、资源量大,采集不致破坏生态环境的药食两用的植物,让更多的人认识傈僳族人民医药经验与饮食文化,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去关注和研究傈僳族。
笔者认识到,当地傈僳族人民居住环境大多属于高寒山区,海拔落差较大,缺医少药,村民生病后多自行采集草药医治,平时的饮食也因经济条件落后、交通不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是采集山间的野菜为食,因此两者之间相互交融,不断发展,从而留下现在较为常用和常吃的草药和菜食,又因居住环境为高寒山区,病种多为风湿病、跌打损伤、虫蛇咬伤等等,日常生活中饮食也难免偏向于能驱寒、活血化瘀、解毒等。
总之,独特的环境造就其独特的药食文化与经验,对傈僳族同胞日常使用的药食两用植物基本情况进行研究,挖掘、总结傈僳族传统的医药与饮食文化经验,有利于挖掘、总结、保护和传承傈僳族药食经验,使傈僳族同胞千百年积累起来的药食经验不致失传;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傈僳族传统的医药与饮食文化,使我国的药食文化更加丰富;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高黎贡山的植物资源;有利于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夯实基础,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傈僳族简史编写组.傈僳族简史[M].昆明:云南省人民出版社,1983:124.
[2]王成章,朱正明.我国漆籽资源的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J].林业科技开发,2001,15(1):9~11.
[3]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卫生局.怒江中草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1:8,171,180,182,184.
[4]钱子刚.高黎贡山药用植物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5.
[5]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92~407.
(收稿日期:2012-10-09)
关键词:高黎贡山;傈僳族;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R28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1-0055-0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为生活在高黎贡山南段保山境内的傈僳族,田野调查主要是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的傈僳族群众。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研究查阅相关记载傈僳族医药信息的文献以及有关傈僳族的历史、宗教、饮食文化等文献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
1.2.2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请本校傈僳族学生回乡访谈傈僳族群众,内容主要包括收集关于傈僳族药食两用植物种类、名称、食用部位、药用部位、采集时间、采集方法、食用方法以及药用作用等内容,调查范围涉及面广。
1.2.3田野调查是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方法,主要是采取关键人物访谈和上山下箐考察等田野工作方法。访谈根据过程可控制的程度可分为结构性访谈、半结构性访谈、无结构性访谈。笔者以半结构性访谈为主,即在访谈过程中,有些问题是事先设定好的,有些则是在谈话中提出的。半结构性访谈在田野调查中具有十分重要,因为它同时具有非结构性访问和结构性访问的优点,同时在访谈中提倡双向交流,容易营造出轻松友好的谈话环境,所以不仅容易获得预想不到的重要信息,也容易对较敏感的话题进行深入的了解。
2调查结果
2.1文献研究结果文献资料主要包括《怒江中草药》以及一些期刊论文等。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傈僳族主要的药食两用植物为鱼腥草、青刺尖、野芹菜(详见表1)等,报道最多的是漆树籽榨取的漆油[1~2]。
2.2问卷调查结果共发出问卷50份,收回问卷41份,有效问卷27份,选取了即经常食用又对疾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植物种类,经过统计,常用的有鱼腥草、茅香菜、野芹菜、苦凉包、蕨菜、椿头、山葱、百花(详见表1)、漆油等9种。
2.3田野调查结果课题组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到保山傈僳族主要集中居住地区的芒宽乡,走访了10几个大小自然村,海拔落差达2000 m以上。现将傈僳族常用的药食两用植物列表报道如下:
3思考及展望
通过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傈僳族历史、宗教、饮食文化等文献资料,笔者整理出一部分既具有调理作用或治疗作用,又美味可口、资源量大,采集不致破坏生态环境的药食两用的植物,让更多的人认识傈僳族人民医药经验与饮食文化,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去关注和研究傈僳族。
笔者认识到,当地傈僳族人民居住环境大多属于高寒山区,海拔落差较大,缺医少药,村民生病后多自行采集草药医治,平时的饮食也因经济条件落后、交通不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是采集山间的野菜为食,因此两者之间相互交融,不断发展,从而留下现在较为常用和常吃的草药和菜食,又因居住环境为高寒山区,病种多为风湿病、跌打损伤、虫蛇咬伤等等,日常生活中饮食也难免偏向于能驱寒、活血化瘀、解毒等。
总之,独特的环境造就其独特的药食文化与经验,对傈僳族同胞日常使用的药食两用植物基本情况进行研究,挖掘、总结傈僳族传统的医药与饮食文化经验,有利于挖掘、总结、保护和传承傈僳族药食经验,使傈僳族同胞千百年积累起来的药食经验不致失传;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傈僳族传统的医药与饮食文化,使我国的药食文化更加丰富;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高黎贡山的植物资源;有利于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夯实基础,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傈僳族简史编写组.傈僳族简史[M].昆明:云南省人民出版社,1983:124.
[2]王成章,朱正明.我国漆籽资源的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J].林业科技开发,2001,15(1):9~11.
[3]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卫生局.怒江中草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1:8,171,180,182,184.
[4]钱子刚.高黎贡山药用植物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5.
[5]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92~407.
(收稿日期:201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