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作背景
《海风阵阵愁煞人》是一首旋律丰富、情感饱满的抒情咏叹调,歌剧中的音乐取材大多采用民族戏曲音乐,加入了河南的地方戏曲元素,并借鉴和吸收西方音乐手法进行创作的,期间还融合了沿海渔船号子,最终创作出一部独具特色的声乐作品。
原著故事发生在东南沿海的珊瑚岛上,该剧讲述了《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故事女主人公珊妹,从小生活于贫苦家庭,幼时母亲离她而去,与父亲相依为命,年老的父亲靠打渔度日,但还是支付不起渔霸的租金,生活劳顿使其一病不起,此时恋人阿青哥也被逼逃往大陆,珊妹别无出路无奈含悲忍泪去渔霸家为爹爹赊药救爹爹性命。这部歌剧是由海政歌剧团剧作家赵忠、忠艺兵等编剧,作曲家王锡仁、胡士平作曲,赵忠等导演,蒋晓军主演。《海风阵阵愁煞人》汲取了民间小调与中国戏曲元素,作曲家运用我国戏曲板腔体结构创作出,以主要人物珊妹的核心咏叹调《海风阵阵愁煞人》而取得卓越成绩,被公认为 我国歌剧的代表性佳作之一,1960年8月首演于海政歌剧团,大放异彩并取得一致好评。
二、演唱解析
《海风阵阵愁煞人》全曲以戏曲音乐为主,行腔自如,大量融合了豫剧声腔中的大板唱腔,即“板腔体”,全曲由散板、慢板、快板、中板结合而成。借鉴豫剧唱腔中吐字与咬字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极具地方特色与口语化,感情真挚朴实,贴切自然。乐曲的开头,引子部分以旋律自由的散板开腔。乐曲开头句中,“海” 字的吐字与咬字果断干脆。紧接着之后的“风”字在与“海”字保持在统一唱腔的同时,运用像剧中“喷口”的演唱方式将其甩开,“风" 字要重咬狠咬,运用“抛腔”的技巧将女主人公愤恨的情绪表现出来,之后再慢慢拉开,咬字灵活而干脆。将珊妹内心的悲愤之情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表现地淋滴尽致。散板引子部分的唱腔,演唱時要讲究声音的轻重缓急。“阵阵” 的第二个字上运用与融入了戏曲声腔,并带有豫剧音乐中的哭腔元素,低回吟唱,催人泪下,烘托出主人公悲苦与无奈的心境。“愁煞”的咬字干胞而清晰。饱满有力。“人” 字头重咬。将感情推向高潮,然后缓缓拉开,此处运用了豫剧中的“拖腔”元素,将珊妹内心的愤慨惆怅与悲痛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这一句也是整首乐曲的点睛之笔,有点题之意,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
歌曲在引子部分用了散拍子,谱面上的自由延长符号,给了演唱者充分自由的发挥,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拖腔,这个自由的发挥,辅助演员无论在角色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是一一个很好的展示与亮相。再如,在唱“海风”时强度不要太大,咬住“风”字再慢慢地拉开,第二个“阵”字在6这个音上做一下戏曲哭腔的处理,“愁煞"两个字在演唱时咬字要果断、不犹豫,唱出“愁煞"后断然收住,此时的无声胜似有声,伴随越来越快的单皮鼓节奏,使情感得以充分的酝酿,之后的紧拉慢唱,要注意演唱技巧的运用,挂住位置,满上情感,用气息把声音慢慢推到最高音时再弱下来,到句尾处加以甩腔,欲强先弱的有效处理,像是把所有的悲愤全都发泄出来,有淋漓尽致之感,在音最高之处显得更加精彩、更抓人心。.
接下来的旋律音乐以级进为主,显然没有大跳,演唱时像说话一样把剧情要表达的情绪表达出来。此时的语言一定要生动,要把字头拿住。如“风浪它不怜打渔的人”这一句,把“不”字字头处理得短促有力,找到喷口的力量;对"打”字的处理,同样要求字头的阻气要短而有弹性,在情绪中带着哭腔有力地喷出。这样,语气和音乐的紧密连接,既能准确表达出女主人公珊妹无奈、悲愤的心情和暗含的反抗力量,同时使演唱者的表现力更强。
间奏的音乐,拉开了珊妹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一些戏曲功底深厚的艺术家在原有的谱面上加一个倚音并带上哭腔的处理,更突出了无奈的情绪。在演唱“爹爹染重病,他卧床昏沉沉"这句不是太强的语句时,此句着重突出“昏沉沉"三字,同样叙述当时的无奈之情。“渔船搁沙滩,渔债逼死人”这一-句在演唱时要注意腰腹间气息的对抗,声音要往前送,重点突出“逼”字,注意语气的配合。紧接下来的两个连续问句“渔霸的天下何日了?渔家苦难几时尽? "更加突出渔民被逼不能出海的无奈和悲愤之情。演唱时要注意谱面上的自由延长记号和情绪的推进。在演唱“何日了”时,语气要肯定,收住声音,气断情不断,稍微地停顿后再推出下半句,主要突出“苦"字,在唱时要注意横膈膜要给以往下坠压的感觉。“难”字的第=拍中间加一个气口,并带以哭腔唱出“苦难"的含义,这样情中有声、声中有情的交融,使情感得到一定的升华。
从“听说是”开始曲子转入了行板,节奏较之前稍快,描述当时主人公听说解放军要来那种期盼的喜悦心情,轻快的音乐和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演唱时,情绪的解放,要求吐字轻快有力,语气肯定。说到“救穷人"三字,速度要跟着情绪的变化而稍微放慢,“此话想必都是真"一句速度要突然放慢,情绪要表现出若有所思,“真"字要表现出无限的期盼,同时加重字头的力量,这样的处理就相对精彩了。“泪眼望穿"把旋律音乐推向了另一个小高潮,此时音乐回到原速,但在唱“但愿救星早降临"时速度要渐快,唱得轻巧且又有弹性。音乐在这一部分要感觉轻松欢快。这一部分的音乐起伏较大,表现出主人公思想情感较明显的波动。
唱段最后一段音乐,在一段快板间奏的烘托下,音乐也变得快速。演唱时语气要肯定,在唱"恨”字时,咬字的喷口要强调字头,“恨”字上的倚音不要按谱面上来处理,把倚音唱成一拍后再唱出此句的最高音,这样处理更加突出主人公当时坚定和无奈之情。此时伴奏会突然慢下来,显得很静,一直到“登豪门"三字后气氛才慢慢出来渲染情绪。“爹爹"二字在演唱时,为了突出语气,第一个“爹"字要处理得短而有弹性,第二个“爹"字相对长,在位置上停住,不要音量,只要感觉,到此句的十六分音符才稍微把声音放出。最后一“门”字是一个比较长的拖腔,音不高,只要求歌唱者注意气息的连贯,在两拍附点后稍作停顿,但要做到声断气不断,气断情不断,结尾处加以颤音的处理,会显得有韵味,使音乐与唱腔的结合更加完美。
总结
《海风阵阵愁煞人)这个经典唱段既有丰富的人物性格,又具有强烈的情绪变化,演唱中对声音的控制与处理要求很高,力求在情感的处理上做到细腻,这样才能抓住人物,抓住观众,继而使作品成功。因此,演唱者除了具备相当的演唱技术外,同时把握好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人物背景,从而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成功塑造歌剧的人物形象。
《海风阵阵愁煞人》是一首旋律丰富、情感饱满的抒情咏叹调,歌剧中的音乐取材大多采用民族戏曲音乐,加入了河南的地方戏曲元素,并借鉴和吸收西方音乐手法进行创作的,期间还融合了沿海渔船号子,最终创作出一部独具特色的声乐作品。
原著故事发生在东南沿海的珊瑚岛上,该剧讲述了《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故事女主人公珊妹,从小生活于贫苦家庭,幼时母亲离她而去,与父亲相依为命,年老的父亲靠打渔度日,但还是支付不起渔霸的租金,生活劳顿使其一病不起,此时恋人阿青哥也被逼逃往大陆,珊妹别无出路无奈含悲忍泪去渔霸家为爹爹赊药救爹爹性命。这部歌剧是由海政歌剧团剧作家赵忠、忠艺兵等编剧,作曲家王锡仁、胡士平作曲,赵忠等导演,蒋晓军主演。《海风阵阵愁煞人》汲取了民间小调与中国戏曲元素,作曲家运用我国戏曲板腔体结构创作出,以主要人物珊妹的核心咏叹调《海风阵阵愁煞人》而取得卓越成绩,被公认为 我国歌剧的代表性佳作之一,1960年8月首演于海政歌剧团,大放异彩并取得一致好评。
二、演唱解析
《海风阵阵愁煞人》全曲以戏曲音乐为主,行腔自如,大量融合了豫剧声腔中的大板唱腔,即“板腔体”,全曲由散板、慢板、快板、中板结合而成。借鉴豫剧唱腔中吐字与咬字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极具地方特色与口语化,感情真挚朴实,贴切自然。乐曲的开头,引子部分以旋律自由的散板开腔。乐曲开头句中,“海” 字的吐字与咬字果断干脆。紧接着之后的“风”字在与“海”字保持在统一唱腔的同时,运用像剧中“喷口”的演唱方式将其甩开,“风" 字要重咬狠咬,运用“抛腔”的技巧将女主人公愤恨的情绪表现出来,之后再慢慢拉开,咬字灵活而干脆。将珊妹内心的悲愤之情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表现地淋滴尽致。散板引子部分的唱腔,演唱時要讲究声音的轻重缓急。“阵阵” 的第二个字上运用与融入了戏曲声腔,并带有豫剧音乐中的哭腔元素,低回吟唱,催人泪下,烘托出主人公悲苦与无奈的心境。“愁煞”的咬字干胞而清晰。饱满有力。“人” 字头重咬。将感情推向高潮,然后缓缓拉开,此处运用了豫剧中的“拖腔”元素,将珊妹内心的愤慨惆怅与悲痛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这一句也是整首乐曲的点睛之笔,有点题之意,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
歌曲在引子部分用了散拍子,谱面上的自由延长符号,给了演唱者充分自由的发挥,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拖腔,这个自由的发挥,辅助演员无论在角色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是一一个很好的展示与亮相。再如,在唱“海风”时强度不要太大,咬住“风”字再慢慢地拉开,第二个“阵”字在6这个音上做一下戏曲哭腔的处理,“愁煞"两个字在演唱时咬字要果断、不犹豫,唱出“愁煞"后断然收住,此时的无声胜似有声,伴随越来越快的单皮鼓节奏,使情感得以充分的酝酿,之后的紧拉慢唱,要注意演唱技巧的运用,挂住位置,满上情感,用气息把声音慢慢推到最高音时再弱下来,到句尾处加以甩腔,欲强先弱的有效处理,像是把所有的悲愤全都发泄出来,有淋漓尽致之感,在音最高之处显得更加精彩、更抓人心。.
接下来的旋律音乐以级进为主,显然没有大跳,演唱时像说话一样把剧情要表达的情绪表达出来。此时的语言一定要生动,要把字头拿住。如“风浪它不怜打渔的人”这一句,把“不”字字头处理得短促有力,找到喷口的力量;对"打”字的处理,同样要求字头的阻气要短而有弹性,在情绪中带着哭腔有力地喷出。这样,语气和音乐的紧密连接,既能准确表达出女主人公珊妹无奈、悲愤的心情和暗含的反抗力量,同时使演唱者的表现力更强。
间奏的音乐,拉开了珊妹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一些戏曲功底深厚的艺术家在原有的谱面上加一个倚音并带上哭腔的处理,更突出了无奈的情绪。在演唱“爹爹染重病,他卧床昏沉沉"这句不是太强的语句时,此句着重突出“昏沉沉"三字,同样叙述当时的无奈之情。“渔船搁沙滩,渔债逼死人”这一-句在演唱时要注意腰腹间气息的对抗,声音要往前送,重点突出“逼”字,注意语气的配合。紧接下来的两个连续问句“渔霸的天下何日了?渔家苦难几时尽? "更加突出渔民被逼不能出海的无奈和悲愤之情。演唱时要注意谱面上的自由延长记号和情绪的推进。在演唱“何日了”时,语气要肯定,收住声音,气断情不断,稍微地停顿后再推出下半句,主要突出“苦"字,在唱时要注意横膈膜要给以往下坠压的感觉。“难”字的第=拍中间加一个气口,并带以哭腔唱出“苦难"的含义,这样情中有声、声中有情的交融,使情感得到一定的升华。
从“听说是”开始曲子转入了行板,节奏较之前稍快,描述当时主人公听说解放军要来那种期盼的喜悦心情,轻快的音乐和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演唱时,情绪的解放,要求吐字轻快有力,语气肯定。说到“救穷人"三字,速度要跟着情绪的变化而稍微放慢,“此话想必都是真"一句速度要突然放慢,情绪要表现出若有所思,“真"字要表现出无限的期盼,同时加重字头的力量,这样的处理就相对精彩了。“泪眼望穿"把旋律音乐推向了另一个小高潮,此时音乐回到原速,但在唱“但愿救星早降临"时速度要渐快,唱得轻巧且又有弹性。音乐在这一部分要感觉轻松欢快。这一部分的音乐起伏较大,表现出主人公思想情感较明显的波动。
唱段最后一段音乐,在一段快板间奏的烘托下,音乐也变得快速。演唱时语气要肯定,在唱"恨”字时,咬字的喷口要强调字头,“恨”字上的倚音不要按谱面上来处理,把倚音唱成一拍后再唱出此句的最高音,这样处理更加突出主人公当时坚定和无奈之情。此时伴奏会突然慢下来,显得很静,一直到“登豪门"三字后气氛才慢慢出来渲染情绪。“爹爹"二字在演唱时,为了突出语气,第一个“爹"字要处理得短而有弹性,第二个“爹"字相对长,在位置上停住,不要音量,只要感觉,到此句的十六分音符才稍微把声音放出。最后一“门”字是一个比较长的拖腔,音不高,只要求歌唱者注意气息的连贯,在两拍附点后稍作停顿,但要做到声断气不断,气断情不断,结尾处加以颤音的处理,会显得有韵味,使音乐与唱腔的结合更加完美。
总结
《海风阵阵愁煞人)这个经典唱段既有丰富的人物性格,又具有强烈的情绪变化,演唱中对声音的控制与处理要求很高,力求在情感的处理上做到细腻,这样才能抓住人物,抓住观众,继而使作品成功。因此,演唱者除了具备相当的演唱技术外,同时把握好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人物背景,从而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成功塑造歌剧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