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7日,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JohnUpdike)因为癌症离开了人世。逝者身后,这位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留下了25本长篇小说、5部诗集、12本短篇小说集、4本文学评论集。不过,在其作品中,最为璀璨的人物还是兔子哈利,他把描写哈利死亡的第4部取名为《兔子歇了》:小说最后,主人公说了一句:“我能告诉你的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糟。”
也许,约翰·厄普代克在提前告诉诸位读者,有天他歇了,也并不是——那么糟。
厄普代克,风光的人生也有遗憾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是《纽约客》的灵魂人物,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的“兔子四部曲”《兔子,跑吧》、《兔子归来》、《兔子宫了》、《兔子歇了》)让他蜚声世界,甚至记不清他名字的人也都知道“兔子”的绰号;普利策新闻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国家书评协会奖……他几乎将美国文学界的重要奖项悉数收归囊中。不过这样风光的人生也有遗憾,那就是他从未得到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但不管怎样,他仍然是人们心中不朽的兔子。
你见过像“兔子”一样的男人没有?
这里有一位美利坚合众国版的兔子男人。他名叫哈利·安斯特朗,1933年出生,1989年去世,绰号兔子。兔子高大英俊,没念过大学,最大的成就是在高中时成为学校篮球明星,早早结婚,生育一子,靠着岳父的车行慢慢成为中产阶级,在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60年代的美国性解放运动、民权运动、越战,70年代美国登月计划,以及80年代的通货膨胀后,于1989年8月的一天死亡。
1月27日,在小说中的人物兔子先生去世20年以后,约翰·厄普代克也悄然离去,享年76岁。在小说里,厄普代克安排兔子比自己小1岁,出生在差不多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制造者不仅比被制造者多活了21年,而且比兔子的人生要辉煌得多。
1932年,约翰·厄普代克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小镇,父亲在一家中学教授数学,母亲则像那个时候大多数女性一样做着专职主妇。尽管一辈子围绕着家庭,然而母亲心中一直有着一个梦想——成为一位作家。母亲对写作的痴迷潜移默化地植入到厄普代克的心里。
厄普代克12岁时,一位亲戚给他订了份《纽约客》作为圣诞礼物,小厄普代克对这份礼物非常喜欢。不过他没想到,从那时起,他会与这本杂志结下终身之缘。1954年,厄普代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英语系,不久,在E·B·怀特夫妇的推荐下,厄普代克如愿以偿地进入《纽约客》杂志做编辑并撰写书评。这本带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杂志成为厄普代克的文学起点。进入《纽约客》的同年,他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短篇小说处女作《费城友人》,从此他执笔的手就再也没有停歇过。4年后,厄普代克辞去《纽约客》的工作。回到乡下做专职作家,但是他与《纽约客》的联系却没有因此中断,这本杂志成为他一生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截至他去世时,他在《纽约客》上发表过800多篇文章,50多年平均下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他的文章面市。可以说,厄普代克和塞林格等作家一起,成为支撑起《纽约客》的灵魂人物,连《纽约客》的编辑们都很难想象,没有厄普代克的《纽约客》会是什么样子。
厄普代克是一个多产作家,平均每年都会有一本书出版,而创作领域兼顾小说、诗歌、剧作、散文、文艺评论……他的作品就像一部社会史百科全书,巨细靡遗地描绘出美国过去半个世纪来错综复杂的社会风景,其中他横跨30年创作的小说“兔子系列”让他跻身美国小说大师的行列,而“兔子”也几乎成为“约翰厄普代克”的代名词。
细腻的、出色的细节描写是厄普代克“蛊惑”读者的“妖术”。厄普代克自幼喜爱绘画,大学时还曾去牛津大学进修过油画,由此他对事物的色泽、人物的行动观察得十分敏锐,他的精确性中是一种常年画画人的本能意识。他把文字当做调色盘,拿丰满的色彩和文雅的笔调把字句里的人调和得面目模糊但内心细腻。比如他的中篇小说《纽约情人》的开头是一个男人出差独自坐火车进纽约的片段,火车像缓慢的成人仪式一样,把一个外省男人从熟悉的家庭,世俗生活中抽离出来。缓缓向城市开进。进纽约原意味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厄普代克则巧妙用火车做了主人公和读者之间的一滴润滑剂,试图温和地把读者带进一个可以理解的男性世界中去。有人说厄普代克向普鲁斯特学习了意识流手法,把人物复杂化的内心世界极度铺陈,这样的好处是可见的,让读者理解人物,不仅通过行动,还可以把感觉的触角深入到人物内心。
而在现实中,厄普代克就像自己笔下不甘平庸的主人公一样野心勃勃,“碌碌无为”从来不曾出现在他的字典里,他的一生几乎囊括了所有美国文学大奖。此外,他是美国历史上第4位两次髓上过《时代》周刊封面的作家,另外三位是在辛克莱·刘易斯(1927年,1945年),海明威(1937年,1945年)和福克纳(1939年,1964年)。1968年,他第一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通奸社会”,这是因为其颇受争议的著作《夫妇们》(Couples),该书描写了美国小镇中产阶级家庭组织的换妻派对。厄普代克第二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是在1982年,是因为他的《兔子富了》为他赢得了当年美国文学界的三大奖项: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书评协会奖。《时代》周刊给他的头像配的题目是“年过半百,终成伟业”。
如果说,厄普代克有什么遗憾,就是他不曾被诺贝尔文学奖青睐过。文艺观察家们有种说法——每年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奖的季节,世界文坛就会觅斥着美国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会否获奖的猜测。但也许作品风格介于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的厄普代克并不对诺贝尔的胃口。没能获得诺贝尔奖是厄普代克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而他的辞世也仿佛是这位“兔子”先生的一次恶作剧,温和又有伤感地调侃了这个遗憾。
“兔子四部曲”
男人的人生四季
“兔子四部曲”每一部分别在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初出版,以“历代纪”的方式通过兔子一生记录了美国战后30多年社会历史的全貌。这是厄普代克的刻意而为,他有意选取每十年的最后一年作为故事发生的时间,在这末日来临之际放大人们的孤独、恐惧、失落和异化,甚至死亡。而今年,又一个十年的最后一年,厄普代克终于以谢幕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一道风景。
一个男人的春夏秋冬
“兔子四部曲”是一面镜子,不恨折射着美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时代变迁,也是一部厄普代克从个人历史角度书写的不同年龄阶段男性的情爱和婚姻世界的成长史。就像一个男人一生四季的风景画。
《兔子,跑吧》逃离迷惘的青春:
第一部曲《兔子,跑吧》的时间背景是1959年。26岁的主人公哈利安斯特郎外号“兔 子”,因为他像兔子般弱小善良,只要麻烦缠身,马上就一跑了之,逃跑是他的本质与特性。哈利高大英俊,在中学时是篮球队明星,步入社会后却只是一位身份低微的推销员,每天在市场上极力向家庭主妇们推销厨用刀具。哈利的妻子詹坭丝在家做专职主妇,但却邋遢臃肿,喜欢酗酒。面对不如意的生活,哈利选择了逃跑。离家出走中哈利认识了妓女鲁丝,并和鲁丝过起了同居生活。然而此时酗酒的詹妮丝不慎让小女儿淹死在浴缸。哈利不得不回来参加葬礼,然而哈利拒不承认自己的过错,引起了众怒,这使得他再次出逃。当哈利本以为可以在鲁丝那避难时,他意外得知——鲁丝已经怀孕,于是哈利又一次出逃……
20多岁的时候,人们或许都容易面临跟哈利类似的生活和情感境遇——找不到中意的女人,找不到中意的工作。易陷入失望、不满和迷惘中。27岁的作家厄普代克或许深有感触。厄普代克6岁时因荨麻疹落下牛皮癣的后遗症,为此他深为自卑。厄普代克在1989年出版的第三部自传《自我意识》中首次向读者披露自己长牛皮癣的秘密,并把他人生的一些选择的根本原因归结于皮肤病。于是当他在剑桥遇到爱才如命的女校友玛丽·彭宁顿愿意以身相许时,他毫不犹豫地在毕业前就步入了婚姻,他解释说,“我为什么那么年轻就结婚?因为一旦发现了一位能原谅我皮肤的可爱女孩,我就不敢冒失去她的危险再去另找一个。”那时他面对爱情的降临心里最担心的恐怕是错过这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结婚后5年,他已经是一位父亲,却为了成为专职作家辞掉了《纽约客》的工作。那时,每年上午9点,厄普代克雷打不动地进入书房,一直写到下午3点才会出来,可见养家糊口的重担压在他身上有多么沉重,看来著作等身有时候也是生活逼迫出来的。
“兔子”本身就是厄普代克个人经历的写照。年轻时,很多选择都是会后悔的;年轻时,所有女人的不完美都是不可以忍受的。
小说开头,厄普代克便描写了一对单纯夫妻对婚姻的彼此失望——男人回到家,闻到房间里腐烂的味道。发现孩子不见了,而妻子似乎一夜间不再漂亮了——“嘴角多了皱纹,嘴巴很贪婪,头发稀疏”。比这些更糟糕的是,年轻爱漂亮的男人发现女人爱抽烟、偷酒喝,就是不爱收拾家里的破玩意儿,战后青年的迷惘以及妻子的漫不经心为哈利的出逃编制了社会和个人的种种理由。
情人、妓女鲁丝和她的家,成为年轻兔子逃避现实生活的天堂。这里,哈利可以整日游手好闲,还可以享受一个陌生女人的温情。在小说里,厄普代克几乎美化了一个母亲般无私形象的女人——鲁丝,热情、温暖、大方、理性而明亮的女人。三个月的情人关系,是小说中最温暖的场景。这里面可以看出一个同样和主人公年轻的男性作家对理想女性的幻想成分——柔媚和无任何需求的女性。年轻男人对陌生女人的巨大情欲,对轻松性关系的好奇心,都大胆地体现在其章节里面:“他真是疯了,恨不得把她压碎,他肋骨间一个小量器使他越来越需要压力,需要纯粹的压力,这其中并没有爱,没有那种从肌肤上浮掠而过的爱,他感觉不到他们的肌肤,只想把她的心脏揉进他的心脏。”
所谓情人,是一家临时客栈,装潢必定是最精致的。而“年轻”或许就是意味着自我为中心,互相伤害。
《兔子归来》狂飙时代中爱的徒劳:
第二部曲《兔子归来》中的故事发生在1969年,这是美国性解放运动,民权运动高涨的变革时代。没有一切不是激烈而矛盾的。而时代精神成为影响兔子私人情感和婚姻生活最重要的力量。在这部小说中,“兔子”已经36岁了,结果妻子跟父亲车行的伙计跑了,离开了失意的哈利,而哈利只好独自带着儿子纳尔逊生活。这时,他和一个比自己小16岁的女孩吉尔开始了同居,同时住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黑人青年。这个奇怪的组合引起种族主义者的不满,于是一场火灾烧毁了他们的家,吉尔也因此丧命。兔子的故事在这里突然中断。
《兔子归来》更多是反思上世纪60年代中年夫妻对婚姻的反思态度。在小说开头,上部那个颓废和头脑简单的妻子詹妮丝突然性情大变,觉悟了,找情人私奔,并给不肯脱离婚姻的兔子写了封时代檄文:“哈利,不管这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痛苦我都很抱歉……但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是不要让负疚的感情控制了我们。我正在努力想弄明白我自己,我是谁,该往哪里去。哈利,我需要我们俩来作出一个双方都接受的决定。现在已经是1969年了,两个成熟的人没有任何理由仅只是由于惰性而把对方闷死。我想找到一个实实在在的我,我建议你也这么做……”
这段话多像上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人士的宣言,一种自信或者叫盲目自信的精神开始在美国妇女内心发芽了。而身处时代浪潮中的男性代表“兔子”并没有那么激动,他只是一个普通印刷工,垂头丧气地应付工作和儿子,曾经有长达10年的禁欲时间。这里面,婚姻的撕裂并不痛苦,似乎是顺应时代而生的婴儿。
在提及自己60年代时的生活时,厄普代克曾毫不讳言地讲道:“我曾爱上别的男人的妻子……简单地讲,我曾多次想摆脱出自己的婚姻而开始另外的婚姻,但都没有成功。”而少女吉尔的出现,更像作家特意为主人公安排的另一种疗伤方式,如果说10年前的鲁丝代表了成熟的母爱,而吉尔的爱情则是少女的纯洁之爱——洛丽塔之爱。吉尔是上世纪60年代之子——温和宽厚又放荡不羁,吸毒、崇尚性爱自由和人人平等、爱思索沉迷一些玄学,并反对越战。兔子似乎是站在对立面的情人,关注着这个小女孩给自己精神和物质生活带来的变化:“她那青春的肉体正萌动着要学会感知,她的神经末梢依然向内卷曲着,就像春天里蕨类植物的头部,未长成熟。生硬冷淡曾使他不快,但那并非她的过错,将自身作为礼物实在太珍贵了,简直无法奉送。”
一切狂欢都有结束的时候,小说行进到3/4处,吉尔被大火烧死,而詹妮斯和情人的激情也燃烧殆尽了;小说最后,詹妮斯对兔子说:“我玩够了,”兔子对其他人说:“我和妻子已经筋疲力尽了。”不同于上部分互相指责漫骂的关系,各自犯错的男女、在情感中做实验的夫妻又回到了原点。混乱的、精力旺盛的美国上世纪60年代,兴奋又疲惫的美国模范夫妻,干最后,在一家汽车旅馆,拥抱着睡去。
《兔子富了》无力的人生:
第三部《兔子富了》描写了1979年6月到1980年初的兔子生活,这时的他已经成为岳父车行的老板。代理丰田车,富裕多金,和岳母、妻子住在一起,生活中最头疼的事情是好吃懒作的儿子纳尔逊。最糟糕的是,儿子大学还没有毕业就带了女友住到了家里来。
空虚、怀旧、志得意满是40多岁男人哈利的精神状态。在这部小说里,他和妻子的关系前所未有的稳定,因为两人有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车行和金钱。小说中有段描写夫妻俩买了很多金币,然后在金币的刺激下做爱的精彩描写,厄普代克用客观而冷酷的笔触描写了婚姻、性和 金钱之间的关系。而此时的厄普代克也终于在1975年摆脱了第一段婚姻的束缚,并在离婚两年后开始了第二段婚姻。
小说中能看到男人两个极端的情感生活,一方面是他试图回去找旧爱鲁丝,另一方面,性幻想日益增多,性爱生活变得可鄙,肮脏,又有一些无奈。
书中精彩描写了几对中产夫妻在海边度假时换妻的空虚。哈利和朋友的妻子塞尔玛在宾馆里形式地做爱后,两个身体衰老的中年男女细碎地倒在床上聊自己的子女、老婆和丈夫,一切都很索然。在卑微的索然中,厄普代克把戏剧化冲突全部消解了,让人似乎直觉到人这一生的可悲。在青年时认为再猛烈、再惊世骇俗行为,到头来也不过如此,让人徒然生出一种无力感。在中老年的时光中,或许无力感会一而再地徘徊在每个人的心间。
《兔子歇了》一个非道德动物的正常死亡:
第四部《兔子歇了》是一个关于疲惫和死亡的故事,发生在1989年末到1991年秋。退休后的兔子受着心脏病的困扰,而最令他担心的是儿子的吸毒与挥霍让车行生意每况愈下。而对于妻子,“比一生任何时候都凑合得厉害,他们转过背厚着皮应付着”。最后,在医院里哈利和自己的儿媳上了床。乱伦事件暴露后,他经历了人生最后一次出逃,并最终倒在了曾带给青春时的自己无限荣光的篮球场上……
厄普代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同儿媳睡觉一事,是摧毁兔子的一系列事件中的最后一击。这是令所有人震惊的事件,我叙述这件事的时候。它本身来得很自然、很温馨,他们是两位受伤害至深的人——兔子为自己的衰老伤神,而那个女人对自己讳莫如深的丈夫感到绝望——在相互安慰中两人走到了一起。在叙述的时候我尽力做到宽容,赋予同情。人的处境并不好,上帝将人类的脑袋安装在动物的躯干上,我们能够预料死亡,而其他的哺乳动物不必。”
关于人性阴暗面的描写,厄普代克非常小心,在基于同情的前提下,他没有写出年轻时哈利和鲁丝那样身体强力碰撞的冲突性场景了,激进的厄普代克还是怕触动了人类底线,他虚化了性的场景。
对婚姻,在厄普代克的主题中,更多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复杂但并不自由的关系。从女性角度而言,作家乔伊斯奥茨曾十分尖锐地认为兔子是个自私自利的男人,在《兔子歇了》里,他参加情人的葬礼,还对其先生说:“跟她上床很过瘾。”但兔子和妻子的40年婚姻,似乎更像捆绑在一起的蚂蚱,他们经历了年轻时激烈的身体背叛,也经历了情感的多种先锋实验,但最终,两人逃脱不了金钱和家庭的利益吸引。这对夫妻是幸福还是可悲的?厄普代克从来没有说过。他只是用细腻的笔经常尖锐、冷漠地描写婚姻中残酷而复杂的爱。兔子爱自己的妻子么?读者可能一直在问,毫无疑问,两性关系最后更像朋友关系,在面临死亡时,兔子最终得到妻子的原谅。厄普代克像手拿解剖刀一样,剖开了美国中产阶层男女既聪明又愚蠢、既空虚又温情的许多层面。
一个男人的性爱独自
在厄普代克看来,性,艺术,宗教,是人类经验里面“三项伟大而神秘的事物。在“兔子四部曲”中,哈利的情史基本就是每10年的一部断代史,从哈利20岁,30岁,40岁,50岁,每部小说里面都会闪耀一位女人,又逐渐让她们暗沉下来及至死亡。
有人曾诟病厄普代克的“兔子”里的性爱描写,没有人能够相信一个没有念过大学的工人哈利有如此良好的床上审美品位,对各种女人有完美的细腻的观察角度。但谁都不怀疑,兔子就是那个从小学绘画的又因皮肤病自卑的哈佛男人的化身。透过哈利这名兔子型人格的男人,厄普代克写出了一个美国男人一生的性爱独自。
在26岁时兔子倾心的情妇是妓女鲁丝,鲁丝是他本能里最喜欢的女人;36岁时的情妇——16岁的吉尔和他的关系更像父女;46岁时的情妇——塞尔玛是换妻时主动找上他的女人;56岁时,他在病床上不小心碰了自己的儿媳,然后他挂了。厄普代克在第一部《兔子,跑了》、第二部《兔子归来》里展现了一个好奇心重的男人对女人世界探索的目光,笔触华丽、细腻、冗长又情感丰富。当人们跟随兔子的眼睛去打量女人时,在那种不动声色的敏锐观察后,多少读出了小说家的柔情。这是厄普代克和哈利共进退的时期,小说家和主人公都是年富力强、热衷于情事、对女人好奇,再加上想象中的读者,大概也算三位一体了。到《兔子富了》和《兔子歇了》,厄普代克和哈利都已逼近暮年,厄普代克开始越来越多地品尝到了作为男人英雄迟暮的悲哀和无力感,而作为作家,他观察社会和人性的眼光则越来越辛辣独到。
性,对厄普代克来说,或许还是一张面具。他把任何秘密,包括性秘密都看做泛着一丝神性之光的事情,这或许与他受到保护的童年和他虔诚地信仰宗教有关,他怀着敏感的好奇心,这点好奇心不会让一个作家堕落到邪恶或暴力的边缘。太多男作家性描写时,要么有着清教徒的严峻,冷僻,要么像戏剧化的两性决斗。厄普代克是个大胆的例外,他写得沉着,而且有感情。
或许因为这种内心的静谧、宽容和沉着,厄普代克才能将美国家庭的秘密、性爱故事燃烧成一团永恒的意象之火。
也许,约翰·厄普代克在提前告诉诸位读者,有天他歇了,也并不是——那么糟。
厄普代克,风光的人生也有遗憾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是《纽约客》的灵魂人物,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的“兔子四部曲”《兔子,跑吧》、《兔子归来》、《兔子宫了》、《兔子歇了》)让他蜚声世界,甚至记不清他名字的人也都知道“兔子”的绰号;普利策新闻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国家书评协会奖……他几乎将美国文学界的重要奖项悉数收归囊中。不过这样风光的人生也有遗憾,那就是他从未得到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但不管怎样,他仍然是人们心中不朽的兔子。
你见过像“兔子”一样的男人没有?
这里有一位美利坚合众国版的兔子男人。他名叫哈利·安斯特朗,1933年出生,1989年去世,绰号兔子。兔子高大英俊,没念过大学,最大的成就是在高中时成为学校篮球明星,早早结婚,生育一子,靠着岳父的车行慢慢成为中产阶级,在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60年代的美国性解放运动、民权运动、越战,70年代美国登月计划,以及80年代的通货膨胀后,于1989年8月的一天死亡。
1月27日,在小说中的人物兔子先生去世20年以后,约翰·厄普代克也悄然离去,享年76岁。在小说里,厄普代克安排兔子比自己小1岁,出生在差不多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制造者不仅比被制造者多活了21年,而且比兔子的人生要辉煌得多。
1932年,约翰·厄普代克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小镇,父亲在一家中学教授数学,母亲则像那个时候大多数女性一样做着专职主妇。尽管一辈子围绕着家庭,然而母亲心中一直有着一个梦想——成为一位作家。母亲对写作的痴迷潜移默化地植入到厄普代克的心里。
厄普代克12岁时,一位亲戚给他订了份《纽约客》作为圣诞礼物,小厄普代克对这份礼物非常喜欢。不过他没想到,从那时起,他会与这本杂志结下终身之缘。1954年,厄普代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英语系,不久,在E·B·怀特夫妇的推荐下,厄普代克如愿以偿地进入《纽约客》杂志做编辑并撰写书评。这本带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杂志成为厄普代克的文学起点。进入《纽约客》的同年,他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短篇小说处女作《费城友人》,从此他执笔的手就再也没有停歇过。4年后,厄普代克辞去《纽约客》的工作。回到乡下做专职作家,但是他与《纽约客》的联系却没有因此中断,这本杂志成为他一生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截至他去世时,他在《纽约客》上发表过800多篇文章,50多年平均下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他的文章面市。可以说,厄普代克和塞林格等作家一起,成为支撑起《纽约客》的灵魂人物,连《纽约客》的编辑们都很难想象,没有厄普代克的《纽约客》会是什么样子。
厄普代克是一个多产作家,平均每年都会有一本书出版,而创作领域兼顾小说、诗歌、剧作、散文、文艺评论……他的作品就像一部社会史百科全书,巨细靡遗地描绘出美国过去半个世纪来错综复杂的社会风景,其中他横跨30年创作的小说“兔子系列”让他跻身美国小说大师的行列,而“兔子”也几乎成为“约翰厄普代克”的代名词。
细腻的、出色的细节描写是厄普代克“蛊惑”读者的“妖术”。厄普代克自幼喜爱绘画,大学时还曾去牛津大学进修过油画,由此他对事物的色泽、人物的行动观察得十分敏锐,他的精确性中是一种常年画画人的本能意识。他把文字当做调色盘,拿丰满的色彩和文雅的笔调把字句里的人调和得面目模糊但内心细腻。比如他的中篇小说《纽约情人》的开头是一个男人出差独自坐火车进纽约的片段,火车像缓慢的成人仪式一样,把一个外省男人从熟悉的家庭,世俗生活中抽离出来。缓缓向城市开进。进纽约原意味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厄普代克则巧妙用火车做了主人公和读者之间的一滴润滑剂,试图温和地把读者带进一个可以理解的男性世界中去。有人说厄普代克向普鲁斯特学习了意识流手法,把人物复杂化的内心世界极度铺陈,这样的好处是可见的,让读者理解人物,不仅通过行动,还可以把感觉的触角深入到人物内心。
而在现实中,厄普代克就像自己笔下不甘平庸的主人公一样野心勃勃,“碌碌无为”从来不曾出现在他的字典里,他的一生几乎囊括了所有美国文学大奖。此外,他是美国历史上第4位两次髓上过《时代》周刊封面的作家,另外三位是在辛克莱·刘易斯(1927年,1945年),海明威(1937年,1945年)和福克纳(1939年,1964年)。1968年,他第一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通奸社会”,这是因为其颇受争议的著作《夫妇们》(Couples),该书描写了美国小镇中产阶级家庭组织的换妻派对。厄普代克第二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是在1982年,是因为他的《兔子富了》为他赢得了当年美国文学界的三大奖项: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书评协会奖。《时代》周刊给他的头像配的题目是“年过半百,终成伟业”。
如果说,厄普代克有什么遗憾,就是他不曾被诺贝尔文学奖青睐过。文艺观察家们有种说法——每年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奖的季节,世界文坛就会觅斥着美国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会否获奖的猜测。但也许作品风格介于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的厄普代克并不对诺贝尔的胃口。没能获得诺贝尔奖是厄普代克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而他的辞世也仿佛是这位“兔子”先生的一次恶作剧,温和又有伤感地调侃了这个遗憾。
“兔子四部曲”
男人的人生四季
“兔子四部曲”每一部分别在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初出版,以“历代纪”的方式通过兔子一生记录了美国战后30多年社会历史的全貌。这是厄普代克的刻意而为,他有意选取每十年的最后一年作为故事发生的时间,在这末日来临之际放大人们的孤独、恐惧、失落和异化,甚至死亡。而今年,又一个十年的最后一年,厄普代克终于以谢幕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一道风景。
一个男人的春夏秋冬
“兔子四部曲”是一面镜子,不恨折射着美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时代变迁,也是一部厄普代克从个人历史角度书写的不同年龄阶段男性的情爱和婚姻世界的成长史。就像一个男人一生四季的风景画。
《兔子,跑吧》逃离迷惘的青春:
第一部曲《兔子,跑吧》的时间背景是1959年。26岁的主人公哈利安斯特郎外号“兔 子”,因为他像兔子般弱小善良,只要麻烦缠身,马上就一跑了之,逃跑是他的本质与特性。哈利高大英俊,在中学时是篮球队明星,步入社会后却只是一位身份低微的推销员,每天在市场上极力向家庭主妇们推销厨用刀具。哈利的妻子詹坭丝在家做专职主妇,但却邋遢臃肿,喜欢酗酒。面对不如意的生活,哈利选择了逃跑。离家出走中哈利认识了妓女鲁丝,并和鲁丝过起了同居生活。然而此时酗酒的詹妮丝不慎让小女儿淹死在浴缸。哈利不得不回来参加葬礼,然而哈利拒不承认自己的过错,引起了众怒,这使得他再次出逃。当哈利本以为可以在鲁丝那避难时,他意外得知——鲁丝已经怀孕,于是哈利又一次出逃……
20多岁的时候,人们或许都容易面临跟哈利类似的生活和情感境遇——找不到中意的女人,找不到中意的工作。易陷入失望、不满和迷惘中。27岁的作家厄普代克或许深有感触。厄普代克6岁时因荨麻疹落下牛皮癣的后遗症,为此他深为自卑。厄普代克在1989年出版的第三部自传《自我意识》中首次向读者披露自己长牛皮癣的秘密,并把他人生的一些选择的根本原因归结于皮肤病。于是当他在剑桥遇到爱才如命的女校友玛丽·彭宁顿愿意以身相许时,他毫不犹豫地在毕业前就步入了婚姻,他解释说,“我为什么那么年轻就结婚?因为一旦发现了一位能原谅我皮肤的可爱女孩,我就不敢冒失去她的危险再去另找一个。”那时他面对爱情的降临心里最担心的恐怕是错过这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结婚后5年,他已经是一位父亲,却为了成为专职作家辞掉了《纽约客》的工作。那时,每年上午9点,厄普代克雷打不动地进入书房,一直写到下午3点才会出来,可见养家糊口的重担压在他身上有多么沉重,看来著作等身有时候也是生活逼迫出来的。
“兔子”本身就是厄普代克个人经历的写照。年轻时,很多选择都是会后悔的;年轻时,所有女人的不完美都是不可以忍受的。
小说开头,厄普代克便描写了一对单纯夫妻对婚姻的彼此失望——男人回到家,闻到房间里腐烂的味道。发现孩子不见了,而妻子似乎一夜间不再漂亮了——“嘴角多了皱纹,嘴巴很贪婪,头发稀疏”。比这些更糟糕的是,年轻爱漂亮的男人发现女人爱抽烟、偷酒喝,就是不爱收拾家里的破玩意儿,战后青年的迷惘以及妻子的漫不经心为哈利的出逃编制了社会和个人的种种理由。
情人、妓女鲁丝和她的家,成为年轻兔子逃避现实生活的天堂。这里,哈利可以整日游手好闲,还可以享受一个陌生女人的温情。在小说里,厄普代克几乎美化了一个母亲般无私形象的女人——鲁丝,热情、温暖、大方、理性而明亮的女人。三个月的情人关系,是小说中最温暖的场景。这里面可以看出一个同样和主人公年轻的男性作家对理想女性的幻想成分——柔媚和无任何需求的女性。年轻男人对陌生女人的巨大情欲,对轻松性关系的好奇心,都大胆地体现在其章节里面:“他真是疯了,恨不得把她压碎,他肋骨间一个小量器使他越来越需要压力,需要纯粹的压力,这其中并没有爱,没有那种从肌肤上浮掠而过的爱,他感觉不到他们的肌肤,只想把她的心脏揉进他的心脏。”
所谓情人,是一家临时客栈,装潢必定是最精致的。而“年轻”或许就是意味着自我为中心,互相伤害。
《兔子归来》狂飙时代中爱的徒劳:
第二部曲《兔子归来》中的故事发生在1969年,这是美国性解放运动,民权运动高涨的变革时代。没有一切不是激烈而矛盾的。而时代精神成为影响兔子私人情感和婚姻生活最重要的力量。在这部小说中,“兔子”已经36岁了,结果妻子跟父亲车行的伙计跑了,离开了失意的哈利,而哈利只好独自带着儿子纳尔逊生活。这时,他和一个比自己小16岁的女孩吉尔开始了同居,同时住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黑人青年。这个奇怪的组合引起种族主义者的不满,于是一场火灾烧毁了他们的家,吉尔也因此丧命。兔子的故事在这里突然中断。
《兔子归来》更多是反思上世纪60年代中年夫妻对婚姻的反思态度。在小说开头,上部那个颓废和头脑简单的妻子詹妮丝突然性情大变,觉悟了,找情人私奔,并给不肯脱离婚姻的兔子写了封时代檄文:“哈利,不管这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痛苦我都很抱歉……但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是不要让负疚的感情控制了我们。我正在努力想弄明白我自己,我是谁,该往哪里去。哈利,我需要我们俩来作出一个双方都接受的决定。现在已经是1969年了,两个成熟的人没有任何理由仅只是由于惰性而把对方闷死。我想找到一个实实在在的我,我建议你也这么做……”
这段话多像上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人士的宣言,一种自信或者叫盲目自信的精神开始在美国妇女内心发芽了。而身处时代浪潮中的男性代表“兔子”并没有那么激动,他只是一个普通印刷工,垂头丧气地应付工作和儿子,曾经有长达10年的禁欲时间。这里面,婚姻的撕裂并不痛苦,似乎是顺应时代而生的婴儿。
在提及自己60年代时的生活时,厄普代克曾毫不讳言地讲道:“我曾爱上别的男人的妻子……简单地讲,我曾多次想摆脱出自己的婚姻而开始另外的婚姻,但都没有成功。”而少女吉尔的出现,更像作家特意为主人公安排的另一种疗伤方式,如果说10年前的鲁丝代表了成熟的母爱,而吉尔的爱情则是少女的纯洁之爱——洛丽塔之爱。吉尔是上世纪60年代之子——温和宽厚又放荡不羁,吸毒、崇尚性爱自由和人人平等、爱思索沉迷一些玄学,并反对越战。兔子似乎是站在对立面的情人,关注着这个小女孩给自己精神和物质生活带来的变化:“她那青春的肉体正萌动着要学会感知,她的神经末梢依然向内卷曲着,就像春天里蕨类植物的头部,未长成熟。生硬冷淡曾使他不快,但那并非她的过错,将自身作为礼物实在太珍贵了,简直无法奉送。”
一切狂欢都有结束的时候,小说行进到3/4处,吉尔被大火烧死,而詹妮斯和情人的激情也燃烧殆尽了;小说最后,詹妮斯对兔子说:“我玩够了,”兔子对其他人说:“我和妻子已经筋疲力尽了。”不同于上部分互相指责漫骂的关系,各自犯错的男女、在情感中做实验的夫妻又回到了原点。混乱的、精力旺盛的美国上世纪60年代,兴奋又疲惫的美国模范夫妻,干最后,在一家汽车旅馆,拥抱着睡去。
《兔子富了》无力的人生:
第三部《兔子富了》描写了1979年6月到1980年初的兔子生活,这时的他已经成为岳父车行的老板。代理丰田车,富裕多金,和岳母、妻子住在一起,生活中最头疼的事情是好吃懒作的儿子纳尔逊。最糟糕的是,儿子大学还没有毕业就带了女友住到了家里来。
空虚、怀旧、志得意满是40多岁男人哈利的精神状态。在这部小说里,他和妻子的关系前所未有的稳定,因为两人有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车行和金钱。小说中有段描写夫妻俩买了很多金币,然后在金币的刺激下做爱的精彩描写,厄普代克用客观而冷酷的笔触描写了婚姻、性和 金钱之间的关系。而此时的厄普代克也终于在1975年摆脱了第一段婚姻的束缚,并在离婚两年后开始了第二段婚姻。
小说中能看到男人两个极端的情感生活,一方面是他试图回去找旧爱鲁丝,另一方面,性幻想日益增多,性爱生活变得可鄙,肮脏,又有一些无奈。
书中精彩描写了几对中产夫妻在海边度假时换妻的空虚。哈利和朋友的妻子塞尔玛在宾馆里形式地做爱后,两个身体衰老的中年男女细碎地倒在床上聊自己的子女、老婆和丈夫,一切都很索然。在卑微的索然中,厄普代克把戏剧化冲突全部消解了,让人似乎直觉到人这一生的可悲。在青年时认为再猛烈、再惊世骇俗行为,到头来也不过如此,让人徒然生出一种无力感。在中老年的时光中,或许无力感会一而再地徘徊在每个人的心间。
《兔子歇了》一个非道德动物的正常死亡:
第四部《兔子歇了》是一个关于疲惫和死亡的故事,发生在1989年末到1991年秋。退休后的兔子受着心脏病的困扰,而最令他担心的是儿子的吸毒与挥霍让车行生意每况愈下。而对于妻子,“比一生任何时候都凑合得厉害,他们转过背厚着皮应付着”。最后,在医院里哈利和自己的儿媳上了床。乱伦事件暴露后,他经历了人生最后一次出逃,并最终倒在了曾带给青春时的自己无限荣光的篮球场上……
厄普代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同儿媳睡觉一事,是摧毁兔子的一系列事件中的最后一击。这是令所有人震惊的事件,我叙述这件事的时候。它本身来得很自然、很温馨,他们是两位受伤害至深的人——兔子为自己的衰老伤神,而那个女人对自己讳莫如深的丈夫感到绝望——在相互安慰中两人走到了一起。在叙述的时候我尽力做到宽容,赋予同情。人的处境并不好,上帝将人类的脑袋安装在动物的躯干上,我们能够预料死亡,而其他的哺乳动物不必。”
关于人性阴暗面的描写,厄普代克非常小心,在基于同情的前提下,他没有写出年轻时哈利和鲁丝那样身体强力碰撞的冲突性场景了,激进的厄普代克还是怕触动了人类底线,他虚化了性的场景。
对婚姻,在厄普代克的主题中,更多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复杂但并不自由的关系。从女性角度而言,作家乔伊斯奥茨曾十分尖锐地认为兔子是个自私自利的男人,在《兔子歇了》里,他参加情人的葬礼,还对其先生说:“跟她上床很过瘾。”但兔子和妻子的40年婚姻,似乎更像捆绑在一起的蚂蚱,他们经历了年轻时激烈的身体背叛,也经历了情感的多种先锋实验,但最终,两人逃脱不了金钱和家庭的利益吸引。这对夫妻是幸福还是可悲的?厄普代克从来没有说过。他只是用细腻的笔经常尖锐、冷漠地描写婚姻中残酷而复杂的爱。兔子爱自己的妻子么?读者可能一直在问,毫无疑问,两性关系最后更像朋友关系,在面临死亡时,兔子最终得到妻子的原谅。厄普代克像手拿解剖刀一样,剖开了美国中产阶层男女既聪明又愚蠢、既空虚又温情的许多层面。
一个男人的性爱独自
在厄普代克看来,性,艺术,宗教,是人类经验里面“三项伟大而神秘的事物。在“兔子四部曲”中,哈利的情史基本就是每10年的一部断代史,从哈利20岁,30岁,40岁,50岁,每部小说里面都会闪耀一位女人,又逐渐让她们暗沉下来及至死亡。
有人曾诟病厄普代克的“兔子”里的性爱描写,没有人能够相信一个没有念过大学的工人哈利有如此良好的床上审美品位,对各种女人有完美的细腻的观察角度。但谁都不怀疑,兔子就是那个从小学绘画的又因皮肤病自卑的哈佛男人的化身。透过哈利这名兔子型人格的男人,厄普代克写出了一个美国男人一生的性爱独自。
在26岁时兔子倾心的情妇是妓女鲁丝,鲁丝是他本能里最喜欢的女人;36岁时的情妇——16岁的吉尔和他的关系更像父女;46岁时的情妇——塞尔玛是换妻时主动找上他的女人;56岁时,他在病床上不小心碰了自己的儿媳,然后他挂了。厄普代克在第一部《兔子,跑了》、第二部《兔子归来》里展现了一个好奇心重的男人对女人世界探索的目光,笔触华丽、细腻、冗长又情感丰富。当人们跟随兔子的眼睛去打量女人时,在那种不动声色的敏锐观察后,多少读出了小说家的柔情。这是厄普代克和哈利共进退的时期,小说家和主人公都是年富力强、热衷于情事、对女人好奇,再加上想象中的读者,大概也算三位一体了。到《兔子富了》和《兔子歇了》,厄普代克和哈利都已逼近暮年,厄普代克开始越来越多地品尝到了作为男人英雄迟暮的悲哀和无力感,而作为作家,他观察社会和人性的眼光则越来越辛辣独到。
性,对厄普代克来说,或许还是一张面具。他把任何秘密,包括性秘密都看做泛着一丝神性之光的事情,这或许与他受到保护的童年和他虔诚地信仰宗教有关,他怀着敏感的好奇心,这点好奇心不会让一个作家堕落到邪恶或暴力的边缘。太多男作家性描写时,要么有着清教徒的严峻,冷僻,要么像戏剧化的两性决斗。厄普代克是个大胆的例外,他写得沉着,而且有感情。
或许因为这种内心的静谧、宽容和沉着,厄普代克才能将美国家庭的秘密、性爱故事燃烧成一团永恒的意象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