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制造行业发展急需高素质的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人才来满足生产需求,当代市场中的行业竞争,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才资源专业水平的竞争,在广阔的社会人力资源市场中,企业要想招募专业素质高且工作经验丰富的优质人才十分困难,对此,改良高等院校中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是重要的突破口之一。本文就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一话题作出了相关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数控机床操作;人才培养;机床维修
引言:当代的数控加工技术是我国制造行业中的基础技术,在实现现代化生产以后,数控机床等设备已经成为制造行业的主要生产工具,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各项物品的需求日益扩大,而制造行业的生产压力也持续走高。对此,关于数控机床的维修工作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人才资源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从教育方向入手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才是为制造行业提供人才资源动力的根本方式。
1.数控操作与维修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1数控操作与专业维修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尤其是制造行业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控机床产品被研发与应用,但数控机床保有量的增长也是人才资源的缺口越来越大,如无法及时的满足行业对于人才资源的需求,那么就势必会影响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对此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相关教育者不断探索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路径,一系列的政策也使制造行业中数控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但各大高校的数控专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導致高质人才培养工作无法切实有效的落实下去,且院校间的专业发展产生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1.2数控操作与专业维修的发展前景
数控机床操作是制造行业自动化生产以后的热门行业,对于高校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社会机遇,制造行业的兴起无疑为高校数控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度。目前我国的制造行业尚处于迅速崛起的实际,在一定时间内仍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因此,高等院校应对制造行业作出明确的市场发展,确定数控专业的产业链发展走向,找准专业定位,以行业发展为基础,制定“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才能切实满足行业发展的人才资源需求。
2.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设计
2.1人才培养方案
当代高校的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要以“经验+知识+技能”为主要的育人目标,通过“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提升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大学生素质,使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就业阶段胜任相关岗位的基础实践工作,并在从业2-3年以后,完全胜任工程师等高技能水准要求的岗位工作。根据不同企业的用人需求,校企之间可达成合作,数控设备操作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还可向机床销售与质量管理等岗位调动。
2.2课程建设方案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的专业课程设计方案,应根据当下市场中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来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完善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我国的高等专业教育还可以适当的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将高职教育中的“工学一体”建设要求借鉴过来,设置阶梯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积极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尊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课程地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与职业素养。
2.3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工学一体”模式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课程相融合,通过课堂工厂化与工厂课堂化的教学方法融合,来提升课程的氛围化,使学生能够在职业感更强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实际岗位的需求。教师应以技能培训为主,建立综合性更强的课程教学板块,全面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操作能力发展,通过“工厂与课堂”的结合,来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
(2)“订单式”人才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使高职教育中常见的人才培养目标,简单的来说,就是以就业为主要导向,使教育内容更加专一,减少高等教育中的盲目性,为人才培养设定前进的目标。当代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校与企业的融合,针对“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就业压力会相应减少,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从而满足高等院校的职业教育需求。
(3)“联合班”人才输送
“联合班”人才输送模式与高等院校的实习模式较为相似,在学生结束学校期间的理论课程学业以后,通过校企合作之间的联系,合作企业会在高年级学生中挑选部分能力较为优秀的学生组成“联合班”,针对这一班级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指导,并安排企业的岗位实习。在“联合办”的教师队伍中,企业会委派1-2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研讨,对入选“联合班”的学生进行企业生产所需知识的培训工作,并通过后续教学中的车间操作与生产管理等实际岗位需求的教学,将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提升,使其动手实践能力更强,最大限度的适应企业生产需要。这种人才输送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业也能缓解企业的人才资源缺口问题,实现企业需求与学生就业的共同进步,促进高等学院教育体系的完善应用。
3.结语
作为当今时代的热门专业,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对人员的专业能力考核较为严格,针对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说,不同地区的数控领域行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强化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能够有效促进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良,数控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也会得到明显提升。教育部门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启动与行业发展方向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合理解决数控企业的人才资源缺口问题,推动制造行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艳,游文明,张承阳.数控设备操作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9(03):64-67.
[2]宗灵宝,刘云斌,王鹏.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9(19):169-170.
[3]邱宏峰.“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衢州市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建设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05):41-43.
关键词:数控机床操作;人才培养;机床维修
引言:当代的数控加工技术是我国制造行业中的基础技术,在实现现代化生产以后,数控机床等设备已经成为制造行业的主要生产工具,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各项物品的需求日益扩大,而制造行业的生产压力也持续走高。对此,关于数控机床的维修工作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人才资源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从教育方向入手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才是为制造行业提供人才资源动力的根本方式。
1.数控操作与维修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1数控操作与专业维修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尤其是制造行业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控机床产品被研发与应用,但数控机床保有量的增长也是人才资源的缺口越来越大,如无法及时的满足行业对于人才资源的需求,那么就势必会影响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对此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相关教育者不断探索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路径,一系列的政策也使制造行业中数控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但各大高校的数控专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導致高质人才培养工作无法切实有效的落实下去,且院校间的专业发展产生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1.2数控操作与专业维修的发展前景
数控机床操作是制造行业自动化生产以后的热门行业,对于高校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社会机遇,制造行业的兴起无疑为高校数控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度。目前我国的制造行业尚处于迅速崛起的实际,在一定时间内仍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因此,高等院校应对制造行业作出明确的市场发展,确定数控专业的产业链发展走向,找准专业定位,以行业发展为基础,制定“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才能切实满足行业发展的人才资源需求。
2.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设计
2.1人才培养方案
当代高校的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要以“经验+知识+技能”为主要的育人目标,通过“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提升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大学生素质,使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就业阶段胜任相关岗位的基础实践工作,并在从业2-3年以后,完全胜任工程师等高技能水准要求的岗位工作。根据不同企业的用人需求,校企之间可达成合作,数控设备操作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还可向机床销售与质量管理等岗位调动。
2.2课程建设方案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的专业课程设计方案,应根据当下市场中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来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完善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我国的高等专业教育还可以适当的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将高职教育中的“工学一体”建设要求借鉴过来,设置阶梯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积极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尊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课程地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与职业素养。
2.3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工学一体”模式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课程相融合,通过课堂工厂化与工厂课堂化的教学方法融合,来提升课程的氛围化,使学生能够在职业感更强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实际岗位的需求。教师应以技能培训为主,建立综合性更强的课程教学板块,全面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操作能力发展,通过“工厂与课堂”的结合,来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
(2)“订单式”人才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使高职教育中常见的人才培养目标,简单的来说,就是以就业为主要导向,使教育内容更加专一,减少高等教育中的盲目性,为人才培养设定前进的目标。当代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校与企业的融合,针对“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就业压力会相应减少,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从而满足高等院校的职业教育需求。
(3)“联合班”人才输送
“联合班”人才输送模式与高等院校的实习模式较为相似,在学生结束学校期间的理论课程学业以后,通过校企合作之间的联系,合作企业会在高年级学生中挑选部分能力较为优秀的学生组成“联合班”,针对这一班级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指导,并安排企业的岗位实习。在“联合办”的教师队伍中,企业会委派1-2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研讨,对入选“联合班”的学生进行企业生产所需知识的培训工作,并通过后续教学中的车间操作与生产管理等实际岗位需求的教学,将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提升,使其动手实践能力更强,最大限度的适应企业生产需要。这种人才输送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业也能缓解企业的人才资源缺口问题,实现企业需求与学生就业的共同进步,促进高等学院教育体系的完善应用。
3.结语
作为当今时代的热门专业,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对人员的专业能力考核较为严格,针对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说,不同地区的数控领域行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强化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能够有效促进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良,数控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也会得到明显提升。教育部门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启动与行业发展方向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合理解决数控企业的人才资源缺口问题,推动制造行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艳,游文明,张承阳.数控设备操作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9(03):64-67.
[2]宗灵宝,刘云斌,王鹏.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9(19):169-170.
[3]邱宏峰.“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衢州市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建设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0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