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相机制造商们下定决心进行更大创新的并不是自己的同行,而是手机制造商。
在这件事情上,索尼公司看起来可能是做得最彻底的一家。这家公司终于把全画幅的感光元件装到了卡片机里,希望打开一个新的市场。
在照相机行业和摄影圈子里,尺寸为长36mm、宽24mm的传感器,被称为“全画幅”,这是自胶片相机上延续下来的习惯。通常来看,传感器尺寸越大意味着感光面积越大、画质越好。过去,因为大部分数码单反的传感器尺寸都达不到35mm胶片相机的感光面积(也就是长36mm、宽24mm),符合这一尺寸的产品被特意称为全画幅。全画幅传感器一般用于中高端数码单反相机,比如佳能的5D Mark III以及尼康的D800。
如今手机带给相机制造商们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大概不会轻易忘记2011年6月这个时间点。从这个月起,iPhone 4超过了尼康D90相机,成为在相片交流网站Flickr上最热门的拍照设备。到了今天,占据这个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iPhone 5、iPhone 4S、iPhone 4,没有一台是数码相机—卡片机、微单、单反统统都不是。而Instagram,一个能够为拍摄的照片实现炫酷效果的App,最终让Facebook心甘情愿掏出10亿美元来收购 它。
智能手机的摄影功能和参数也越来越强悍,甚至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也不再稀奇。诺基亚最新发布的Lumia 1020手机中,还采用了4100万像素的背照式摄像头、6块卡尔蔡司光学镜头和光学防抖等。诺基亚智能手机影像捕捉及编辑处理部门总监Sami Niemi公开宣称:“以前只有专业摄影师才能拍摄到的酷炫摄影效果,现在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够做到。”
在智能手机的这种咄咄逼人的背后,是传统相机厂商的无奈。根据日本相机映像机器工业会(Camera & Imaging Products Association)的数据,全球卡片机2013年5月的出货量同比下滑了48%;售价更高的单反相机销量则下滑了约6%。
有相机业务的索尼也不例外。这家公司已经预计,未来一个财年(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的卡片机销量将比2012年同期下降20%,约1350万台。因为画质和功能更接近,卡片机最先受到了冲击,并且影响最明显。因此索尼开始计划在体积上想办法,用小体积实现接近单反相机的画质。
在以大岛正昭等人组成的RX1研发团队的工程师们的设想中,手机拍照的确越来越流行,但还是会有人不满足于使用手机来拍照,也会有一部分在使用微单后想要“进阶”的用户。研发团队除了电池、液晶屏、外部接口以外,其他零件都采用了小尺寸的开发策略。
传统数码相机的做法,是在镜头后面直接安装图像传感器。因为全画幅传感器的面积很大,镜头直径孔也同时变大,机身的体积也就大了起来。
而在索尼这台命名为RX1的全画幅消费数码相机中,镜头和传感器采用了分开的设计。它们将镜筒装在机身前舱的前方,而传感器安装在后方,以此控制相机的体积,甚至能够接近卡片机的小巧。
“另外一个因素是采用了薄型非球面成型(Advanced Asph)技术的AA镜片。”数码媒体PChome电脑之家总编辑徐嘉提醒说。这种AA镜片最大的好处是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让镜筒变得更薄。根据索尼官方资料,索尼采用了AA镜片技术的相机体积是旧机型的60%,同时重量减少了50%。
提高图像传感器的规格,其实是相机制造商在考虑用较小体积实现较高画质时,一直采取的做法。在全画幅之前,业界公认数码消费相机、微单相机采用的最大面积的传感器是APS-C画幅,它的传感器面积约是全画幅的2/3,包括理光、徕卡和富士在内的多家公司都推出了这种产品;后来还出现了使用1英寸传感器的数码相机,它们的体积比采用APS-C画幅的相机体积要大,不过价格只有全画幅相机的30%。
相机画质由传感器面积决定,传感器面积则影响着相机体积,“画质与相机体积成正比”一直是这个行业的铁律。在更具有突破性的感光技术出现以前,颠覆这种铁律的代价就是设计和制造的成本大大增加了。
制造RX1的工厂必须处于无尘状态。由于传感器和镜头是分开设计的,经过培训的组装工人,需要对每台相机的镜头和传感器平面分别测定,然后一一调整,如果位置出现误差,就会影响到传感器的成像画质。
如果不是产品研发成功并最终上市,这很可能被认为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与此同时,只采用不可更换的35mm定焦镜头的设计也没有得到所有用户的喜爱,他们更希望得到一台可换镜头式的全画幅卡片机。
“这种设计让你更加关注摄影创意的过程本身和图像本身。”索尼数码影像的高级技术经理Mark Weir说。从一些摄影爱好者的观点看,这或许有一点道理。但真正的原因可能仍在于技术层面:不可更换的定焦镜头设计不需要留出多余空间适配不同镜头。一方面它可以保证画质,镜头和传感器之间的位置调整可以达到微米级别;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可更换镜头,则可能影响这种与过去不同的设计方式的可靠性。
忙于抵御手机进攻的当然不会只有索尼一家:尼康和三星推出了搭载安卓系统的相机、富士强调复古的相机造型、卡西欧的美颜相机则在国内卖到断货。现在索尼试图从根本上扭转局面,以对画质和体积的兼顾增加用户使用相机的理由。
尽管RX1有不小的技术突破,甚至也可以被认为是索尼传统工程师文化在精益求精方面的一次发扬光大,但从RX1接近2万元人民币的售价上看,它在流行程度方面的前景很难让人乐观。它实现了“在小体积相机上实现高画质”的初衷,但新的设计也带来了更高的成本。稍显尴尬的是,这个“既追求专业单反相机的高画质、又希望相机有较小的体积、同时不在乎花掉买一部单反的钱”的消费群体,可能还要花好长一段时间进行培养。目前来看,它只是一个小众市场,不足以改变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面临的局面。
如果将价格因素考虑进去,“画质与相机体积成正比”的规律在一段时间内恐怕还是无法打破。相机制造商们还有时间做出更多的技术突破—当然必须要在用户对消费级数码相机完全丧失兴趣之前。
在这件事情上,索尼公司看起来可能是做得最彻底的一家。这家公司终于把全画幅的感光元件装到了卡片机里,希望打开一个新的市场。
在照相机行业和摄影圈子里,尺寸为长36mm、宽24mm的传感器,被称为“全画幅”,这是自胶片相机上延续下来的习惯。通常来看,传感器尺寸越大意味着感光面积越大、画质越好。过去,因为大部分数码单反的传感器尺寸都达不到35mm胶片相机的感光面积(也就是长36mm、宽24mm),符合这一尺寸的产品被特意称为全画幅。全画幅传感器一般用于中高端数码单反相机,比如佳能的5D Mark III以及尼康的D800。
如今手机带给相机制造商们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大概不会轻易忘记2011年6月这个时间点。从这个月起,iPhone 4超过了尼康D90相机,成为在相片交流网站Flickr上最热门的拍照设备。到了今天,占据这个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iPhone 5、iPhone 4S、iPhone 4,没有一台是数码相机—卡片机、微单、单反统统都不是。而Instagram,一个能够为拍摄的照片实现炫酷效果的App,最终让Facebook心甘情愿掏出10亿美元来收购 它。
智能手机的摄影功能和参数也越来越强悍,甚至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也不再稀奇。诺基亚最新发布的Lumia 1020手机中,还采用了4100万像素的背照式摄像头、6块卡尔蔡司光学镜头和光学防抖等。诺基亚智能手机影像捕捉及编辑处理部门总监Sami Niemi公开宣称:“以前只有专业摄影师才能拍摄到的酷炫摄影效果,现在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够做到。”
在智能手机的这种咄咄逼人的背后,是传统相机厂商的无奈。根据日本相机映像机器工业会(Camera & Imaging Products Association)的数据,全球卡片机2013年5月的出货量同比下滑了48%;售价更高的单反相机销量则下滑了约6%。
有相机业务的索尼也不例外。这家公司已经预计,未来一个财年(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的卡片机销量将比2012年同期下降20%,约1350万台。因为画质和功能更接近,卡片机最先受到了冲击,并且影响最明显。因此索尼开始计划在体积上想办法,用小体积实现接近单反相机的画质。
在以大岛正昭等人组成的RX1研发团队的工程师们的设想中,手机拍照的确越来越流行,但还是会有人不满足于使用手机来拍照,也会有一部分在使用微单后想要“进阶”的用户。研发团队除了电池、液晶屏、外部接口以外,其他零件都采用了小尺寸的开发策略。
传统数码相机的做法,是在镜头后面直接安装图像传感器。因为全画幅传感器的面积很大,镜头直径孔也同时变大,机身的体积也就大了起来。
而在索尼这台命名为RX1的全画幅消费数码相机中,镜头和传感器采用了分开的设计。它们将镜筒装在机身前舱的前方,而传感器安装在后方,以此控制相机的体积,甚至能够接近卡片机的小巧。
“另外一个因素是采用了薄型非球面成型(Advanced Asph)技术的AA镜片。”数码媒体PChome电脑之家总编辑徐嘉提醒说。这种AA镜片最大的好处是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让镜筒变得更薄。根据索尼官方资料,索尼采用了AA镜片技术的相机体积是旧机型的60%,同时重量减少了50%。
提高图像传感器的规格,其实是相机制造商在考虑用较小体积实现较高画质时,一直采取的做法。在全画幅之前,业界公认数码消费相机、微单相机采用的最大面积的传感器是APS-C画幅,它的传感器面积约是全画幅的2/3,包括理光、徕卡和富士在内的多家公司都推出了这种产品;后来还出现了使用1英寸传感器的数码相机,它们的体积比采用APS-C画幅的相机体积要大,不过价格只有全画幅相机的30%。
相机画质由传感器面积决定,传感器面积则影响着相机体积,“画质与相机体积成正比”一直是这个行业的铁律。在更具有突破性的感光技术出现以前,颠覆这种铁律的代价就是设计和制造的成本大大增加了。
制造RX1的工厂必须处于无尘状态。由于传感器和镜头是分开设计的,经过培训的组装工人,需要对每台相机的镜头和传感器平面分别测定,然后一一调整,如果位置出现误差,就会影响到传感器的成像画质。
如果不是产品研发成功并最终上市,这很可能被认为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与此同时,只采用不可更换的35mm定焦镜头的设计也没有得到所有用户的喜爱,他们更希望得到一台可换镜头式的全画幅卡片机。
“这种设计让你更加关注摄影创意的过程本身和图像本身。”索尼数码影像的高级技术经理Mark Weir说。从一些摄影爱好者的观点看,这或许有一点道理。但真正的原因可能仍在于技术层面:不可更换的定焦镜头设计不需要留出多余空间适配不同镜头。一方面它可以保证画质,镜头和传感器之间的位置调整可以达到微米级别;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可更换镜头,则可能影响这种与过去不同的设计方式的可靠性。
忙于抵御手机进攻的当然不会只有索尼一家:尼康和三星推出了搭载安卓系统的相机、富士强调复古的相机造型、卡西欧的美颜相机则在国内卖到断货。现在索尼试图从根本上扭转局面,以对画质和体积的兼顾增加用户使用相机的理由。
尽管RX1有不小的技术突破,甚至也可以被认为是索尼传统工程师文化在精益求精方面的一次发扬光大,但从RX1接近2万元人民币的售价上看,它在流行程度方面的前景很难让人乐观。它实现了“在小体积相机上实现高画质”的初衷,但新的设计也带来了更高的成本。稍显尴尬的是,这个“既追求专业单反相机的高画质、又希望相机有较小的体积、同时不在乎花掉买一部单反的钱”的消费群体,可能还要花好长一段时间进行培养。目前来看,它只是一个小众市场,不足以改变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面临的局面。
如果将价格因素考虑进去,“画质与相机体积成正比”的规律在一段时间内恐怕还是无法打破。相机制造商们还有时间做出更多的技术突破—当然必须要在用户对消费级数码相机完全丧失兴趣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