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读书与思考,语文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能再现课文内容,引发学生与文本亲密对话,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但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可滥用,应用在关键处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这样能增加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激趣 激情 助读 促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50-02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1]“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每一项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都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使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2]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非常普遍。在语文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起着很大的作用。
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荷叶圆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夏天到了,我们到美丽的荷塘边看看。看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叶?”然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播放满荷塘碧绿碧绿的、又大又圆的荷叶的画面,学生边欣赏着荷塘美丽的景色边发出赞叹,一下子就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如我在教《四个太阳》时,引导学生画春天的太阳,在学生回忆夏、秋、冬天太阳的颜色后,我说:“那么,我们想象一下春天的太阳应该画什么颜色呢?你们在春天都看到了什么颜色?”学生的回答很精彩,说出了不同的颜色,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分别出示绿绿的草地、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等等,然后我指着屏幕说:“刚才同学们说到的春天的颜色可多了(边说边在屏幕上出示蓝天白云的画面,并留下画太阳的位置),现在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可以边看图边读,想一想,春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这样,学生对春天的色彩有了形象的感知,体会了“多彩”一词的含义,学生脑海里就有了春天丰富的表象。这时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春天的太阳,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激情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精选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多是感情色彩濃重的文章,既体现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丑恶、虚假、病态、庸俗情感的批判。体会文章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努力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真正有所提高,在个人情感上真正受到感染教育。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如一位老师在教《桥》时,老师播放录像,让同学们在《为了谁》的音乐声中,在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的场面中进入课文的学习。当学生对课文的体会到了一定程度时,老师用媒体出示画面和悲壮的音乐。这音乐一直播到最后,将师生以及听课者对一位伟大的村支书的怀念、敬仰情感推向高潮。教师在这悲壮的音乐声中用沉重的声音描述。学生在这悲壮的音乐声中深情朗读,在这悲壮的音乐声中用笔触写下自己想对村支书说的话。课上得非常感人,连听课的老师都忍不住流下眼泪。
又如一位老师在教《圆明园的毁灭》时,老师先让学生通过看图、看文字资料,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头脑中有了清晰的印象。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用语言由衷地赞美祖国灿烂的文化。当学生高昂的爱国热情被激起之时,老师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断,巨大的反差给学生内心带来强烈的震撼,激起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可见,适当地利用媒体不仅可以丰富文本的内涵,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助读
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积累语言。读对领悟文主旨,增强语感,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中,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引领学生主动地进行读的训练。
在教学《夏夜多美》时,我把文章内容设计用动画的形式出现,先声情并茂地再现课文内容,然后只出现动画和音乐,让学生给动画的角色配音。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为了给动画中的角色配好音,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认真体会文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有的还配了动作,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在有效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获得提高。
促思
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乌鸦喝水》第一段是这样的: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教学时,我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表现这一段内容,然后在画面中出现一个大大的“?”,让学生思考: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答案很多,有的学生说把小石子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与书上的答案相同);有的学生说用一个小石子敲掉瓶口,乌鸦就喝着水了;有的学生说乌鸦拍拍翅膀飞到不远处衔来一根稻草杆,把稻草杆插进瓶子里就吸到水了;还有的说乌鸦把瓶子旁边的石子衔掉一个,让瓶子倾向一边,乌鸦用力推倒瓶子,乌鸦就喝到水了……这节课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现课文情景,极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火花一经点着,立即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说话能力得到培养。
虽然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手段之一,有它的局限性,但在恰当的时候用最现代化、最有效的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那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整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1][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出版,第138页。
【关键词】激趣 激情 助读 促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50-02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1]“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每一项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都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使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2]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非常普遍。在语文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起着很大的作用。
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荷叶圆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夏天到了,我们到美丽的荷塘边看看。看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叶?”然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播放满荷塘碧绿碧绿的、又大又圆的荷叶的画面,学生边欣赏着荷塘美丽的景色边发出赞叹,一下子就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如我在教《四个太阳》时,引导学生画春天的太阳,在学生回忆夏、秋、冬天太阳的颜色后,我说:“那么,我们想象一下春天的太阳应该画什么颜色呢?你们在春天都看到了什么颜色?”学生的回答很精彩,说出了不同的颜色,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分别出示绿绿的草地、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等等,然后我指着屏幕说:“刚才同学们说到的春天的颜色可多了(边说边在屏幕上出示蓝天白云的画面,并留下画太阳的位置),现在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可以边看图边读,想一想,春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这样,学生对春天的色彩有了形象的感知,体会了“多彩”一词的含义,学生脑海里就有了春天丰富的表象。这时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春天的太阳,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激情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精选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多是感情色彩濃重的文章,既体现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丑恶、虚假、病态、庸俗情感的批判。体会文章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努力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真正有所提高,在个人情感上真正受到感染教育。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如一位老师在教《桥》时,老师播放录像,让同学们在《为了谁》的音乐声中,在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的场面中进入课文的学习。当学生对课文的体会到了一定程度时,老师用媒体出示画面和悲壮的音乐。这音乐一直播到最后,将师生以及听课者对一位伟大的村支书的怀念、敬仰情感推向高潮。教师在这悲壮的音乐声中用沉重的声音描述。学生在这悲壮的音乐声中深情朗读,在这悲壮的音乐声中用笔触写下自己想对村支书说的话。课上得非常感人,连听课的老师都忍不住流下眼泪。
又如一位老师在教《圆明园的毁灭》时,老师先让学生通过看图、看文字资料,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头脑中有了清晰的印象。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用语言由衷地赞美祖国灿烂的文化。当学生高昂的爱国热情被激起之时,老师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断,巨大的反差给学生内心带来强烈的震撼,激起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可见,适当地利用媒体不仅可以丰富文本的内涵,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助读
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积累语言。读对领悟文主旨,增强语感,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中,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引领学生主动地进行读的训练。
在教学《夏夜多美》时,我把文章内容设计用动画的形式出现,先声情并茂地再现课文内容,然后只出现动画和音乐,让学生给动画的角色配音。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为了给动画中的角色配好音,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认真体会文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有的还配了动作,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在有效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获得提高。
促思
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乌鸦喝水》第一段是这样的: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教学时,我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表现这一段内容,然后在画面中出现一个大大的“?”,让学生思考: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答案很多,有的学生说把小石子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与书上的答案相同);有的学生说用一个小石子敲掉瓶口,乌鸦就喝着水了;有的学生说乌鸦拍拍翅膀飞到不远处衔来一根稻草杆,把稻草杆插进瓶子里就吸到水了;还有的说乌鸦把瓶子旁边的石子衔掉一个,让瓶子倾向一边,乌鸦用力推倒瓶子,乌鸦就喝到水了……这节课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现课文情景,极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火花一经点着,立即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说话能力得到培养。
虽然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手段之一,有它的局限性,但在恰当的时候用最现代化、最有效的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那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整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1][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出版,第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