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合作,共同感知、探索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提高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堂教学和学习任务。如何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地为课堂服务是每个教师都应关注的一个课题。下面就是笔者对如何使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要合理引导
在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中,语文教师绝不是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而是要扮演好“组织者”、“管理者”、“推动者”等多种角色,目的在于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是“组织者”。教师必须明白合作性学习和基础性学习的内在联系,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有准确的了解。奥苏泊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师还要预先考虑到学生合作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及估计活动所需的时间,设计好符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合作学习目标。
教师应该是“顾问”和“推动者”。语文教师要随时驾驭好课堂的节奏,及时追踪学生的行为,并提供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协助,推动合作学习的进行。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教师是合作学习的顾问。学生合作学习时遇到问题,教师予以解答和协助,在“询问”与“解答”的过程中,合作学习自然向前推进,合作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教师应该是“管理者”。从整体上把握,从小处入手,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恰当的引导,使学生明白课堂的组织是一个对内团结、对“课”有效的整体。假如有同学喜欢从客观上找原因来解释合作结果,或是做出一些假设,来表明小组可能会比现在做得更好。这时,老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评价表示认可和欣赏,然后表明自己的意见或者指出小组失误。
二、采取适当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有很多,如:异质分组、同质分组、混质分组、自由组合等。
异质分组,是将语文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组合成一个小组。合作教学理论较倾向于这种组合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会与各类人交往,吸收更多不同的观点,也有利于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但异质分组也有它的缺陷,因为成员间水平差异较大,交流起来不够融洽。
同质分组,是指将在语文学习能力上处于相似水平的学生组合成小组。由于水平相近,在许多问题上容易达成共识,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但缺少不同水平层次的“对流”,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
混质分组,是指在不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水平的情况之下,在学生性别、年龄、种族、个性等方面都各不完全相同的情况之下,组成的合作小组。这种合作小组适用于完成相对容易的合作任务,如基础知识学习或者搜集、整理复习资料等任务。
自由组合: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这种组合中,学生的积极性最为浓郁,但也最容易陷入表面“繁荣”的误区,要求教师有非常高的组织和引导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的人数最好由不同能力层次的三四个同学组成。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口头交流,也可以是书面疑难互答。可以在小组内部合作交流,也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课外的兴趣学习则可采用自由组合的形式。
三、明确小组分工
明确职责,分配组内角色。组内角色可以有主持人、资料员、记录员、时间监督员、报告员、摘要员、发言人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小组内部分工。
提前分工,提高效率。在每次合作学习之前分配好每个小组成员应完成的任务。小组内部具体的任务分配,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这样的责任分配更能让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主动承担责任。
定期轮换角色,鼓励真正参与。固定的角色分工天长日久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懈怠心理,用固定模式应对老师或同学们提出的合作问题。轮换机制则使学生能够尝试新的角色,增强各种能力,学生还可将自己积累的角色经验方法和其他组员交流,获得分享的喜悦和成就感。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现代教学评价强调教学过程应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也应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旨归。正确的评价是增强合作意识、增强合作兴趣和推动合作实践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评价时应当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教师可以设计评价表,重点是过程评价表,改变只重视评价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做法。过程评价表应设计具体的评价标准,在评定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时尽量给予量化,便于操作。
分数的高低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借助这种评价方式肯定小组成员的付出和努力,促进他们的个体长远发展。
建立激励机制,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收获成就感。教师的一句表扬可以温暖一个学生的心灵,激励一颗奋发的灵魂,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
只有语文教师联系实际,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和有效的评价机制,且正确引导学习过程,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行之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市第一中学。
一、教师要合理引导
在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中,语文教师绝不是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而是要扮演好“组织者”、“管理者”、“推动者”等多种角色,目的在于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是“组织者”。教师必须明白合作性学习和基础性学习的内在联系,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有准确的了解。奥苏泊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师还要预先考虑到学生合作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及估计活动所需的时间,设计好符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合作学习目标。
教师应该是“顾问”和“推动者”。语文教师要随时驾驭好课堂的节奏,及时追踪学生的行为,并提供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协助,推动合作学习的进行。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教师是合作学习的顾问。学生合作学习时遇到问题,教师予以解答和协助,在“询问”与“解答”的过程中,合作学习自然向前推进,合作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教师应该是“管理者”。从整体上把握,从小处入手,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恰当的引导,使学生明白课堂的组织是一个对内团结、对“课”有效的整体。假如有同学喜欢从客观上找原因来解释合作结果,或是做出一些假设,来表明小组可能会比现在做得更好。这时,老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评价表示认可和欣赏,然后表明自己的意见或者指出小组失误。
二、采取适当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有很多,如:异质分组、同质分组、混质分组、自由组合等。
异质分组,是将语文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组合成一个小组。合作教学理论较倾向于这种组合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会与各类人交往,吸收更多不同的观点,也有利于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但异质分组也有它的缺陷,因为成员间水平差异较大,交流起来不够融洽。
同质分组,是指将在语文学习能力上处于相似水平的学生组合成小组。由于水平相近,在许多问题上容易达成共识,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但缺少不同水平层次的“对流”,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
混质分组,是指在不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水平的情况之下,在学生性别、年龄、种族、个性等方面都各不完全相同的情况之下,组成的合作小组。这种合作小组适用于完成相对容易的合作任务,如基础知识学习或者搜集、整理复习资料等任务。
自由组合: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这种组合中,学生的积极性最为浓郁,但也最容易陷入表面“繁荣”的误区,要求教师有非常高的组织和引导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的人数最好由不同能力层次的三四个同学组成。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口头交流,也可以是书面疑难互答。可以在小组内部合作交流,也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课外的兴趣学习则可采用自由组合的形式。
三、明确小组分工
明确职责,分配组内角色。组内角色可以有主持人、资料员、记录员、时间监督员、报告员、摘要员、发言人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小组内部分工。
提前分工,提高效率。在每次合作学习之前分配好每个小组成员应完成的任务。小组内部具体的任务分配,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这样的责任分配更能让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主动承担责任。
定期轮换角色,鼓励真正参与。固定的角色分工天长日久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懈怠心理,用固定模式应对老师或同学们提出的合作问题。轮换机制则使学生能够尝试新的角色,增强各种能力,学生还可将自己积累的角色经验方法和其他组员交流,获得分享的喜悦和成就感。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现代教学评价强调教学过程应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也应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旨归。正确的评价是增强合作意识、增强合作兴趣和推动合作实践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评价时应当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教师可以设计评价表,重点是过程评价表,改变只重视评价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做法。过程评价表应设计具体的评价标准,在评定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时尽量给予量化,便于操作。
分数的高低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借助这种评价方式肯定小组成员的付出和努力,促进他们的个体长远发展。
建立激励机制,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收获成就感。教师的一句表扬可以温暖一个学生的心灵,激励一颗奋发的灵魂,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
只有语文教师联系实际,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和有效的评价机制,且正确引导学习过程,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行之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