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技术及其在临床实验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w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指由电磁波在金属和电介质交界面上激励而形成的影响电磁波传播的谐振波的现象.即光以大于全反射角角度入射到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另一部分光被耦合进表面等离子体内,在表面等离子中存在光的消失场.当入射光的波矢量沿平行界面的分量和表面等离子波的波矢量相等时,表面等离子在光的消失场中发生谐振,光波在传输过程中发生能量损失,宏观上表现为某些光谱被强烈吸收,该现象被称为等离子体共振[1].1900年,Wood发现了光波通过光栅后光频谱发生了小区域损失,并首次对表面等离子波进行了描述.1968年,Kretschmann建立了用可见光激发表面等离子体的方法,并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文章.激发了人们将SPR应用于传感机制的热情,同时Kretschmann结构也为SPR型传感器奠定了硬件基础.
其他文献
手术室在医院各科室中是护理人员接触职业危害较多的科室.在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工作节奏较快且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均较大,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另外手术室内存在着诸多的职业危害因素;还有医疗锐器(各种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等)的意外伤害等,手术室是护理人员易感染的科室之一。
目的 探讨校园氛围式管教对戒毒者人格障碍的矫治效果,以促进心理康复,保持操守.方法 60例戒毒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按常规管教,对照组参加日常的军事训练、学习、劳动卫生、体育锻炼、健身运动等工疗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2个月的校园氛围式管教.两组均采用卡氏16种人格量表(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观察组经干预后,16PF和SCL-90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