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莹莹 科普书要为民解惑或带来惊艳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
《吃的真相》台湾版出版方
台湾的本土科学书籍,一般展现在自然科学领域,比如昆虫学、地理学等,作家不少,作品也能贴近读者。但这类书籍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一般都是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松鼠会最大的突破在于,他们在一般人认为的非科学领域去介绍科学知识。我向通路介绍《吃的真相》这本书时,书店的采购人员第一个反应也是将这本书归到饮食文化类,但是我比较倾向于归到科普类别。这本书跟我们以往出版的科普类书籍的不同,在于他所讲述的是关于民生的科普。而科学松鼠会网络上策划的“科学的美丽”这个专题,让我非常的期待,或许可以出版一本叫《美的真相》的书。提到美,很自然会联想到艺术,但松鼠会却是从科学的角度诠释什么是“美”。
与“吃”有关的书籍,坊间多是美食书或者是饮食文学书,很少有从科学的角度来写饮食的书,《吃的真相》却让人有不一样的感觉,就连推荐人都认为“这本书所采用的非主观的写作方法非常特别”。而且这本书的写作笔调非常风趣、幽默,所介绍的都是跟民生紧密相关的知识,也紧扣时事。虽然与时事有关的例子、用语,对台湾的读者来说会有一些隔阂,但是,其他部分与西方此类书相比,因为饮食习惯、态度、烹饪方法、食材选用方面的相近,更贴近台湾读者。
科普书要吸引读者,我觉得有两种方式:一是他所解释的现象或是描述的题材要贴近民生,要能为民众解惑;二是,要能给读者惊艳的感觉,如果《美的真相》出版了,我很想知道艺术系的学生读完这本书会有怎样的看法。科学松鼠会之前出版的两本书,虽然也都是从生活的角度介绍科学知识,比如为什么挤出来的牙膏很容易滑落这类日常生活的现象,但这类书台湾之前比较多的引进西方、日本的作品,相较起来反而特色不够鲜明。
吴程远 多样风格诉求吸引眼球
远流出版公司科学业书、财经企管业书总编辑,《科学人杂志》编辑总监
两岸科普书出版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大陆现阶段科普书的出版比较像是台湾1990到2000年代的状况。经过一二十年的出版,介绍常识性科学知识的书在台湾已经有不少,读者也都具有常识性的科学知识。大陆人口众多,科普书销售和出版量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曾经看到一个报道,2007年大陆在校研究生约120万,各类高等、专科在校生约1885万,高、初中生约1.03亿。所以,一本书(假定是本好书)只能卖5千、一万本,我想一定有些特别原因!在通路和行销上可能可以有更大的突破。
目前的科普书出版,不独是台湾,整个西方国家也是,因为现阶段科学研究没有重大的突破,所以要看到有独特观点、新观点的作品比较难,这也是近几年科学书出版数量减少的原因。《科学人杂志》上以往做科学书籍推荐的栏目有三个版面,慢慢地减少,现在只剩一个版面。
在我看来,科普书的写作可以多样化,并不一定都要风趣幽默,浅显易懂,因为这样的写作有时会降低科学知识表达的谨慎度。当然在接触科学知识的初期阶段,这种写作风格的确比较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
《吃的真相》台湾版出版方
台湾的本土科学书籍,一般展现在自然科学领域,比如昆虫学、地理学等,作家不少,作品也能贴近读者。但这类书籍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一般都是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松鼠会最大的突破在于,他们在一般人认为的非科学领域去介绍科学知识。我向通路介绍《吃的真相》这本书时,书店的采购人员第一个反应也是将这本书归到饮食文化类,但是我比较倾向于归到科普类别。这本书跟我们以往出版的科普类书籍的不同,在于他所讲述的是关于民生的科普。而科学松鼠会网络上策划的“科学的美丽”这个专题,让我非常的期待,或许可以出版一本叫《美的真相》的书。提到美,很自然会联想到艺术,但松鼠会却是从科学的角度诠释什么是“美”。
与“吃”有关的书籍,坊间多是美食书或者是饮食文学书,很少有从科学的角度来写饮食的书,《吃的真相》却让人有不一样的感觉,就连推荐人都认为“这本书所采用的非主观的写作方法非常特别”。而且这本书的写作笔调非常风趣、幽默,所介绍的都是跟民生紧密相关的知识,也紧扣时事。虽然与时事有关的例子、用语,对台湾的读者来说会有一些隔阂,但是,其他部分与西方此类书相比,因为饮食习惯、态度、烹饪方法、食材选用方面的相近,更贴近台湾读者。
科普书要吸引读者,我觉得有两种方式:一是他所解释的现象或是描述的题材要贴近民生,要能为民众解惑;二是,要能给读者惊艳的感觉,如果《美的真相》出版了,我很想知道艺术系的学生读完这本书会有怎样的看法。科学松鼠会之前出版的两本书,虽然也都是从生活的角度介绍科学知识,比如为什么挤出来的牙膏很容易滑落这类日常生活的现象,但这类书台湾之前比较多的引进西方、日本的作品,相较起来反而特色不够鲜明。
吴程远 多样风格诉求吸引眼球
远流出版公司科学业书、财经企管业书总编辑,《科学人杂志》编辑总监
两岸科普书出版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大陆现阶段科普书的出版比较像是台湾1990到2000年代的状况。经过一二十年的出版,介绍常识性科学知识的书在台湾已经有不少,读者也都具有常识性的科学知识。大陆人口众多,科普书销售和出版量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曾经看到一个报道,2007年大陆在校研究生约120万,各类高等、专科在校生约1885万,高、初中生约1.03亿。所以,一本书(假定是本好书)只能卖5千、一万本,我想一定有些特别原因!在通路和行销上可能可以有更大的突破。
目前的科普书出版,不独是台湾,整个西方国家也是,因为现阶段科学研究没有重大的突破,所以要看到有独特观点、新观点的作品比较难,这也是近几年科学书出版数量减少的原因。《科学人杂志》上以往做科学书籍推荐的栏目有三个版面,慢慢地减少,现在只剩一个版面。
在我看来,科普书的写作可以多样化,并不一定都要风趣幽默,浅显易懂,因为这样的写作有时会降低科学知识表达的谨慎度。当然在接触科学知识的初期阶段,这种写作风格的确比较能吸引读者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