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课!”“起立!”“曹老师好!”响亮的声音回荡在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里。2016年4月21日,作为首位斩获“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作家,曹文轩来到了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给学生们带来一场特别的写作课。
上课之前,曹文轩首先跟学校老师们一起就“语文教学”“教材编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老师们的探讨刚刚结束,偌大的校园中已坐满了山大附中和山大辅仁的莘莘学子。这是一堂规模超大的写作课,偌大的校园里,曹文轩洪亮的声音在校园上空回荡。在这节令学子们难忘的课堂上,他们的曹老师巧妙地通过三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传达出一个完整的写作体系。
“你自己就是最大的财富,不用东张西望,财富不在远方,就在自己脚下”,“文字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反映‘第一世界’并创造‘第二世界’”,“阅读是弓,写作是箭,一只箭要射出去必须要有弓的力量”。在这堂规模超大的写作课上,曹文轩的闪光语录随处皆是,以下为曹文轩观点的精彩摘要。
财富就在我们脚下
曹文轩先讲述了第一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
在西班牙草原上有一个放羊的孩子,在一座教堂的一棵大树下连续做了两个相同的梦,梦见自己从西班牙草原出发,越过大海,来到了非洲荒原,在一座金字塔下面发现了一大堆财宝。于是,这个小家伙就决定赶着他的羊群去寻找那堆财宝。这一天,他出发了,走过西班牙草原、越过大海,来到了非洲荒原。他跑到了那座在梦里曾经出现过的金字塔下,然后就开始挖那堆财宝。可是挖了一个很大的坑,并没有发现财宝。
就在这个时候,来了几个坏蛋,就问这个小孩在干什么。孩子拒绝回答。于是,他们就把孩子揍了一顿,然后把他扔在坑里。后来当他们得知这个孩子竟然是为了两个相同的梦从遥远的西班牙草原来到非洲荒原的时候,不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其中有一个坏蛋,走了几十步后重又回来,望着坑里的那个孩子说:“我告诉你,你是我在这个世界上见到的最愚蠢的孩子,就在你挖坑的这个地方,两个月前,我也做过两个相同的梦,我梦见了从你挖坑的这个地方出发,我走过非洲荒原,越过大海,来到了西班牙草原,在一座教堂的一棵大树下,发现了一大堆财宝。可是,我还没有愚蠢到为了这么两个相同的梦去做这样一件蠢事!”说完,他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这个孩子跪在坑底仰望着苍天,过了一会儿,他从坑里头爬到了坑上,重返他的西班牙草原。在出发的地方,也就是那座教堂的那棵大树下,他发现了财宝,而且是很多很多财宝。
“这是一个具有寓言性质的故事”,曹文轩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财富不在远方,就在我们的脚下。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第一个道理,第一个关于人生的道理,第一个关于写作的道理。”
曹子轩以自己的写作经历,告诉在座的学生们:“已印刷了三百次《草房子》写的不过就是我小时候的那些事儿;《草房子》里头的那个主人公就是那个叫曹文轩的男孩;《青铜葵花》写的也是我小时候知道的故事……我现在其他的许多作品里的故事,都是我在你们这么大,甚至比你们小的时候,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知道的那些故事。”曹文轩告诉同学们,在写作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是自己——“你,就是你自己最大的财富,财富不在远方,就在你自己的脚下,你不要去东张西望,生活其实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向你提供写作的材料,只要这个世界是运动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故事,所有的这些故事都可以转化为我们写作文的材料。”
写作就要“无中生有”
曹文轩又紧接着讲述了第二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
你们都听过那篇叫《狼来了》的寓言,对不对?一个放羊的孩子跑出来大叫狼来了,人们相信了,孩子又一次跑出来大叫“狼来了”,第三次跑出来,大叫“狼来了”,人们还相不相信他的话?结果他被狼吃了。从此,我们就坐在篝火旁,一代一代讲着这个故事,我们用这个故事警示自己、警示他人,人要诚实,不能撒谎,撒谎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话锋一转,曹文轩告诉同学们,“有一个作家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个作家,他重新解读了这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他居然告诉我们,这个跑出来大叫‘狼来了’的放羊孩子,是一个伟大的孩子,一个了不起的孩子,为什么?因为他有着那么强劲的幻想能力,他居然在草丛中‘看到’了一只根本不存在的狼,然后他跑出来像真的一样大声地喊‘狼来了’。他说这个孩子是一个‘发明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那个放羊的孩子。他回答了我们什么叫‘文学’,什么不是‘文学’。在他看来,一个放羊的孩子跑出来大叫‘狼来了’,而后面果真跟着一只狼,那个不是文学。因为它没有想象、没有虚构、没有编造、没有撒谎,所以这不是文学。但一个放羊的孩子跑出来大叫‘狼来了’,后面却没有狼,这就是文学。因为它想象,因为它虚构、它编造,它‘撒谎’了。当然,这里的‘撒谎’不具有道德的意义。”
曹文轩对学生们说,“从这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里,我们又引申出一个道理,这就是我要送给你的第二句话——创作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无论是曹老师写小说也好,还是你们写作文也好,我们可能都得有无中生有的本领,如果没有这个本领。因为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有虚构的成分,完全排斥虚构的文章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曹文轩告诉同学们,“无中生有”这个词,对于写作而言,一定不是一个贬义词。那个有天空、有太阳的世界是“第一世界”,那个用心、用脑子去想象出来的世界,是“第二世界”,作文的使命一是要反映“第一世界”,二是创造“第二世界”。一篇优秀的作文,永远是“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完美结合。
写作是只箭 阅读是把弓
曹文轩说,第三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和作家萧红有关。萧红曾写过一个短篇小说《旷野的呼喊》。小说里,萧红用三十个字描绘一匹印有日本军营火印的骏马。就是这三十几个字,引爆了自己一部长篇小说——《火印》。曹文轩说,当她看到那三十几个字的时候,自己的阅读记忆被唤醒了,就想到了很多之前看到的书,想起了许多和马有关没关的书。这些书在很短时间内,发生了一个奇妙的化学反应,其结果是《火印》这部长篇小说的诞生。
曹文轩介绍了《火印》的梗概:一个放养的孩子,这是第三个“放羊的孩子”,黄昏时赶着羊群回家,他们家的狗跑到山冈上又仓惶跑回来,冲着它的主人大声地叫,并阻止大家前进。这个小主人坡娃觉得很奇怪,他自己跑到山冈上一看,只见11只狼包围着一匹小马驹。坡娃害怕了,他往后退,然后赶着羊群赶紧往家走。可刚走几步,小马驹又发出嘶鸣声。坡娃无缘无故地觉得这个嘶鸣声是冲着他来的,觉得这种嘶鸣好像是一个孩子的呼喊,觉得这个声音还是一个女孩的呼喊。于是,坡娃对他们家的狗说,你赶紧带着羊群回家去叫大人。
后坡娃重新回到了山冈上,为了保护、营救那个小马驹差一点点儿被狼吃掉,幸亏大人们及时赶到。从此,这个小马驹就成为坡娃家的一员,在坡娃家里一天一天长大,转眼之间长成了一匹骏马。他们过着贫穷但是安定的、快乐的日子。可有一天,日本鬼子包围了这个小小的山村,要向中国老百姓征用马匹,说是征用,实际就是抢夺。一个日本军官一眼就看到了这匹马。接下来,马被抢走,马又回来……故事非常感人。
曹文轩说,这第三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其实引申出一个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阅读和发现财富的关系。在他看来,阅读的根本意义,就是帮助我们培养发现“财富”的眼力。他还说,写作和阅读的关系,就是亲兄弟的关系,而阅读永远是哥哥,写作只能是弟弟。他还借用弓和箭的关系来形容阅读和写作——一只箭要射出去必须要有弓的力量,而这个弓的力量就是知识。那么知识就来自于我们平常的广泛的阅读。
上课之前,曹文轩首先跟学校老师们一起就“语文教学”“教材编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老师们的探讨刚刚结束,偌大的校园中已坐满了山大附中和山大辅仁的莘莘学子。这是一堂规模超大的写作课,偌大的校园里,曹文轩洪亮的声音在校园上空回荡。在这节令学子们难忘的课堂上,他们的曹老师巧妙地通过三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传达出一个完整的写作体系。
“你自己就是最大的财富,不用东张西望,财富不在远方,就在自己脚下”,“文字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反映‘第一世界’并创造‘第二世界’”,“阅读是弓,写作是箭,一只箭要射出去必须要有弓的力量”。在这堂规模超大的写作课上,曹文轩的闪光语录随处皆是,以下为曹文轩观点的精彩摘要。
财富就在我们脚下
曹文轩先讲述了第一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
在西班牙草原上有一个放羊的孩子,在一座教堂的一棵大树下连续做了两个相同的梦,梦见自己从西班牙草原出发,越过大海,来到了非洲荒原,在一座金字塔下面发现了一大堆财宝。于是,这个小家伙就决定赶着他的羊群去寻找那堆财宝。这一天,他出发了,走过西班牙草原、越过大海,来到了非洲荒原。他跑到了那座在梦里曾经出现过的金字塔下,然后就开始挖那堆财宝。可是挖了一个很大的坑,并没有发现财宝。
就在这个时候,来了几个坏蛋,就问这个小孩在干什么。孩子拒绝回答。于是,他们就把孩子揍了一顿,然后把他扔在坑里。后来当他们得知这个孩子竟然是为了两个相同的梦从遥远的西班牙草原来到非洲荒原的时候,不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其中有一个坏蛋,走了几十步后重又回来,望着坑里的那个孩子说:“我告诉你,你是我在这个世界上见到的最愚蠢的孩子,就在你挖坑的这个地方,两个月前,我也做过两个相同的梦,我梦见了从你挖坑的这个地方出发,我走过非洲荒原,越过大海,来到了西班牙草原,在一座教堂的一棵大树下,发现了一大堆财宝。可是,我还没有愚蠢到为了这么两个相同的梦去做这样一件蠢事!”说完,他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这个孩子跪在坑底仰望着苍天,过了一会儿,他从坑里头爬到了坑上,重返他的西班牙草原。在出发的地方,也就是那座教堂的那棵大树下,他发现了财宝,而且是很多很多财宝。
“这是一个具有寓言性质的故事”,曹文轩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财富不在远方,就在我们的脚下。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第一个道理,第一个关于人生的道理,第一个关于写作的道理。”
曹子轩以自己的写作经历,告诉在座的学生们:“已印刷了三百次《草房子》写的不过就是我小时候的那些事儿;《草房子》里头的那个主人公就是那个叫曹文轩的男孩;《青铜葵花》写的也是我小时候知道的故事……我现在其他的许多作品里的故事,都是我在你们这么大,甚至比你们小的时候,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知道的那些故事。”曹文轩告诉同学们,在写作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是自己——“你,就是你自己最大的财富,财富不在远方,就在你自己的脚下,你不要去东张西望,生活其实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向你提供写作的材料,只要这个世界是运动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故事,所有的这些故事都可以转化为我们写作文的材料。”
写作就要“无中生有”
曹文轩又紧接着讲述了第二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
你们都听过那篇叫《狼来了》的寓言,对不对?一个放羊的孩子跑出来大叫狼来了,人们相信了,孩子又一次跑出来大叫“狼来了”,第三次跑出来,大叫“狼来了”,人们还相不相信他的话?结果他被狼吃了。从此,我们就坐在篝火旁,一代一代讲着这个故事,我们用这个故事警示自己、警示他人,人要诚实,不能撒谎,撒谎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话锋一转,曹文轩告诉同学们,“有一个作家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个作家,他重新解读了这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他居然告诉我们,这个跑出来大叫‘狼来了’的放羊孩子,是一个伟大的孩子,一个了不起的孩子,为什么?因为他有着那么强劲的幻想能力,他居然在草丛中‘看到’了一只根本不存在的狼,然后他跑出来像真的一样大声地喊‘狼来了’。他说这个孩子是一个‘发明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那个放羊的孩子。他回答了我们什么叫‘文学’,什么不是‘文学’。在他看来,一个放羊的孩子跑出来大叫‘狼来了’,而后面果真跟着一只狼,那个不是文学。因为它没有想象、没有虚构、没有编造、没有撒谎,所以这不是文学。但一个放羊的孩子跑出来大叫‘狼来了’,后面却没有狼,这就是文学。因为它想象,因为它虚构、它编造,它‘撒谎’了。当然,这里的‘撒谎’不具有道德的意义。”
曹文轩对学生们说,“从这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里,我们又引申出一个道理,这就是我要送给你的第二句话——创作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无论是曹老师写小说也好,还是你们写作文也好,我们可能都得有无中生有的本领,如果没有这个本领。因为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有虚构的成分,完全排斥虚构的文章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曹文轩告诉同学们,“无中生有”这个词,对于写作而言,一定不是一个贬义词。那个有天空、有太阳的世界是“第一世界”,那个用心、用脑子去想象出来的世界,是“第二世界”,作文的使命一是要反映“第一世界”,二是创造“第二世界”。一篇优秀的作文,永远是“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完美结合。
写作是只箭 阅读是把弓
曹文轩说,第三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和作家萧红有关。萧红曾写过一个短篇小说《旷野的呼喊》。小说里,萧红用三十个字描绘一匹印有日本军营火印的骏马。就是这三十几个字,引爆了自己一部长篇小说——《火印》。曹文轩说,当她看到那三十几个字的时候,自己的阅读记忆被唤醒了,就想到了很多之前看到的书,想起了许多和马有关没关的书。这些书在很短时间内,发生了一个奇妙的化学反应,其结果是《火印》这部长篇小说的诞生。
曹文轩介绍了《火印》的梗概:一个放养的孩子,这是第三个“放羊的孩子”,黄昏时赶着羊群回家,他们家的狗跑到山冈上又仓惶跑回来,冲着它的主人大声地叫,并阻止大家前进。这个小主人坡娃觉得很奇怪,他自己跑到山冈上一看,只见11只狼包围着一匹小马驹。坡娃害怕了,他往后退,然后赶着羊群赶紧往家走。可刚走几步,小马驹又发出嘶鸣声。坡娃无缘无故地觉得这个嘶鸣声是冲着他来的,觉得这种嘶鸣好像是一个孩子的呼喊,觉得这个声音还是一个女孩的呼喊。于是,坡娃对他们家的狗说,你赶紧带着羊群回家去叫大人。
后坡娃重新回到了山冈上,为了保护、营救那个小马驹差一点点儿被狼吃掉,幸亏大人们及时赶到。从此,这个小马驹就成为坡娃家的一员,在坡娃家里一天一天长大,转眼之间长成了一匹骏马。他们过着贫穷但是安定的、快乐的日子。可有一天,日本鬼子包围了这个小小的山村,要向中国老百姓征用马匹,说是征用,实际就是抢夺。一个日本军官一眼就看到了这匹马。接下来,马被抢走,马又回来……故事非常感人。
曹文轩说,这第三个“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其实引申出一个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阅读和发现财富的关系。在他看来,阅读的根本意义,就是帮助我们培养发现“财富”的眼力。他还说,写作和阅读的关系,就是亲兄弟的关系,而阅读永远是哥哥,写作只能是弟弟。他还借用弓和箭的关系来形容阅读和写作——一只箭要射出去必须要有弓的力量,而这个弓的力量就是知识。那么知识就来自于我们平常的广泛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