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游戏中让孩子学会学习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31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热衷游戏使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练习语言表达、发展观察、记忆、注意、思考的能力,使学习潜能得以开发。“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会学习的孩子更会玩,”放手让孩子去游戏,千万不要把孩子束缚成“呆鸭子”!
  现在父母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很早就教孩子认字、数数、背、背唐诗,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将孩子送往少儿英语学习班去学英语!早期教育的确值得重视,但是,许多家长由于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这种填鸭式教育的结果是让孩子变成了撑得饱饱的呆鸭子!尤为严重的事,这种方法让孩子很小就觉得“读书是一件枯燥无味的苦差事”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日本学者井深大说:“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年幼的孩子特别热衷于玩各种游戏,过家家、搭积木、听故事、讲故事、捉迷藏…….
  玩得不亦乐乎!而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以及知识的获得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没有人教,孩子就会模仿别人的言语表情行为。1岁以前的婴儿就能模仿成人的脸部姿态,2岁的孩子会在娃娃家互相打电话,模仿着母亲给婴儿喂奶……这就是简单的社会角色游戏。在模仿母亲的过程中,了解母婴之间的关系,再打电话过程中,了解电话的用途、学会使用电话,这使孩子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能力;在扮演医生角色中给病人打针、哄劝病人不要哭,从而消除了对医院和医生的恐惧心理,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当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有更多人参与时,孩子逐渐学会了与人相处、协调人际间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发挥了更多的想象和创造,它可以将一块积木当成饭碗、当成照相机,也可以在玩“在集市”游戏中设计出各种具体的买卖情节来,在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独创出新的故事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更有耐心,更能集中注意力于学习活动。
  游戏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必须选取与游戏有关的物品,由此,在儿童的经验中,这些物品得到巩固,也就为儿童的思维提供了材料和工具;游戏使儿童创设了很多不同的情景,在各种情景中会产生各类不同的问题,这为儿童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景,提高了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智力游戏中进行比赛,提高了儿童思维的速度、灵活程度,促使孩子思维的智力品质的发展。
  让孩子走走跑跑的体育游戏也不仅仅是锻炼孩子的筋骨,让孩子唱唱跳跳的音乐游戏也不仅仅是进行艺术的熏陶。这些活动性的游戏,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活泼、勇敢、坚毅和关心集体的个性品质,而且有助于孩子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从而促使智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增强,从而避免因感觉统合失调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写字等精细运动不协调等学习困难。
  如果用一副扑克牌可以代替抄写一百遍来认识1~10的数字、代替“來,孩子,算算看2+3等于多少?”这样枯燥无味的算术学习活动,并能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热衷游戏使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练习语言表达、发展观察、记忆、注意、思考的能力,使学习潜能得以开发。“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会学习的孩子更会玩,”放手让孩子去游戏,千万不要把孩子束缚成“呆鸭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TSH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月之间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唐山市人民医
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而牛顿却要问个为什么?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学说。可见,好奇发问、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何等重要。因此,转变观念,加强学法的正确指导时不我待。  实践证明,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挖掘潜能,从学会逐步过渡到会学、乐学,是学法指导的关键。笔者在近几年物理教学中,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和群体素质的提高,按“成功教育”三要素:期望——(创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钙、镁、铁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钙、镁、铁水平之间相关性。方法:采用
目的探讨基底节损伤患者视-空间工作记忆的障碍及左右侧基底节损伤对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将25例基底节损伤患者以及25例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被试,采用
实验目的:  通过简单的氨基葡萄糖修饰曲安奈德药物分子(glycosylated 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SA-Glu)构建一种基于曲安奈德药物本身制备的新型温敏性超分子水凝胶,并从多
2014年中考马上来了,考前各科复习工作业已进入尾声,考前心理教育、动员大会相应的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就在离中考还剩十几天的时间里,一些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里,我想结合一些具体现象,探讨几点做法的实效性。  一、考前乱象丛生  1、复习焦灼状  比喻人有许多顾虑,进退两难。老师讲的时候不去听,自以为是,不肯虚心钻研,忽略问题思考中的关键细节。有家长说,“我就怕听孩子考试前说都复习好了!”因为学无
背景:大量研究证明从啮齿类到人,学习记忆功能均随年龄而减退。但是,导致记忆减退的机制依然不明确。目前的观点认为突触联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可能导致年龄相关性认知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