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我省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导致玉米减产,针对玉米的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总结出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玉米的病害
1.丝黑穗病
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实行轮作、深耕:实行3年以上轮作
③早期拔除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时就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到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④药剂防治:此病是苗期一次性侵染的病害,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一是用25%的粉锈宁按0.3%剂量拌种,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 二是利用种衣剂防病。目前生产上有多种包衣剂,可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2.玉米穗粒腐病
果穗从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其上实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
防治方法:及时防治玉米螟,因为玉米螟是穗粒腐病菌的侵染媒介,贮藏时,保持通风、干燥、低温。
3.玉米顶腐病
苗期及成株均可发病:苗期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成株表现症状。成株期病株多矮小,但也有矮化不明显的,其他症状更呈多样化:①叶缘缺刻型。感病叶片的基部或边缘出现“刀切状”缺刻,②叶片枯死型。叶片基部边缘褐色腐烂,叶片有时呈“撕裂状”或“断叶状”,严重时顶部4~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③扭曲卷裹型。顶部叶片卷缩成直立“长鞭状”,④叶鞘、茎秆腐烂型。⑤弯头型。植株顶端向一侧倾斜。⑥顶叶丛生型。有的品种感病后顶端叶片丛生、直立。病株的根系通常不发达,主根短小,根毛细而多,呈绒状,根冠变褐腐烂。高湿的条件下,病部出现粉白色至粉红色毒状物。
防治方法:
①选择抗病品种。在生产上,应注意淘汰感病的品种,选用抗性强的品种。
②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田间管理,排除田间积水,加快铲蹚进度,及时追肥,有条件的可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轻发病程度
③及时开展药剂防治。顶腐病发病初期喷雾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菌克毒克水剂2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加优质叶面肥喷雾。可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拧下,对准玉米心叶从上至下喷灌,每株玉米喷施50mL药液。
④剪除病叶。对玉米心叶已弯曲腐烂的较重病株,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并将剪下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4.玉米灰斑病
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脉间形成圆形、卵圆形红褐色的矩形条斑,病斑多限于叶脉之间,与叶脉平行,成熟时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剂50g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间隔7~10d喷一次,连续喷2~3次。几种药剂进行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5.玉米锈病
可在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进行防治。
二、玉米的虫害主要是玉米螟和地下害虫
1.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在玉米苗期为害可造成枯心,喇叭口期取食心叶,形成一排排小孔(花叶);抽穗后钻蛀穗柄和茎秆,遇风被折断;穗期雌穗被害,嫩粒遇损引起霉烂,降低籽粒品质。
①处理越冬寄主秸秆。在成虫羽化前的冬春季节,采用铡、轧、沤、烧、泥封等方法处理玉米秸杆和穗轴,消灭越冬幼虫。
②灯光诱杀。利用投射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村屯秸秆应集中堆放,以便集中安灯诱杀,同时要拿净田间根茬,保证防效。在当地玉米螟高峰期时开灯诱杀,每天开灯时间为晚9时至第二天凌晨
③赤眼蜂防治。为保证赤眼蜂的防治效果,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末期,释放赤眼蜂3次。每次放蜂数量5000头,每亩地总量为1.5万头。
④BT防治。利用3WX-300G自走式高杆作物喷雾机,每亩60~100gBT粉剂,于玉米心叶末期对水喷雾防治。
⑤辛硫磷颗粒剂。在玉米心叶末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辛硫磷乳油,制成颗粒剂施于玉米喇叭口内,每株2g。颗粒剂的配制方法为:用50%的辛硫磷乳油按每亩40mL载体(细土或细沙)10kg均匀混拌而成。
2.蚜虫的防治
防治蚜虫宜及早用药,将其控制在点片阶段,药剂防治喷雾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喷雾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0g对水50~75kg喷雾。在玉米田灭虫,可用40%乐果乳剂原液1kg,加水5~6kg,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用毛笔或棉花球蘸药涂抹。
一、玉米的病害
1.丝黑穗病
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实行轮作、深耕:实行3年以上轮作
③早期拔除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时就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到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④药剂防治:此病是苗期一次性侵染的病害,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一是用25%的粉锈宁按0.3%剂量拌种,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 二是利用种衣剂防病。目前生产上有多种包衣剂,可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2.玉米穗粒腐病
果穗从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其上实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
防治方法:及时防治玉米螟,因为玉米螟是穗粒腐病菌的侵染媒介,贮藏时,保持通风、干燥、低温。
3.玉米顶腐病
苗期及成株均可发病:苗期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成株表现症状。成株期病株多矮小,但也有矮化不明显的,其他症状更呈多样化:①叶缘缺刻型。感病叶片的基部或边缘出现“刀切状”缺刻,②叶片枯死型。叶片基部边缘褐色腐烂,叶片有时呈“撕裂状”或“断叶状”,严重时顶部4~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③扭曲卷裹型。顶部叶片卷缩成直立“长鞭状”,④叶鞘、茎秆腐烂型。⑤弯头型。植株顶端向一侧倾斜。⑥顶叶丛生型。有的品种感病后顶端叶片丛生、直立。病株的根系通常不发达,主根短小,根毛细而多,呈绒状,根冠变褐腐烂。高湿的条件下,病部出现粉白色至粉红色毒状物。
防治方法:
①选择抗病品种。在生产上,应注意淘汰感病的品种,选用抗性强的品种。
②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田间管理,排除田间积水,加快铲蹚进度,及时追肥,有条件的可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轻发病程度
③及时开展药剂防治。顶腐病发病初期喷雾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菌克毒克水剂2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加优质叶面肥喷雾。可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拧下,对准玉米心叶从上至下喷灌,每株玉米喷施50mL药液。
④剪除病叶。对玉米心叶已弯曲腐烂的较重病株,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并将剪下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4.玉米灰斑病
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脉间形成圆形、卵圆形红褐色的矩形条斑,病斑多限于叶脉之间,与叶脉平行,成熟时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剂50g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间隔7~10d喷一次,连续喷2~3次。几种药剂进行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5.玉米锈病
可在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进行防治。
二、玉米的虫害主要是玉米螟和地下害虫
1.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在玉米苗期为害可造成枯心,喇叭口期取食心叶,形成一排排小孔(花叶);抽穗后钻蛀穗柄和茎秆,遇风被折断;穗期雌穗被害,嫩粒遇损引起霉烂,降低籽粒品质。
①处理越冬寄主秸秆。在成虫羽化前的冬春季节,采用铡、轧、沤、烧、泥封等方法处理玉米秸杆和穗轴,消灭越冬幼虫。
②灯光诱杀。利用投射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村屯秸秆应集中堆放,以便集中安灯诱杀,同时要拿净田间根茬,保证防效。在当地玉米螟高峰期时开灯诱杀,每天开灯时间为晚9时至第二天凌晨
③赤眼蜂防治。为保证赤眼蜂的防治效果,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末期,释放赤眼蜂3次。每次放蜂数量5000头,每亩地总量为1.5万头。
④BT防治。利用3WX-300G自走式高杆作物喷雾机,每亩60~100gBT粉剂,于玉米心叶末期对水喷雾防治。
⑤辛硫磷颗粒剂。在玉米心叶末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辛硫磷乳油,制成颗粒剂施于玉米喇叭口内,每株2g。颗粒剂的配制方法为:用50%的辛硫磷乳油按每亩40mL载体(细土或细沙)10kg均匀混拌而成。
2.蚜虫的防治
防治蚜虫宜及早用药,将其控制在点片阶段,药剂防治喷雾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喷雾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0g对水50~75kg喷雾。在玉米田灭虫,可用40%乐果乳剂原液1kg,加水5~6kg,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用毛笔或棉花球蘸药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