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更昔洛韦预防肝移植术后早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效果观察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ntha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和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口服更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国肝移植注册登记的448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448例受者术前血清CMV pp65均为阴性,其中72例(16.1%)受者在术后正常进食后开始口服阿昔洛韦(阿昔洛韦组),376例(83.9%)受者口服更昔洛韦(更昔洛韦组)。观察和比较口服阿昔洛韦和口服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的效果。

结果

更昔洛韦组受者和阿昔洛韦组受者在年龄、性别、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昔洛韦组CMV感染发生率为4.5%(17/376),显著低于阿昔洛韦组的12.5%(9/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共有15例受者因CMV感染或CMV肺炎接受了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有6例(40%)因此发生粒细胞减少症,其中2例(13.3%)需要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更昔洛韦组受者中有46例(12.2%)因粒细胞减少症需要减少药物用量,6例(1.6%)需要停用更昔洛韦,2例(0.5%)需要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阿昔洛韦组72例受者均未出现阿昔洛韦相关的粒细胞减少症。

结论

肝移植术后口服更昔洛韦防治CMV感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单一前方腹直肌外侧切口前柱钢板加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单一前方腹直肌外侧切口前柱钢板加后柱拉力螺钉固定治疗28例髋臼前后柱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16例;年龄19~61岁,平均41.4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18例,双柱骨折10例,骨折均未涉及髋臼后壁;其
目的探讨椎间盘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通路调节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表达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小鼠椎间盘组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 TNF-α)模拟椎间盘突出时的炎症微环境,利用TGF-β通路的抑制剂或核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特异性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第l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表达对皮层神经元轴突再生及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两部分各分四组:阴性对照组(DMEM)、空载慢病毒组(Lenti-con
目的通过研究坐骨神经预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microRNA表达谱变化,探讨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机制。方法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与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有关的microRNA,并用RT-q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免疫荧光染色、反义miRNA寡核苷酸抑制剂等技术验证。结果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miR-124-3p在大鼠脊髓后索损伤后7 d、14
目的探讨多发骨肉瘤体细胞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及驱动基因在该病诊断、分型、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分析中的意义。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多发骨肉瘤患者2例,按照统一标准采集每例患者的正常组织及所有骨肉瘤病灶组织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基因序列发生的变异及类型。重点观察体细胞单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tion,SN
目的探讨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寰枢椎脱位且其间存在骨性融合)的临床分型及其术式选择策略。方法200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2~57岁,平均39岁;6例无手术史,14例有手术史(前路手术史1例、后路手术史1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史2例),其中13例残留内固定物(1例残留寰枢椎前路钢板、12例残留寰枢椎后路钉棒)。根据骨性融合范围、位置分为广
目的探讨经口前路寰椎前弓切除、寰枢椎侧块关节松解联合后路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齿突骨折畸形愈合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6例齿突骨折畸形愈合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均有外伤史,均存在脊髓损伤表现。男5例,女1例;年龄36~57岁,平均45.5岁。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4~10分,平均(
目的探讨TOI外科分型诊疗流程图对寰枢椎脱位治疗方案、固定方式及融合范围选择的指导价值及其临床适用性。方法根据病因、症状、体征、动力位X线片、三维CT重建和牵引复位情况,并充分考虑手术松解和创伤因素制订TOI分型诊疗流程图:牵引复位型(traction reduction type, T型),分为T1、T2亚型;手术复位型(operation reduction type, O型);不可复位型(i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32例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1例,女11例;年龄22~59岁,平均41.8岁。术前均行颈椎张口位及侧位X线片、CT及MR检查。不稳定性寰椎骨折17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合并枢椎骨折15例,其中6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害表现,ASIA分级为D级5例、C级1例。32例患者接
目的总结和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麻疹病毒感染的发病、治疗及转归。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共行儿童肝移植56例,其中4例术后发生麻疹病毒感染,发生率7.1%(4/56)。回顾性分析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4例患儿均因"胆道闭锁、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接受肝移植,均采用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术前4例患儿均因原发肝脏疾病未接种麻疹病毒疫苗。所有4例患儿诊断麻疹病毒感染前(出疹前)均有咳嗽、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