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学科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文章结合实例,探讨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关键词]地理实践活动;乡土资源;地理实践力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16-0091-02
地理实践是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地理教育中一贯关注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关注三个方面的地理实践活动——考察、调查和实验。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走出去”“动手”“行动”,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获得对真实生活的“真”认识、“真”感觉,获得解决问题的真实能力和独立认知世界、独立生存的本领。
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对当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环境、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网点、名胜古迹等的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地理实践活功教学方法及课例
(一)结合教材,以乡土资源为背景展开问囊文教学
在人教版必修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参观石狮沿海工业区,考察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不同类型工业的污染类型、不合理工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影响等。具体的实践活动实施步骤如下:借助校董、校友、家长资源,确定考察目标;制订社会考察方案并争取学校、家长的支持;考察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说明考察要求,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实施考察活动;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或者考察活动报告;总结汇报交流。考察方案如下:
工业考察之旅
——参观石狮沿海工业区
研学设计思路:本次考察采取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教师带领学生在实践中观察、记录、思考等,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通过体验生活,培养勇于探究的精神。
研学目标:1.工业体验。让学生观察工业的布局,分析工业的区位;让学生亲自体验工业生产过程,初步认识工业。2.人地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各类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3.德育。考察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分工和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倡导敢想敢做的精神。
安全须知:1.穿运动服(校服)和运动鞋,特别注意带背包、笔、水、口罩、遮阳帽等。2.一切听从带队老师的指挥,服从安排。3.参观时遵守相关工厂、企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和要求。
问题式教学:1.读石狮镇区分布简图(图略),结合百度地图,请在图中标出祥芝大堡工业区、鸿山伍堡工业区、锦尚工业区的位置,并在图中画出从石狮一中出发,依次到达三大工业区的路线。2.记录三大工业区里主要的企业。3.按污染物类型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分类。4.结合石狮风频图(图略),评价石狮将产生大气污染的工业集中布局于沿海工业区的合理性。5.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产生水污染的工业污染地下水、海洋水的过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6.分析鸿山热电厂布局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
地理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引入或创设一些以情感、形象为主体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场景。学生通过真实情境体验,将教材中的地理原理与乡土地理紧密结合,解答教师设置的层层递进且与地理学科知识有关联的问题。这恰恰符合了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要求。
(二)引导发现,结合乡土现象开展问题探究
目前,城市道路的通达度、拥堵状况等备受关注,而对于路面的平整程度只是在宏观上把握,微观上对由于城市道路路面与井盖之间的“高差”导致的路面颠簸等问题关注很少。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去发现问题并从地理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调查方案如下:
活动内容:针对石狮市井盖下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制订调查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活动。
成果要求:提交一份调查报告。报告需真实反映现实问题,揭露矛盾,审慎得出调查研究结果;并能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石狮市的市政部门开展建设或者改造提供参考。
下面是学生提交的一份调查报告:
城市下沉式绿地与山脊式路面综合系统的研究
一、调查发现
通过实地调查,对比不同路段,我们发现:第一,柏油路面的井盖下陷比例、幅度均高于水泥路面,而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白改黑”;第二,交通流量较大路段井盖下陷和井盖四周路面破损较严重;第三,两车道路面的井盖比三车道路面的井盖分布位置更加靠近道路中部,对行车影响更大;第四,城市路面井盖的数量很多,下陷较严重的比重較大,井盖四周路面破损也不少。因此研究和解决井盖问题很有必要。
二、问题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详见图1。
图1城市下沉式绿地与山脊式路面综合系统设计图
设计说明:
1.土壤层的表面即为“下沉式绿地”的高度,其高度略低于两侧的道路、人行道的路面。
2.城市机动车道路采用“山脊式”路面,即道路中间的隔离带的路面高度略高于路面两侧,目的是使路面水流能够自流向两侧。
3.下沉式绿地与两侧的道路、人行道之间的隔离护石(即石板材)需高于路面,防止行人和车辆陷落至绿地。隔离护石安装网状排水板,网状排水板的功能是便于路面的水流顺利自流入绿地。
4.道路的路面、人行道均不再设置井盖,所有市政工程的井盖全部移至下沉式绿地内。
5.土壤层、沙层、砾石层、绿化植物共同构成了绿地的“海绵城市”系统。土壤层种植城市绿化植物,所选的草本绿化植物应枝叶稠密、植株高度较高,以遮挡夜间车灯对行人或对向来车的干扰。
6.排水管与蓄水池相连通,部分雨水将流向蓄水池,通过喷灌设备可以为绿化带供水。
三、综合系统的优点
1.此创新型系统改善了城市排水系统。“山脊式”路面能促进路面径流自流至绿化带内,绿化带网状排水板能大大加快排水速度,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2.此创新型系统解决了“井盖”带给城市的诸多困扰:解决井盖与路面的“高度差”带来的行车颠簸问题,也减轻路面不平对车辆轮胎的损伤;减少“问题井盖”带来的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减少修缮工程对城市道路的占用、割裂,减少交通的阻塞。井盖数量的减少,也大大提升了城市街道的美感。
3.此创新型系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化带的高度略低于两侧的道路、人行道的路面,有利于蓄积雨水。同时,喷灌系统直接利用蓄积的雨水,不仅能提高城市对降水的利用率,也能提高城市园林人工浇水的利用率。
“井盖”表面上看很普通,学生探究后会发现大有学问,学会从地理的视角去看工程建设,体会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和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地的某种现象,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地理实践活动评价量表设计
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质量,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评价。因此,笔者制作了学生地理实践活动评价量表(如表1),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较为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的收获等,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总之,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是地理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乡土地理资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探索的欲望,理应成为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每个地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将有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关键词]地理实践活动;乡土资源;地理实践力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16-0091-02
地理实践是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地理教育中一贯关注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关注三个方面的地理实践活动——考察、调查和实验。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走出去”“动手”“行动”,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获得对真实生活的“真”认识、“真”感觉,获得解决问题的真实能力和独立认知世界、独立生存的本领。
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对当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环境、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网点、名胜古迹等的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地理实践活功教学方法及课例
(一)结合教材,以乡土资源为背景展开问囊文教学
在人教版必修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参观石狮沿海工业区,考察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不同类型工业的污染类型、不合理工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影响等。具体的实践活动实施步骤如下:借助校董、校友、家长资源,确定考察目标;制订社会考察方案并争取学校、家长的支持;考察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说明考察要求,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实施考察活动;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或者考察活动报告;总结汇报交流。考察方案如下:
工业考察之旅
——参观石狮沿海工业区
研学设计思路:本次考察采取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教师带领学生在实践中观察、记录、思考等,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通过体验生活,培养勇于探究的精神。
研学目标:1.工业体验。让学生观察工业的布局,分析工业的区位;让学生亲自体验工业生产过程,初步认识工业。2.人地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各类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3.德育。考察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分工和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倡导敢想敢做的精神。
安全须知:1.穿运动服(校服)和运动鞋,特别注意带背包、笔、水、口罩、遮阳帽等。2.一切听从带队老师的指挥,服从安排。3.参观时遵守相关工厂、企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和要求。
问题式教学:1.读石狮镇区分布简图(图略),结合百度地图,请在图中标出祥芝大堡工业区、鸿山伍堡工业区、锦尚工业区的位置,并在图中画出从石狮一中出发,依次到达三大工业区的路线。2.记录三大工业区里主要的企业。3.按污染物类型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分类。4.结合石狮风频图(图略),评价石狮将产生大气污染的工业集中布局于沿海工业区的合理性。5.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产生水污染的工业污染地下水、海洋水的过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6.分析鸿山热电厂布局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
地理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引入或创设一些以情感、形象为主体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场景。学生通过真实情境体验,将教材中的地理原理与乡土地理紧密结合,解答教师设置的层层递进且与地理学科知识有关联的问题。这恰恰符合了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要求。
(二)引导发现,结合乡土现象开展问题探究
目前,城市道路的通达度、拥堵状况等备受关注,而对于路面的平整程度只是在宏观上把握,微观上对由于城市道路路面与井盖之间的“高差”导致的路面颠簸等问题关注很少。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去发现问题并从地理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调查方案如下:
活动内容:针对石狮市井盖下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制订调查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活动。
成果要求:提交一份调查报告。报告需真实反映现实问题,揭露矛盾,审慎得出调查研究结果;并能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石狮市的市政部门开展建设或者改造提供参考。
下面是学生提交的一份调查报告:
城市下沉式绿地与山脊式路面综合系统的研究
一、调查发现
通过实地调查,对比不同路段,我们发现:第一,柏油路面的井盖下陷比例、幅度均高于水泥路面,而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白改黑”;第二,交通流量较大路段井盖下陷和井盖四周路面破损较严重;第三,两车道路面的井盖比三车道路面的井盖分布位置更加靠近道路中部,对行车影响更大;第四,城市路面井盖的数量很多,下陷较严重的比重較大,井盖四周路面破损也不少。因此研究和解决井盖问题很有必要。
二、问题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详见图1。
图1城市下沉式绿地与山脊式路面综合系统设计图
设计说明:
1.土壤层的表面即为“下沉式绿地”的高度,其高度略低于两侧的道路、人行道的路面。
2.城市机动车道路采用“山脊式”路面,即道路中间的隔离带的路面高度略高于路面两侧,目的是使路面水流能够自流向两侧。
3.下沉式绿地与两侧的道路、人行道之间的隔离护石(即石板材)需高于路面,防止行人和车辆陷落至绿地。隔离护石安装网状排水板,网状排水板的功能是便于路面的水流顺利自流入绿地。
4.道路的路面、人行道均不再设置井盖,所有市政工程的井盖全部移至下沉式绿地内。
5.土壤层、沙层、砾石层、绿化植物共同构成了绿地的“海绵城市”系统。土壤层种植城市绿化植物,所选的草本绿化植物应枝叶稠密、植株高度较高,以遮挡夜间车灯对行人或对向来车的干扰。
6.排水管与蓄水池相连通,部分雨水将流向蓄水池,通过喷灌设备可以为绿化带供水。
三、综合系统的优点
1.此创新型系统改善了城市排水系统。“山脊式”路面能促进路面径流自流至绿化带内,绿化带网状排水板能大大加快排水速度,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2.此创新型系统解决了“井盖”带给城市的诸多困扰:解决井盖与路面的“高度差”带来的行车颠簸问题,也减轻路面不平对车辆轮胎的损伤;减少“问题井盖”带来的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减少修缮工程对城市道路的占用、割裂,减少交通的阻塞。井盖数量的减少,也大大提升了城市街道的美感。
3.此创新型系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化带的高度略低于两侧的道路、人行道的路面,有利于蓄积雨水。同时,喷灌系统直接利用蓄积的雨水,不仅能提高城市对降水的利用率,也能提高城市园林人工浇水的利用率。
“井盖”表面上看很普通,学生探究后会发现大有学问,学会从地理的视角去看工程建设,体会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和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地的某种现象,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地理实践活动评价量表设计
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质量,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评价。因此,笔者制作了学生地理实践活动评价量表(如表1),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较为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的收获等,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总之,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是地理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乡土地理资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探索的欲望,理应成为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每个地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将有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