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外,作为一家资产规模排名第34位的非头部公募,万家基金去年四季度规模成功突破千亿大关。但是细看各类产品的规模,这种突破的贡献主要还是来自于固收类产品的贡献。而公司的权益之路似乎并不好走!
2月5日,公司旗下的万家瑞兴发布基金经理解聘变更公告,基金经理莫海波因工作安排不再管理该基金,基金经理孙远慧将独自担纲该基金。稍早前的2019年12月5日,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发布基金经理解聘变更公告,基金经理莫海波因工作安排不再管理该基金,同样基金经理孙远慧将独自担纲该基金。《红周刊》记者查阅公司网站信息,身为公司投资研究部总监,尽管他卸下了两只基金的掌门帅印,但他目前参与管理的公司旗下基金仍有多只。
莫海波已不再参与管理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长期集中重仓地产行业。节前披露的最新四季报显示,金地、万科、保利、荣盛、中南建设、阳光城、绿地控股、华夏幸福整齐划一地出现在十大重仓中。且其中只有阳光城和中南建设是当季才出现在十大重仓中的,剩余六只地产股“稳定”地出现在基金去年的四份季报中,且基金经理持有金地和万科各占基金资产净值比接近10%的上限。
查阅基金自成立以来的逐季季报,该基金自2017年成立不久就开始逐渐重配地产行业,2018年十大重仓股中能同时出现9只地产股。基金经理均笃定选择重仓地产股,同时在季报总结中几乎一直强调重配房地产的理由是板块被低估。
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格上财富基金分析师张婷分析了该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他从2015年5月以来成为基金经理,从其历史的持仓来看,持仓领域主要在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等领域,2016年持仓以工程基建投资为主,2017年以来则大比例的持仓房地产相关个股,以及少比例的其他板块轮换(银行、养殖等)。”
尽管重配地产也在某一特定时间段给基金净值带来过不错的回报,例如2018年年初。但是作为一只名为“多策略”的非地产主题的全市场类基金,基金经理过于单一的投资思路和板块配置似乎有风格漂移和违背基金契约之嫌。毕竟基金投资者选择购买该基金时,并不了解其背后实质是一只房地产主题类基金。
而这样较为单一的投资思路和板块配置实际也招致了基民的用脚投票,这直接反映在了基金的规模身上。基金在2017年3月底募集成立时,合计的份额约为5.11亿份;但根据最新的去年四季报,12月31日最新的规模约为2.08亿份,规模缩水的幅度超过了一半。
同时,长期高比例重配地产股这一思路还不仅出现在这一只产品上,根据《红周刊》记者的统计,在万家瑞兴、万家新利、万家精选等几只基金的身上,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了相似的投资轨迹。并且相同的一点是,这几只基金也并非地产主题类产品。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尽管目前万家旗下主题类产品涉及行业丰富,其中包括了消费、汽车、人工智能、养老等,但恰恰缺少一只地产主题类的产品。而2020年开年迄今,Wind地产指数下跌了大约15.9%,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上述几只产品起跑不利,目前暂时处于“垫底”的位置。
不仅是地产板块,“重配单一行业”似乎是万家权益类产品的特色,如万家瑞隆重仓皆为农业股,万家消费成长重配券商股等。
除去重配单一行业外,四季报揭露的部分权益类产品的规模隐患同样不容忽视:毕竟权益大年都无法借助良好业绩有效提升产品规模的话,在市场震荡起伏中则难免罩上一层阴影。
基金四季报中揭示,万家经济新动能、万家颐和、万家双引擎、万家瑞隆等多只产品都提示当季出现过清盘的风险,如万家颐和截至去年年末,该基金的规模仅为0.12亿,类似的还有万家双引擎、万家瑞隆、万家量化同顺、万家智造优势、万家人工智能等5只主动混合型基金。
如是计算,剔除掉两只养老FOF和两只科创主题基金后,在万家基金的32只混合型基金中,四季报提示过清盘风险的权益类产品占比将近四分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从上述七只基金的业绩表现来看,实际上分化较为明显:其中去年迄今表现最差的是万家颐和。Wind显示,去年末规模仅为0.11亿的该基金近一年的收益率仅为-1.04%,在同类的1821只基金中排在了1807位,同时基金的年化收益也仅为1.59%。
《红周刊》记者注意到,在七只规模“岌岌可危”的基金中,其中也有成立时间较长且基金业绩尚可的产品,例如成立于2008年的万家双引擎,该基金是公司混基中第三只成立的产品,目前的年化收益达到10.31%,同时近一年的收益也达到了32.50%,位于同类产品的前二分之一。但是,从当年成立时的3.53亿到2017年3月31日的大约6.29亿,此后基金的规模却几乎是一路下滑到地量,季报显示去年末的规模约为0.24亿。
究其業绩和规模出现明显反差的原因:首先是基金经理更换速度似乎过快,从而导致一位基金经理没有办法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来执行其投资思路,Wind显示,该基金在迄今不到12年的时间中已经经历了八位基金经理,其中管理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才管理了三年多一点的时间;其次,虽然现任的基金经理目前仅管理这一只产品,但是从去年四份季报的重仓股来看,基金经理的调仓似乎过于频繁、操作似乎保持了较高的换手率。
具体说来,根据《红周刊》记者的统计,在2019年基金四份季报的总共四十只重仓股中,一共出现了39家上市公司的名字,唯一重复出现过一次的公司是瑞康医药,虽然它出现在一季报和二季报的十大重仓股中,但在三四季报中也不见了踪影;而这样逐季全面洗牌的情况在内地的公募基金中较为少见。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任基金经理的短炒思路。而短线思路显然遭到了投资者的用脚投票。
除去这七只产品外,《红周刊》也注意到,虽然万家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数量不少,但是仅有一只规模突破20亿,同时规模超过10个亿的数量也并不多。从原因上分析,或许公司旗下缺少长期业绩优异的产品应该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去年底唯一规模突破20亿的万家行业优选为例,该基金自2018年以来的业绩和同类排名颇为不俗,近一年的净值增长率达到116.34%。可惜,公司这样的权益产品较为稀少!
在万家的权益类产品阵营中,公司在2018年和2019年相继发行成立了两只养老FOF产品,但这只成立于去年4月份的平衡型FOF却遭来了非议,在成立迄今所发布的三份季报中,《红周刊》记者发现,基金经理配置万家自己的基金产品占据了超高的比重,二季报曾经配置了八只自家的产品;以最新的四季报为例,基金仍持有万家瑞兴、万家稳健增利A、万家消费成长、万家沪深300指数增强C、万家信用恒利C、万家鑫璟纯债C等六只同门产品,其中瑞兴和消费成长属于权益类产品。而两只基金在万家的一众权益产品中,业绩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
那么,为何该FOF会对自家产品分外垂青呢?《红周刊》记者通过研究三份季报发现,主要的问题或许出在基金的规模和每期所产生的费用上。作为发起式基金,去年四月份的成立公告上显示,基金成立时的合计份额约1023.92万份,但其中基金管理人自购就达到了大约1000万份。而发起式基金清盘的条款与普通的产品不同,产品在三年内暂时安全。但是,规模的因素或许也导致了基金经理配置基金的思路以自家产品为主。
基金二季报显示,由于该基金当季持有自家产品多且大多数为固收类产品,因此当期因持有基金所产生的应付销售服务费、管理费和托管费均不高;但是这三项费用因持有非万家系基金的逐步增多而逐渐走高,特别是应支付管理费一项上升速度较快。对此,《红周刊》了解到,养老FOF或多或少都会持有自家旗下的基金,但是万家平衡养老三年是少数几只以持有内部产品为主的FOF,这其中主要的因素还是持有内部产品费率优惠甚至免收管理费,从而也能绕开了此前广受争议的FOF双重收费的问题。
综上所述,迫切改变万家“股债跷跷板”规模严重失衡或许才是公司发展的当务之急,这需要公司高层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但是,公司的高管队伍稳定性也不牢固,今年1月18日,万家基金公告副总经理沈芳因个人原因离职,其上任时间实际也不长。问题林林总总,因此,虽然公司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已经成功突破千亿大关,但是需要解决的棘手难题还有很多。
“豪赌”单一行业万家部分权益类产品风格激进引质疑
2月5日,公司旗下的万家瑞兴发布基金经理解聘变更公告,基金经理莫海波因工作安排不再管理该基金,基金经理孙远慧将独自担纲该基金。稍早前的2019年12月5日,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发布基金经理解聘变更公告,基金经理莫海波因工作安排不再管理该基金,同样基金经理孙远慧将独自担纲该基金。《红周刊》记者查阅公司网站信息,身为公司投资研究部总监,尽管他卸下了两只基金的掌门帅印,但他目前参与管理的公司旗下基金仍有多只。
莫海波已不再参与管理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长期集中重仓地产行业。节前披露的最新四季报显示,金地、万科、保利、荣盛、中南建设、阳光城、绿地控股、华夏幸福整齐划一地出现在十大重仓中。且其中只有阳光城和中南建设是当季才出现在十大重仓中的,剩余六只地产股“稳定”地出现在基金去年的四份季报中,且基金经理持有金地和万科各占基金资产净值比接近10%的上限。
查阅基金自成立以来的逐季季报,该基金自2017年成立不久就开始逐渐重配地产行业,2018年十大重仓股中能同时出现9只地产股。基金经理均笃定选择重仓地产股,同时在季报总结中几乎一直强调重配房地产的理由是板块被低估。
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格上财富基金分析师张婷分析了该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他从2015年5月以来成为基金经理,从其历史的持仓来看,持仓领域主要在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等领域,2016年持仓以工程基建投资为主,2017年以来则大比例的持仓房地产相关个股,以及少比例的其他板块轮换(银行、养殖等)。”
尽管重配地产也在某一特定时间段给基金净值带来过不错的回报,例如2018年年初。但是作为一只名为“多策略”的非地产主题的全市场类基金,基金经理过于单一的投资思路和板块配置似乎有风格漂移和违背基金契约之嫌。毕竟基金投资者选择购买该基金时,并不了解其背后实质是一只房地产主题类基金。
而这样较为单一的投资思路和板块配置实际也招致了基民的用脚投票,这直接反映在了基金的规模身上。基金在2017年3月底募集成立时,合计的份额约为5.11亿份;但根据最新的去年四季报,12月31日最新的规模约为2.08亿份,规模缩水的幅度超过了一半。
同时,长期高比例重配地产股这一思路还不仅出现在这一只产品上,根据《红周刊》记者的统计,在万家瑞兴、万家新利、万家精选等几只基金的身上,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了相似的投资轨迹。并且相同的一点是,这几只基金也并非地产主题类产品。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尽管目前万家旗下主题类产品涉及行业丰富,其中包括了消费、汽车、人工智能、养老等,但恰恰缺少一只地产主题类的产品。而2020年开年迄今,Wind地产指数下跌了大约15.9%,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上述几只产品起跑不利,目前暂时处于“垫底”的位置。
不仅是地产板块,“重配单一行业”似乎是万家权益类产品的特色,如万家瑞隆重仓皆为农业股,万家消费成长重配券商股等。
长不大的烦恼权益类产品业绩、规模较难同步
除去重配单一行业外,四季报揭露的部分权益类产品的规模隐患同样不容忽视:毕竟权益大年都无法借助良好业绩有效提升产品规模的话,在市场震荡起伏中则难免罩上一层阴影。
基金四季报中揭示,万家经济新动能、万家颐和、万家双引擎、万家瑞隆等多只产品都提示当季出现过清盘的风险,如万家颐和截至去年年末,该基金的规模仅为0.12亿,类似的还有万家双引擎、万家瑞隆、万家量化同顺、万家智造优势、万家人工智能等5只主动混合型基金。
如是计算,剔除掉两只养老FOF和两只科创主题基金后,在万家基金的32只混合型基金中,四季报提示过清盘风险的权益类产品占比将近四分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从上述七只基金的业绩表现来看,实际上分化较为明显:其中去年迄今表现最差的是万家颐和。Wind显示,去年末规模仅为0.11亿的该基金近一年的收益率仅为-1.04%,在同类的1821只基金中排在了1807位,同时基金的年化收益也仅为1.59%。
《红周刊》记者注意到,在七只规模“岌岌可危”的基金中,其中也有成立时间较长且基金业绩尚可的产品,例如成立于2008年的万家双引擎,该基金是公司混基中第三只成立的产品,目前的年化收益达到10.31%,同时近一年的收益也达到了32.50%,位于同类产品的前二分之一。但是,从当年成立时的3.53亿到2017年3月31日的大约6.29亿,此后基金的规模却几乎是一路下滑到地量,季报显示去年末的规模约为0.24亿。
究其業绩和规模出现明显反差的原因:首先是基金经理更换速度似乎过快,从而导致一位基金经理没有办法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来执行其投资思路,Wind显示,该基金在迄今不到12年的时间中已经经历了八位基金经理,其中管理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才管理了三年多一点的时间;其次,虽然现任的基金经理目前仅管理这一只产品,但是从去年四份季报的重仓股来看,基金经理的调仓似乎过于频繁、操作似乎保持了较高的换手率。
具体说来,根据《红周刊》记者的统计,在2019年基金四份季报的总共四十只重仓股中,一共出现了39家上市公司的名字,唯一重复出现过一次的公司是瑞康医药,虽然它出现在一季报和二季报的十大重仓股中,但在三四季报中也不见了踪影;而这样逐季全面洗牌的情况在内地的公募基金中较为少见。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任基金经理的短炒思路。而短线思路显然遭到了投资者的用脚投票。
除去这七只产品外,《红周刊》也注意到,虽然万家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数量不少,但是仅有一只规模突破20亿,同时规模超过10个亿的数量也并不多。从原因上分析,或许公司旗下缺少长期业绩优异的产品应该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去年底唯一规模突破20亿的万家行业优选为例,该基金自2018年以来的业绩和同类排名颇为不俗,近一年的净值增长率达到116.34%。可惜,公司这样的权益产品较为稀少!
创新类产品引质疑万家权益类养老FOF“重配”同门产品
在万家的权益类产品阵营中,公司在2018年和2019年相继发行成立了两只养老FOF产品,但这只成立于去年4月份的平衡型FOF却遭来了非议,在成立迄今所发布的三份季报中,《红周刊》记者发现,基金经理配置万家自己的基金产品占据了超高的比重,二季报曾经配置了八只自家的产品;以最新的四季报为例,基金仍持有万家瑞兴、万家稳健增利A、万家消费成长、万家沪深300指数增强C、万家信用恒利C、万家鑫璟纯债C等六只同门产品,其中瑞兴和消费成长属于权益类产品。而两只基金在万家的一众权益产品中,业绩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
那么,为何该FOF会对自家产品分外垂青呢?《红周刊》记者通过研究三份季报发现,主要的问题或许出在基金的规模和每期所产生的费用上。作为发起式基金,去年四月份的成立公告上显示,基金成立时的合计份额约1023.92万份,但其中基金管理人自购就达到了大约1000万份。而发起式基金清盘的条款与普通的产品不同,产品在三年内暂时安全。但是,规模的因素或许也导致了基金经理配置基金的思路以自家产品为主。
基金二季报显示,由于该基金当季持有自家产品多且大多数为固收类产品,因此当期因持有基金所产生的应付销售服务费、管理费和托管费均不高;但是这三项费用因持有非万家系基金的逐步增多而逐渐走高,特别是应支付管理费一项上升速度较快。对此,《红周刊》了解到,养老FOF或多或少都会持有自家旗下的基金,但是万家平衡养老三年是少数几只以持有内部产品为主的FOF,这其中主要的因素还是持有内部产品费率优惠甚至免收管理费,从而也能绕开了此前广受争议的FOF双重收费的问题。
综上所述,迫切改变万家“股债跷跷板”规模严重失衡或许才是公司发展的当务之急,这需要公司高层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但是,公司的高管队伍稳定性也不牢固,今年1月18日,万家基金公告副总经理沈芳因个人原因离职,其上任时间实际也不长。问题林林总总,因此,虽然公司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已经成功突破千亿大关,但是需要解决的棘手难题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