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油画中母亲的形象是艺术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因子,艺术家们通过对不同题材的创作以“母亲”为符号表现载体向我们诠释出了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内涵。笔者自幼成长于农村,对农村辛勤的母亲有着更为深刻和独特的体会,本文将结合笔者成长经历切身体会以及《惠斯勒的母亲》、《春蚕》等具体油画艺术作品创作实例,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创作艺术手法的分析,造型语言的解读等多方面对油画中的“母亲”艺术形象建构进行详实的论述。
关键词:母亲;油画;感触;艺术作品;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23-01
中国的传统文化伦理中,母亲是一个重要的审美意象表达符号,往往成为文人骚客进行艺术创作与表达的主体。古今中外,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无数油画艺术家创作出大批优秀的关于“母亲”的艺术佳作,表达着自己对于“母亲”的感情与感悟,反映自我艺术创作特色与风格,承载着自己对生活与艺术的审美感受。
然而,绘画艺术作品中关于母亲艺术形象的学术研究相对于创作实践而言还比较少,为数不多的关于“母亲”形象的学术研究论文中,也是把其作为“女性主义解读”、“油画中的儿童形象”、“油画艺术中母子艺术创作”等的附属部分来进行论述的。因此,析油画中母亲艺术形象,把”母亲“作为独立主体进行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意义,并在某种程度上对关于“母亲”的油画艺术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丰富和完善了油画艺术中“母亲”学术研究的不足。
一、《惠斯勒的母亲》:母亲的温度
《惠斯勒的母亲》线条的艺术化处理,从画面整体观察线的运用较多,首先,映入主观视觉的是身体优美和谐的外轮廓线,有种流动的韵律,像五线谱一样,又犹如跳动的音符一样优美。侧面母亲的面孔给人一种慈祥的感觉。其次,《惠斯勒的母亲》画面标注很多线,整体观察里面的很多横线和竖线的运用笔直有力,画风严谨不苟,每条线的位置都经之营之,可以看出作者对每条线的运用都煞费苦心,把构图和运思、构思看作一体。通过周围环境双脚下浅色的踏板以及地板的光线感都不强,人物和影子没有明显的明暗、投影关系。所以整个画面显得灰亮而充满一种和谐的味道。致使整幅画画面显得更加诗意和神秘感,没有传统的画面光鲜亮丽,异彩夺目,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冲击力没有投影光线强的震撼,从中不难看出光线使整个画面灰亮,没有抛弃传统也不拘泥于传统,试图从光线的表达技法和效果中进行创造和革新,来表达作品的和谐韵律,使他们都服务于整个画面的表达。
《惠斯勒的母亲》从画面上看给人的冲击力很大,首先是头部轻盈装束的白色蕾丝头纱和袖口部分白色花边与母亲身穿黑色的长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次,画面人物前方的缀花黑色布幔与墙壁的灰亮色形成相对与白色蕾丝头纱与母亲的黑色长衣稍弱一个层次的对比,从而拉大了人与物体的空间关系,以及地板上的浅色调使周身环境自然成为一种永恒的温柔象征。
二、《春蚕》:爱的纪实律动
《春蚕》这幅油画勾起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从画面上看, 画家以写实手法精湛的表现出人物经历的岁月洗礼,表现出一位农村母亲的勤劳朴实。老人在重复机械而单调的动作,目光在全神贯注的注视着手上的桑叶,与周围活跃的春蚕形成鲜明的对比,憨笨的动作流露出老人对春蚕的珍惜和爱护。画家通过普通的老人形象去表达自己崇高的理想和内在的精神,笔下那真实的笔触和感受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艺术才华;柔和的光线从人物的右侧照射过来,使胳膊的投影落在蚕框上面,与画面色调温馨协调,给人一种世俗生活的真实感和崇高感,并给人以精神之触动。
首先由《春蚕》我们可以看出这幅画面采用复合式俯视构图形式,由三角形构图和椭圆形构图复合式处理,形式上简单大方,景少意长,给人深刻印象。其次,衣服的处理非常棒,疏密结合,上紧下松,处理得体,每条线蚕穿插都有辐射中心点,线条运用活里活现,可谓是:“落笔之際,未尝以赋色晕淡细碎为功”。精细的空间透视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更加增加这幅画的真实的成分和厚重感。虽然作品内容描述的是平凡的生活场景情节,却带给我们一种新的视觉去审视生活,去感受日常生活中平凡的意义。
《春蚕》采用顶光进行画面构思,形象生动。头发的明暗关系和胳膊的投影都为这幅画增加了真实感,使画面内的人物在黑暗中显现出来,光线照亮人物的头发、衣服和手臂的一些细节,在简单的背景中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效果。在色彩的处理方面,《春蚕》可以让人直观感觉的是人物整体的冷暖颜色对比,通过纯粹的绘画方式以冷暖和明暗的立体感达到逼真的极致效果。从细部的刻画看到老人金发灿烂,这是由于和背景的暗色形成很好的对比,让发丝更见引人入胜。透过头部发外形可以看出这些法丝在暗色调的背景中消失,而在暗部背景的交界处这些发丝又非常锐利清晰的在暗部背景中显现,在画面中产生到恰到好处的效果。由于头发的黄白色与蚕框较暖的黄色调对比,使得老人身上的深蓝色的色块显得稍冷,因此避免了画面“火气”的效果。
三、结语
“母亲”题材油画作品往往具有沉静柔和的情感表达,色彩、线条、构图、主体内容的呈现营造出了丰富的语义解读。艺术家通过油画造型语言的艺术性创造和表现,对画面内容进行概括对比,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意境,诠释出温馨欢快的母爱情感。艺术创作者应该结合自身现状,灵活运用艺术创作手法和风格,把艺术创作和情感表达有机的融为一体,把浓烈的情感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把自己的情感借助艺术创作的介质传达给受众,才能赋予艺术作品以灵魂和生命。
本文通过对《惠斯勒的母亲》、《春蚕》以及其他诸多油画作品中母亲案例的分析,让人感受到艺术家的执着追求和对母亲血浓于水的情感流露。母亲作为朴而伟大的奉献主义者,应得到孩子和家庭更多的关爱和关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离不开母亲的默默付出,让我们感谢那些伟大艺术家们,是他们让我们见证一个母亲的无私,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枕和崇高虔诚的心去感谢我们的母亲,让更多人去体会画家笔下那充满诗意和色彩神秘的和谐气氛。
参考文献
[1]徐辰衣.年轻艺术家所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方式[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吕方正,张颖.平面构成原理与构图技巧在摄影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9-100
[3]吴霞.缺失性母爱与女性创作——杜拉斯和张爱玲的比较性研究[J].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关键词:母亲;油画;感触;艺术作品;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23-01
中国的传统文化伦理中,母亲是一个重要的审美意象表达符号,往往成为文人骚客进行艺术创作与表达的主体。古今中外,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无数油画艺术家创作出大批优秀的关于“母亲”的艺术佳作,表达着自己对于“母亲”的感情与感悟,反映自我艺术创作特色与风格,承载着自己对生活与艺术的审美感受。
然而,绘画艺术作品中关于母亲艺术形象的学术研究相对于创作实践而言还比较少,为数不多的关于“母亲”形象的学术研究论文中,也是把其作为“女性主义解读”、“油画中的儿童形象”、“油画艺术中母子艺术创作”等的附属部分来进行论述的。因此,析油画中母亲艺术形象,把”母亲“作为独立主体进行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意义,并在某种程度上对关于“母亲”的油画艺术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丰富和完善了油画艺术中“母亲”学术研究的不足。
一、《惠斯勒的母亲》:母亲的温度
《惠斯勒的母亲》线条的艺术化处理,从画面整体观察线的运用较多,首先,映入主观视觉的是身体优美和谐的外轮廓线,有种流动的韵律,像五线谱一样,又犹如跳动的音符一样优美。侧面母亲的面孔给人一种慈祥的感觉。其次,《惠斯勒的母亲》画面标注很多线,整体观察里面的很多横线和竖线的运用笔直有力,画风严谨不苟,每条线的位置都经之营之,可以看出作者对每条线的运用都煞费苦心,把构图和运思、构思看作一体。通过周围环境双脚下浅色的踏板以及地板的光线感都不强,人物和影子没有明显的明暗、投影关系。所以整个画面显得灰亮而充满一种和谐的味道。致使整幅画画面显得更加诗意和神秘感,没有传统的画面光鲜亮丽,异彩夺目,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冲击力没有投影光线强的震撼,从中不难看出光线使整个画面灰亮,没有抛弃传统也不拘泥于传统,试图从光线的表达技法和效果中进行创造和革新,来表达作品的和谐韵律,使他们都服务于整个画面的表达。
《惠斯勒的母亲》从画面上看给人的冲击力很大,首先是头部轻盈装束的白色蕾丝头纱和袖口部分白色花边与母亲身穿黑色的长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次,画面人物前方的缀花黑色布幔与墙壁的灰亮色形成相对与白色蕾丝头纱与母亲的黑色长衣稍弱一个层次的对比,从而拉大了人与物体的空间关系,以及地板上的浅色调使周身环境自然成为一种永恒的温柔象征。
二、《春蚕》:爱的纪实律动
《春蚕》这幅油画勾起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从画面上看, 画家以写实手法精湛的表现出人物经历的岁月洗礼,表现出一位农村母亲的勤劳朴实。老人在重复机械而单调的动作,目光在全神贯注的注视着手上的桑叶,与周围活跃的春蚕形成鲜明的对比,憨笨的动作流露出老人对春蚕的珍惜和爱护。画家通过普通的老人形象去表达自己崇高的理想和内在的精神,笔下那真实的笔触和感受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艺术才华;柔和的光线从人物的右侧照射过来,使胳膊的投影落在蚕框上面,与画面色调温馨协调,给人一种世俗生活的真实感和崇高感,并给人以精神之触动。
首先由《春蚕》我们可以看出这幅画面采用复合式俯视构图形式,由三角形构图和椭圆形构图复合式处理,形式上简单大方,景少意长,给人深刻印象。其次,衣服的处理非常棒,疏密结合,上紧下松,处理得体,每条线蚕穿插都有辐射中心点,线条运用活里活现,可谓是:“落笔之際,未尝以赋色晕淡细碎为功”。精细的空间透视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更加增加这幅画的真实的成分和厚重感。虽然作品内容描述的是平凡的生活场景情节,却带给我们一种新的视觉去审视生活,去感受日常生活中平凡的意义。
《春蚕》采用顶光进行画面构思,形象生动。头发的明暗关系和胳膊的投影都为这幅画增加了真实感,使画面内的人物在黑暗中显现出来,光线照亮人物的头发、衣服和手臂的一些细节,在简单的背景中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效果。在色彩的处理方面,《春蚕》可以让人直观感觉的是人物整体的冷暖颜色对比,通过纯粹的绘画方式以冷暖和明暗的立体感达到逼真的极致效果。从细部的刻画看到老人金发灿烂,这是由于和背景的暗色形成很好的对比,让发丝更见引人入胜。透过头部发外形可以看出这些法丝在暗色调的背景中消失,而在暗部背景的交界处这些发丝又非常锐利清晰的在暗部背景中显现,在画面中产生到恰到好处的效果。由于头发的黄白色与蚕框较暖的黄色调对比,使得老人身上的深蓝色的色块显得稍冷,因此避免了画面“火气”的效果。
三、结语
“母亲”题材油画作品往往具有沉静柔和的情感表达,色彩、线条、构图、主体内容的呈现营造出了丰富的语义解读。艺术家通过油画造型语言的艺术性创造和表现,对画面内容进行概括对比,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意境,诠释出温馨欢快的母爱情感。艺术创作者应该结合自身现状,灵活运用艺术创作手法和风格,把艺术创作和情感表达有机的融为一体,把浓烈的情感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把自己的情感借助艺术创作的介质传达给受众,才能赋予艺术作品以灵魂和生命。
本文通过对《惠斯勒的母亲》、《春蚕》以及其他诸多油画作品中母亲案例的分析,让人感受到艺术家的执着追求和对母亲血浓于水的情感流露。母亲作为朴而伟大的奉献主义者,应得到孩子和家庭更多的关爱和关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离不开母亲的默默付出,让我们感谢那些伟大艺术家们,是他们让我们见证一个母亲的无私,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枕和崇高虔诚的心去感谢我们的母亲,让更多人去体会画家笔下那充满诗意和色彩神秘的和谐气氛。
参考文献
[1]徐辰衣.年轻艺术家所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方式[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吕方正,张颖.平面构成原理与构图技巧在摄影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9-100
[3]吴霞.缺失性母爱与女性创作——杜拉斯和张爱玲的比较性研究[J].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