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说理科生木讷?201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的一段表演——《机器人总动员》让观众眼前一亮。此次颇具创意的表演,称得上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也体现了哈工大人的浪漫情怀!它再次让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所拥有92年历史、为国家国防科研做出巨大贡献的冰城学校成为众多学子关注的焦点。
航天、国防、国民经济建设是哈工大的主战场。多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不断主动承接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科研实力始终在全国高校中一枝独秀。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人秉承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攻克了大型地面太空模拟装置、返回舱焊接的变形矫形、三轴仿真实验转台、容错数管计算机、故障诊断系统等多项技术难关。2004年,哈工大发射了我国第一颗由高校自主研制的小卫星“试验卫星一号”,多项技术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学校再次成功担任总研制并发射“试验卫星三号”,并圆满完成飞行两周年的试验任务,创下了国内高校两度研发小卫星、连战连捷的纪录。2007年2月2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项目组荣获了代表我国发明创造最高水平的唯一奖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29厂向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捐赠了今年刚刚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模型。新增的“嫦娥二号”卫星模型丰富了航天馆的馆藏资源,也让哈工大学子的航天国防传统教育有了最新的素材。2011年11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大会,哈工大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成为全国获得“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的35个单位中唯一一所高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子并没有把视野局限于国内。2009年在亚太机器人大赛上一举夺魁,同年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哈工大24人获得一等奖;2011年,电气学院研一学生张振东、张传雨和机电学院孟保禄设计的“基于图像处理的五阶魔方机器人”作品在ALTERA(阿尔特拉)亚洲创新设计大赛上夺得大陆区特等奖,并在后来进行的总决赛中夺得总冠军……
工大校园里温馨和宁静的感觉是其特有的。还记得在报到的那天,主楼大厅玻璃墙上贴的八个大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困难不怕,工大是家”。我的一位室友因家境贫寒,向学校申请了贫困生补助和助学金。个人的节俭加上学校的帮助,他的在校生活并没有遇到经济上的困难。哈尔滨的冬天很冷,但学校为贫困生准备的棉裤在尚未入冬的时候就发到了他的手里——这让我真切体会到这八个字的含义。
工大校园文化生活更是大学生活的亮点。每年一届的“十大主持人”“微笑哈工大摄影展”是同学们关注的焦点;“201讲坛”“新基论坛”曾邀请过阿丘、闾丘露薇、蔡骏等知名人士来校讲座,每次都场场爆满,座无虚席;由“绿色协会”发起的植树等环保活动在校园乃至社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和谐的校园文化让工大学子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进步在其中。
哈工大沿袭了哈尔滨的气质。哈尔滨这座城市没有北京的大都市气息,也没有上海的现代化与繁华,但是却有着历经风雨后的平实。从小渔村飞速崛起为远东的国际大都市,到建国后“共和国长子”的荣耀,再到“老工业基地振兴”后的稳步前进……哈尔滨市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其间翻天覆地的变化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个性:大气却又内敛。九秩风雨,岁月如歌,回首哈工大的发展历程,她的每一轮进步跨越、每一次腾飞奋进,无不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今天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她将继续与时代脉搏共振、与祖国发展同行,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懈努力,向综合型、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
航天、国防、国民经济建设是哈工大的主战场。多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不断主动承接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科研实力始终在全国高校中一枝独秀。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人秉承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攻克了大型地面太空模拟装置、返回舱焊接的变形矫形、三轴仿真实验转台、容错数管计算机、故障诊断系统等多项技术难关。2004年,哈工大发射了我国第一颗由高校自主研制的小卫星“试验卫星一号”,多项技术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学校再次成功担任总研制并发射“试验卫星三号”,并圆满完成飞行两周年的试验任务,创下了国内高校两度研发小卫星、连战连捷的纪录。2007年2月2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项目组荣获了代表我国发明创造最高水平的唯一奖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29厂向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捐赠了今年刚刚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模型。新增的“嫦娥二号”卫星模型丰富了航天馆的馆藏资源,也让哈工大学子的航天国防传统教育有了最新的素材。2011年11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大会,哈工大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成为全国获得“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的35个单位中唯一一所高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子并没有把视野局限于国内。2009年在亚太机器人大赛上一举夺魁,同年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哈工大24人获得一等奖;2011年,电气学院研一学生张振东、张传雨和机电学院孟保禄设计的“基于图像处理的五阶魔方机器人”作品在ALTERA(阿尔特拉)亚洲创新设计大赛上夺得大陆区特等奖,并在后来进行的总决赛中夺得总冠军……
工大校园里温馨和宁静的感觉是其特有的。还记得在报到的那天,主楼大厅玻璃墙上贴的八个大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困难不怕,工大是家”。我的一位室友因家境贫寒,向学校申请了贫困生补助和助学金。个人的节俭加上学校的帮助,他的在校生活并没有遇到经济上的困难。哈尔滨的冬天很冷,但学校为贫困生准备的棉裤在尚未入冬的时候就发到了他的手里——这让我真切体会到这八个字的含义。
工大校园文化生活更是大学生活的亮点。每年一届的“十大主持人”“微笑哈工大摄影展”是同学们关注的焦点;“201讲坛”“新基论坛”曾邀请过阿丘、闾丘露薇、蔡骏等知名人士来校讲座,每次都场场爆满,座无虚席;由“绿色协会”发起的植树等环保活动在校园乃至社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和谐的校园文化让工大学子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进步在其中。
哈工大沿袭了哈尔滨的气质。哈尔滨这座城市没有北京的大都市气息,也没有上海的现代化与繁华,但是却有着历经风雨后的平实。从小渔村飞速崛起为远东的国际大都市,到建国后“共和国长子”的荣耀,再到“老工业基地振兴”后的稳步前进……哈尔滨市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其间翻天覆地的变化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个性:大气却又内敛。九秩风雨,岁月如歌,回首哈工大的发展历程,她的每一轮进步跨越、每一次腾飞奋进,无不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今天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她将继续与时代脉搏共振、与祖国发展同行,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懈努力,向综合型、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