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提高女性不寐患者的治愈率,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针对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特性,采用常规护理与有针对性的中医辨证施护。结果:大大提高了女性不寐患者的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女性不寐 辩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28-02
不寐,又称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营养失调以及精神状态长期处于紧张而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症。轻者难以入寐或易醒、早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眠,长期不寐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致使其它疾病的加重;易引起老年痴呆症,使人过早衰老,缩短寿命且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降低生活质量。而因特殊的生理特性,女性失眠所占的比率远远高于男性。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共经治的200例女性不寐病人,年龄在30-65岁。经过对失眠的原因分析、治疗及辩证施护后,81%患者角色适应良好,医患协作增强,满足了病人身心康复的需要。
1 女性不寐的常见病因:
1.1 精神情志因素:是不寐的主要病因病机,恼怒、喜极、思虑、悲忧、惊恐5钟因素过于激烈或持续时间长久就会导致情绪失调,从而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常而致不寐[2]。女性不寐患者具有明显的心理特征改变,心理因素与失眠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1.2 躯体因素:久病体虚、饮食不节、劳逸失调、尿频、乳腺疾病、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血管神经性头痛、郁证等。
1.3 环境因素:环境的改变,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如乘坐车、船、飞机时睡眠环境的变化;卧室内强光、噪音、过冷或过热都可能使人失眠。
1.4 化学因素:服用中枢兴奋药物可导致失眠,如减肥药苯丙胺等。
2 不寐的辩证施护:
女性在生理上有经、孕、产、乳的特点,且都以血为用,易耗损阴血,且女子“善怀而多郁”,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女子年届40以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精血不足,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机体对外界各种不良刺激的承受能力下降,精神活动的稳定性减退,对各种精神因素和躯体疾病较为敏感,比常人更易引起失眠、烦躁和焦虑。
2.1 护理总则:
2.1.1 根据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特性施护。多沟通交谈,对患者痛苦应给予足够的同情,表示完全相信她的痛苦体验,让其宣泄,减轻心理疲劳。
2.1.2 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过多的选择使人累,佛教里有一句话“烦恼来自于我”,一个人只有在忘我的时候,把装有欲望的容器扔了,才会解除忧虑。
2.1.3 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生活规律,起居有节,饮食清淡富营养,大量摄入含维生素丰富的果蔬,增强体质,忌饮浓茶、咖啡及刺激性食物。
2.1.4 定时就寝,尤其午休能让心宁静。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适宜,避免噪音。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
2.1.5 针对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患有“代谢综合症”且心肺功能好的患者可建议白天增加体力活动,饭后快走、进行有氧运动,消耗体内积滞的自由基,改善睡眠。
2.1.6 针对虚弱体质女性,加强体质,改善睡眠运用中医的艾灸,在具有补益的穴位(神阙、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劳宫、涌泉、百会、中脘、章门、气海等)上因病施治,作用是建设性的。
2.1.7 身心松弛、睡眠诱导。指导病人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1次,如漂浮疗法、泡澡等相对运动疗法必须付出的辛苦而言更适于女性,其能刺激“内啡肽”的分泌,让身体充分放松,紧张、焦虑等症状驱除而致睡得踏实。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2.2 肝郁化火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2.2.1 此型病人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情绪较为激动,随时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避免不良精神因素刺激,保持稳定情绪,减少兴奋因素,使之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2.2.2 食疗可适当食用柑、橘、香橼、金桔及萝卜,理气化滞解郁。
2.2.3 可针神门、内关、曲池、太阳、头维等穴位隔日一次。
2.2.4 按摩天庭、印堂、太阳穴,耳廓背沟处各30~50下;手心按摩对测足心涌泉穴各100下。
2.3 痰热内扰证: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2.3.1 此型病人睡眠不安,心烦懊恼,多易于急躁,对治疗缺乏耐心,责任护士重点讲清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2 适当选用消食导滞化痰食品,如山楂、萝卜、杏子,或焦三仙煎水每日代茶饮。
2.3.3 按摩中脘、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2.4 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2.4.1 此型病人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胆怯,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故应劳逸适度,避免忧思郁怒。注意观察和分析病人的言行,多与病人交谈,解除其心理矛盾。
2.4.2 此型病人饮食调整尤为重要,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选用营养丰富的食品适当进补,可选用红枣粥、红枣桂圆汤、茯苓夹饼、山药、柏子仁粥等。
2.4.3 针灸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或耳穴埋针心、脾、神门穴。
2.4.4 睡前按摩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2.5 阴虚火旺证:
2.5.1 此型病人心烦不寐,时寐时醒,健忘,颧红潮热心烦不寐,健忘,口干少津。病室宜凉爽,忌燥热;睡前温水泡洗双足,引火下行有助于安眠。
2.5.2 可选食桑椹蜜、百合粥、甲鱼汤、莲子银耳羹等滋阴泻火之食品。
2.5.3 针神门、内关、三阴交、心俞,但不可灸;耳穴埋豆心、肾、神门、交感、皮质下等穴位;按摩肾俞、涌泉穴各50~100下。
2.6 心胆气虚证:
2.6.1 此型病人夜寐多梦易惊,心悸胆怯。易受惊吓,心神不定,心理承受能力差,保持环境安静,护理病人时勿突然大声呼其名,避免突然的响声。指导病人多与他人交往,逐步适应各种声响环境,改变胆怯怕惊的心理状态。
2.6.2 最适合中药调理,建议每日饮西洋参水代茶饮。
2.6.3 不看情节惊险的小说或影视节目。
2.6.4 配合耳穴埋豆心、胆、神门、交感等穴。
3 疗效判断
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睡眠时间大于6小时;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3小时;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不足3小时;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睡眠时间无增加或失眠加重[3]。标准痊愈共计60人,占总人数比30%;显效共计52人,占总人数比 26%;有效共计50人,占总人数比 25%;无效共计38人,占总人数比19% 。各年龄组分布无显著优势无统计学意义。
4 结论:
通过辩证施护,把对治疗最有帮助的信息传达给患者,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传递给患者,及时找出女性失眠原因,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不安和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改善失眠的症状。并通过病因、病理、心理、躯体放松疗法等治疗,使患者从心理上信任医生和护士,增强了治疗信心和效果,对提高病人治愈率,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司维,自拟方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6):429-430
[2] 燕燕,郑洪新,李睿.情志“致”不寐与情志“治”不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9):58-59
[3] 宋全芳,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睡眠障碍临床对照观察[J].天津医药,2004,16(3):20-21
关键词:女性不寐 辩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28-02
不寐,又称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营养失调以及精神状态长期处于紧张而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症。轻者难以入寐或易醒、早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眠,长期不寐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致使其它疾病的加重;易引起老年痴呆症,使人过早衰老,缩短寿命且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降低生活质量。而因特殊的生理特性,女性失眠所占的比率远远高于男性。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共经治的200例女性不寐病人,年龄在30-65岁。经过对失眠的原因分析、治疗及辩证施护后,81%患者角色适应良好,医患协作增强,满足了病人身心康复的需要。
1 女性不寐的常见病因:
1.1 精神情志因素:是不寐的主要病因病机,恼怒、喜极、思虑、悲忧、惊恐5钟因素过于激烈或持续时间长久就会导致情绪失调,从而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常而致不寐[2]。女性不寐患者具有明显的心理特征改变,心理因素与失眠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1.2 躯体因素:久病体虚、饮食不节、劳逸失调、尿频、乳腺疾病、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血管神经性头痛、郁证等。
1.3 环境因素:环境的改变,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如乘坐车、船、飞机时睡眠环境的变化;卧室内强光、噪音、过冷或过热都可能使人失眠。
1.4 化学因素:服用中枢兴奋药物可导致失眠,如减肥药苯丙胺等。
2 不寐的辩证施护:
女性在生理上有经、孕、产、乳的特点,且都以血为用,易耗损阴血,且女子“善怀而多郁”,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女子年届40以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精血不足,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机体对外界各种不良刺激的承受能力下降,精神活动的稳定性减退,对各种精神因素和躯体疾病较为敏感,比常人更易引起失眠、烦躁和焦虑。
2.1 护理总则:
2.1.1 根据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特性施护。多沟通交谈,对患者痛苦应给予足够的同情,表示完全相信她的痛苦体验,让其宣泄,减轻心理疲劳。
2.1.2 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过多的选择使人累,佛教里有一句话“烦恼来自于我”,一个人只有在忘我的时候,把装有欲望的容器扔了,才会解除忧虑。
2.1.3 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生活规律,起居有节,饮食清淡富营养,大量摄入含维生素丰富的果蔬,增强体质,忌饮浓茶、咖啡及刺激性食物。
2.1.4 定时就寝,尤其午休能让心宁静。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适宜,避免噪音。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
2.1.5 针对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患有“代谢综合症”且心肺功能好的患者可建议白天增加体力活动,饭后快走、进行有氧运动,消耗体内积滞的自由基,改善睡眠。
2.1.6 针对虚弱体质女性,加强体质,改善睡眠运用中医的艾灸,在具有补益的穴位(神阙、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劳宫、涌泉、百会、中脘、章门、气海等)上因病施治,作用是建设性的。
2.1.7 身心松弛、睡眠诱导。指导病人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1次,如漂浮疗法、泡澡等相对运动疗法必须付出的辛苦而言更适于女性,其能刺激“内啡肽”的分泌,让身体充分放松,紧张、焦虑等症状驱除而致睡得踏实。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2.2 肝郁化火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2.2.1 此型病人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情绪较为激动,随时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避免不良精神因素刺激,保持稳定情绪,减少兴奋因素,使之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2.2.2 食疗可适当食用柑、橘、香橼、金桔及萝卜,理气化滞解郁。
2.2.3 可针神门、内关、曲池、太阳、头维等穴位隔日一次。
2.2.4 按摩天庭、印堂、太阳穴,耳廓背沟处各30~50下;手心按摩对测足心涌泉穴各100下。
2.3 痰热内扰证: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2.3.1 此型病人睡眠不安,心烦懊恼,多易于急躁,对治疗缺乏耐心,责任护士重点讲清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2 适当选用消食导滞化痰食品,如山楂、萝卜、杏子,或焦三仙煎水每日代茶饮。
2.3.3 按摩中脘、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2.4 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2.4.1 此型病人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胆怯,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故应劳逸适度,避免忧思郁怒。注意观察和分析病人的言行,多与病人交谈,解除其心理矛盾。
2.4.2 此型病人饮食调整尤为重要,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选用营养丰富的食品适当进补,可选用红枣粥、红枣桂圆汤、茯苓夹饼、山药、柏子仁粥等。
2.4.3 针灸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或耳穴埋针心、脾、神门穴。
2.4.4 睡前按摩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2.5 阴虚火旺证:
2.5.1 此型病人心烦不寐,时寐时醒,健忘,颧红潮热心烦不寐,健忘,口干少津。病室宜凉爽,忌燥热;睡前温水泡洗双足,引火下行有助于安眠。
2.5.2 可选食桑椹蜜、百合粥、甲鱼汤、莲子银耳羹等滋阴泻火之食品。
2.5.3 针神门、内关、三阴交、心俞,但不可灸;耳穴埋豆心、肾、神门、交感、皮质下等穴位;按摩肾俞、涌泉穴各50~100下。
2.6 心胆气虚证:
2.6.1 此型病人夜寐多梦易惊,心悸胆怯。易受惊吓,心神不定,心理承受能力差,保持环境安静,护理病人时勿突然大声呼其名,避免突然的响声。指导病人多与他人交往,逐步适应各种声响环境,改变胆怯怕惊的心理状态。
2.6.2 最适合中药调理,建议每日饮西洋参水代茶饮。
2.6.3 不看情节惊险的小说或影视节目。
2.6.4 配合耳穴埋豆心、胆、神门、交感等穴。
3 疗效判断
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睡眠时间大于6小时;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3小时;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不足3小时;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睡眠时间无增加或失眠加重[3]。标准痊愈共计60人,占总人数比30%;显效共计52人,占总人数比 26%;有效共计50人,占总人数比 25%;无效共计38人,占总人数比19% 。各年龄组分布无显著优势无统计学意义。
4 结论:
通过辩证施护,把对治疗最有帮助的信息传达给患者,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传递给患者,及时找出女性失眠原因,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不安和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改善失眠的症状。并通过病因、病理、心理、躯体放松疗法等治疗,使患者从心理上信任医生和护士,增强了治疗信心和效果,对提高病人治愈率,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司维,自拟方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6):429-430
[2] 燕燕,郑洪新,李睿.情志“致”不寐与情志“治”不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9):58-59
[3] 宋全芳,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睡眠障碍临床对照观察[J].天津医药,2004,16(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