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情感方面的品质,是国家、民族、社会和其他人际关系中的感情训练。尤其对青少年学生加强道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在情感教育方面,语文教学处在特殊位置,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情感教育进行探讨。
一、言传身教,以情引情
文学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文学是对人的生命、社会及其意义的叩问, 是情感的领域,是价值的体现。好的作品有着优美的艺术境界, 用这种优美境界去感染受教育者,激发学生美的意识、美的感情, 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引境动情”的导入就能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一)从教学语言的内容来看,首先要健康、符合时代风尚
只有具有时代感,洋溢着生活气息的语言才能感染学生。其次词汇要丰富,丰富多彩的语言,也为教师创造风格不同的教学语言准备了有利条件。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力求在准确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语言变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把课堂教学搞得生机勃勃。
(二)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感染力
许多研究表明,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而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感染力不仅是一种间接的无形的情感情境,而且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的心理力量。教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呢?首先要求教师学会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 老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学会从正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感染就是以情动情, 教师的教学,就要选择和调整好自己的语气和语调,为自己的积极情感寻找一个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这一点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二、整体理解,领会课文内在思想,把握文章的寓意或启示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无师自通的能力。为此,学一篇课文首先应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琢磨,推敲,整体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即把握写作的思路,品味文中蕴涵的情感,进而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广度,抓住思想精华。例如教《最后一课》,应首先引导学生理清小弗朗郎士在上最后一课时感情变化的过程,启发学生深思: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指导学生归纳出他的心里活动的流程:吃惊→诧异→万分难过→懊悔→舍不得→忘了先生的惩罚→明白→挺难受→全都懂→挺容易→永远忘不了。明确韩麦尔先生满怀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仇恨,上了最后一课,使小弗郎士觉醒了,懂事了→爱祖国,爱人民,恨侵略者,进而理解作者的意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前6小节的内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这些与“最后一课”是否有关?明确这些内容是为了他的思想转变作铺垫,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最后一课教育意义深刻,影响很大。
三、改变学习方法,寻找心灵契合点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
语文学习是一种消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進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这就需要建立一种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每节课都在为之而努力奋斗。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有意无意间所表露出来的创新闪光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事例:我们班有一位小女生,平时沉默寡言,从不回答问题。“沉默是金”用在她身上,一点也不过分。但在一次分组背诵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时,我突然间发现她发出了清脆的声音,比较特别,此时此刻,我兴奋极了。微笑着面对这位小女孩,拍起了双手,随后,其他学生也跟着拍了起来,鼓励的掌声响成一片。我说:“玲玲同学,你背书的声音非常好听”。这位女孩激动得哭了起来。后来,她经常举手回答问题,而且一次比一次回答得好。她的语文成绩也渐渐地提高了。因此,每当学生爆发出闪光点时,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语文教师教学中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发挥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长处与短处、顺利与挫折,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创建教育“情感场”,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良药。饱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情感的牧场,这里水草丰美,落英缤纷。教师只有做好一个管理者,才能使这片土地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有人说:“美为道生,道陈情;美自情生,情富道”。既然语文的魅力更多的缘自情感,那么我们多一些情感教学的思考就显得更为重要。语文课程只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他们在成长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实,才会有产生伟大情感的基础。当我们的语文课上到处都有情感的绿洲时,学生们的情感发展必将也是果实累累,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必然会长盛不衰。
一、言传身教,以情引情
文学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文学是对人的生命、社会及其意义的叩问, 是情感的领域,是价值的体现。好的作品有着优美的艺术境界, 用这种优美境界去感染受教育者,激发学生美的意识、美的感情, 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引境动情”的导入就能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一)从教学语言的内容来看,首先要健康、符合时代风尚
只有具有时代感,洋溢着生活气息的语言才能感染学生。其次词汇要丰富,丰富多彩的语言,也为教师创造风格不同的教学语言准备了有利条件。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力求在准确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语言变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把课堂教学搞得生机勃勃。
(二)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感染力
许多研究表明,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而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感染力不仅是一种间接的无形的情感情境,而且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的心理力量。教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呢?首先要求教师学会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 老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学会从正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感染就是以情动情, 教师的教学,就要选择和调整好自己的语气和语调,为自己的积极情感寻找一个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这一点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二、整体理解,领会课文内在思想,把握文章的寓意或启示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无师自通的能力。为此,学一篇课文首先应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琢磨,推敲,整体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即把握写作的思路,品味文中蕴涵的情感,进而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广度,抓住思想精华。例如教《最后一课》,应首先引导学生理清小弗朗郎士在上最后一课时感情变化的过程,启发学生深思: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指导学生归纳出他的心里活动的流程:吃惊→诧异→万分难过→懊悔→舍不得→忘了先生的惩罚→明白→挺难受→全都懂→挺容易→永远忘不了。明确韩麦尔先生满怀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仇恨,上了最后一课,使小弗郎士觉醒了,懂事了→爱祖国,爱人民,恨侵略者,进而理解作者的意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前6小节的内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这些与“最后一课”是否有关?明确这些内容是为了他的思想转变作铺垫,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最后一课教育意义深刻,影响很大。
三、改变学习方法,寻找心灵契合点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
语文学习是一种消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進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这就需要建立一种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每节课都在为之而努力奋斗。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有意无意间所表露出来的创新闪光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事例:我们班有一位小女生,平时沉默寡言,从不回答问题。“沉默是金”用在她身上,一点也不过分。但在一次分组背诵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时,我突然间发现她发出了清脆的声音,比较特别,此时此刻,我兴奋极了。微笑着面对这位小女孩,拍起了双手,随后,其他学生也跟着拍了起来,鼓励的掌声响成一片。我说:“玲玲同学,你背书的声音非常好听”。这位女孩激动得哭了起来。后来,她经常举手回答问题,而且一次比一次回答得好。她的语文成绩也渐渐地提高了。因此,每当学生爆发出闪光点时,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语文教师教学中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发挥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长处与短处、顺利与挫折,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创建教育“情感场”,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良药。饱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情感的牧场,这里水草丰美,落英缤纷。教师只有做好一个管理者,才能使这片土地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有人说:“美为道生,道陈情;美自情生,情富道”。既然语文的魅力更多的缘自情感,那么我们多一些情感教学的思考就显得更为重要。语文课程只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他们在成长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实,才会有产生伟大情感的基础。当我们的语文课上到处都有情感的绿洲时,学生们的情感发展必将也是果实累累,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必然会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