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参加2002-2003赛季CBA甲A联赛半决赛、决赛的球员为研究对象,对球员场上的竞技表现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筛选出各位置特征的3项判别指标为:协助摆脱、威胁位置获球、威胁传球;构建了球员竞技表现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竞技表现;评价;指标体系;位置特征
中图分类号:G84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8-1135-03
近年来,运动员的职能更趋于综合化,个人技术更加全面,球员能够胜任不同位置角色。个人技术全面、综合能力强的运动员可能在不同攻防系统中处于不同环节,担任的职能也不尽相同。位置特征主要反映的是场上位置表现,并非运动员全部的个人技术特征。兼有不同攻守职能球员的出现势必会突破原有的个人技术模式,但这并未否定位置特征,而只是球员位置技术的运用趋向综合化的一种趋势。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1研究对象取样对象为2002-2003赛季CBA甲A联赛前4名:八一队双鹿、广东宏远、吉林一汽、北京首钢队半决赛、决赛8场比赛,146人次。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问卷调查结果第一轮发放问卷30份,回收问卷25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23份,回收率83%,有效回收率77%。第二轮发放问卷20份,回收问卷18份,其中无效问卷1份,回收率90%,有效回收率85%。问卷经专家检验,82%的专家认为内容有效。在52项初选指标基础上,经过两轮专家问卷调查最终筛选出效果指标14项:总命中率、助攻、前场篮板球、失误、威胁传球、得分、抢断、破坏进攻、后场篮板球、盖帽、迫使对手失误、造进攻犯规、犯规、对手得分。行动指标12项:威胁位置获球、吸引防守传球、处理球不当、个人进攻、摆脱抢位、协助摆脱、封堵传球路线、干扰投篮、堵截突破、补协夹防、选抢位、漏失防。共计26项指标。
2.2原始数据分布检验对统计数据进行正态分布K-S检验,结果显示除去造进攻犯规指标以外,各项指标P值均大于0.201,可以认为所获得的各项指标原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符合进一步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2.3各位置特征指标方差分析方差分析表明(表1),各位置间在威胁传球、威胁位置获球、摆脱抢位、协助摆脱、盖帽、犯规、干扰投篮、补协夹防、得分、篮板球等10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证明各位置球员在球队攻防战术系统中担任的角色差别,我们组织的任何一种战术,不管是进攻的,还是防守的,对于每个位置上的队员都要规定明确的任务和职责。这就是说根据所选用的战术,球到任何一个位置,持球的或无球的,都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因而他们有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计划,统一的行动,从而使球队战术系统有序、高效运转,控制主动权,以达到赢取比赛的目的。
对各位置球员表现各指标进行多重比较表明(表2),中锋球员在协助摆脱、盖帽、干扰投篮、篮板球4项指标与前锋、后卫位置具有显著差异,明显高于其它两个位置,补协防、威胁位置获球、犯规3项指标与后卫队员有显著差异,中锋优于后卫球员,且补协防、犯规指标略高于前锋;中锋队员具有身高体重的优势,位居攻防双方争夺最为激烈的限制区附近及篮下区域,各队制定进攻战术时往往借助中锋掩护、策应为同伴的穿插跑动创造机会,成为全队进攻的枢纽,因而中锋队员除了完成个人进攻任务外,吸引对方的防守、协助同伴摆脱防守也是其主要任务之一;同时中锋队员个人抢位以及协助同伴摆脱后的内插与拉开等行动形成第二攻击点,均是全队进攻战术创造的多点、多层次机会的结果;防守中,中锋队员是本队篮下最后一道防线,对于摆脱防守突破到篮下的对手,补协防任务较重,盖帽、干扰投篮、犯规高于其它位置是中锋位置技术的主要特征。篮板球指标也是评价中锋队员竞技表现的重要指标,无论进攻还是防守,控制篮板球,中锋队员首当其冲。
前锋队员在得分、威胁位置获球、摆脱抢位3项指标优于中锋和后卫位置,且与后卫队员具有显著性差异。前锋队员具有灵活、准确、个人攻击能力强的特点,球队进攻战术多是围绕着前锋队员的穿插跑动,在不停的移动中为前锋队员创造摆脱、接球、获得投篮机会为目的的,各队主要得分手均为前锋队员也验证了这一点。协助摆脱、补协防2项指标前锋队员与后卫队员具有显著性差异,明显优于后卫,但略低于中锋。观察发现,当代篮球战术日趋完善、多变,如:掩护战术形式多样且掩护与被掩护界线也趋于模糊,往往是互为掩护互为被掩护,在给同伴创造机会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前锋队员与中锋之间的衔接比较密切,各自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战术组织,内呼外应,实现动与静、高与快的统一。
后卫队员在威胁传球方面优于中锋和前锋位置球员,且与中锋队员有着显著性差异,后卫队员在比赛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他是球队战术的组织者、发起者,控制着比赛的节奏,把握着比赛的进程,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后卫队员应对各种攻防战术具有深刻的认识,具有很强的篮球意识和组织指挥才能。后卫队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同伴创造进攻机会,争取全队获得比赛的主动。合理的控制球、支配球能力是优秀后卫队员必备的技术基础,球的分配合理与否充分体现后卫队员的组织能力。助攻及威胁传球指标反映了后卫位置特征。
2.4各位置特征判别分析对各位置技术指标数据进行协差阵相等性的BOX检验,证明本研究所分三类的协差阵不具有显著性(P=0.137>0.05),故我们近似地将其作为三类的总体协差阵相同来处理。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逐步判别经过三个阶段依次选出:协助摆脱、威胁位置获球、威胁传球3项指标,选入的指标都没有再被移出,三个阶段每选入一个指标,Λ值都有明显的减小(表3),可见这3项指标对判别模型都有较积极的作用。
由分类判别分析得出3个分类函数,中锋:z1=-4.977-0.269x1+0.488x2+0.569x3;前锋:z2=-4.032-0.248x1+0.931x2-0.009x3;后卫:z3=-2.261+0.811x1+0.114x2+0.01x3(其中x1为威胁传球、x2为威胁位置获球、x3为协助摆脱)。在中锋位置函数中,协助摆脱系数最大,威胁位置获球在前锋位置函数中系数最大,威胁传球在后卫位置函数系数最大,说明3项指标在各位置分类判别中的贡献率较为突出,可以认为3项指标为各位置的特征指标。对由以上判别指标和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类的结果加以内部验证和交叉验证,内部验证符合率为81.0%,交叉验证符合率78.6%,可以认为判别效果较高,判别指标筛选有效。
2.5位置技术特征指标体系的建立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首先计算出各指标的综合得分值,再利用综合得分值对指标排序以选择指标。分别把各位置球员技术统计作为变量,25项指标(前、后场篮板球合为一项)作为观测样本,做主成分分析提取中锋位置、前锋位置、后卫位置各两个主成分,得出其特征值及贡献率。经过计算,各位置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2.230%、85.082%、82.180%,因而可以说明各位置提取的主成分在球员位置特征指标构成体系中具有相当优势,是反映篮球运动员场上位置特征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篮球运动员场上各位置特征指标体系主特征值、贡献率及其主成分坐标值的计算后,具备了各指标的综合分值条件。因此,我们用公式Xi=∑∞i=1CkYik进行计算,式中Ck为第k个主成分的贡献率,Yik为第i个指标关于第k个主成分的坐标值,Xi为第i个指标的综合得分(表4)。
依据各位置各项指标综合得分排序,我们将各位置指标综合得分为正值的指标入选该位置特征指标体系,结果为中锋位置入选9项指标,依次为:补协夹防、协助摆脱、漏失防、干扰投篮、篮板球、对手得分、摆脱抢位、犯规、威胁位置获球;前锋位置入选6项指标依次为:得分、摆脱抢位、个人进攻、漏失防、威胁位置获球、对手得分;后卫位置入选7项指标依次为:个人进攻、得分、吸引防守传球、漏失防、威胁传球、助攻、篮板球。从各位置特征入选指标及排列主次顺序结果分析,各位置球员场上位置特征,中锋球员防守中对有球队员的防守的基本程序是防投篮、防突破、其次防传球。他们具有很强的整体协防意识,在内线的防守形成了明显的空间网防守,对于自己的防守对像或进入自己防守区域内的队员获球时,主动贴近对手利用身体和手臂抢占对手的投篮空间,迫使其改变投篮路线和动作。进攻中以内线短距离的移动和跨步抢占位置,协助同伴摆脱防守及随后的移动赢得第二机会。并为本队提供篮板球保障。前锋球员主要担负球队的攻击任务,他们进攻机会的获得通过积极跑动、同伴的协助以及较强的个人攻击能力实现的,具体表现在无球时,首先抢占有利的位置,其次是寻找好的摆脱防守的接球时机,他们具有很强的摆脱接球能力,以及扎实的脚步移动技术。后卫球员突出的贡献在于对球的控制和支配上,美国著名篮球教练约翰R.伍登认为:一个球队攻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们“传球”水平的高低,传球技术不仅是进攻队控制球和转移球的主要手段,还是提高攻守转化速度、控制比赛节奏、为攻击手提供机会的最有效手段。在后卫评价指标中,个人进攻指标处于首位,这与他们控制球时间长、个人攻击意识较强有关,但还应注意,个人进攻行动不仅显示了队员独立作战的能力,而且是全队战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个人独立性、果断性和创造性的具体表现,它区别于盲目的表现个人的单干,而是与同伴的合作、牵制、助攻等相辅相成的,也是后卫队员吸引防守为同伴创造机会的手段之一。当今世界篮球发展趋势表明,抢篮板球能力并不是内线队员的专利,在移动进攻打法和盯人防守责任明确要求下,后卫队员的抢篮板球能力得到发挥。
对球员位置特征入选指标的分析与我们前面对位置技术特征的处理分析相吻合,再次验证了我们筛选指标的方法有效、结果可靠。
3结论
1) 各位置特征主要体现在行动指标上,通过不同位置球员各自行动有机组合,获得本队战术效果。在球队战术系统中,中锋队员主要以占据地面位置、控制空间为主,抢获球权、个人进攻与防守、协助同伴进攻、补协防,在全队中起着枢纽的作用。前锋队员以控制时间、速度为主,有目的、有层次的积极移动是战术丰富多变的保障,进攻中,以穿插移动打乱对手防守阵型,在快速的运动中寻找机会,随时威胁对手的防线,完成最后攻击为主要任务。防守中利用灵活的移动控制对手或弥补防守漏洞。后卫队员通过球的合理分配调整场上局面,控制比赛攻防节奏,及时准确地把球输送给处于最具威胁位置的球员,在队中起着贯彻教练员意图、组织全队整体攻防的作用。
2) 对各位置的判别分析得出协助摆脱、威胁位置获球、威胁传球3项判别指标,进一步证明位置特征主要体现在行动指标上,各队战术都是建立在不同位置球员技战术行动有机组合的基础上,因此,揭示位置特征应从行动指标层次着手。
3)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各位置特征指标体系:中锋特征指标9项,主次顺序依次为:补协夹防、协助摆脱、漏失防、干扰投篮、篮板球、对手得分、摆脱抢位、犯规、威胁位置获球。前锋特征指标6项,依次为:得分、摆脱抢位、个人进攻、漏失防、威胁位置获球、对手得分。后卫特征指标7项依次为:个人进攻、得分、吸引防守传球、漏失防、威胁传球、助攻、篮板球。本研究筛选的各类指标承载了篮球竞赛的绝大部分信息量,能够客观反映篮球运动员场上位置特征。
参考文献:
[1] 苗东升,编著.系统科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5.
[2] 曹竟成.对中外男篮后卫队员阵地攻防技术现状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4):121-124.
[3] 高斌,郑钢,刘月.2001-2002年我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部分国内后卫与外援后卫技术指标比较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2):9-10.
[4] 滕朝阳.论现代篮球中锋队员的接球技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4(2):57-59.
[5] 郭永波,陈树华,金宗强,等.从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对我国后卫队员比赛能力的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5):64-66.
[6] 信晓宁.篮球中锋身体对抗能力的比较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9(1):101-104.
[7]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统计[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6.
[8] 张宜华,主编.精通SPS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9.
[9] 滕朝阳.论篮球比赛中个人防守战术行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4):66-68.
[10] 陈京生,王加强.中国男子篮球队抢篮板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3):68-7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竞技表现;评价;指标体系;位置特征
中图分类号:G84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8-1135-03
近年来,运动员的职能更趋于综合化,个人技术更加全面,球员能够胜任不同位置角色。个人技术全面、综合能力强的运动员可能在不同攻防系统中处于不同环节,担任的职能也不尽相同。位置特征主要反映的是场上位置表现,并非运动员全部的个人技术特征。兼有不同攻守职能球员的出现势必会突破原有的个人技术模式,但这并未否定位置特征,而只是球员位置技术的运用趋向综合化的一种趋势。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1研究对象取样对象为2002-2003赛季CBA甲A联赛前4名:八一队双鹿、广东宏远、吉林一汽、北京首钢队半决赛、决赛8场比赛,146人次。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问卷调查结果第一轮发放问卷30份,回收问卷25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23份,回收率83%,有效回收率77%。第二轮发放问卷20份,回收问卷18份,其中无效问卷1份,回收率90%,有效回收率85%。问卷经专家检验,82%的专家认为内容有效。在52项初选指标基础上,经过两轮专家问卷调查最终筛选出效果指标14项:总命中率、助攻、前场篮板球、失误、威胁传球、得分、抢断、破坏进攻、后场篮板球、盖帽、迫使对手失误、造进攻犯规、犯规、对手得分。行动指标12项:威胁位置获球、吸引防守传球、处理球不当、个人进攻、摆脱抢位、协助摆脱、封堵传球路线、干扰投篮、堵截突破、补协夹防、选抢位、漏失防。共计26项指标。
2.2原始数据分布检验对统计数据进行正态分布K-S检验,结果显示除去造进攻犯规指标以外,各项指标P值均大于0.201,可以认为所获得的各项指标原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符合进一步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2.3各位置特征指标方差分析方差分析表明(表1),各位置间在威胁传球、威胁位置获球、摆脱抢位、协助摆脱、盖帽、犯规、干扰投篮、补协夹防、得分、篮板球等10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证明各位置球员在球队攻防战术系统中担任的角色差别,我们组织的任何一种战术,不管是进攻的,还是防守的,对于每个位置上的队员都要规定明确的任务和职责。这就是说根据所选用的战术,球到任何一个位置,持球的或无球的,都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因而他们有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计划,统一的行动,从而使球队战术系统有序、高效运转,控制主动权,以达到赢取比赛的目的。
对各位置球员表现各指标进行多重比较表明(表2),中锋球员在协助摆脱、盖帽、干扰投篮、篮板球4项指标与前锋、后卫位置具有显著差异,明显高于其它两个位置,补协防、威胁位置获球、犯规3项指标与后卫队员有显著差异,中锋优于后卫球员,且补协防、犯规指标略高于前锋;中锋队员具有身高体重的优势,位居攻防双方争夺最为激烈的限制区附近及篮下区域,各队制定进攻战术时往往借助中锋掩护、策应为同伴的穿插跑动创造机会,成为全队进攻的枢纽,因而中锋队员除了完成个人进攻任务外,吸引对方的防守、协助同伴摆脱防守也是其主要任务之一;同时中锋队员个人抢位以及协助同伴摆脱后的内插与拉开等行动形成第二攻击点,均是全队进攻战术创造的多点、多层次机会的结果;防守中,中锋队员是本队篮下最后一道防线,对于摆脱防守突破到篮下的对手,补协防任务较重,盖帽、干扰投篮、犯规高于其它位置是中锋位置技术的主要特征。篮板球指标也是评价中锋队员竞技表现的重要指标,无论进攻还是防守,控制篮板球,中锋队员首当其冲。
前锋队员在得分、威胁位置获球、摆脱抢位3项指标优于中锋和后卫位置,且与后卫队员具有显著性差异。前锋队员具有灵活、准确、个人攻击能力强的特点,球队进攻战术多是围绕着前锋队员的穿插跑动,在不停的移动中为前锋队员创造摆脱、接球、获得投篮机会为目的的,各队主要得分手均为前锋队员也验证了这一点。协助摆脱、补协防2项指标前锋队员与后卫队员具有显著性差异,明显优于后卫,但略低于中锋。观察发现,当代篮球战术日趋完善、多变,如:掩护战术形式多样且掩护与被掩护界线也趋于模糊,往往是互为掩护互为被掩护,在给同伴创造机会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前锋队员与中锋之间的衔接比较密切,各自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战术组织,内呼外应,实现动与静、高与快的统一。
后卫队员在威胁传球方面优于中锋和前锋位置球员,且与中锋队员有着显著性差异,后卫队员在比赛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他是球队战术的组织者、发起者,控制着比赛的节奏,把握着比赛的进程,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后卫队员应对各种攻防战术具有深刻的认识,具有很强的篮球意识和组织指挥才能。后卫队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同伴创造进攻机会,争取全队获得比赛的主动。合理的控制球、支配球能力是优秀后卫队员必备的技术基础,球的分配合理与否充分体现后卫队员的组织能力。助攻及威胁传球指标反映了后卫位置特征。
2.4各位置特征判别分析对各位置技术指标数据进行协差阵相等性的BOX检验,证明本研究所分三类的协差阵不具有显著性(P=0.137>0.05),故我们近似地将其作为三类的总体协差阵相同来处理。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逐步判别经过三个阶段依次选出:协助摆脱、威胁位置获球、威胁传球3项指标,选入的指标都没有再被移出,三个阶段每选入一个指标,Λ值都有明显的减小(表3),可见这3项指标对判别模型都有较积极的作用。
由分类判别分析得出3个分类函数,中锋:z1=-4.977-0.269x1+0.488x2+0.569x3;前锋:z2=-4.032-0.248x1+0.931x2-0.009x3;后卫:z3=-2.261+0.811x1+0.114x2+0.01x3(其中x1为威胁传球、x2为威胁位置获球、x3为协助摆脱)。在中锋位置函数中,协助摆脱系数最大,威胁位置获球在前锋位置函数中系数最大,威胁传球在后卫位置函数系数最大,说明3项指标在各位置分类判别中的贡献率较为突出,可以认为3项指标为各位置的特征指标。对由以上判别指标和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类的结果加以内部验证和交叉验证,内部验证符合率为81.0%,交叉验证符合率78.6%,可以认为判别效果较高,判别指标筛选有效。
2.5位置技术特征指标体系的建立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首先计算出各指标的综合得分值,再利用综合得分值对指标排序以选择指标。分别把各位置球员技术统计作为变量,25项指标(前、后场篮板球合为一项)作为观测样本,做主成分分析提取中锋位置、前锋位置、后卫位置各两个主成分,得出其特征值及贡献率。经过计算,各位置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2.230%、85.082%、82.180%,因而可以说明各位置提取的主成分在球员位置特征指标构成体系中具有相当优势,是反映篮球运动员场上位置特征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篮球运动员场上各位置特征指标体系主特征值、贡献率及其主成分坐标值的计算后,具备了各指标的综合分值条件。因此,我们用公式Xi=∑∞i=1CkYik进行计算,式中Ck为第k个主成分的贡献率,Yik为第i个指标关于第k个主成分的坐标值,Xi为第i个指标的综合得分(表4)。
依据各位置各项指标综合得分排序,我们将各位置指标综合得分为正值的指标入选该位置特征指标体系,结果为中锋位置入选9项指标,依次为:补协夹防、协助摆脱、漏失防、干扰投篮、篮板球、对手得分、摆脱抢位、犯规、威胁位置获球;前锋位置入选6项指标依次为:得分、摆脱抢位、个人进攻、漏失防、威胁位置获球、对手得分;后卫位置入选7项指标依次为:个人进攻、得分、吸引防守传球、漏失防、威胁传球、助攻、篮板球。从各位置特征入选指标及排列主次顺序结果分析,各位置球员场上位置特征,中锋球员防守中对有球队员的防守的基本程序是防投篮、防突破、其次防传球。他们具有很强的整体协防意识,在内线的防守形成了明显的空间网防守,对于自己的防守对像或进入自己防守区域内的队员获球时,主动贴近对手利用身体和手臂抢占对手的投篮空间,迫使其改变投篮路线和动作。进攻中以内线短距离的移动和跨步抢占位置,协助同伴摆脱防守及随后的移动赢得第二机会。并为本队提供篮板球保障。前锋球员主要担负球队的攻击任务,他们进攻机会的获得通过积极跑动、同伴的协助以及较强的个人攻击能力实现的,具体表现在无球时,首先抢占有利的位置,其次是寻找好的摆脱防守的接球时机,他们具有很强的摆脱接球能力,以及扎实的脚步移动技术。后卫球员突出的贡献在于对球的控制和支配上,美国著名篮球教练约翰R.伍登认为:一个球队攻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们“传球”水平的高低,传球技术不仅是进攻队控制球和转移球的主要手段,还是提高攻守转化速度、控制比赛节奏、为攻击手提供机会的最有效手段。在后卫评价指标中,个人进攻指标处于首位,这与他们控制球时间长、个人攻击意识较强有关,但还应注意,个人进攻行动不仅显示了队员独立作战的能力,而且是全队战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个人独立性、果断性和创造性的具体表现,它区别于盲目的表现个人的单干,而是与同伴的合作、牵制、助攻等相辅相成的,也是后卫队员吸引防守为同伴创造机会的手段之一。当今世界篮球发展趋势表明,抢篮板球能力并不是内线队员的专利,在移动进攻打法和盯人防守责任明确要求下,后卫队员的抢篮板球能力得到发挥。
对球员位置特征入选指标的分析与我们前面对位置技术特征的处理分析相吻合,再次验证了我们筛选指标的方法有效、结果可靠。
3结论
1) 各位置特征主要体现在行动指标上,通过不同位置球员各自行动有机组合,获得本队战术效果。在球队战术系统中,中锋队员主要以占据地面位置、控制空间为主,抢获球权、个人进攻与防守、协助同伴进攻、补协防,在全队中起着枢纽的作用。前锋队员以控制时间、速度为主,有目的、有层次的积极移动是战术丰富多变的保障,进攻中,以穿插移动打乱对手防守阵型,在快速的运动中寻找机会,随时威胁对手的防线,完成最后攻击为主要任务。防守中利用灵活的移动控制对手或弥补防守漏洞。后卫队员通过球的合理分配调整场上局面,控制比赛攻防节奏,及时准确地把球输送给处于最具威胁位置的球员,在队中起着贯彻教练员意图、组织全队整体攻防的作用。
2) 对各位置的判别分析得出协助摆脱、威胁位置获球、威胁传球3项判别指标,进一步证明位置特征主要体现在行动指标上,各队战术都是建立在不同位置球员技战术行动有机组合的基础上,因此,揭示位置特征应从行动指标层次着手。
3)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各位置特征指标体系:中锋特征指标9项,主次顺序依次为:补协夹防、协助摆脱、漏失防、干扰投篮、篮板球、对手得分、摆脱抢位、犯规、威胁位置获球。前锋特征指标6项,依次为:得分、摆脱抢位、个人进攻、漏失防、威胁位置获球、对手得分。后卫特征指标7项依次为:个人进攻、得分、吸引防守传球、漏失防、威胁传球、助攻、篮板球。本研究筛选的各类指标承载了篮球竞赛的绝大部分信息量,能够客观反映篮球运动员场上位置特征。
参考文献:
[1] 苗东升,编著.系统科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5.
[2] 曹竟成.对中外男篮后卫队员阵地攻防技术现状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4):121-124.
[3] 高斌,郑钢,刘月.2001-2002年我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部分国内后卫与外援后卫技术指标比较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2):9-10.
[4] 滕朝阳.论现代篮球中锋队员的接球技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4(2):57-59.
[5] 郭永波,陈树华,金宗强,等.从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对我国后卫队员比赛能力的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5):64-66.
[6] 信晓宁.篮球中锋身体对抗能力的比较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9(1):101-104.
[7]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统计[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6.
[8] 张宜华,主编.精通SPS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9.
[9] 滕朝阳.论篮球比赛中个人防守战术行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4):66-68.
[10] 陈京生,王加强.中国男子篮球队抢篮板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3):68-7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