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奶奶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ar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若有什么难题,我一般都习惯于选择独自解决。解决的办法无非是分析、判断、行动。而如果感情上陷入了什么怀疑和问题,我则是在记忆的宝库里寻求答案。记忆里的人,记忆里的故事,那恐怕才是我最大的财富和宝藏。这次要讲述的,就是关于爷爷奶奶的一些回忆。
  一转眼,已经离开大学校门五六年。硕士毕业后,我的工作日渐稳定,无需家人惦念。母亲遂把年过80的外公外婆接到家中来居住。三室两厅的房子,顿时紧凑热闹了起来。原本生活规律的我们一家三口,也被外公外婆的拌嘴和吵闹改造成了应急反应部队。
  外婆得过病,有一只手不能活动自如,下肢走步也不顺畅,须得有人陪伴,拄杖慢行。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母亲,每到吃饭时,她都提前到外婆房中去叫她,一路缓缓走来,小心翼翼。期间外婆还要埋怨几句自己的身体,母亲只得应和着答应。
  外婆喜欢看电视,但从不找快乐的喜剧来看,说讨厌。又不敢看战争题材的,说打打杀杀的,看了害怕。她中意的,往往是关于家庭繁琐的,婆媳纷争、夫妻不和的苦情戏剧。对于这一点,我劝说多次也未有结果。而她自己,每每看着,又联系起自己的身世和家庭,长吁短叹,甚至落泪。
  外婆的埋怨是越来越重了,起初是对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病。总是寄希望于再去一次医院,让医生给好好诊断,说不定就好了。而后是迁怒于外公,有时嫌弃忘记了给她按时服药,有时说不能按照她的性子来照顾她。发展到最后就变成了无差别的对待,身边的各种人和事,哪怕是电视里的角色,也容易成为她攻击的对象。家里人变得苦不堪言。
  每每这时,我则忆起在爷爷奶奶身边成长的童年时期。为什么我对老人的埋怨如此在意,如此抵触?恐怕就是因为我的那个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里,从来都是安静的、自在的。哪怕犯了小小的错误,也不会听到无休无止的埋怨、谩骂,取而代之的,是爷爷和蔼的微笑和奶奶心疼的表情。
  我爷爷曾经是个军人,他的部队番号是“解放军某师某独立营某连”。独立营这个专有名词我是从他那第一次听说,而他也讲述过自己的连长,腰间别着驳壳枪上阵的样子。我关心爷爷是如何行军打仗的,可是爷爷从来都一笔带过,转而跟我描述,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多么能够帮助战斗的胜利。
  爷爷的穿着,一生都保持着一副朴实的样子,蓝色的工作服外套,从我记事起他就穿着,还有一顶深蓝色的帽子,东北的天气冷,他就戴上。有时候我看着电视上的二人转演员玩手绢,自己也用爷爷的帽子转起来,引得大人们发笑。
  爷爷的乐趣恐怕也是看电视,听广播。小时候家中没有电视,我们就听广播节目《七侠五义》。有了彩电以后,正赶上电视台连播《封神榜》,我们爷俩猫在被子里,能看到深夜。现在想想,我个人走上影视专业的道路,和那会儿的童年“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哈哈!
  爷爷和奶奶是经常拌嘴的,这和许多人心中的恩爱夫妻有所不同。比如说本来今天要吃鱼,结果爷爷买了茄子,奶奶就会不乐意,脸色有点严肃起来,嘟囔了几句。又因为这个月爷爷领的退休金,花在了其他地方,奶奶也会念叨,说本来家里就穷,何必顾及那么多。那时候的我,全然不懂钱的概念,但是我知道,奶奶是不会数钱的,她上街不会买东西,都靠爷爷来购物。即便如此,爷爷也把家里的大票交给奶奶保管,奶奶用手绢包裹起来,放在木头柜子里,有事的时候再拿出来。
  爷爷奶奶保留了相当多的老物件,比如一些年久失修的暖瓶、杯子,还有大爷们刚刚工作时给爷爷带回来的新玩意,等等。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爷爷保存的酒瓶了。那些花花绿绿的,还藏着一些酒精挥发的香味的酒瓶,是我孩提时代的一大玩物。有时候我弄上一盆清水,自己拿出爷爷的酒瓶来,一边灌水一边倒水。童年时代就用这样的游戏,也能打发自己一个下午。
  我与爷爷经常一同出门。出门的路线,有时候是去附近的小山上,爷爷起得早,带我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晒晒朝阳。过河的桥很窄,一座木头桥,爺爷从来都是一个人稳稳地在前面走,让我这个小孩子小心点,一步步跟随着。后来那条河修建了吊桥,人满为患,许多人来凑热闹,观光。反而失去了走羊肠小路的乐趣。
  有些时候,爷爷也会带我去繁华的闹市区。那会从爷爷家过去,要翻过一座铁路天桥。那天桥是我儿时脑海中最宏伟的建筑物,因为它横跨了几条铁轨,人可以高高地在天桥上俯瞰脚下的火车。有时候是客运的绿皮车,有时候是货运车,有时候是圆形的运油专列。大大的火车头在前面卖力地跑着,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努力地看,似乎盼着自己长大,也更有力气,更强大。
  爷爷给我最大的影响,是对于身边人事的看法。有时候,我们走在路边,看到一户人家在盖房子,忙碌的工人在搬砖,筛沙子,和水泥。换作其他的家长,恐怕会连忙把孩子拉走,生怕被这些粗人和脏活碰到。然而爷爷会细心指导我,这些人是做什么的,那些人是做什么的。让我看看,哪个叔叔看起来最有力气。大胆的我还会和年轻的工人攀谈,他们很乐意看到小不点来关心他们的工作,我想,那种在骨子里的对于劳动人民的亲近感觉,就是在儿时那会产生,并融入到我的骨髓里。
  爷爷有时候会惯着我,比如骑自行车这件事。那年头,许多小孩都骑上了儿童自行车,仿佛那是一种荣耀和骄傲。可是我坐的,是家里给买的一辆脚踏三轮车。三轮车不如自行车快,看起来也不拉风。身边的孩子和家长会跟风笑话我。父母有时候就不乐意,说让孩子去学自行车。可是爷爷从来不用这点来要求我,“他喜欢什么就是什么吧。”爷爷就这么说,于是直到我上本科了,还保留着能够驾驭三轮车的本领,在大学的校园里,骑着货运三轮车载着同学们的物品飞驰,也成为了后来我的光辉记忆的一部分。
  我很生气爷爷的一点是,爷爷有时候管不住自己的孩子。比如四伯父,他时不时就到爷爷家里来捣乱,说一些添油加醋的话,引得大家心情阴郁,之后又一阵风走了。我就怪爷爷,你自己的儿子怎么不说他几句,让他好好工作,别管这些了。然而爷爷只是笑笑,开始旁敲侧击地教导我做人的智慧,老一辈的道理,或者干脆让我背一首刚学的古诗。小孩子的忘性大,不一会儿我就忘掉这桩不愉快的事了。   印象中我和爷爷是没怎么吵过嘴的,只是因为年幼无知,也曾经和爷爷闹过别扭。比如索要一个物品没能得到,又或者一个小小的心愿不能被满足。长大之后的我,对于当初的任性和妄为,又是特别地内疚。如果我当初态度更好一点,更懂事一点,也许和爷爷的回忆,就会充满金光灿烂,而不是略带瑕疵。长大后的我,经常会这样回忆。
  爷爷对于我的学习是很上心的。从一开始,握住铅笔的手形,就是爷爷手把手教我的。那时候他用旧报纸写上汉字的笔画,让我用毛笔蘸着墨汁去涂,一来二去,就掌握了不少汉字的写法。背唐诗,他一句,我一句,不用看到文字,只是单凭读音,就记得下来。每到过年的时候,他也不会去上街买春联,而是自己铺开红纸,浓墨重彩地写上几笔。老邻居都说爷爷有文化,有墨水。而我更喜欢看的,是爷爷用散装的金粉洒在漆黑的墨迹上的感觉,那种画面,像是一种视觉享受。
  印象中爷爷和奶奶最好看的一次,是奶奶的80大寿。几位伯父都从外地赶回來,在饭店中大摆筵席,宴请了许多老街坊邻居。那天,爷爷奶奶非常精神,穿上了唐装上衣,我们几个孙辈轮番磕头祝寿,也要说吉利的话。那一次的生日蛋糕,我也特意多吃了几口,因为是爷爷奶奶一生难得的大寿,那份福气,想要一并保留下来。
  爷爷奶奶的离开,是先后的。爷爷先因为一次意外的生病,在医院中与我做了最后的诀别。几年后,奶奶也因为过于悲伤和孤独,陷入老年健忘的境地,但是每次我从大学回来看望她,她都用不太清楚的眼神盯着我,问:“是磊磊么?你不是在北京上学吗?北京好啊。”
  奶奶是河北当地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而爷爷只是农民的儿子,上过私塾。但媒人说爷爷的家风正,人品好,二人被撮合到一起。后来又辗转搬家到了东北,养育了五子一女,一大家子人口。每每回忆起二老健在的时候,那些开心的春节,那份祖孙相聚的天伦之乐,我都深深地感慨,自己的童年是金色的,甚至有着彩虹的光芒。
  朋友对我讲过这样的话:幸运的人,用童年去治愈一生,不幸的人,则靠一生去治愈童年。我毫不怀疑,自己是前者。因为有了爷爷奶奶的关怀,和一份爱护。我在少不更事的年纪里,免去了多少无妄之灾,少经历了多少生活的疾苦。这些都已经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了。然而对于老人,早早离开的那份思念,又更是没法用现在的价值去加以填充。
  每每在清明节,回到爷爷奶奶的墓地,我都会心中默默向他们诉说近况。喜欢上哪个女生,学业发展得如何,对于生活的不如意,对于未来的迷惑和憧憬,仿佛那一切的一切,只有在二老面前才能真挚地诉说。我的心情也渐渐平复,重新回归为一个孩子,一个少年,一个能够勇敢正视一切的人。
  而今爷奶已经仙逝,妈妈面对的,是外公外婆老去的现状。我真心地盼望,他们也能收起心中的焦虑,用温暖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点滴。有一句话叫“人间重晚晴”。我期待看到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老人们,拥有最美好的生命黄昏。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拥抱过童年,拥有过青春。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刻地怀念和依赖。可是,任何人不得不去面对的,是老去和黄昏。我想,两个老人,在人生的最后日子里,迎接了一个小小的孙子,他们也用尽全力去爱护了他,让他看到了生命之美。那么对于我的未来,我即将走向的那些时刻,我无比确信,那一定是洒满了阳光的,清纯的,靓丽的风景。因为,在我小小的心田里面,爱的种子早已经被种下。
  感谢你们,爷爷奶奶。我爱你们。
其他文献
一个整天“这个看不惯”“那个瞧不顺眼”,无时无刻发牢骚的老太太,在我的引导下,转换了晚年的心态,每天由“阴转多云”变成了“晴朗微风”,晚年的生活由此发生了巨变。——这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母亲在职时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退休后,她突然从繁忙中变得清闲下来,一时间觉得非常不适应,整天无所事事,长吁短叹……单单一个百无聊赖倒也罢了,她还染上坏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几
期刊
近日,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和黑山国家旅游局联合在中国市场推广“慢探险之旅”,聚焦推广6条新线路,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旅行者能够探访塞尔维亚和黑山,突破过去传统线路,深入感受欧洲野性灵魂的魅力,让自然和真诚的体验,丰富旅游行程。  我在2019年曾经也有幸以普通游客的身份踏上了这片向往很久,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往事如昨,沉重又清晰  当我决定去塞尔维亚时,件件往事顿时涌上心头。怎能忘记,20年前
期刊
讲起养老,各有妙招。我在退休以后,才明白幸福养老和我之前想的不同。  “两个生活”一起抓  我和老伴每天早上遛弯儿回来,我往锅里添两小碗水,把我们捡的地皮菜和佐料放进锅里,待烧开了水时,我俩就争先恐后地从阳台里摘几根香菜,或几片生菜,切碎撒进锅里,打个蛋花,滴几点香油,色鲜味美的两小碗汤就烧好。然后端着香汤,坐在阳台里,守着满盆的油绿,细细地品出暖暖的、亮亮的、甜甜的、香香的阳光味道,就陶醉在播种
期刊
谈到“追星”,大多数人都会认为那是年轻人的事。不,在我家,就有一位年届九旬的“追星族”,她不但自己“追星”,还带动全家族祖孙四代21口人和全村数千名乡亲共同“追星”。  这位与众不同的“追星族”,就是我的九旬母亲。  母亲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就识文断字,一辈子喜欢读书看报。进入晚年后,她更是自己订报学习,央视的《新闻联播》节目,她更是每晚必看,几成生活定式。不知从何时起,她成了“追星族”,不过她追的
期刊
“哔哩哔哩”网站是深受中国年轻人喜爱的网络平台。截至2021年3月中旬,九旬老太江敏慈在这个网站上的粉丝量已达40多万,最高点击量达到500万次,因此获得了“哔哩哔哩”的奖励。年轻粉丝被江敏慈的人生故事所感动,满屏的弹幕都是“奶奶好”“奶奶加油”,让江敏慈感受到了强大的包容与支持。  耄耋之年成博主  能成为这家网站年龄最大的博主之一,90岁的江敏慈说这还得谢谢她正读高中的孙子豆豆。  2020年
期刊
近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湖南省文物局主办的第六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结果在湖南长沙揭晓,上海作家钱汉东获评年度杰出人物。  殷殷难舍故乡情  2011年夏季,诸暨发生水灾。7月9日,一场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文汇报社、诸暨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为诸暨特大水灾募集善款,当代文人钱汉东书法、古瓷藏品义拍”活动,在上海文新大厦举行。钱汉东拿出数十年来收藏的一批古瓷义拍,如清
期刊
父亲与祖国同岁,他自有一套与众不同的养生经,我总结了一下,足足7条,我称之为“七怪”。  第一怪:不爱跑步。现在父母住的小区环境优美,路又宽又平,很适合跑步。父亲肺不好,天冷总咳嗽,我就让他多去小区跑跑,锻炼肺活量。可父亲从不跑,说越跑越咳嗽,他就散散步。其实慢慢跑,逐渐会越跑越久,但父亲就是不去。  第二怪:讨厌旅游。父亲说旅游既折腾身体又折腾钱。去了两次,他要么找到卖茶水的地方喝茶,要么找一把
期刊
春意渐浓,我若在生活在家乡的美丽乡村,定是“厨房泠泠淘蕨菜,农田汩汩润桑麻”吧。  在我的故乡开春的第一道山野美味,便是蕨菜。那是我的最爱。“堆盘催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这是明朝人罗永恭口中的蕨菜。对我而言,少年时代采蕨的过程是非常难忘且快乐的踏春游春之旅。别看那山似乎就在门前,要爬上去采蕨菜,弯弯绕绕的小路加上爬山的过程也要走小半天工夫。天刚蒙蒙亮,头一天约
期刊
那天午休,我突然接到一位叫“罗伯”的前辈打来的电话。经他提醒,我才想起,父亲当初下放到农村就住他家里,他也是那个特殊年代父亲所结交的挚友之一。虽然他家条件很差,但仍全力照顾父亲;之后只要他开口,父亲都会力所能及地给予响应。  我正追索上辈们交往的片段,罗伯便自顾自地讲个不停:“阿兵,不影响工作吧?你的电话号码还是儿子告诉我的。前些年,每次找你爸,总是添麻烦,不好意思啊!当然,也是家里穷,打电话也费
期刊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在我国,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  早期发现疗效好  帕金森是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会造成肢体活动紊乱,产生常见的肢体“僵、慢、颤”等症状。建议6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要加強自我检测,一旦有以下7个症状就要当心了。  1. 嗅觉减退、便秘。对于某些食物的嗅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