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若有什么难题,我一般都习惯于选择独自解决。解决的办法无非是分析、判断、行动。而如果感情上陷入了什么怀疑和问题,我则是在记忆的宝库里寻求答案。记忆里的人,记忆里的故事,那恐怕才是我最大的财富和宝藏。这次要讲述的,就是关于爷爷奶奶的一些回忆。
一转眼,已经离开大学校门五六年。硕士毕业后,我的工作日渐稳定,无需家人惦念。母亲遂把年过80的外公外婆接到家中来居住。三室两厅的房子,顿时紧凑热闹了起来。原本生活规律的我们一家三口,也被外公外婆的拌嘴和吵闹改造成了应急反应部队。
外婆得过病,有一只手不能活动自如,下肢走步也不顺畅,须得有人陪伴,拄杖慢行。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母亲,每到吃饭时,她都提前到外婆房中去叫她,一路缓缓走来,小心翼翼。期间外婆还要埋怨几句自己的身体,母亲只得应和着答应。
外婆喜欢看电视,但从不找快乐的喜剧来看,说讨厌。又不敢看战争题材的,说打打杀杀的,看了害怕。她中意的,往往是关于家庭繁琐的,婆媳纷争、夫妻不和的苦情戏剧。对于这一点,我劝说多次也未有结果。而她自己,每每看着,又联系起自己的身世和家庭,长吁短叹,甚至落泪。
外婆的埋怨是越来越重了,起初是对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病。总是寄希望于再去一次医院,让医生给好好诊断,说不定就好了。而后是迁怒于外公,有时嫌弃忘记了给她按时服药,有时说不能按照她的性子来照顾她。发展到最后就变成了无差别的对待,身边的各种人和事,哪怕是电视里的角色,也容易成为她攻击的对象。家里人变得苦不堪言。
每每这时,我则忆起在爷爷奶奶身边成长的童年时期。为什么我对老人的埋怨如此在意,如此抵触?恐怕就是因为我的那个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里,从来都是安静的、自在的。哪怕犯了小小的错误,也不会听到无休无止的埋怨、谩骂,取而代之的,是爷爷和蔼的微笑和奶奶心疼的表情。
我爷爷曾经是个军人,他的部队番号是“解放军某师某独立营某连”。独立营这个专有名词我是从他那第一次听说,而他也讲述过自己的连长,腰间别着驳壳枪上阵的样子。我关心爷爷是如何行军打仗的,可是爷爷从来都一笔带过,转而跟我描述,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多么能够帮助战斗的胜利。
爷爷的穿着,一生都保持着一副朴实的样子,蓝色的工作服外套,从我记事起他就穿着,还有一顶深蓝色的帽子,东北的天气冷,他就戴上。有时候我看着电视上的二人转演员玩手绢,自己也用爷爷的帽子转起来,引得大人们发笑。
爷爷的乐趣恐怕也是看电视,听广播。小时候家中没有电视,我们就听广播节目《七侠五义》。有了彩电以后,正赶上电视台连播《封神榜》,我们爷俩猫在被子里,能看到深夜。现在想想,我个人走上影视专业的道路,和那会儿的童年“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哈哈!
爷爷和奶奶是经常拌嘴的,这和许多人心中的恩爱夫妻有所不同。比如说本来今天要吃鱼,结果爷爷买了茄子,奶奶就会不乐意,脸色有点严肃起来,嘟囔了几句。又因为这个月爷爷领的退休金,花在了其他地方,奶奶也会念叨,说本来家里就穷,何必顾及那么多。那时候的我,全然不懂钱的概念,但是我知道,奶奶是不会数钱的,她上街不会买东西,都靠爷爷来购物。即便如此,爷爷也把家里的大票交给奶奶保管,奶奶用手绢包裹起来,放在木头柜子里,有事的时候再拿出来。
爷爷奶奶保留了相当多的老物件,比如一些年久失修的暖瓶、杯子,还有大爷们刚刚工作时给爷爷带回来的新玩意,等等。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爷爷保存的酒瓶了。那些花花绿绿的,还藏着一些酒精挥发的香味的酒瓶,是我孩提时代的一大玩物。有时候我弄上一盆清水,自己拿出爷爷的酒瓶来,一边灌水一边倒水。童年时代就用这样的游戏,也能打发自己一个下午。
我与爷爷经常一同出门。出门的路线,有时候是去附近的小山上,爷爷起得早,带我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晒晒朝阳。过河的桥很窄,一座木头桥,爺爷从来都是一个人稳稳地在前面走,让我这个小孩子小心点,一步步跟随着。后来那条河修建了吊桥,人满为患,许多人来凑热闹,观光。反而失去了走羊肠小路的乐趣。
有些时候,爷爷也会带我去繁华的闹市区。那会从爷爷家过去,要翻过一座铁路天桥。那天桥是我儿时脑海中最宏伟的建筑物,因为它横跨了几条铁轨,人可以高高地在天桥上俯瞰脚下的火车。有时候是客运的绿皮车,有时候是货运车,有时候是圆形的运油专列。大大的火车头在前面卖力地跑着,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努力地看,似乎盼着自己长大,也更有力气,更强大。
爷爷给我最大的影响,是对于身边人事的看法。有时候,我们走在路边,看到一户人家在盖房子,忙碌的工人在搬砖,筛沙子,和水泥。换作其他的家长,恐怕会连忙把孩子拉走,生怕被这些粗人和脏活碰到。然而爷爷会细心指导我,这些人是做什么的,那些人是做什么的。让我看看,哪个叔叔看起来最有力气。大胆的我还会和年轻的工人攀谈,他们很乐意看到小不点来关心他们的工作,我想,那种在骨子里的对于劳动人民的亲近感觉,就是在儿时那会产生,并融入到我的骨髓里。
爷爷有时候会惯着我,比如骑自行车这件事。那年头,许多小孩都骑上了儿童自行车,仿佛那是一种荣耀和骄傲。可是我坐的,是家里给买的一辆脚踏三轮车。三轮车不如自行车快,看起来也不拉风。身边的孩子和家长会跟风笑话我。父母有时候就不乐意,说让孩子去学自行车。可是爷爷从来不用这点来要求我,“他喜欢什么就是什么吧。”爷爷就这么说,于是直到我上本科了,还保留着能够驾驭三轮车的本领,在大学的校园里,骑着货运三轮车载着同学们的物品飞驰,也成为了后来我的光辉记忆的一部分。
我很生气爷爷的一点是,爷爷有时候管不住自己的孩子。比如四伯父,他时不时就到爷爷家里来捣乱,说一些添油加醋的话,引得大家心情阴郁,之后又一阵风走了。我就怪爷爷,你自己的儿子怎么不说他几句,让他好好工作,别管这些了。然而爷爷只是笑笑,开始旁敲侧击地教导我做人的智慧,老一辈的道理,或者干脆让我背一首刚学的古诗。小孩子的忘性大,不一会儿我就忘掉这桩不愉快的事了。 印象中我和爷爷是没怎么吵过嘴的,只是因为年幼无知,也曾经和爷爷闹过别扭。比如索要一个物品没能得到,又或者一个小小的心愿不能被满足。长大之后的我,对于当初的任性和妄为,又是特别地内疚。如果我当初态度更好一点,更懂事一点,也许和爷爷的回忆,就会充满金光灿烂,而不是略带瑕疵。长大后的我,经常会这样回忆。
爷爷对于我的学习是很上心的。从一开始,握住铅笔的手形,就是爷爷手把手教我的。那时候他用旧报纸写上汉字的笔画,让我用毛笔蘸着墨汁去涂,一来二去,就掌握了不少汉字的写法。背唐诗,他一句,我一句,不用看到文字,只是单凭读音,就记得下来。每到过年的时候,他也不会去上街买春联,而是自己铺开红纸,浓墨重彩地写上几笔。老邻居都说爷爷有文化,有墨水。而我更喜欢看的,是爷爷用散装的金粉洒在漆黑的墨迹上的感觉,那种画面,像是一种视觉享受。
印象中爷爷和奶奶最好看的一次,是奶奶的80大寿。几位伯父都从外地赶回來,在饭店中大摆筵席,宴请了许多老街坊邻居。那天,爷爷奶奶非常精神,穿上了唐装上衣,我们几个孙辈轮番磕头祝寿,也要说吉利的话。那一次的生日蛋糕,我也特意多吃了几口,因为是爷爷奶奶一生难得的大寿,那份福气,想要一并保留下来。
爷爷奶奶的离开,是先后的。爷爷先因为一次意外的生病,在医院中与我做了最后的诀别。几年后,奶奶也因为过于悲伤和孤独,陷入老年健忘的境地,但是每次我从大学回来看望她,她都用不太清楚的眼神盯着我,问:“是磊磊么?你不是在北京上学吗?北京好啊。”
奶奶是河北当地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而爷爷只是农民的儿子,上过私塾。但媒人说爷爷的家风正,人品好,二人被撮合到一起。后来又辗转搬家到了东北,养育了五子一女,一大家子人口。每每回忆起二老健在的时候,那些开心的春节,那份祖孙相聚的天伦之乐,我都深深地感慨,自己的童年是金色的,甚至有着彩虹的光芒。
朋友对我讲过这样的话:幸运的人,用童年去治愈一生,不幸的人,则靠一生去治愈童年。我毫不怀疑,自己是前者。因为有了爷爷奶奶的关怀,和一份爱护。我在少不更事的年纪里,免去了多少无妄之灾,少经历了多少生活的疾苦。这些都已经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了。然而对于老人,早早离开的那份思念,又更是没法用现在的价值去加以填充。
每每在清明节,回到爷爷奶奶的墓地,我都会心中默默向他们诉说近况。喜欢上哪个女生,学业发展得如何,对于生活的不如意,对于未来的迷惑和憧憬,仿佛那一切的一切,只有在二老面前才能真挚地诉说。我的心情也渐渐平复,重新回归为一个孩子,一个少年,一个能够勇敢正视一切的人。
而今爷奶已经仙逝,妈妈面对的,是外公外婆老去的现状。我真心地盼望,他们也能收起心中的焦虑,用温暖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点滴。有一句话叫“人间重晚晴”。我期待看到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老人们,拥有最美好的生命黄昏。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拥抱过童年,拥有过青春。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刻地怀念和依赖。可是,任何人不得不去面对的,是老去和黄昏。我想,两个老人,在人生的最后日子里,迎接了一个小小的孙子,他们也用尽全力去爱护了他,让他看到了生命之美。那么对于我的未来,我即将走向的那些时刻,我无比确信,那一定是洒满了阳光的,清纯的,靓丽的风景。因为,在我小小的心田里面,爱的种子早已经被种下。
感谢你们,爷爷奶奶。我爱你们。
一转眼,已经离开大学校门五六年。硕士毕业后,我的工作日渐稳定,无需家人惦念。母亲遂把年过80的外公外婆接到家中来居住。三室两厅的房子,顿时紧凑热闹了起来。原本生活规律的我们一家三口,也被外公外婆的拌嘴和吵闹改造成了应急反应部队。
外婆得过病,有一只手不能活动自如,下肢走步也不顺畅,须得有人陪伴,拄杖慢行。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母亲,每到吃饭时,她都提前到外婆房中去叫她,一路缓缓走来,小心翼翼。期间外婆还要埋怨几句自己的身体,母亲只得应和着答应。
外婆喜欢看电视,但从不找快乐的喜剧来看,说讨厌。又不敢看战争题材的,说打打杀杀的,看了害怕。她中意的,往往是关于家庭繁琐的,婆媳纷争、夫妻不和的苦情戏剧。对于这一点,我劝说多次也未有结果。而她自己,每每看着,又联系起自己的身世和家庭,长吁短叹,甚至落泪。
外婆的埋怨是越来越重了,起初是对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病。总是寄希望于再去一次医院,让医生给好好诊断,说不定就好了。而后是迁怒于外公,有时嫌弃忘记了给她按时服药,有时说不能按照她的性子来照顾她。发展到最后就变成了无差别的对待,身边的各种人和事,哪怕是电视里的角色,也容易成为她攻击的对象。家里人变得苦不堪言。
每每这时,我则忆起在爷爷奶奶身边成长的童年时期。为什么我对老人的埋怨如此在意,如此抵触?恐怕就是因为我的那个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里,从来都是安静的、自在的。哪怕犯了小小的错误,也不会听到无休无止的埋怨、谩骂,取而代之的,是爷爷和蔼的微笑和奶奶心疼的表情。
我爷爷曾经是个军人,他的部队番号是“解放军某师某独立营某连”。独立营这个专有名词我是从他那第一次听说,而他也讲述过自己的连长,腰间别着驳壳枪上阵的样子。我关心爷爷是如何行军打仗的,可是爷爷从来都一笔带过,转而跟我描述,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多么能够帮助战斗的胜利。
爷爷的穿着,一生都保持着一副朴实的样子,蓝色的工作服外套,从我记事起他就穿着,还有一顶深蓝色的帽子,东北的天气冷,他就戴上。有时候我看着电视上的二人转演员玩手绢,自己也用爷爷的帽子转起来,引得大人们发笑。
爷爷的乐趣恐怕也是看电视,听广播。小时候家中没有电视,我们就听广播节目《七侠五义》。有了彩电以后,正赶上电视台连播《封神榜》,我们爷俩猫在被子里,能看到深夜。现在想想,我个人走上影视专业的道路,和那会儿的童年“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哈哈!
爷爷和奶奶是经常拌嘴的,这和许多人心中的恩爱夫妻有所不同。比如说本来今天要吃鱼,结果爷爷买了茄子,奶奶就会不乐意,脸色有点严肃起来,嘟囔了几句。又因为这个月爷爷领的退休金,花在了其他地方,奶奶也会念叨,说本来家里就穷,何必顾及那么多。那时候的我,全然不懂钱的概念,但是我知道,奶奶是不会数钱的,她上街不会买东西,都靠爷爷来购物。即便如此,爷爷也把家里的大票交给奶奶保管,奶奶用手绢包裹起来,放在木头柜子里,有事的时候再拿出来。
爷爷奶奶保留了相当多的老物件,比如一些年久失修的暖瓶、杯子,还有大爷们刚刚工作时给爷爷带回来的新玩意,等等。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爷爷保存的酒瓶了。那些花花绿绿的,还藏着一些酒精挥发的香味的酒瓶,是我孩提时代的一大玩物。有时候我弄上一盆清水,自己拿出爷爷的酒瓶来,一边灌水一边倒水。童年时代就用这样的游戏,也能打发自己一个下午。
我与爷爷经常一同出门。出门的路线,有时候是去附近的小山上,爷爷起得早,带我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晒晒朝阳。过河的桥很窄,一座木头桥,爺爷从来都是一个人稳稳地在前面走,让我这个小孩子小心点,一步步跟随着。后来那条河修建了吊桥,人满为患,许多人来凑热闹,观光。反而失去了走羊肠小路的乐趣。
有些时候,爷爷也会带我去繁华的闹市区。那会从爷爷家过去,要翻过一座铁路天桥。那天桥是我儿时脑海中最宏伟的建筑物,因为它横跨了几条铁轨,人可以高高地在天桥上俯瞰脚下的火车。有时候是客运的绿皮车,有时候是货运车,有时候是圆形的运油专列。大大的火车头在前面卖力地跑着,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努力地看,似乎盼着自己长大,也更有力气,更强大。
爷爷给我最大的影响,是对于身边人事的看法。有时候,我们走在路边,看到一户人家在盖房子,忙碌的工人在搬砖,筛沙子,和水泥。换作其他的家长,恐怕会连忙把孩子拉走,生怕被这些粗人和脏活碰到。然而爷爷会细心指导我,这些人是做什么的,那些人是做什么的。让我看看,哪个叔叔看起来最有力气。大胆的我还会和年轻的工人攀谈,他们很乐意看到小不点来关心他们的工作,我想,那种在骨子里的对于劳动人民的亲近感觉,就是在儿时那会产生,并融入到我的骨髓里。
爷爷有时候会惯着我,比如骑自行车这件事。那年头,许多小孩都骑上了儿童自行车,仿佛那是一种荣耀和骄傲。可是我坐的,是家里给买的一辆脚踏三轮车。三轮车不如自行车快,看起来也不拉风。身边的孩子和家长会跟风笑话我。父母有时候就不乐意,说让孩子去学自行车。可是爷爷从来不用这点来要求我,“他喜欢什么就是什么吧。”爷爷就这么说,于是直到我上本科了,还保留着能够驾驭三轮车的本领,在大学的校园里,骑着货运三轮车载着同学们的物品飞驰,也成为了后来我的光辉记忆的一部分。
我很生气爷爷的一点是,爷爷有时候管不住自己的孩子。比如四伯父,他时不时就到爷爷家里来捣乱,说一些添油加醋的话,引得大家心情阴郁,之后又一阵风走了。我就怪爷爷,你自己的儿子怎么不说他几句,让他好好工作,别管这些了。然而爷爷只是笑笑,开始旁敲侧击地教导我做人的智慧,老一辈的道理,或者干脆让我背一首刚学的古诗。小孩子的忘性大,不一会儿我就忘掉这桩不愉快的事了。 印象中我和爷爷是没怎么吵过嘴的,只是因为年幼无知,也曾经和爷爷闹过别扭。比如索要一个物品没能得到,又或者一个小小的心愿不能被满足。长大之后的我,对于当初的任性和妄为,又是特别地内疚。如果我当初态度更好一点,更懂事一点,也许和爷爷的回忆,就会充满金光灿烂,而不是略带瑕疵。长大后的我,经常会这样回忆。
爷爷对于我的学习是很上心的。从一开始,握住铅笔的手形,就是爷爷手把手教我的。那时候他用旧报纸写上汉字的笔画,让我用毛笔蘸着墨汁去涂,一来二去,就掌握了不少汉字的写法。背唐诗,他一句,我一句,不用看到文字,只是单凭读音,就记得下来。每到过年的时候,他也不会去上街买春联,而是自己铺开红纸,浓墨重彩地写上几笔。老邻居都说爷爷有文化,有墨水。而我更喜欢看的,是爷爷用散装的金粉洒在漆黑的墨迹上的感觉,那种画面,像是一种视觉享受。
印象中爷爷和奶奶最好看的一次,是奶奶的80大寿。几位伯父都从外地赶回來,在饭店中大摆筵席,宴请了许多老街坊邻居。那天,爷爷奶奶非常精神,穿上了唐装上衣,我们几个孙辈轮番磕头祝寿,也要说吉利的话。那一次的生日蛋糕,我也特意多吃了几口,因为是爷爷奶奶一生难得的大寿,那份福气,想要一并保留下来。
爷爷奶奶的离开,是先后的。爷爷先因为一次意外的生病,在医院中与我做了最后的诀别。几年后,奶奶也因为过于悲伤和孤独,陷入老年健忘的境地,但是每次我从大学回来看望她,她都用不太清楚的眼神盯着我,问:“是磊磊么?你不是在北京上学吗?北京好啊。”
奶奶是河北当地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而爷爷只是农民的儿子,上过私塾。但媒人说爷爷的家风正,人品好,二人被撮合到一起。后来又辗转搬家到了东北,养育了五子一女,一大家子人口。每每回忆起二老健在的时候,那些开心的春节,那份祖孙相聚的天伦之乐,我都深深地感慨,自己的童年是金色的,甚至有着彩虹的光芒。
朋友对我讲过这样的话:幸运的人,用童年去治愈一生,不幸的人,则靠一生去治愈童年。我毫不怀疑,自己是前者。因为有了爷爷奶奶的关怀,和一份爱护。我在少不更事的年纪里,免去了多少无妄之灾,少经历了多少生活的疾苦。这些都已经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了。然而对于老人,早早离开的那份思念,又更是没法用现在的价值去加以填充。
每每在清明节,回到爷爷奶奶的墓地,我都会心中默默向他们诉说近况。喜欢上哪个女生,学业发展得如何,对于生活的不如意,对于未来的迷惑和憧憬,仿佛那一切的一切,只有在二老面前才能真挚地诉说。我的心情也渐渐平复,重新回归为一个孩子,一个少年,一个能够勇敢正视一切的人。
而今爷奶已经仙逝,妈妈面对的,是外公外婆老去的现状。我真心地盼望,他们也能收起心中的焦虑,用温暖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点滴。有一句话叫“人间重晚晴”。我期待看到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老人们,拥有最美好的生命黄昏。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拥抱过童年,拥有过青春。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刻地怀念和依赖。可是,任何人不得不去面对的,是老去和黄昏。我想,两个老人,在人生的最后日子里,迎接了一个小小的孙子,他们也用尽全力去爱护了他,让他看到了生命之美。那么对于我的未来,我即将走向的那些时刻,我无比确信,那一定是洒满了阳光的,清纯的,靓丽的风景。因为,在我小小的心田里面,爱的种子早已经被种下。
感谢你们,爷爷奶奶。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