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有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其可以分为“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部分。经实践表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介绍
第一,生活即是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源于日常生活,需要用生活来经营,而且教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以下是它的具体表现:教育的根本是生活,而生活本身又具有教育的功效,因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的内容会受到生活的影响,当生活发生改变时,教育也会随之而改变;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育同样可以对生活造成影响,良好的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生活,甚至使人的生活发生改变。
第二,社会即是学校。人们常说学校就等同于半个社会,反之也可以将社会视为学校。陶行知提倡把学校中的内容向社会延伸,将社会变成学习的地方,将社会的大环境变成教育的环境,认为学校并不是唯一的教育场所,对于幼儿教育而言,社会中的一切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通过社会带给幼儿不同感受的教育。
第三,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在生活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建设性,“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自己进行实践了才能够真正透彻地理解,所以幼儿教育应该针对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做事情前让幼儿自己先思考,尽量不要特意强调该怎么做。
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指导
幼儿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幼儿特殊时期的启蒙教育。幼儿年龄较小,习惯没有养成,理解能力较弱,更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制定完善的教育引导措施,保证幼儿教育发挥实际价值,充分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首先,实现爱的教育。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真心地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的潜能,感受幼儿的感受。教师要以人为本,发现幼儿的闪光点,鼓励和赞扬他们,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教师遇到问题时,要站在幼儿立场思考,与幼儿一起发现、分析问题,找到问题根本,一起解决问题。教育中的爱是具体的、清晰的,就像空气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时刻把爱放在心里,用爱去浸润幼儿稚嫩的心灵。
其次,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发现幼儿的长处和兴趣点,然后创造相适宜的环境让幼儿有充足的空间去表现、去发挥、去进步,是教育好幼儿的一个重要前提。在班级中,只有教师尊重幼儿,幼儿才会尊重同伴。管理班级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教师要学会放手,把管理的主导权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班级的主人。教师不要强制地统一要求,应将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自己找到兴趣点,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
最后,开展游戏教育。教师要从游戏出发,确保幼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幼儿的日常生活与游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游戏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用游戏来探寻幼儿真实的精神世界。教师需要采取个性化教学措施,建立社会化教育机制,发挥游戏的针对性与目标性作用,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生活教育理論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关怀呵护幼儿,锻炼幼儿的独立活动能力。教师要让幼儿在感受爱护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自立意识、独立理念。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呵护、关爱幼儿是必需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让幼儿表现自己独立自强的一面。包干代替和无限制的溺爱,会让幼儿在失去独立性的同时永远无法体会成长的意义,所以教师需努力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教师可以利用规则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使其学会自我管理。幼儿的一日生活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小点,教师不能事事抓在手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制定规则,并根据每个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更新规则。在讨论规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幼儿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定下的规则。
其次,幼儿教育中开展生活教育活动。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行为习惯都是在生活实践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抓住他们活动中的契机,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前提。幼儿在教室里学到的知识是丰富多样的,但教室之外的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需要仔细甄别出那些对幼儿有益的、幼儿感兴趣的知识,并引导幼儿探索。生活教育意味着教育走出了学校的范畴,把整个社会作为学校,这样就大大扩大了教育环境的范围。
最后,考虑幼儿的差异性,针对性地教育幼儿。陶行知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考虑幼儿的差异性,实现个性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做朋友;要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家园沟通也必不可少,教师和家长需达成共识,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幼儿园)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介绍
第一,生活即是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源于日常生活,需要用生活来经营,而且教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以下是它的具体表现:教育的根本是生活,而生活本身又具有教育的功效,因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的内容会受到生活的影响,当生活发生改变时,教育也会随之而改变;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育同样可以对生活造成影响,良好的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生活,甚至使人的生活发生改变。
第二,社会即是学校。人们常说学校就等同于半个社会,反之也可以将社会视为学校。陶行知提倡把学校中的内容向社会延伸,将社会变成学习的地方,将社会的大环境变成教育的环境,认为学校并不是唯一的教育场所,对于幼儿教育而言,社会中的一切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通过社会带给幼儿不同感受的教育。
第三,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在生活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建设性,“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自己进行实践了才能够真正透彻地理解,所以幼儿教育应该针对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做事情前让幼儿自己先思考,尽量不要特意强调该怎么做。
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指导
幼儿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幼儿特殊时期的启蒙教育。幼儿年龄较小,习惯没有养成,理解能力较弱,更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制定完善的教育引导措施,保证幼儿教育发挥实际价值,充分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首先,实现爱的教育。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真心地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的潜能,感受幼儿的感受。教师要以人为本,发现幼儿的闪光点,鼓励和赞扬他们,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教师遇到问题时,要站在幼儿立场思考,与幼儿一起发现、分析问题,找到问题根本,一起解决问题。教育中的爱是具体的、清晰的,就像空气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时刻把爱放在心里,用爱去浸润幼儿稚嫩的心灵。
其次,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发现幼儿的长处和兴趣点,然后创造相适宜的环境让幼儿有充足的空间去表现、去发挥、去进步,是教育好幼儿的一个重要前提。在班级中,只有教师尊重幼儿,幼儿才会尊重同伴。管理班级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教师要学会放手,把管理的主导权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班级的主人。教师不要强制地统一要求,应将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自己找到兴趣点,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
最后,开展游戏教育。教师要从游戏出发,确保幼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幼儿的日常生活与游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游戏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用游戏来探寻幼儿真实的精神世界。教师需要采取个性化教学措施,建立社会化教育机制,发挥游戏的针对性与目标性作用,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生活教育理論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关怀呵护幼儿,锻炼幼儿的独立活动能力。教师要让幼儿在感受爱护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自立意识、独立理念。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呵护、关爱幼儿是必需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让幼儿表现自己独立自强的一面。包干代替和无限制的溺爱,会让幼儿在失去独立性的同时永远无法体会成长的意义,所以教师需努力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教师可以利用规则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使其学会自我管理。幼儿的一日生活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小点,教师不能事事抓在手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制定规则,并根据每个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更新规则。在讨论规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幼儿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定下的规则。
其次,幼儿教育中开展生活教育活动。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行为习惯都是在生活实践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抓住他们活动中的契机,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前提。幼儿在教室里学到的知识是丰富多样的,但教室之外的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需要仔细甄别出那些对幼儿有益的、幼儿感兴趣的知识,并引导幼儿探索。生活教育意味着教育走出了学校的范畴,把整个社会作为学校,这样就大大扩大了教育环境的范围。
最后,考虑幼儿的差异性,针对性地教育幼儿。陶行知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考虑幼儿的差异性,实现个性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做朋友;要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家园沟通也必不可少,教师和家长需达成共识,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