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感性、确切性、形象性是语感能力的基本特征,是语感培养的主要目标。语感能力是基本的语文能力,语感训练应该与基本的语文训练相统一,贯穿于语文基本训练之中。听说读写训练、品味语言训练、思维能力训练等语文基本训练,就是语感训练的基本途径,在这些基本训练中探索语感训练的方法,就能使语感训练得到有效落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听说读写训练
直感性是语感能力的首要特征。人们一接触到语言文字,就能接受其信息、明白其意义,这就是直感性的语感能力。在直感性的语感能力中,直觉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直觉思维是经验性思维,通过语言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言语经验就能形成。语文教学中,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语言材料的意义,接受语言材料的组合规律,积累言语经验,形成敏锐的直觉感知。而听说读写训练中,朗读与背诵是培养直感性语感能力最直接简便的方法。
朗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是“声”与“情”的统一。朗读时,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与理解能够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表达出来,同时,语气、语调的变化又能推动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感知和理解。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首先善于朗读,并善于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读出高低、轻重、缓急的语气语调,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要求的那样,能够“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如能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达到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味,使文章的内容与理法化为自己的东西,使文章情感韵律浸透于自己的心胸与筋肉里,就能在听说读写时,于无意间支配自己的思维和灵感,也就形成了敏锐的语言直感能力。
二.品味语言训练
确切性的语感能力,是主要的语感能力,是语感训练的重点。切性的语感能力就是在接受到语言文字基本信息的同时,能够进一步追溯到语言文字的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从词语的组合搭配,句子的韵律、语调、气势以及文字出现的语境和表达的情境等,对其深层的和言外的意义,以及表达的有效性与合适性等各个方面作出全面判断,获得准确感知。品味语言训练是准确理解语言能力的基本训练。训练时,通过替换、增删、移位等方法与原词、原句进行比较,分析语言的精妙之处,把握语言的确切含义,采用比较的方法品味语言,也是培养学生的确切性语感能力的主要方法。
教学朱自清的《春》,我们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的“钻”字换成“长”、“冒”等字,让学生与原句作对比,学生就会感到,“钻”字不仅写出了小草生长地迅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还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如果把“偷偷地”这三个字删去,让学生和原句作比较,学生读一读、品一品,就会感到少了许多情致和韵味。“偷偷地”是说在人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小草就长出来了,让人产生春天降临的惊喜;另外,“偷偷地”这种拟人写法,会让人感到一棵棵小草如同调皮的孩子活泼而出,产生可爱与喜悦的情绪。这些情味都不是其他字所能表达出来的。这样我们就品出了语言的神韵和旨趣,获得了较为全面的感受。经常进行这样的比较练习,能使学生养成品味语言的好习惯,既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确切性的语感能力。
三.形象思维训练
直感性和确切性的语感能力,主要依靠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对文学语言的形象感则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进行。因为人们对文学形象的感知,必须通过联想与想象的再造才能实现。读“云破月来弄花影”,只有让学生联想到月下花影种种人格化了的情态,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弄”字用的传神;读“红杏枝头春意闹”,只有让学生想象到色彩艳丽、蜂蝶争舞、禽鸟争鸣的景象,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闹”字用的生动;读朱自清的《背影》,父亲在爬月台时“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只有让学生想象到了这样的背影,想象到他吃力的动作、艰难的表情以及气喘吁吁的声音,才能体味到父亲甘为儿女奔波的情怀;也只有联想到父亲一生辛苦,老境颓唐,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人生经历,才能感受到这个背影的深沉,感受到他的困顿与挣扎,感受到作者百感交集的思绪,与作者一起潸然泪下。
只有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对文学形象产生审美感知,形成审美性的语感能力,达到更高的语感水平。
周忠军,教师,现居山东沂源。
一.听说读写训练
直感性是语感能力的首要特征。人们一接触到语言文字,就能接受其信息、明白其意义,这就是直感性的语感能力。在直感性的语感能力中,直觉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直觉思维是经验性思维,通过语言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言语经验就能形成。语文教学中,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语言材料的意义,接受语言材料的组合规律,积累言语经验,形成敏锐的直觉感知。而听说读写训练中,朗读与背诵是培养直感性语感能力最直接简便的方法。
朗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是“声”与“情”的统一。朗读时,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与理解能够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表达出来,同时,语气、语调的变化又能推动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感知和理解。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首先善于朗读,并善于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读出高低、轻重、缓急的语气语调,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要求的那样,能够“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如能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达到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味,使文章的内容与理法化为自己的东西,使文章情感韵律浸透于自己的心胸与筋肉里,就能在听说读写时,于无意间支配自己的思维和灵感,也就形成了敏锐的语言直感能力。
二.品味语言训练
确切性的语感能力,是主要的语感能力,是语感训练的重点。切性的语感能力就是在接受到语言文字基本信息的同时,能够进一步追溯到语言文字的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从词语的组合搭配,句子的韵律、语调、气势以及文字出现的语境和表达的情境等,对其深层的和言外的意义,以及表达的有效性与合适性等各个方面作出全面判断,获得准确感知。品味语言训练是准确理解语言能力的基本训练。训练时,通过替换、增删、移位等方法与原词、原句进行比较,分析语言的精妙之处,把握语言的确切含义,采用比较的方法品味语言,也是培养学生的确切性语感能力的主要方法。
教学朱自清的《春》,我们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的“钻”字换成“长”、“冒”等字,让学生与原句作对比,学生就会感到,“钻”字不仅写出了小草生长地迅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还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如果把“偷偷地”这三个字删去,让学生和原句作比较,学生读一读、品一品,就会感到少了许多情致和韵味。“偷偷地”是说在人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小草就长出来了,让人产生春天降临的惊喜;另外,“偷偷地”这种拟人写法,会让人感到一棵棵小草如同调皮的孩子活泼而出,产生可爱与喜悦的情绪。这些情味都不是其他字所能表达出来的。这样我们就品出了语言的神韵和旨趣,获得了较为全面的感受。经常进行这样的比较练习,能使学生养成品味语言的好习惯,既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确切性的语感能力。
三.形象思维训练
直感性和确切性的语感能力,主要依靠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对文学语言的形象感则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进行。因为人们对文学形象的感知,必须通过联想与想象的再造才能实现。读“云破月来弄花影”,只有让学生联想到月下花影种种人格化了的情态,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弄”字用的传神;读“红杏枝头春意闹”,只有让学生想象到色彩艳丽、蜂蝶争舞、禽鸟争鸣的景象,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闹”字用的生动;读朱自清的《背影》,父亲在爬月台时“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只有让学生想象到了这样的背影,想象到他吃力的动作、艰难的表情以及气喘吁吁的声音,才能体味到父亲甘为儿女奔波的情怀;也只有联想到父亲一生辛苦,老境颓唐,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人生经历,才能感受到这个背影的深沉,感受到他的困顿与挣扎,感受到作者百感交集的思绪,与作者一起潸然泪下。
只有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对文学形象产生审美感知,形成审美性的语感能力,达到更高的语感水平。
周忠军,教师,现居山东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