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10N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刚刚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健步走上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国民党残余势力和美国政府都吃了一惊。他们没有想到,李济深居然能在重重监视之下从香港来到北京,更没有想到他能够登上天安门城楼,亲自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庄严时刻。
从早年间的国民党元老到民主党派的领导人,李济深的一生堪称传奇。投身辛亥革命、筹建黄埔军校、反蒋抗日、成立民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上参加新政协,成为开国副主席……推动国家的统一和民主,是李济深毕生的事业。
1885年,李济深出生于广西苍梧县大坡乡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25岁时,他自北京陆军大学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后任师参谋长。
在国民党中,李济深是一位特殊人物。这并不是因为他位高资深,而是因为他曾三次被蒋介石开除国民党党籍。
1928年,李济深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曾致力于调停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率领的桂系之间的矛盾。蒋介石以李济深伙同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将他软禁于南京汤山,剥夺军政大权,并“永远开除党籍”。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迫于舆论压力将李济深释放,恢复其国民党党籍,并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但李济深没有接受蒋介石的收买,不久离开南京到广州,开始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政治活动。
1933年10月,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再一次将李济深“永远开除党籍”。此次的原因是,李济深被任命为鄂豫皖“剿匪”副总司令期间,因黄埔军校进步学生被蒋介石秘密杀害事件,李济深写下长信痛骂蒋介石,并愤然与蒋绝交,辞去党职。同年11月,李济深与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等率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事变,并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对于李济深和蒋介石的关系,李济深的女儿李筱桐曾经如此评价:“蒋介石对我爸爸是又敬又恨。”蒋介石敬的是李济深刚正不阿的人品,恨的是李济深“处处与蒋作对”。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后,李济深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从此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不久后,福建事变被蒋介石镇压,李济深逃亡香港,并随即在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出版《大众日报》,继续进行反蒋抗日宣传。
实际上,李济深并非一味反蒋。抗日战争打响,在民族集体利益面前,他不计前嫌,全力救国。1938年8月,抗战形势日趋严峻,李济深等人发表宣言,号召盟员拥护政府,抗战到底。李筱桐对此回忆道:“虽然蒋介石软禁过他、通缉过他、暗杀过他,但是他不计私怨,處处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他重新制定了大同盟的纲领,反蒋抗日变成了逼蒋抗日。”
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蒋介石三次邀请李济深前往庐山。李济深直斥蒋介石的政策与孙中山背道而驰,劝其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但蒋介石却不置一言。对蒋介石已不抱希望的李济深留下一封长达19页的万言书,并留下“万方多难上庐山,为报隆情一往还,纵是上清无限好,难忘忧患在人间”的诗句,与蒋介石彻底决裂。在征询宋庆龄和董必武的意见后,李济深决定动身前往香港,组建民革。
1947年3月,李济深在香港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号召国民党内“每一个对国家负有责任感的人”,都应勇敢地站出来“改正党内反动派的错误政策”。5月,国民党中央以“背叛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第三次“永远开除党籍”,并下令“全国通缉”。
次年1月,民革在香港正式成立,李济深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数日之后,民革便成立军事小组,专门从事策反,并将此作为首要工作。李济深曾放下豪言:“如果我不在策反方面作出点成绩,何以面对新政协?何以面对新中国?”他先后发表《巩固统一战线,粉碎和平阴谋》、《反抗凶残的掠夺》等文章,揭露蒋介石独裁政府罪行,号召人民坚决起来斗争。
同时,他还坚决反对美国援蒋。1947年10月22日,他一度联合在港的八个民主党派,为美帝侵华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控诉书》,要求联合国促成美国政府立即撤退在华美军,停止援助蒋政府,并废除一切中美不平等条约。
事实上,在当时的政界,多股力量都想走“第三条道路”。国民党要员宋子文和美国政府都曾数次游说李济深出面成立“第三政府”,代替蒋介石政府直接和中共谈判,但均被李济深严词拒绝。
1948年秋,中共中央多次邀请李济深去解放区参加新政协会议和联合政府。在新政协会议邀请名单中,李济深名列首位。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当年圣诞节后第2天的夜晚,李济深登上了一艘从香港直航大连的货轮,并在10多天后顺利抵达大连码头。
1949年6月15日,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凯歌声中,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开幕,开幕式上,抑制不住激动的李济深代表民革发表讲话,他说:“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是建设一个符合人民愿望的新中国的开始,我们是以非常欢欣鼓舞的心情来参加的。”
建国后,李济深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之一,但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搞特殊化,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1959年10月9日,李济深因病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留下了“我与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的诗句。“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就是爱国。”李筱桐曾回忆说。
从早年间的国民党元老到民主党派的领导人,李济深的一生堪称传奇。投身辛亥革命、筹建黄埔军校、反蒋抗日、成立民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上参加新政协,成为开国副主席……推动国家的统一和民主,是李济深毕生的事业。
1885年,李济深出生于广西苍梧县大坡乡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25岁时,他自北京陆军大学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后任师参谋长。
在国民党中,李济深是一位特殊人物。这并不是因为他位高资深,而是因为他曾三次被蒋介石开除国民党党籍。
1928年,李济深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曾致力于调停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率领的桂系之间的矛盾。蒋介石以李济深伙同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将他软禁于南京汤山,剥夺军政大权,并“永远开除党籍”。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迫于舆论压力将李济深释放,恢复其国民党党籍,并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但李济深没有接受蒋介石的收买,不久离开南京到广州,开始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政治活动。
1933年10月,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再一次将李济深“永远开除党籍”。此次的原因是,李济深被任命为鄂豫皖“剿匪”副总司令期间,因黄埔军校进步学生被蒋介石秘密杀害事件,李济深写下长信痛骂蒋介石,并愤然与蒋绝交,辞去党职。同年11月,李济深与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等率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事变,并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对于李济深和蒋介石的关系,李济深的女儿李筱桐曾经如此评价:“蒋介石对我爸爸是又敬又恨。”蒋介石敬的是李济深刚正不阿的人品,恨的是李济深“处处与蒋作对”。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后,李济深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从此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不久后,福建事变被蒋介石镇压,李济深逃亡香港,并随即在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出版《大众日报》,继续进行反蒋抗日宣传。
实际上,李济深并非一味反蒋。抗日战争打响,在民族集体利益面前,他不计前嫌,全力救国。1938年8月,抗战形势日趋严峻,李济深等人发表宣言,号召盟员拥护政府,抗战到底。李筱桐对此回忆道:“虽然蒋介石软禁过他、通缉过他、暗杀过他,但是他不计私怨,處处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他重新制定了大同盟的纲领,反蒋抗日变成了逼蒋抗日。”
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蒋介石三次邀请李济深前往庐山。李济深直斥蒋介石的政策与孙中山背道而驰,劝其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但蒋介石却不置一言。对蒋介石已不抱希望的李济深留下一封长达19页的万言书,并留下“万方多难上庐山,为报隆情一往还,纵是上清无限好,难忘忧患在人间”的诗句,与蒋介石彻底决裂。在征询宋庆龄和董必武的意见后,李济深决定动身前往香港,组建民革。
1947年3月,李济深在香港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号召国民党内“每一个对国家负有责任感的人”,都应勇敢地站出来“改正党内反动派的错误政策”。5月,国民党中央以“背叛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第三次“永远开除党籍”,并下令“全国通缉”。
次年1月,民革在香港正式成立,李济深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数日之后,民革便成立军事小组,专门从事策反,并将此作为首要工作。李济深曾放下豪言:“如果我不在策反方面作出点成绩,何以面对新政协?何以面对新中国?”他先后发表《巩固统一战线,粉碎和平阴谋》、《反抗凶残的掠夺》等文章,揭露蒋介石独裁政府罪行,号召人民坚决起来斗争。
同时,他还坚决反对美国援蒋。1947年10月22日,他一度联合在港的八个民主党派,为美帝侵华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控诉书》,要求联合国促成美国政府立即撤退在华美军,停止援助蒋政府,并废除一切中美不平等条约。
事实上,在当时的政界,多股力量都想走“第三条道路”。国民党要员宋子文和美国政府都曾数次游说李济深出面成立“第三政府”,代替蒋介石政府直接和中共谈判,但均被李济深严词拒绝。
1948年秋,中共中央多次邀请李济深去解放区参加新政协会议和联合政府。在新政协会议邀请名单中,李济深名列首位。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当年圣诞节后第2天的夜晚,李济深登上了一艘从香港直航大连的货轮,并在10多天后顺利抵达大连码头。
1949年6月15日,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凯歌声中,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开幕,开幕式上,抑制不住激动的李济深代表民革发表讲话,他说:“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是建设一个符合人民愿望的新中国的开始,我们是以非常欢欣鼓舞的心情来参加的。”
建国后,李济深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之一,但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搞特殊化,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1959年10月9日,李济深因病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留下了“我与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的诗句。“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就是爱国。”李筱桐曾回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