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形势与新挑战,亟待以文化为切入点来探寻新思路和新策略,注重以文化人,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文化人是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之举,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活动和优良传统,始终发挥着潜移默化中育人的独特作用。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以文化人功用,目的在于“人”,基础在于“文”,核心在于“化”。
【关键词】以文化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文
引言
新时代,青年正处于文化冲突和碰撞的前沿,自我意识空前高涨,对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加之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愈加凸显,因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若仅以理论灌输的传统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影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甚至会导致负效现象。面对这些发展掣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亟待以文化为切入点探寻新策略,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文化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活动和优良传统。古人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彖传》)这句话充分概括了文化的教化功能,文化的本质是 “人化”,并具有 “化人”的功能。以文化人,顾名思义是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展现文化的力量,是教育者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塑造,引导受教育者由“自然人”向具有预设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文化人”转变的育人过程。以各种形式和媒介入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文化氛围中熏陶人、塑造人,始终发挥着潜移默化中育人的作用。概而论之,以文化人是对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的有效补充与创新发展。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以文化人功用,目的在于“人”,基础在于“文”,核心在于“化”。
1.“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价值指向
在以文化人中,“人”是目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旨在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他提出“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要求,给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方向,对其提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兼具文化性与政治性,它的文化性首先体现在较强的导向功能上,用催人奋进的主流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引导社会文化健康有序发展;亦体现在选择功能上,立足主流意识形态,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既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性,旨在社会思想的蕴含一定的政治目标,和国家制度、道路、政策等紧密相连,体现出一定的政治思维与价值追求。文化性与政治性的相通交融实则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义性论证和价值辩护,是对主导价值的一种道德合理性证明和宣示,以求得社会对主导价值道德层面的认可。通过以文化人方能实现育人与化人的统一,立足政治性进行文化择取,以文化资源滋养政治风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具体而言,信息化时代,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习惯于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和社会交往,而网络正是各种思想理论观点交锋交融最频繁、最活跃且最敏感的场域,加之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兼容性,因而青年不可避免地收到网络信息的影响,一些网络负面信息传播甚至给青年价值观培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发生的诸如洁洁良、邱晨等青年屡屡发表触目惊人的不当言行的现象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敲响了警钟。文化是育人之根本,应以文化为源,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开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新路径。从而引导青年在多元文化中辨别和抵制错误思潮,增强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涵养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基本内容
在以文化人中,“文”是基础,“文”的品质决定了“化”的方向和效果,有好“文”方能“化”良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亿万国民的共同理想,反映了当代中国的时代风貌,凝聚了全国人民的价值共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以文化人’中起着铸魂育人的作用。”此“文”既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传承了革命文化的基因,更彰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属性。青年的价值观关乎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基于时代发展前景,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好“文”的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从而去滋养“文”的生命。概而言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文化人的关键所在,是当前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关键是要将文化自信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培养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
3.“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作用路径
在以文化人中,“化”是核心,“化”即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精神力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即是涵养的过程,即用文化陶冶人、感染人、培育人,使受教育者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中,潜移默化地改善自己的政治觉悟与思想观念,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从一方面来看,在实践与探索中,以文化人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涵养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魂之中介”,铸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之魂構成思想政治教育“聚魂育人”的规约力量。而“化”强调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作用,使教育者所想要传递的思想、价值观念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给受教育者,是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过程中,文化是其主要的教育内容,是教育载体。以文化人促使受教育者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品格,在文化场域中,受教育者对优秀文化愈加认同,将其精髓融入自己的思维图式中,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始终作为自己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和价值的坐标,进而转化成为坚定的理想信仰。从另一方面来说,以文化人可以解决个体的“应我”和“真我”的撕裂,促成二者的契合。即解决价值观外化为“真我”的行动指南的问题,将正确的道德认知、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相结合。在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中,受教育者通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蹄疾步稳地向时代新人标准靠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骆郁廷,陈娜.论“化人”之“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 (11) :120-125.
作者简介:孙存存(1987.08-),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工作。
【关键词】以文化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文
引言
新时代,青年正处于文化冲突和碰撞的前沿,自我意识空前高涨,对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加之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愈加凸显,因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若仅以理论灌输的传统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影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甚至会导致负效现象。面对这些发展掣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亟待以文化为切入点探寻新策略,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文化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活动和优良传统。古人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彖传》)这句话充分概括了文化的教化功能,文化的本质是 “人化”,并具有 “化人”的功能。以文化人,顾名思义是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展现文化的力量,是教育者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塑造,引导受教育者由“自然人”向具有预设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文化人”转变的育人过程。以各种形式和媒介入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文化氛围中熏陶人、塑造人,始终发挥着潜移默化中育人的作用。概而论之,以文化人是对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的有效补充与创新发展。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以文化人功用,目的在于“人”,基础在于“文”,核心在于“化”。
1.“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价值指向
在以文化人中,“人”是目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旨在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他提出“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要求,给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方向,对其提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兼具文化性与政治性,它的文化性首先体现在较强的导向功能上,用催人奋进的主流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引导社会文化健康有序发展;亦体现在选择功能上,立足主流意识形态,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既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性,旨在社会思想的蕴含一定的政治目标,和国家制度、道路、政策等紧密相连,体现出一定的政治思维与价值追求。文化性与政治性的相通交融实则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义性论证和价值辩护,是对主导价值的一种道德合理性证明和宣示,以求得社会对主导价值道德层面的认可。通过以文化人方能实现育人与化人的统一,立足政治性进行文化择取,以文化资源滋养政治风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具体而言,信息化时代,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习惯于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和社会交往,而网络正是各种思想理论观点交锋交融最频繁、最活跃且最敏感的场域,加之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兼容性,因而青年不可避免地收到网络信息的影响,一些网络负面信息传播甚至给青年价值观培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发生的诸如洁洁良、邱晨等青年屡屡发表触目惊人的不当言行的现象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敲响了警钟。文化是育人之根本,应以文化为源,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开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新路径。从而引导青年在多元文化中辨别和抵制错误思潮,增强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涵养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基本内容
在以文化人中,“文”是基础,“文”的品质决定了“化”的方向和效果,有好“文”方能“化”良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亿万国民的共同理想,反映了当代中国的时代风貌,凝聚了全国人民的价值共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以文化人’中起着铸魂育人的作用。”此“文”既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传承了革命文化的基因,更彰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属性。青年的价值观关乎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基于时代发展前景,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好“文”的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从而去滋养“文”的生命。概而言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文化人的关键所在,是当前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关键是要将文化自信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培养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
3.“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作用路径
在以文化人中,“化”是核心,“化”即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精神力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即是涵养的过程,即用文化陶冶人、感染人、培育人,使受教育者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中,潜移默化地改善自己的政治觉悟与思想观念,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从一方面来看,在实践与探索中,以文化人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涵养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魂之中介”,铸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之魂構成思想政治教育“聚魂育人”的规约力量。而“化”强调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作用,使教育者所想要传递的思想、价值观念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给受教育者,是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过程中,文化是其主要的教育内容,是教育载体。以文化人促使受教育者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品格,在文化场域中,受教育者对优秀文化愈加认同,将其精髓融入自己的思维图式中,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始终作为自己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和价值的坐标,进而转化成为坚定的理想信仰。从另一方面来说,以文化人可以解决个体的“应我”和“真我”的撕裂,促成二者的契合。即解决价值观外化为“真我”的行动指南的问题,将正确的道德认知、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相结合。在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中,受教育者通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蹄疾步稳地向时代新人标准靠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骆郁廷,陈娜.论“化人”之“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 (11) :120-125.
作者简介:孙存存(1987.08-),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