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国际金融体系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ck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金融体系,广泛涵盖世界各国和经济体之间关于贸易、跨国投资与资本流通的协议框架、制度安排,是国际经贸关系、金融秩序的重要基石。随着全球政经环境变迁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发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传统国际金融体系受到一系列挑战和质疑,但时至今日,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金融体系依然主导着全球经济,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发达国家依然把持着在国际支付、结算、汇兑与转移等方面的规则与惯例,依然垄断着全球性与区域性的金融机构的权力,依然掌控着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机制。
  正因如此,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承受着金融市场的巨大风险,但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却与此极不匹配。2015年8月24日,中国股市震荡,上证指数大跌8.49%,构成1997年以来A股历史上的第四大跌幅。同日,全球股市暴跌,堪称全球资本市场的黑色星期一。一些西方媒体报道称中国股市拖累了全球股市,《经济学人》甚至说“中国是这次震荡的传播源”。实际上,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实施量化宽松使得大量资本流出,带来了资本泛滥,市场在这段时间里适应了这种宽松的流动性,而美国流出的资本大多流向了新兴市场。但是,美国于2014年11月收紧,资本回流使得包括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南非、哥伦比亚等新兴市场受到了很大影响。
  国际金融体系需要变革,一方面要求各国加强对金融活动的跨国协调和监管,另一方面要求国际金融体系重新分配各国、各利益集团的话语权。主流国际金融体系试图在体系内进行改良,但由于既得利益集团和国家的阻力,体系内改良或许不足以及时有效地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体制性与结构性的不公正还依然广泛存在。随着中国内部金融改革的推进以及中国金融在全球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已经不再是国际金融秩序的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者与建设性的改革者。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积极倡导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和应急储备安排等机制和主张,是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与竞争,并构成了未来由新兴经济体所主导的新型国际金融体系的雏形。中国的参与提高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极大地确保了国际经济合作中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这无疑是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更是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做出的重要贡献。在该体系中,国际货币体系日益多元化,国际金融权力格局更加均衡,国际金融机构功能凸显发展导向,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渐趋完善。
  今天,中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基本面仍然是“发展中大国”,既是发展中国家,也是潜力巨大的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同时还是处于经济转型期、面对诸多重大国内经济挑战的国家。中国无疑将在未来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与影响,需要通过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外交技巧,通过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实现国际货币与金融治理改革。一方面需要向国际金融体系的资深玩家学习经验,一方面也要借助目前国际上的变革诉求,努力争取对中国有利的外部环境。
  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虽然难以精准预测,但大的趋向定位还是有路可循的。首先,在对传统金融格局不做根本颠覆性的前提下,必须对现存金融系统、机构,按照民主、平等、对等原则加以完善和补充,特别要倾听和尊重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关切和利益。其次,就中国而言,以开放融入的姿态融入世界金融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其从周边性、区域性货币华丽转身为国际基准货币,从而取得国际金融秩序治理的主导权,这应是顶层设计和学界思辨的核心所在。那么,从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看,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经验与规律?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又将如何?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而言,将在国际金融新体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应做出怎样的战略安排?针对这些问题,本期“未来国际金融体系”专题策划集中遴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新近研究成果,做出深刻分析,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其他文献
摘要 在中国外交面临的国际和地区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学术界有观点提出以中俄结盟为战略应对。这一主张认为,中俄联盟能给中国带来一系列重大战略利益。不结盟原则对中俄结盟是现实的限制,但从理论上说,它不是不可逾越的门坎。结盟的正效应实际上不会有预期的高,而其可能的负效应会对中俄关系的长期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结盟论者对俄罗斯存在误判,一些立论是建立在不准确的判断之上。战略合作仍是现阶段中俄关系最适宜的
编者的话 本刊2013年6月(上)“中美与新型大国关系”专题中,赵晓春、张立文、刘江永、潘维等专家学人,从未来中美关系与国际秩序的可能性、和合外交、可持续安全战略等视角进行了全面而理性的分析。本期,我们又约请了三位著名学者,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这一议题作进一步探讨。敬请读者垂注。  【作者简介】  薛理泰,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软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研究方向
【作者简介】  闾小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制度等。  主要著作:《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一项观念史的考察》等。  编者的话 本刊2012年10月(下)、2013年4月(上)、2013年5月(上)先后推出“官本位的政治哲学”专题策划,俞可平、林存光、翟学伟、张鸣、方朝晖、张绪山等学人从官
【摘要】在当代世界格局变动史上,金砖国家集团的出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金砖国家合作的深入程度、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国家之间能否确立共同的价值理念以及制度化机制。关于金砖国家的合作前景,一个基本判断是,既然已经实行了合作,就要继续推进、着眼长远、解决当下。从长远来看,要提高金砖国家合作的制度化水平,尤其是要缔造共同的价值理念;从当下看,要注重经济社会领域,通过共同发展克服利益纽带的脆弱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 张建平  【摘要】习近平主席“互联互通”思想与亚太经济发展间具有积极的双向互动关系,“互联互通”对亚太经济合作具有关键的基础性作用,而现实和未来的亚太经济合作对互联互通有巨大需求。在亚太地区推行“互联互通”,首先需以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条件改善为基础,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即以此为目标;互联互通推动亚太各经济体之间加速构建“全球价值链”,形成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各大城市中的邻避争议日益增多。由于邻避设施涉及较庞大的人群和社会利益,邻避冲突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成为城镇化过程中一个必须面对并给以制度化回应的问题。目前,邻避冲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利益主体间意见整合机制滞后,邻避相关信息共享机制缺失,其他救济渠道不畅等。在邻避设施决策和兴建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避免客观邻避争议;开放决策,减少主观
【摘要】数千年来,礼治是中国制度建设的基础,其内在精神在于对人的信任和尊重,通过尊贤使能,敦风俗、明人伦,让人心得到温暖、让人性得以复苏,从而建立行为准则,塑造集体风尚,铸就行业传统。礼是中国文化中衡量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的主要标准。没有礼,中国社会就会像一架没有灵魂的机器, 失去生气与活力。西方的法在中国古代的对应物, 并不是《书经》称之为“法”的事物,而是“礼”这个概念。未来的中国法治建设,
【摘要】结合当前国际劳务市场的发展模式以及延边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出延边劳务输出发展的差距,延边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环境以及行业自身存在劳务市场输出面窄、劳务人员综合素质低、获取劳务信息不畅等问题,并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延边劳务输出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劳务输出 延边地区 发展模式    延边劳务输出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吉林省延边州对外劳务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吉林省延边州派出了大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农户家庭经营成为大多数国家农业经营形式的主导选择,公司农场总体上未取得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不过,美国公司式农业经营在总体上加快发展的趋势和在特定领域的比较优势明显。美国公司农场的发展特点对我国农业发展有重要启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基础性地位,可以同公司农场在特定领域加快发展并形成比较优势并行不悖;美国农场结构演变的经验值得借鉴,但两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差异仍值得高
摘要 我国宪法之所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认并规定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因为它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等明显的制度优势。同时,我国宪法的根本政治制度很好地体现了民主形式与民主本质的统一、政体与国体的统一、民主与效率的统一,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坚持宪法根本政治制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绝不能照搬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模